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般若攝頌釋▪P4

  ..續本文上一頁禮聖者文殊師利!

  

爾後世尊爲彼等四衆眷屬皆大歡喜,複說此般若波羅蜜多。爾時,世尊說此等偈曰:

  

第一品

  

心懷喜敬最勝信,除蓋煩惱而離垢,

  

行衆生利寂靜者,請聽般若勇士行。

  

此贍部洲諸河流,具花果藥林得生,

  

悉源住無熱惱海,龍王龍主威神力。

  

如是佛之諸聲聞,說法講法依理诠,

  

獲無上樂得彼果,皆依如來威德力。

  

何故如來宣法理,佛陀弟子修學彼,

  

現前所學如實說,佛威力致非自力。

  

最勝般若不可得,菩薩覺心皆不得,

  

聞此無癡不恐懼,彼菩薩行善逝智。

  

色無受無想行無,識處纖塵亦非有,

  

不住萬法無住行,無取獲諸佛菩提。

  

如遍行派之具鬘,慧觀無緣滅蘊得,

  

菩薩通曉如此法,不證涅槃彼住智。

  

此慧爲何屬何者?何來思擇法皆空,

  

詳察無沈無畏懼,彼菩薩即近菩提。

  

設若不知有色想,受行識蘊而行持,

  

思此蘊空而菩薩,持相非信無生理。

  

非色非受非想行,于識不行無住行,

  

彼不緣行智慧堅,具無生智勝寂定。

  

菩薩于此自寂靜,彼是前佛所授記,

  

彼無我入起定想,因徹知法自性故。

  

若如是行行佛智,彼知無行真行故,

  

行持何法皆不緣,此即行持勝般若。

  

何法非有彼稱無,凡愚觀其爲有無,

  

有無此二是無法,菩薩知此則定離。

  

此知五蘊如幻術,不執幻蘊各相異,

  

離種種想寂滅行,此即行持勝般若。

  

具善知識具勝觀,聞諸佛母全無懼。

  

誰依惡友仰仗他,彼如新罐觸水毀。

  

何故此者名菩薩?能斷貪求盡諸貪,

  

無貪獲證佛菩提,是故此得菩薩名。

  

何故彼名大菩薩?堪爲有情衆之最,

  

斷衆生界諸重見,是故得名大菩薩。

  

大施大慧及大力,趨入諸佛勝大乘,

  

披大铠甲降魔幻,是故得名大菩薩。

  

幻師十字街幻變,多士衆首斬千萬,

  

所殺如是菩薩知,衆生如化無畏懼。

  

色想受行以及識,未縛未解本非有,

  

行持菩提無怯心,此是正士勝铠甲。

  

何名菩提之大乘?乘之令衆趨涅槃,

  

此乘如空無量殿,得喜樂安最勝乘。

  

誰乘去所不可得,謂趨涅槃實不得,

  

譬如火滅無去處,因是稱說彼涅槃。

  

菩薩前際與後際,現在不得叁時淨,

  

彼是無爲無戲論,此即行持勝般若。

  

菩薩通曉證知時,思維無生如此行,

  

起大悲無衆生想,此即行持勝般若。

  

若起衆生痛苦想,思利衆生除痛苦,

  

執我衆生之菩薩,此非行持勝般若。

  

知諸有情與我同,知一切法如衆生,

  

無生與生不分別,此即行持勝般若。

  

世說盡其有名法2,普皆離生真實滅,

  

唯得無死妙本智,故名般若波羅蜜。

  

菩薩無慮如此行,知具妙慧住等性,

  

徹了諸法無自性,此即行持勝般若。

  

第二品

  

不住于色不住受,不住于想不住行,

  

不住何識住法性,此即行持勝般若。

  

樂苦愛厭常無常,我與無我真如空,

  

得果羅漢皆不住,不住獨覺及佛地。

  

導師不住無爲界,不住有爲無住行,

  

如是菩薩無住住,無住即住佛說住。

  

思成善逝之聲聞,欲成獨覺成佛陀,

  

不依此忍不能得,如同不見此彼岸。

  

講法聽聞所說法,證果緣覺世怙主,

  

明智所得之涅槃,此皆如幻如來言。

  

四種行者不畏彼,知谛佛子不退轉,

  

羅漢除垢斷懷疑,四善知識所攝持。

  

明智菩薩如是行,不學羅漢緣覺地,

  

爲一切智學佛法,一無所學即爲學。

  

色增減取故非學,非執種種諸法學,

  

學亦緣取一切智,定生此即喜德學。

  

色非智慧色無智,識想受行皆非智,

  

此等中亦無有智,此同虛空無異體。

  

所緣自性無有邊,有情自性亦無邊,

  

虛空界性亦無邊,世間解智亦無邊。

  

導師說想是此岸,破想而斷趨彼岸,

  

離想得此到彼岸,彼等安住佛經意。

  

設佛恒河沙數劫,住世普傳衆生音,

  

本淨有情豈能生?此即行持勝般若。

  

如來此述某一時,我隨說勝波羅蜜,

  

爾時先佛授記我,未來之時得成佛。

  

怙主行持此般若,何人恭敬而受持,

  

毒刃火水不害彼,魔王魔眷亦無機。

  

有者于佛滅度已,建七寶塔供養之,

  

佛塔數等恒河沙,遍滿佛土千俱胝。

  

設若無邊俱胝刹,盡其所住衆有情,

  

唯以天花香塗香,叁時劫或過彼供。

  

于生導師之十力,佛母經函誰繕寫,

  

系帶供奉花塗香,造塔供養福不及。

  

佛此般若大明咒,能滅有情衆憂苦。

  

過去十方世間怙,學此明咒成藥王。

  

行利心懷慈悲行,學此明咒智證覺。

  

當知有爲無爲樂,一切安樂由此生。

  

種播于地將出生,得以聚合生衆色。

  

五度菩提諸功德,此等皆由般若生。

  

輪王常由何道行,七寶四兵經彼道,

  

如來般若從何行,諸功德法隨彼行。

  

帝釋提問請佛答,設若恒河沙佛刹,

  

盈滿如來之舍利,然我取受此般若。

  

我非不敬舍利子,般若熏修成應供,

  

如依王人受敬重,佛陀舍利依般若。

  

具德無價摩尼珠,置于何箧應禮敬,

  

取出亦于箧愛重,彼等功德即寶珠。

  

如是依勝般若德,佛滅舍利得供養,

  

《般若攝頌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閑談問答錄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