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般若攝頌釋▪P7

  ..續本文上一頁nter">諸佛之此菩提生,離有實性虛幻生。

  

水滴滿瓶始末間,涓涓必漸盈彼器,

  

初心亦勝菩提因,漸圓白法終成佛。

  

行空無相無願法,不證涅槃不持相,

  

猶如舟子善往來,不住兩岸不住海。

  

如是行持之菩薩,無佛記證菩提想,

  

此無菩提無畏懼,此行即行善逝智。

  

世間荒途饑馑疾,見而不懼披铠甲,

  

後際恒勤盡了知,塵許不生厭倦意。

  

菩薩行持如來智,知蘊本空且無生,

  

未入定悲入有情,期間佛法不退失。

  

如有善巧諸德人,具力知技勤難事,

  

投抛工巧臻究竟,知成幻術欲利生。

  

偕同父母及妻子,行至衆怨荒野路,

  

彼化勇敢衆多士,安穩行程還家園。

  

爾時善巧之菩薩,于衆生界生大悲,

  

盡越四魔及二地,住勝等持不證覺。

  

風依虛空水依彼,大地依彼生依地,

  

有情造業因即此,虛空何住思此義。

  

如是菩薩住空性,知有情願作所依,

  

展現衆多種種事,不證涅槃不住空。

  

何時菩薩明而知,行此空寂妙等持,

  

其間全然不修相,住無相寂最寂行。

  

如飛虛空鳥無處,非住于彼不墮地,

  

菩薩行持解脫門,不證涅槃不持相。

  

如學箭法空射箭,余箭隨後不間斷,

  

前箭不得落地機,彼人想時箭墜地。

  

如是行持勝般若,智方便力神變行,

  

彼等善根未圓滿,期間不得妙空性。

  

如比丘具神變力,住空頓時顯神奇,

  

行住坐臥四威儀,彼無厭煩無疲倦。

  

聰睿菩薩住空性,智神變竟無有住,

  

爲衆生現無邊事,俱胝劫間無疲厭。

  

如人處于大懸崖,雙手撐傘空中躍,

  

身體下落不墜入,大深淵底直行進。

  

具有智悲之菩薩,手握方便智慧傘,

  

悟法空性無相願,不證涅槃法亦見。

  

如欲珍寶赴寶洲,已得珍寶返家中,

  

商主非獨以安生,令親友衆不悅意。

  

菩薩詣至空寶洲,獲得禅定根及力,

  

不喜獨自證涅槃,而令衆生心憂苦。

  

如求利商熟知故,中經都市城邑村,

  

不住彼處及寶洲,知不住家通路途。

  

明了菩薩則通曉,聲聞獨覺智解脫,

  

不住于彼及佛智,不住無爲解道理。

  

何時慈心結緣衆,行空無相願等持,

  

彼者既不獲涅槃,亦不可立有爲處。

  

如化人身非不現,彼以名稱亦能立,

  

行解脫門之菩薩,彼以名稱亦能立。

  

若問行爲以及根,菩薩不說空無相,

  

不講不退轉地法,知彼尚未得授記。

  

第五品

  

羅漢地及緣覺智,叁界夢中亦不希,

  

見佛亦爲衆說法,知彼得不退轉記。

  

夢見有情叁惡趣,刹那發願斷惡趣,

  

谛實加持熄烈火,知彼得不退轉記。

  

人間鬼魅疾病多,利悲谛實加持息,

  

而無執心不生慢,知彼得不退轉記。

  

自在種種谛加持,我得授記起慢心,

  

執余菩薩予授記,當知住慢智淺薄。

  

名因生魔至近前,說此即汝及父母,

  

汝祖七代之間名,汝成佛號乃是此。

  

頭陀戒行如何得,汝昔功德亦如是,

  

聞此驕慢之菩薩,當知著魔智淺薄。

  

依于極靜村落城,深山靜林阿蘭若,

  

自贊毀他之菩薩,當知著魔智淺薄。

  

常居村落都城邑,成熟有情勤菩提,

  

不求羅漢獨覺地,此謂佛子之遠離。

  

五百由旬之深山,布滿蛇處住多年,

  

不知寂靜之菩薩,得增上慢雜而居。

  

菩薩勤利衆生得,禅力解脫根等持。

  

輕思此非行寂靜,佛說彼住魔行境。

  

于住村落或靜處,離二乘心定大覺,

  

利生寂靜之菩薩,妄念揣度壞自己。

  

故勇意尋妙菩提,善巧必定摧我慢,

  

如患爲愈依良醫,無懈怠依善知識。

  

菩薩入佛大菩提,具波羅蜜依善師,

  

隨彼等說修行地,二因速證佛菩提。

  

過去未來十方佛,道皆般若非余者,

  

此度是入大菩提,光燈日輪勝導師。

  

猶如般若法相空,知諸法相與彼同,

  

盡曉萬法空無相,此行即行善逝智。

  

衆生妄執欲求食,貪輪回意恒流轉,

  

我我所法非真空,凡愚虛空打疙瘩。

  

如顧慮想引發毒,毒未入內而昏迷,

  

凡愚執我許我所,我想非真念生死。

  

如是執著說染汙,無我我所說清淨,

  

此無成爲染與淨,菩薩證悟智慧度。

  

贍洲盡其有衆生,無余發勝菩提心,

  

俱胝千年作布施,利生回向菩提因。

  

何人精進于般若,甚至一日隨同行,

  

布施福蘊不及彼,故當不懈恒入智。

  

行勝般若瑜伽者,起大悲無衆生想,

  

時智者成衆應供,恒行乞食具實義。

  

菩薩爲度長結緣,人天叁途之衆生,

  

大道彼岸欲示衆,晝夜精進行般若。

  

人昔未得之至寶,別時已獲心歡喜,

  

得即不慎已遺失,失而求寶恒憂苦。

  

如是趨入大菩提,如寶般若行莫棄,

  

如獲寶取勤纏裹,疾速而行消憂苦。

  

如離雲日光燦燦,驅散所有重重暗,

  

映蔽一切螢火蟲,含生群星明月光。

  

行勝般若之菩薩,善行空性及無相,

  

摧見濃暗勝衆生,羅漢獨覺多菩薩。

  

王子施財欲實義,成衆尊主樂親近,

  

此今尚令群生悅,得勢在位何須說?

  

如是巧行智菩薩,施甘露令人天喜,

  

此今尚勤利群生,住法王位何須說?

  

爾時惡魔懷刺痛,憂淒苦惱氣焰消,

  

《般若攝頌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閑談問答錄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