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得稀有此珍寶,
爲造違緣惡魔喜。十方佛陀行攝持。
如患病母有多子,悉皆傷心服侍彼,
如是十方世界佛,亦念佛母微妙智。
過去十方及未來,世間怙主由此生,
示世諸佛能生母,示余有情之心行。
世間羅漢之真如,緣覺佛子之真如,
離實非他一真如,如來徹知智慧度。
遍知住世或涅槃,無過法性法空住,
菩薩隨證此真如,故于佛賜如來名。
依于般若歡喜園,十力導師此行境,
盡除衆苦叁惡趣,彼等永無衆生想。
如獅棲山無畏懼,震懾群獸發吼聲,
人中獅子依般若,懾衆外道發吼聲。
譬如空中之陽光,曬幹大地顯色相,
如是法王依般若,有海幹涸說諸法。
諸色及受不可見,想無所見行不見,
識心及意無所見,此名見法如來言。
有情聲稱見虛空,虛空豈見觀此義,
佛說見法亦複然,見以他喻不能诠。
誰如是見見諸法,如王舍住臣普行,
佛行聲聞所有法,悉皆依于般若行。
如王不往城國邑,居自宮攝諸財物,
菩薩法性無所去,攝集佛地諸功德。
于佛菩薩有堅信,意樂行持勝般若,
盡越聲聞獨覺地,速得無遮佛菩提。
猶入海者船破毀,何人未持屍草木,
葬身水中不抵岸,若人握物至海岸。
如是具信得淨心,不隨般若非證覺,
生老死憂波濤洶,輪回海中恒流轉。
若以殊勝慧攝持,通法自性說勝義,
方便功德以慧攝,速證最妙佛菩提。
如人新罐盛裝水,知不牢固故速毀,
窯燒瓶中盛裝水,途無壞懼安返家。
如是菩薩信雖足,然失智慧疾退墮,
若信心以慧攝持,越二地獲大菩提。
如未精造船入海,財寶商人俱毀壞,
彼船精心而細造,無損載寶達岸邊。
如是菩薩縱熏信,若無智速退菩提,
若具殊勝智慧度,不染失證佛菩提。
一百廿歲老苦人,雖立獨自不能行,
若左右人作依附,無跌倒怖順利行。
如是菩薩智力微,彼已趨入複退失,
以勝方便慧攝持,不退證得佛菩提。
住初學位之菩薩,勝意樂入大菩提,
賢善弟子敬上師,恒依諸位智者師。
因智功德源于彼,隨說般若波羅蜜,
佛諸法依善知識,具勝功德如來語。
布施持戒忍精進,定慧回向大菩提,
菩提莫執蘊見取,初學者前示此理。
此行善海說法月,衆生皈處友軍所,
依慧洲導欲利者,日燈說勝法不亂。
具大名披難行铠,非蘊界處之盔甲,
離叁乘想無執取,不退不動不亂法。
彼具此法無戲論,遠離疑慮具實義,
聽聞般若不退卻,不依他轉不退還。
諸佛此法深難見,誰亦無悟無獲得,
行利慈者證菩提,思衆誰知不欲言。
衆生喜處求諸境,住執不通愚如暗,
所得之法無住執,故與世間起爭議。
虛空界于東南方,西方北方無邊際,
上下十方盡其有,不成別體無差異。
過去未來之真如,現在羅漢之真如,
諸法真如佛真如,法之真如皆無別。
善逝菩提離異法,任何菩薩欲得此,
具方便行智慧度,無導師慧不可得。
鳥身一百五由旬,羽翼折斷無本領,
彼由忉利天自墜,至此贍洲必遭損。
俱胝那由他劫行,諸佛此五波羅蜜,
無邊大願世恒依,無方便慧墮聲聞。
樂此佛乘定生者,衆生平等父母想,
利心慈意勇精進,無嗔正直說柔語。
須菩提問世尊言:功德海無煩惱相,
大力如何不退轉?功德少分請佛宣。
離異體想具理語,沙門梵志余不依,
依智恒時斷叁途,十善業道極精進。
無染爲衆隨說法,專喜正法常雅言,
行住坐臥具正知,視轭木許無心亂。
淨行潔衣叁遠離,非圖利尊恒求法,
超越魔境不隨他,四禅靜慮不住禅。
非求名譽無嗔恚,在家亦恒不貪物,
不爲維生慘尋財,不行誅業不雙運。
不記欲界轉男女,極靜精進勝般若,
離爭慈心亦堅固,求遍知心恒向法。
離野人境諸邊地,自地無疑如須彌,
爲法舍命勤瑜伽,當知此是不退相。
色受想行識甚深,自性無相極寂滅,
如以箭測大海深,以慧觀察不得蘊。
菩薩于此甚深法,乘之勝義無貪執,
證蘊界處無此法,何有較真成福勝?
如行愛染之人士,與女約會未遇彼,
一日盡其行思念,菩薩能得彼數劫。
菩薩千俱胝劫施,羅漢獨覺守護戒,
誰說具勝般若法,善妙施戒不可比。
菩薩修行勝般若,起定宣說無染法,
利生回向菩提因,叁世間無等彼善。
了知此福不實空,虛無不真無實質,
如是行持佛智行,行時引攝無量福。
知佛略廣詳盡說,此一切法唯說已,
俱胝那由他多劫,縱說法界無增滅。
所謂諸佛波羅蜜,諸法唯名普宣稱,
菩薩回向心無執,無失證佛勝菩提。
如油酥火相遇時,非初焚油無不焚,
非觸火焰末焚油,無末火焰不焚油。
非初心證勝菩提,無其不能證得彼,
非末心得寂菩提,無其不能獲得彼。
如由種生芽花果,彼滅樹木非不存,
初心亦是菩提因,彼滅菩提非不存。
有種生出谷稻等,彼果非有亦非無,
《般若攝頌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