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般若攝頌釋▪P15

  ..續本文上一頁果那幅畫唯獨沒有畫完眼睛,那麼在沒有點睛之前,畫面尚未完工,爲此不會得到它的報酬。這說明,即便其余善法樣樣齊全,可是如果不具備智慧就不能得果的道理。如此依靠了達萬法真如的智慧,而使一切正道轉變到現空無別的境界上,其果現空無別的智慧必定成熟,這種智慧不被他奪,具足不緣趨入果般若的一切種智之心回向,要知道這是大乘道的精華所在。

  寅二(得清淨道般若之理)分二:一、以虛空之喻說明無緣而入于般若之列;二、若離無緣則道不清淨之理。

  卯一、以虛空之喻說明無緣而入于般若之列:

  有爲無爲黑白法,慧破塵許不得時,

  世間入于般若列,猶如虛空毫不住。

  什麼時候,對于凡屬于有爲法、無爲法、黑法、白法的一切,以分析究竟實相的智慧加以探究,破除相執以後,真實中成立或有相之行境的法極微塵許也得不到,現見一無所住的意義時,在世間中就入于“般若波羅蜜多”的行列中,猶如虛空由于無有本體的緣故絲毫也不住于其余任何法一樣。

  卯二、若離無緣則道不清淨之理:

  設思我行如來智,解衆那由他多苦,

  計衆生想之菩薩,此非行持勝般若。

  假設以悲心攝持而沒有消除所緣,徘徊于“我要行持佛陀的這一智慧波羅蜜多”的執著相之處,並且有著“解除有情所受那由他衆多痛苦”的耽著心,如此妄執自他相續所攝之衆生想的有緣(即有執著)菩薩,這樣並不是在行持最殊勝的般若波羅蜜多。

  癸叁(日益增上之因——勝解)分叁:一、信仰之功德;二、不信之過患;叁、教誡以清淨心勤行般若。

  子一、信仰之功德:

  菩薩先前行持時,行此般若無疑知,

  聞即彼起本師想,依此速證寂菩提。

  某位菩薩在先前生生世世行持的時候,通過聽聞並受持、思維等途徑行持此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的含義,他們誕生于此世間以後,由以往的因緣所感,而對般若的意義無有懷疑了知通曉,剛剛聽聞到此教義,那人即刻想到“我已經見到本師”而對般若生起本師想,依此原因將迅速證悟寂滅大菩提。

  子二、不信之過患:

  昔行時事無量佛,然若未信佛般若,

  聞已慧淺彼棄此,舍無救護墮無間。

  盡管在往昔修行之際曾經恭敬承事、供養過無量(數多那由他)的佛陀而積累福德,但如果對大乘的密意——如來的般若波羅蜜多沒有生起信心,也從未發願獲得,那麼現在聽到甚深般若以後,由于智慧淺薄叁門的倒行逆施舍棄這一最爲深奧的法,不予以恭敬。實際上,舍棄了她,也就舍棄了叁世一切佛陀遍知的一切法,自此由于無有聖者之法的救護,這種人將墮落無間地獄,于世間成壞的累劫之中輾轉感受痛苦等過患無窮。

  子叁、教誡以清淨心勤行般若:

  故欲證佛最勝智,于此佛母當起信,

  猶如商人至寶洲,蕩財返回非應理。

  如果對般若起信,功德頗巨;倘若不信,過患嚴重。爲此,假設想要證得佛陀最殊勝的智慧,那麼對于此佛母(即般若)理當生起信心。因爲,信心是無則不生的不共因,如今遇到寶洲般的如來教,此時此刻,務必要使人生有實義,否則,如果猶如商主到了寶洲之後蕩盡了以前的商品,新的珍寶利潤一無所得而空手返回那樣,則不合情理。

  盡管手中擁有甚深般若的寶珠,可是對她沒有信解而斷然放棄,如此一來,以舍法之因將滅盡先前的福德,我們萬萬不可如此。

  壬二(入定修法)分四:一、清淨智之本體;二、彼之作用;叁、入定智之行境;四、宣說入定智之行相。

  癸一、清淨智之本體:

  當知色淨果清淨,果色清淨遍知淨,

  遍知果淨色清淨,如虛空界不分割。

  以諸法原本清淨、自性涅槃、正等正覺、自性光明、本來無生無滅平等性本體,而于一切唯一明點法界大光明離障平等一味中修行,即是入定智的本體。

  它的道理是怎樣的呢?以所謂的“色淨”爲例,所知對境從色法到一切種智之間的一切萬法本來就不成立所取能取、染汙清淨、自法他法、有實無實等二法的任何自性,法界唯一明點原本已經安住于無生無滅的等性自性清淨大離障中,然而,由于沒有證悟到這一點導致突然産生迷惑之時,在增益我與法的有垢心識前,對境也似乎不清淨,心也這樣執取,以至于就有了染汙法的垢染和障礙,這就叫做不清淨的有情。

  爲了去除客塵,趨入佛教的叁乘道,從而越來越明顯見到法性實相自性清淨,由此生起聲聞四果、緣覺果、菩薩見道修道九地的證悟,從斷除所斷一切垢染的角度,稱爲下品清淨、中品清淨、上品清淨,他們被叫做相應清淨垢染的有情。雖然對境色等的自性本無不淨,可是顛倒執取的所有客塵仿佛是次第清淨,所以就像隨著眼病消失越來越清晰看見對境一樣,有境見到對境的清淨,由于見它,有境也稱爲清淨,而並不存在各自他體的其余清淨相,我們應當了知,雖然在現相中,似乎有境越來越清淨,對境似乎是重新顯得清淨,但在實相中,對境色等的自性本來清淨,能見的有境脫離客塵,是果本來清淨。這兩者原本不存在對境有境二者,而安住于大清淨中的要點都是一致清淨,要知道這兩者(對境、有境)是互不相異的本體。

  同樣,果清淨、色等清淨,離客塵清淨達到究竟,也就成了盡斷二障的最極清淨——遍知智慧的清淨。這所有清淨,歸根到底就是自性清淨意義這一要點,正如剛剛所說一樣。

  究竟的清淨就是遍知的清淨,暫時各個道位的得果清淨,基色等蘊界處的一切法的清淨,這叁種清淨盡管在現相中安立爲他體,但在實相中,如同虛空界互不相異一般,法界自性清淨唯一的本體中不可分割,心也無有分割開來的他體。如實現量照見法性清淨自性的佛陀智慧前,照見一切法是真實正等覺或者本來涅槃的自性,所見無不清淨,如此證悟的智慧,也是永久性斷除客塵及習氣的所有障的究竟清淨,依其如何照見,了達萬法無有境、有境等二法的自性,于無二大平等本來清淨佛陀性中不可分割、一味一體,這就是般若波羅蜜多最究竟的意趣。以本性之真義護持自然直定的方法,按照“此中無所遣,亦無少可立,于正性正觀,正見而解脫”來理解。

  第二品終

  

  第叁品

  癸二(彼之作用)分二:一、不住寂滅邊之作用;二、不住叁有邊之作用。

  子一、不住寂滅邊之作用:

  勇士所行依般若,真超叁界非解脫,

  雖除煩惱示投生,無老病死示死殁。

  諸位勇士菩薩,暫時所作所爲,也是安住于有寂無二本來大清淨的般若波羅蜜多中,盡管依此真實超離叁界的一切煩惱,然而也並非像聲聞一樣安住于解脫叁有的涅槃一邊;雖然已經遣除了不由自主轉生叁有的煩惱,但依靠善巧方便而示現投生輪回;盡管不存在衰老、患病、死亡,可是以大悲心爲利他衆而示現死殁等。如果自己已經證悟了不住有寂的法界,那麼對于耽著有寂之邊的衆生,就會生起證悟深法之自果的大悲心,並在無勤當中獲得無量善巧方便,這是一種自然規律。

  子二、不住叁有邊之作用:

  衆生身陷名色泥,漂似風輪生死中,

  知迷衆如獸入網,智者如禽遊虛空。

  不具備證悟無自性之智慧的這些衆生,身陷在名、色五蘊難以逾越的淤泥之中,漂泊在好似能推動日月運行的圓形風輪數數旋轉般的生死輪回中,如此有了業、煩惱和生這叁者,十二緣起周而複始、緊密相連,猶如旋火輪般流轉。了知這些迷惑的衆生,進入到自心愚昧之網當中,如同野獸鑽入無處可逃的網罟中一樣痛苦不堪、難以解脫之後,諸位具有證悟般若智慧的智者,不被迷亂之網所束縛宛如飛禽遨遊虛空中一般周遊于此衆生界。

  癸叁(入定智之行境)分二:一、宣說不行之行境;二、以比喻說明如此而行之功德。

  子一、宣說不行之行境:

  行清淨者不行色,不行識想受及行,

  如是而行斷諸貪,行解脫貪諸佛智。

  行爲清淨的某位菩薩,不以執著而行持色爲色本體及其差別法的無常等,同樣,也不行持識、想、受以及行。如此一無所行而行持,能斷除實執的一切粗細貪執,並且是在行持解脫所有貪執的諸佛智慧。

  子二、以比喻說明如此而行之功德:

  明智菩薩如是行,斷貪趨向無貪執,

  如離羅睺日昭住,失火焚燒草木林。

  如此而行的明智菩薩,斷絕一切執著的貪愛,越來越向上趨往無貪執的等性。關于“趨向”,在印度的有些版本中也說是“解脫”(,這樣一來,頌詞就成了“斷貪無貪得解脫” )。猶如脫離羅睺曜的太陽昭然而住、失火焚燒所有草木森林一樣,依靠光芒、烈火般的大智慧能摧毀一切煩惱的黑暗和薪柴。

  癸四、宣說入定智之行相爲無緣:

  諸法自性淨普淨,菩薩慧觀般若時,

  不緣行者一切法,此即行持勝般若。

  如此染汙和清淨所攝的一切法,以自本體煩惱自性清淨,所知所緣普皆清淨,諸位菩薩慧觀、安住于證悟萬法如此自性的殊勝般若波羅蜜多之義中時,既不緣于見者——般若的能修行者,也不緣所觀的一切法,也就是安住于止息戲論的法界中,這就是在行持最殊勝的般若波羅蜜多。

  第叁品終

  第四品

  庚叁(廣說)分五:一、修學加行之次第;二、真實成就彼加行果之理;叁、宣說加行者補特伽羅;四、如是趨入行者之超勝功德;五、彼所修學法之超勝功德。

  辛一(修學加行之次第)分五:一、所修加行之本體;二、修行加行所生之功德;叁、對加行製造違緣之過患;四、加行之作用;五、宣說加行之緣善知識。

  壬一、所修加行之本體:

  天王帝釋問佛尊,菩薩如何勤行智?

  蘊界塵許不勤行,不勤于蘊菩薩勤。

  天王帝釋請問人中獅子佛尊:“在以往的如來前承事過、從中産生善根並被善知識攝受的諸位菩薩應當如何精進行持智慧波羅蜜多呢?”佛告帝釋:“對于蘊界所包含的法,微塵許也不以緣取或安住的方式精進行持,不緣、不住、不精進于蘊等,那就是菩薩的真精進。”

  壬二(修行加行所生之功德)分叁:一、加行因——恭敬之功德;二、加行所生果之功德;叁、暫時加行本體功德。

  癸一、加行因——恭敬之功德:

  誰聞此法如幻…

《般若攝頌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閑談問答錄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