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般若摄颂释

  

般若摄颂释

  

索达吉堪布 译

  

前 言

  般若波罗蜜多,是一切佛法宝藏中最无上、最甚深的精髓,它是佛陀真正的法身舍利,三世如来无不依之而成就正等菩提。如经云:“过去未来十方佛,道皆般若非余者。”

  不管你学显宗还是学密宗、藏传还是汉传,只要是大乘佛教,必会对般若的殊胜性略知一二。佛陀曾教诫阿难道:“即使你把我所讲的法都忘失了,般若的只言片语也绝不能忘,当以对如来知恩报恩之心,受持此般若、切莫失毁。这一点理应铭记于心!”鉴于此,宣讲般若的经典不可胜数。就拿藏文的来说,《广般若》有十万颂,《中般若》有二万五千颂,《略般若》有八千颂,其他般若诸经还有许许多多;而汉文的《大般若经》,共有六百卷,字数合计达五百余万之多。如此巨篇,不要说去翻阅、去诵读,仅仅听到它的名字,恐怕很多人也会闻而生畏、望而却步。因此,佛陀宣讲了这部《般若摄颂》,它囊括了般若所有要点,可以说是一切般若的精华所在。

  佛经共分有七类,有佛陀亲口善说的,有佛陀身、语、意、功德、事业加持所宣的,也有佛陀开许的经典。在浩如烟海的三藏教典中,《般若摄颂》正是佛陀亲口所宣。此经的教义十分殊胜,纵然是相好圆满、金光灿灿的释迦佛亲临你面前传授窍诀,也不会有比这更高的法要了;就算是你获证五眼六通,亲至十方如来座下聆听教法,也不会有较此更深的法门了。故而在藏地,历来公认的三宝所依,除了佛像、佛塔之外,就是《般若摄颂》经典。许多行者把它作为每天定诵的功课,毕生当中坚持不懈。我等大恩上师法王如意宝亦是如此,他老人家终生日日必念《般若摄颂》,而且完全能够通篇背诵。

  当然,你若也能做到一生中日诵一遍,那是最好不过的。即便不能这样,一月或一年诵几遍,或者偶尔随口念上几偈,如此功德也不可思议,久而久之,定会对般若生起不共的信心,得到始所未料的收益,利根者甚至会依此而豁然开悟。

  佛陀曾以金刚语断言,犹如孕妇怀胎足月临产时,阵痛是即将分娩的征兆,同样,有缘者得以听闻此《般若摄颂》,此乃迅速证得大菩提的象征。接触此经不仅仅对自身有利,即便身边的旁生听到,也能依此加持获得人身。从前,有位比丘讽诵《般若摄颂》时,屋檐下一只燕子听到念经的声音,凭借此般若法音之威力,它死后投生为人,刚一出生就会朗朗诵《般若摄颂》。所以,大家一定要尽量与本经结上法缘。

  结缘的方式有多种,供养、听闻、缮写、读诵、受持等,均会引生不可估量的利益。退一步说,就算你既不能读诵,也不能听闻、思维,更不能实地修持,只是将法本拿到手里,带在身边,不久的将来也能速证佛果。本经亦云:“春季好时树叶落,枝不久生叶花果,谁手中得此般若,不久获证佛菩提。”

  我本人通过这次因缘,也发愿有生之年将此法本在家时供奉于佛堂,出门过夜时随身携带。希望与我同行的善缘者也尽力而为。

  或许有人产生怀疑:“只是带上法本,就有这么大的功德吗?”这是毋庸置疑的。如同身上佩戴宝珠,不知不觉间会遣除病痛等灾害一样,我们只要经常不离这个法本,自然就会摄集善法,免遭任何违缘。经中也说:“怙主行持此般若,何人恭敬而受持,毒刃火水不害彼,魔王魔眷亦无机。”甚至《般若摄颂》所在之处,该地众生均会得到无穷的利益;如果人在临命终时,没有道友守在近前,只要身边有此法宝,就绝不会堕落。故希望大家对此法本务必要重视。

  最后祈愿诸位佛友早证般若、速登彼岸!

  一切吉祥!

  2008年11月19日

  索达吉书于喇荣

  

  般 若 赞

  龙树菩萨 造

  索达吉堪布 译

  梵语:札匝巴绕莫达多章

  藏语:西绕戒帕如德辛莫多巴

  汉语:般若赞

  顶礼出有坏般若佛母!

  您身皆无过,无过者得见,

  无量无分别,般若我礼敬。

  无染如虚空,无戏无文字,

  谁见无边您,彼即见如来。

  富德圣母您,佛陀众生师,

  有别不可知,如月及月光。

  佛法之先行,坚信慈母您,

  顺利成悲主,无等大至尊。

  一次正思维,如理慧观您,

  彼亦定得见,有义之悉地。

  现喜他利尊,一切诸勇士,

  生育养育者,您是仁慈母。

  因佛世间主,悲尊悉汝子,

  是故善妙您,众生之祖母。

  无垢波罗蜜,一切悉圆满,

  诸时随从您,如众星捧月。

  依于所化众,所有诸如来,

  众理种种名,唯一称赞您。

  犹如诸露珠,值遇太阳光,

  反方之辩难,逢汝则灭亡。

  您令众凡愚,闻而生畏惧,

  智者得慰藉,现见是寂静。

  谁依怙主您,于汝尚无执,

  何况于他者,焉能起贪嗔?

  您不从何来,亦非有所去,

  故于一切处,智者皆不缘。

  如是了知您,思维而修行,

  由修得解脱,此是大稀奇!

  见您则束缚,不见亦束缚,

  见您则解脱,不见亦解脱。

  奇哉稀有母,具名贤良母,

  难悟如幻术,亦现亦不现。

  佛陀辟支佛,声闻定依母,

  唯您解脱道,如是余定无。

  为利众有情,而于名言中,

  慈悲世怙主,亦说不说汝。

  于此谁赞汝,无相无染污,

  超越语境母,您终无所依。

  如是于世俗,我等语如是,

  您虽无所赞,称赞极涅槃。

  由此赞般若,我积诸福善,

  愿世无有余,同趋智慧度。

  般若赞,阿阇黎圣龙树造圆满。

  克什米尔班智达特列布巴和罗匝瓦智慧由梵译藏。

  

  般若摄颂释科判

  全论分二:

  甲一、依照直叙空性之理而解释分四:

   乙一、经名句义:

   乙二、译礼:

   乙三、论义分二:

   丙一、承接缘起句:

   丙二、真正论义分三:

   丁一、劝勉听法分二:

   戊一、真实劝听:

   戊二、附注说明说法者佛陀之事业:

   丁二、所说法之自性分二:

   戊一、所修之道分二:

   己一、解说主要道般若分三:

   庚一、略说分二:

   辛一、详解所依法果分三:

   壬一、行者身份分三:

   癸一、证悟之差别分三:

   子一、基无得之理分二:

   丑一、略说:

   丑二、广说分二:

   寅一、所知对境不可得分二:

   卯一、意义:

   卯二、比喻:

   寅二、有境智慧不可得分三:

   卯一、从建立侧面说明:

   卯二、从遮破侧面说明:

   卯三、摄义:

   子二、道无行之理:

   子三、果不住二边之理分二:

   丑一、意义:

   丑二、比喻:

   癸二、善知识之差别分二:

   子一、所立:

   子二、所破:

   癸三、菩萨之词义分二:

   子一、菩萨之词义:

   子二、大菩萨之词义分二:

   丑一、堪为众生之最:

   丑二、披大盔甲分二:

   寅一、真实宣说:

   寅二、宣说披甲之理分二:

   卯一、比喻:

   卯二、意义:

   壬二、所修之法分二:

   癸一、略说大乘之本体分二:

   子一、名言中以本体作用而解说词义:

   子二、宣说胜义中彼等不可得:

   癸二、广说彼之自性分二:

   子一、宣说行者与道无自性分二:

   丑一、宣说修道者补特伽罗不可得:

   丑二、宣说道般若不可得分二:

   寅一、所行:

   寅二、所止:

   子二、彼之摄义:

   壬三、宣说彼果:

   辛二、此品摄义:

   庚二、中说分四:

   辛一、宣说修学之理分二:

   壬一、宣说不住分二:

   癸一、宣说不住之住分二:

   子一、意义分二:

   丑一、不住差别基色等:

   丑二、不住差别法无常等:

   子二、比喻:

   癸二、彼之功德:

   壬二、宣说修学彼之理分三:

   癸一、修学般若之理:

   癸二、所学修之处:

   癸三、修学者修学方式分二:

   子一、以不修学劣果方式而修学:

   子二、以不修学诸法之方式而修学:

   辛二、认清修学之有境般若分四:

   壬一、宣说离一体异体:

   壬二、宣说无边:

   壬三、宣说不可思议:

   壬四、宣说原本清净分二:

   癸一、有情为例之诸法原本真实清净:

   癸二、证悟如是之功德:

   辛三、当摄集依彼之福德分二:

   壬一、自受持等功德分二:

   癸一、不受损害:

   癸二、摄集福德分二:

   子一、供养之功德:

   子二、修学之功德分三:

   丑一、修学般若而生有寂安乐之理分二:

   寅一、宣说意义分二:

   卯一、产生寂灭安乐分二:

   辰一、产生一般寂灭安乐之理:

   辰二、产生寂灭果位三世佛之理分二:

   巳一、成为过去现在佛母之理:

   巳二、成为未来佛母之理:

   卯二、生有寂安乐之理:

   寅二、诠说其比喻分二:

   卯一、以地比喻说明产生一切…

《般若摄颂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闲谈问答录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