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般若摄颂释▪P18

  ..续本文上一页草堆或者木头,那么就会葬身于水中,而不会抵达海岸。何人握住木头等物体,依靠它,就能达到大海彼岸。

  巳二、意义:

  如是具信得净心,不随般若非证觉,

  生老死忧波涛汹,轮回海中恒流转。

  若以殊胜慧摄持,通法自性说胜义,

  方便功德以慧摄,速证最妙佛菩提。

  与上述比喻相同,具备追求圆满菩提的信心并得到希求的欢喜清净心的某位行者,不依信心而随行成为正等菩提之道的佛母般若波罗蜜多,就不会证得善逝的菩提果。如此一来,将在生老死亡和种种忧恼的波涛汹涌的轮回大海中恒常流转。如果任何行者以证悟无自性的殊胜智慧波罗蜜多摄持,那么就将毫不颠倒通达万法的自性并且能够宣说胜义。倘若他们追求圆满菩提的信心等方便的那些功德,以无缘的智慧摄持,将迅速证得最殊胜绝妙的善逝菩提,如同某人抓住木头等物而得以达到海岸一样。

  辰二、以新罐之比喻说明:

  如人新罐盛装水,知不牢固故速毁,

  窑烧瓶中盛装水,途无坏惧安返家。

  如是菩萨信虽足,然失智慧疾退堕,

  若信心以慧摄持,越二地获大菩提。

  比如,有人如果在没有入窑焙烧的新瓦罐里装水,那么可想而知,那个瓦瓶由于不够坚硬的缘故很快就会毁坏,如果往入窑焙烧过的瓶子里装水,那么在行途当中不会有瓶子毁坏的顾虑恐惧,安然返回自己的家园。同样,任何菩萨,如果不具备希求圆满菩提的信心,或者,虽然信心十足,但如果退失了能修的道——智慧波罗蜜多,显然很快就会从大乘道中退失,堕入劣道等中。如果信心加上智慧,也就是说,以有信心的智慧度摄持那位行者的相续,那么就会完全超越声闻缘觉二地,而获得大菩提。

  辰三、以造船之比喻说明:

  如未精造船入海,财宝商人俱毁坏,

  彼船精心而细造,无损载宝达岸边。

  如是菩萨纵熏信,若无智速退菩提,

  若具殊胜智慧度,不染失证佛菩提。

  例如,材料、结构、标准、补漏等方面没有精工细造的船只入于海中,连财宝带商人,一起都会毁掉;如果那艘船只,经过精心审察而精工细作,那么它就会完好无损地载着财宝抵达大海岸边。同样,任何菩萨纵然具备熏染信心之因,可是如果没有依于智慧度,很快就会退失最上菩提的正法;倘若既具足信心,又拥有殊胜的智慧波罗蜜多,那么就不会染上劣道的过患,不会从胜乘道中退失,而证得佛菩提。

  辰四、以老者之比喻说明:

  一百廿岁老苦人,虽立独自不能行,

  若左右人作依附,无跌倒怖顺利行。

  如是菩萨智力微,彼已趋入复退失,

  以胜方便慧摄持,不退证得佛菩提。

  比如,寿量已达一百二十岁高龄,衰老、痛苦的人,虽然能从坐垫上站立起来,可是凭着自己的能力,无法行走到其余地方,因为他已老态龙钟。假设左右两侧有身强力壮的人作为依附,那么就不会有途中跌倒的恐怖,而能顺利去往想去的地方。同样,任何证悟真如的智慧力量薄弱的菩萨,尽管他已经趋入了殊胜菩提道,然而在没有获得果位之前还会再度退失,那位行者相续如果以殊胜的信心等方便和证悟无我的智慧摄持,就不会从正道中退失,将证得如来的菩提。

  壬五(宣说加行之缘善知识)分二:一、宣说所依上师;二、宣说依者(听闻甚深智慧之)弟子。

  癸一(宣说所依上师)分二:一、需依具相善知识之理;二、善知识宣讲教授之理。

  子一(需依具相善知识之理)分二:一、真实宣说;二、需要如此依止之理由。

  丑一、真实宣说:

  住初学位之菩萨,胜意乐入大菩提,

  贤善弟子敬上师,恒依诸位智者师。

  处于初学位的菩萨也就是初学者,怀着特别缘于利他和正等菩提的殊胜意乐,追求而趋入佛陀大菩提道果的贤善弟子,带着对上师的恭敬,恒常依止具有善妙见行并能宣说大乘密意的诸位智者上师。

  丑二、需要如此依止之理由:

  因智功德源于彼,随说般若波罗蜜,

  佛诸法依善知识,具胜功德如来语。

  如果有人问:为什么要教诫步入大乘的初学者认真依止殊妙的善知识呢?

  因为通晓大乘道果的一切智慧功德,都是来源于善知识,他们随从宣说大乘道的这一般若波罗蜜多。为此,要获得佛陀的一切法者当依善知识,这是拥有一切最殊胜功德的如来圆满佛陀所说。原因是,对于如此善巧方便之道修行、思维、听闻,前前依于后后(即修行依于思维、思维依于听闻),而且,听闻也依赖于善知识。

  子二(善知识宣讲教授之理)分二:一、如何宣说教授;二、如是宣说之赞叹。

  丑一、如何宣说教授:

  布施持戒忍精进,定慧回向大菩提,

  菩提莫执蕴见取,初学者前示此理。

  如果要对这种新入乘者传授教言,那么就要应机而宣说方便智慧不相脱离的正道,教诫他们说:“你对于成为如来之道的六度——布施、持戒、安忍、精进、禅定、智慧,要具全加行、正行、结行而行持,并将一切善根以希求一切种智的作意而回向究竟大菩提。”这是对方便方面教授。欲求究竟所得的菩提,也切切不可依耽著而把色等蕴的有实法执为最胜或殊胜——见取见。为什么呢?菩提为例的一切法均无有自性,因此教授通达这一点,是对智慧方面的教诫。要在希求菩提的初学者面前开示这种道理。

  丑二、如是宣说之赞叹:

  此行善海说法月,众生皈处友军所,

  依慧洲导欲利者,日灯说胜法不乱。

  如此行持、善妙宣讲教授的大乘善知识,您堪为善妙功德难以测度的大海,您作为具足真实妙法光芒的说法皎月,通过宣讲利乐之因的正法而成为遣除众生痛苦的皈依处,作为带来涅槃安乐的友军,作为消除苦因的处所,同样成为趋往菩提的所依,成为具有了知利害的智慧者,成为沉溺三有爱河者的洲岛。洲岛,位于水中央的所依处,所谓的“岛屿”,也是位居两河之间依处的名称。

  通过宣讲无生法性能从轮回淤泥中引导出来随心所欲利益或者行持利益的商主等。宣讲人无我而成为日轮,宣说法无我而成为正法明灯,通过无碍解而讲说最殊胜的空性法,一心不乱,或者无所畏惧,自己对甚深之法坚信不移进而传讲它的道果,克胜诸方的辩才圆满。或者也可以解释成:“导”,是指就像商主等一样引领众生步入正道;“欲利”,是指以悲心任运自成行持他利;“说胜法不乱”,讲说真如之第一法,不被邪魔外道等敌方的反驳所害或扰乱。

  癸二(宣说依者(听闻甚深智慧之)弟子)分二:一、宣说于深法具胜解信之弟子;二、宣说甚深难证之理。

  子一(宣说于深法具胜解信之弟子)分二:一、智慧甚深之理;二、宣说甚深之功德。

  丑一、智慧甚深之理:

  具大名披难行铠,非蕴界处之盔甲,

  离三乘想无执取,不退不动不乱法。

  迈入最为深广之大乘道的某位行者,在无边佛刹中拥有菩萨大名者,披上难行铠甲,如此在名言中发心:“我为了将等同虚空的无边一切有情解救到不住之涅槃的法界,我要证得涅槃。”那也是远离染污、清净的所缘,不是披上缘于蕴界处有实法的盔甲,远离耽著三乘之想,安住于不缘或不执取任何法的般若中,为此诚信甚深义而具备三大所为,在获得圆满菩提果中不退转,在大乘道之理中不动摇于他处,恶缘、邪魔和敌方的任何辩难也无法使他的相续染污,因此是一心不乱的有法。如《广般若经》中云:““世尊,菩萨为使一切有情证得涅槃而披上盔甲,然有情不可得,彼等实难行持。”世尊言:“须菩提,彼盔甲非与色相系……””

  丑二、宣说甚深之功德:

  彼具此法无戏论,远离疑虑具实义,

  听闻般若不退却,不依他转不退还。

  那些菩萨由于具足深不可测的如此之法,因此无有一切所缘的戏论,对于甚深义远离怀疑、犹豫和顾虑,具有诚信的实义。这里“虑”只是怀疑的别名,也就是说明现行等粗细的怀疑全然无有。或者,对于道果,现在无有怀疑、过去没有犹豫、未来没有顾虑,应该把它们看成是反体的差别。以无有怀疑的诚信来听闻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对它的意义,心不退却而凭借自己的智慧领悟深法,结果不仰仗别人,也就是绝对不会有被他牵引而盲从之类的情况,由此可知,就不会从胜乘道果中退转。

  子二(宣说甚深难证之理)分二:一、宣说所行之深法;二、如此甚深之理由。

  丑一、宣说所行之深法:

  诸佛此法深难见,谁亦无悟无获得,

  行利慈者证菩提,思众谁知不欲言。

  一切导师圆满佛陀的这一大般若法,最为深奥,基位的一切法无生,仅仅真如也不可得,本来超越所取能取心的行境,而难以现见。为此,在道位,谁也无所证悟,果位时获得也是不存在的。如果证悟、获得的本体存在,那么就不能充当是真如的真悟和真得。其他经中也说:“菩提,佛陀也不曾获得,更何况说他众?因为菩提的本体本来就是空性之故。”再三宣说了此理。正因为无有现见、证悟、获得的这一甚深法性,深不可测,所以具有利益一切有情的大慈大悲的圆满佛陀,证得无上大菩提以后,不禁思量:我心领神会的这样的深法,众生群体中有谁能了知?于是不想言讲正法。《方广庄严经》中云:“深寂离戏光明无为法,犹如甘露此法我已得,纵为谁说亦不能了知,是故默然安住于林间。”又如《中观根本慧论》中也说:“世尊知是法,甚深微妙相,非钝根所及,是故不欲说。”

  丑二、如此甚深之理由:

  众生喜处求诸境,住执不通愚如暗,

  所得之法无住执,故与世间起争议。

  如果有人问:为什么普通人难以证悟这种甚深法呢?

  一切众生从无始以来由内心久经串习实执所牵引,喜爱把三有之处执为我等情形,并且欲求一切所取境,住于执著它的心态中,就这样堕入所取能取戏论行境当中,为此,对于无有所取能取分别的真如义一窍不通,对其理愚昧不知,犹如处于黑暗之中一般。

  所说和所得的般若法义,既不存在以缘所住的对境,对任何法也无有执著,出世间的这些法与一切世间不同,更为超胜,由此与世间发生争议,因为世间人执著实有,另一者说它不存在。比如,所有世…

《般若摄颂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闲谈问答录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