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般若摄颂释▪P9

  ..续本文上一页胜菩提。

  

成熟众生行利益,若身语意精勤行,

  

存有我想成懈怠,远一切智如天地。

  

时无身心众生想,灭想行持不二法,

  

佛说是求寂不失,大菩提者精进度。

  

若闻他说粗恶语,我乐善巧菩萨喜,

  

孰说孰闻以何说,具胜忍度是智者。

  

菩萨若具忍善法,三千世界满宝供,

  

罗汉缘觉世间解,施蕴不及彼福德。

  

住安忍者身洁净,三十二相力无穷,

  

于诸有情宣空法,众喜具忍成智者。

  

有众生取檀香包,恭敬涂敷菩萨身,

  

或有火烬撒其头,于二者起平等心。

  

智者菩萨安忍已,发心回向大菩提,

  

勇士为世安忍胜,罗汉独觉众有情。

  

能忍者当生此心:狱畜阎罗界多苦,

  

欲因受害不自主,我为菩提何不忍?

  

鞭棍兵刃打杀缚,砍头断耳鼻手足,

  

世间诸苦我能忍,菩萨安住忍辱度。

  

戒令求寂者超胜,十力行境戒无失,

  

戒行随行于一切,回向菩提为利生。

  

欲得独觉罗汉果,破戒无知失行为,

  

回向寂灭胜菩提,勤欲妙亦住戒度。

  

法解菩提功德生,具功德法戒律义,

  

法失利者之菩提,此谓破戒导师语。

  

菩萨纵享五欲妙,然皈依佛法圣僧,

  

思维成佛念遍知,当知智者住戒度。

  

俱胝劫行十善业,然求独觉罗汉果,

  

时戒有过是失戒,彼发心罪重他胜。

  

守戒回向大菩提,无骄慢心不赞自,

  

尽除我想众生想,菩萨住戒波罗蜜。

  

若行佛道菩萨思,此等具戒此破戒,

  

起种种想是破戒,失戒不具清净戒。

  

谁无我想众生想,离想贪岂有恶戒?

  

谁无执戒非戒心,导师说此是戒律。

  

清净有情具戒律,不见可爱不可爱,

  

施头手足无怯心,布施所有恒无执。

  

知法无性我不实,纵舍自体无怯心,

  

尔时况施身外物?无有悭吝之是处。

  

我想执物为我所,贪愚焉有施舍心?

  

吝啬转生饿鬼处,投生为人亦贫穷。

  

菩萨知众贫乏已,渴求舍施恒博施,

  

四洲庄严如唾沫,施喜得洲非如是。

  

明智菩萨如此思,但愿依此而布施,

  

三有众生发放施。利生回向大菩提。,

  

施已于事无能住,彼永不求异熟果。

  

如是知舍施一切,施少成多无有量。

  

三有无余诸众生,假设彼等无量劫,

  

供世间解佛罗汉,独觉而求声闻果。

  

善巧方便智菩萨,随喜彼等做福事,

  

利生回向大菩提,回向胜过诸群生。

  

如碔砆宝纵成堆,一琉璃宝能胜彼,

  

众生广大诸布施,随喜菩萨胜过彼。

  

若菩萨于众生施,不执我所不惜事,

  

彼生善根增大力,犹如无云上弦月。

  

第六品

  

菩萨布施离饿鬼,中止贫穷诸烦恼,

  

行时广得无量财,布施成熟苦有情。

  

依戒能断旁生体,离八无暇恒得闲,

  

忍得广大微妙相,宛如金色众乐见。

  

精进白法不减失,得无边智佛宝库,

  

禅定舍弃呵欲妙,成就明通及等持。

  

依慧遍知法自性,真超无余诸三界,

  

人中之尊转宝轮,为尽苦于众说法。

  

第七品

  

此法圆满彼菩萨。

  

第八品

  

受持净土摄净情,受持佛种及法种,

  

圣僧之种一切法。疗众生疾大明医,

  

示慧说此菩提道,摄功德宝菩提道,

  

为众生得说此道。

  

圣般若摄颂圆满!

  

印度堪布布雅嘎热桑哈与主校译师万德拜则由梵译藏并校勘抉择。

  

  

  摄功德宝经释

   ——正入般若密意之善说

  全知麦彭仁波切 著

  索达吉堪布 译

  嗡索德!

  佛陀日亲及佛子,弥勒文殊龙树等,

  秉持如来传承示,深中观道师前礼。

  于等虚空佛佛子,弟子三世圣者众,

  源泉殊胜之般若,敬心善入说彼理。

  三世诸佛宣说的所有无尽佛法宝藏之中,犹如心脏般堪为究竟的,就是圣般若波罗蜜多。保存着《十七母子般若》等为数众多的经典,其中的全部内容都完全涵盖在这部《摄功德宝经》中。此经偈颂格律鲜明,是佛陀亲口所说的佛经。传讲、听闻以诸如此类众多功德而超胜的这部经,就相当于传讲、听闻了所有的般若。为此,我以纯净之心,依靠诸位大德的窍诀,来解说趋入此经密意的道理,包括依照直接宣说空性之理而解释、依照间接宣说道现观而解释两个部分。

  甲一(依照直叙空性之理而解释)分四:一、经名句义;二、译礼;三、论义;四、末义。

  乙一、经名句义:

  梵语:阿雅占嘉巴绕莫达萨匝雅嘎塔

  藏语:帕巴西绕戒啪如辛德巴都巴策色嘉巴

  汉语:圣般若摄颂

  阿雅是“圣”的意思;得占嘉为“智慧”;巴绕莫达是“到彼岸”之义,萨匝雅为“摄”,嘎塔义为“颂”。

  有关经名句义的详细内容,当从他论的附注中了解。略而言之,由于是出世间的甚深法,因此称为“圣”;证悟万法实相真如的智慧,是一切智慧之最,超群绝伦,所以叫“智慧到彼岸(即般若)”,正因为把这样的无分别智慧作为所诠加以阐释的缘故,此经也就得名“般若”;人们依靠这部经,能摄集、拥有世间出世间犹如珍宝般的一切道果功德,为此称作“摄”;这部经是绝妙之韵律的偈颂形式(藏文每句有十一个字),由此叫“颂”。

  乙二、译礼:

  顶礼圣者文殊师利!

  先前的诸大译师在将此宣说胜义的甚深法翻译成藏语之初,顶礼本尊至尊圣者文殊师利菩萨,目的是为了不起障碍、增上福德。

  乙三(论义)分二:一、承接缘起句;二、真正论义。

  丙一、承接缘起句:

  尔后世尊为彼等四众眷属皆大欢喜,复说此般若波罗蜜多。尔时,世尊说此等偈曰……

  处圆满为灵鹫山;本师圆满是释迦狮子——释迦牟尼佛;眷属圆满,即声闻菩萨等眷属众会之中;时间圆满,继刚刚宣说《般若十万颂》等完毕之后,本师世尊为了令比丘等那些四众眷属,以不费艰辛轻而易举证悟大义的大乘道果功德,皆大欢喜,又再度宣说法圆满的所诠内容——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当时,世尊说此等能诠偈颂……

  丙二(真正论义)分三:一、劝勉听法;二、所说法之自性;三、以如是宣说之必要结尾。

  丁一(劝勉听法)分二:一、真实劝听;二、附注说明说法者佛陀之事业。

  戊一、真实劝听:

  心怀喜敬最胜信,除盖烦恼而离垢,

  行众生利寂静者,请听般若勇士行。

  心怀对妙法纯净渴求的欢喜之情、带着对讲法者尊重的恭敬之意以及对听闻大乘的功德利益等坚信不移最殊胜的诚挚信心,遣除成为如理作意或受持正法之障碍的贪爱结 等五盖的一切烦恼,进而脱离成为行持或实修正法之违缘也就是—六度的违品——悭吝等垢染,以大悲心身体力行成办一切众生暂时究竟利益、寂静调柔的贤善行者,请听闻依靠证悟空性悲心圆融双运使相续柔和的诸大尊者之道——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它完全超越声闻等的行境,堪为一切勇士菩萨入定、后得的行境。

  通常而言,声闻…

《般若摄颂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闲谈问答录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