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同學開會,之後征求大家的意見,當時他以其強悍正直純真的天性,首先站出來一口氣提出了很多建議。在幾十位的新生中,只有他穿著帶補丁的破藏袍,說的話不藏不漢,又不是普通話,大家都以不同的目光打量著他……正如剛到寺院的很多人一樣,連叁寶的名字都不知道,卻認爲自己的想法全是正確的,便口若懸河,說東道西,別人會很討厭。所以話不適時半句多,若通過觀察後,是該講的時候,所言又契合于佛法和世法之理,這時應說出善言妙語,對大家會有利益。了知應時,所言應理,宣說時,言之有理,既言則中,如此非但能利益自他,而且受到他人的尊重。
若降瓢潑之大雨,小容器中豈容納
雖然教誡劣根者,卻亦無法獲大利。
如果把降下瓢潑大雨的水量,用小小容器來盛,怎能完全容納呢
同樣,對劣根者無論如何教誡,也是無法使他獲得大利益的。
現實生活中,大家都知道,用一個碗想全部盛完傾盆大雨的降雨量,是絕對不可能的,因爲容器有限。另外由于器皿的容量大小,質量優劣,也決定著所容有別,如獅乳不能注入土器中,否則立刻會器裂乳灑。同樣,極爲殊勝的教言密法,對下根劣器者,無論怎樣宣說,他都不能受益。每當在傳講或獨自靜靜思維本論時,我不由自主地會想到:如果你們的智慧不是很好,對此論你們可能是收效甚微,就像小器中所盛的雨水一樣,只能記住一兩句,其余的大多都會流走,若是智慧人格稍好,可能全部內容能銘記心中,並成爲行動的指南,爲人處世時會運用自如。根基確實有上中下之別的緣故,對劣根者宣說甚深之法,彼等也像對牛彈琴一樣,他的相續絲毫未有受益,如《法華經》中世尊在宣說甚深空性時五百人接受不了而退出法席。而對上根利器者,僅講一些共同顯宗教言,就能深受法益。所以,我們每個人應觀察:這麼甚深的教言,自己的容器中盛入了多少
若是小器、漏器全都流走了是很可惜的。正像夏 瓦格西曾對恰卡瓦格西說:你所求的法深淺且不論,你若不想成佛也不說,若想成佛,此法必不可少。同樣,你們若已超越人世,就無所謂了,若住在人間,本論實在是日常生活中絕不可缺的。
心地善良之正士,旁敲側擊大有益,
宛如妙藥之忠言,說者聽者皆罕見。
心地善良的正直人士,用若明若暗的語言稍作提醒就能起到很大的作用,獲得大利,宛如妙藥一樣的真語忠言,能說的人和能聽的人,如今極爲罕見。
由于宿世的一種因緣,有些人天生心地善良,純真正直,有相當的智慧。對某些問題,不用直截了當地指出,只要對別人指出毛病缺點,他馬上能拿來對照自己,或者稍微暗示他,他就會引以爲戒不再重犯,在行爲和相續中漸漸有很大改變。如果人格很不好,即使給他講最深的道理,他也是把“好心當成驢肝肺”,根本不會接受,反而以逆反的心理行爲變得更糟。修法上也是同樣,正直心善者,只得到一部法,修行也很好,略作表示,他就能證悟,因此心地善良正直是一切善法的根本,正是古德所說的“直心是道場”。
《格言寶藏論》中雲:“樹木縱使極衆多,生長檀香林極少,如是學者雖衆多,能說格言學者少。”同理,如今猶如妙藥一樣的忠言,像《忠言心之明點》、《叁十忠告論》等,這樣能解除現今當來痛苦的甘露教誨,忠言心語,能宣說的仁者極爲稀少,能聽聞者更是白晝的星辰。真正對自己有利的教言,直接指出自己過失的人,真心實意忠告勸谏對方的人極少,大多都是出于某種目的,當面贊歎奉承,背後說人過失。即便有這樣忠勸者,能入耳入心善于接納的人也是千載難逢、百年難遇。可能是由于這些原因,有些大德覺得對末法時代衆生講法沒有多大益處,心生厭煩而隱居深山或退居自修。所以如今幸聞此竅訣,我們應該誠心納受,竭力行持,方能利于自他,令諸佛化現的善知識得以欣慰。
挑撥離間諸話語,尚不應聞何況言
假設理應聽聞語,亦當觀察至確實。
對挑撥離間的種種話語,尚且不應聽聞,更何況自己言說
假設是理應聽聞的話語,也應當觀察是否屬實。
世間上,喜歡說挑撥離間語的人非常多,無論是公開離間語還是暗中離間語,依上等世間道德准則與佛教的戒規來說,這些都是不應聽聞的。尤其是僧團中,道友、師徒之間,對他人挑撥的語言都不能聽,《小甘露丸》一文主要是這方面的對症良藥,大家服用之後,可能會立刻見效。有些人自己沒有主見,聽了一些離間語後,生起很大的煩惱,對其修行危害很大,所以不能聽更不能說不利于雙方的話。不但是這些不應理的話不應聽或說,即使是應聽的語言,如見解修行方面的建議,或別人傳說某人的過失等,聽後不應馬上信以爲真,立刻有所表示,而應進一步確認是否屬實。往往道聽途說的見解修法與有傳承的善知識前所聞得的有很大差異;聽說某人的過失,與自己親自了解所得的結論也是大相徑庭。特別是一寺之主,對所有的話都應詳加觀察,證實後再抉擇,才會萬無一失。否則,往往會因此誤使別人離開善知識,退失信心,造諸惡業,或者沒有確鑿的證據而將別人擯除僧團,當真相大白時,自己會後悔莫及的。再叁思維這些金剛語,將會成爲我們人生旅途和修行道路上的指南。
粗語若多諸眷離,妄言毀壞自他衆,
绮語招致事衰損,是故應當斷彼等。
粗語若過多則致使眷屬遠離,無實的妄言毀壞自他相續,無義的绮語招致事情損衰,所以應當斷除那些有過失的語言。
這裏是講十不善中的語過失。若君主慣以粗語謾罵、惡語中傷,則眷屬們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不得不遠離君主。君主應該遵從無垢光尊者的教言:對眷屬講一些溫和語,對他們的相續才會有很大的利益。若粗語過多把眷屬都罵跑了,沒有度化的對境,何談利益衆生呢
曾有七個小和尚依止一位老和尚,老和尚恨鐵不成鋼,天天罵他們,他們一開始挨罵時還編了一首順口溜嬉笑自慰:白天見到白天罵,晚上見到晚上罵,一天到晚跟著他,肯定會被罵死了。後來實在招架不住了,一個個全跑了。
如今世風總是向下行,好像唯有妄語才能生存一樣,爾虞我詐,引來天災人禍懲治人類,到時候再挽救,已爲時晚矣。現在社會上很多人對各類報紙有一種說法:除了日期是真的以外,其他都應倒著看,全是假的。但我們作爲修行人,不能隨順他們,應該像麥彭仁波切所說的:“雖此大地滿惡人,然自當持高尚行。”不管自己因此是失敗還是勝利,一定要說實話,不打妄語,不能因今世暫時的蠅頭小利而毀壞了自相續。要像古人一樣,說話如板上釘釘,真實可靠,不要像現代人一樣,唯錢是命,唯財是情,連自己的父母親朋也不會以誠相待,妄語連篇,結果只能使整個人類一代不如一代。
再者,修行人平時若不能以正知正念護持叁門,經常聚集在太陽下或飯桌旁,如同那些工人和老農民一樣,從早到晚東拉西扯,盡是一些無意義的閑聊,談久了就談出是非長短。大家不要把一去不複返的流水光陰,浪費在無義的閑談上,對這個寶貴人身來說是得不償失的,非常可惜!確實不耐煩時,可以轉經繞佛,不要找人閑聊,耽誤他人寶貴時間。就像平時,本來安排緊緊的日程,突然來個人聊天,自己心裏非常討厭,時間都浪費了,不能用在修法上,內心很可惜。
總之,我們對人說話應溫和誠實有意義,不能粗語傷人、妄語騙人、绮語誤人,除宣說佛法勸人爲善外,應經常念咒或禁語,肯定會遠離語不善業,得口吐金蓮的善果。
以此爲主一切語,功德過患有多種,
各自進行分析後,當知說與不說界。
以上述爲主的一切語言,分別有種種功德與過患,通過對其各自進行分析後,則當了知應說不應說的界限。
上面列舉了一些不同語言的主要功過,以此爲主具足功過的語言還有很多。語言是人類互相交流彼此溝通必不可少的工具,它能體現出各人的智慧,在成辦事情時,也是成敗的關鍵。我們平時在話欲出口之前,應以智慧詳加分析,如何言說才具足功德,說什麼樣的話會有過患,如是了知了該不該說的界限,會對自己的修行和事業有很大的幫助。尤其是一國君王,能這樣做,則會使國家不受別國的欺淩踐踏。
同樣,一個寺院的住持,攝受近萬的弟衆,管理龐大的道場,只有精通了說話的技巧,明了說話的深淺界限,才能使上上下下的領導和徒衆心服口服,弟衆對各種根基的道友也能容忍和睦相處,清淨行持,有條有理循序漸進地學修。上師慈悲攝受,弟衆一心恭敬依教行持,上下順和,同心協力,使其弘法事業如虎添翼,任運度生,把正法的甘露遍灑于有情,真正的佛法再度弘揚于人間。
泱泱大國之中有,各種各樣賢劣士,
故于愚笨野蠻衆,以饒益語難調伏。
最初即當宣告之:國法公平爲准繩,
觸犯法律之衆人,將受如是之懲罰。
泱泱大國中有各種各樣賢劣不等的人士,所以對其中愚昧野蠻的民衆,僅僅以饒益語是很難調伏的,爲此,必須在最初就應當對整個臣民作宣告:凡事皆以公平的國法爲准繩,若是觸犯法律的人,必將依法懲罰。
每一個疆域遼闊的大國中都有諸多眷民,其中肯定良莠不齊魚龍混雜。賢士劣者行爲迥異,賢者品行高尚,溫和言語即可教化,而對那些俱生無智的愚者、性情剛強難化的野蠻衆,以良言相教肯定無濟于事,根本無法調伏。像僧團中大部分是好的修行人,這是不可否定的,然而,正如《四百論釋》中所說:吉祥女的後面決定伴隨著黑耳女。其中,肯定有極少部分剛強難化的“黑耳女”,對他們僅以慈悲的和聲細語來調化,是很難奏效的。若大家以後住持道場時,遇到這種情況怎麼辦
那就是建立寺院之初,首先誦戒講戒,並根據現實情況,製定切實的規章製度,對衆人宣告,必須遵守這些規則,凡違犯戒律條例者按照各人所犯戒的輕重,相應地給予對首忏、遮心忏、僧中忏、以體力勞動懲罰,或者擯除僧團等,到時一定要如是懲罰。爲了整個僧團,“言必行,行必果”,不能…
《君規教言論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