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是非,致使整個臣民對政府失去信任,國王的尊嚴也因此受到影響,更不可能治理好整個國家。
末法時代的衆生,心情不穩,像流水一樣毫不可靠,此時發誓言彼時失毀之。唯經常在聞思道場熏習的道友,將法融入了心中,才能在人格修行上拾級而上,不至于像城中的那些人一樣。藉佛法不可思議的加持力,大家能長久聞思佛法,必能根除自己類似的不良習氣。一般的凡夫俗子信口亂言倒無關大局,而君主之金口玉言不同,正如古諺有“國王出言定無有變化,已出絕不可能再收回,猶如山上滾下的石頭,永不可能滾回山頂上”。一般人們對君主所言是堅信不移的,無疑君主也應該是衆人所望的誓言堅固者,方算是真正的君主。
曆代明君之王法,不能隨意更改之,
倘若更改已定法,則法不會受重視。
曆代明君所製定的王法,是不能隨意更改的,假若更改已經決定的王法,則所製定的法規就不會受到人們的重視。
代代相承的法則若是經常改變,誰也不會去重視執行。因爲當人們認真執行時,不知哪一天又要更改,根本無可適從。像古老文明國家的國君,都是循規蹈矩,謹承先賢之王法。泰國的第五世國王,他曾于本國宣告:“佛法與國法是平等的,國法須以佛法衡量。”這種傳承至今未斷,延至第九世國王,仍然遵循此規,所有的公民始終對國法相當重視,從來不敢掉以輕心。可是,如今某些國家,所製定的憲法,叁年改一次,五載重新立,民心很難穩定。
住持一個道場也是如此,延續佛陀與曆代祖師的清規戒律,才能使道風純正,經久不衰。現在漢地比較如法的寺院,大都是承依古代的“百丈清規”,其寺院的僧人依此如法行持,因而佛教界及社會各界人士都會另眼垂青,不敢輕視。但有些寺院剛出家的人便自命不凡,以自己的小聰明妄改古寺清規,結果非但沒有改進僧人的素質,反而鬧出很多笑話。人品古板的老修行者最忌諱這類人,如以前有位年青僧人在去一個大佛學院參學之前,一位老僧對他說:“你去佛學院,那裏肯定有許多新的院規,但我只有一個希望:你回來以後,一定不能改變我們寺院的祖傳清規……”可見大德們都注重謹遵古訓住持道場。我們也應該效仿古德先賢,將聖賢所製之法規承接下來,再傳下去,才能真實地住持道場培養僧人。
擅長辭令之君主,猶如璀璨之日輪,
光芒照耀世間界,成辦一切諸所願。
極爲擅長辭令的君主,猶如璀璨的太陽,其善說之光芒能普照整個世間,也能成辦世人的一切所願之事業。
在語言方面,了知應說不應說的界限,又有很強的表達能力,所言能恰如其分,這樣的君主,是遣除眷民懷疑的智慧日輪。正如古印度的聖天菩薩以其無礙的辯才,擊敗了外道邪見的同時,也爲後人留下了如日的善說,照亮了人們的內心世界,猶如璀璨的日輪,照耀人間、光彩奪目。人類離不開他的善說就像離不開太陽一樣,因爲萬物生長靠太陽,善行滋長依善士,依照善知識指點迷津,人們能成辦暫時與究竟的所願。很多有一定修證的人,對語言的學習都是饒有興趣的。所以希望大家能用心學好這一語言品,對自己將來弘法事業肯定會帶來很多順緣。
無有神通之士夫,依靠語言而了知,
世間一切善惡事,故當慎察所說語。
一般無有五眼六通的士夫,只有依據人們的語言了知世間的一切善惡之事,所以應當謹慎觀察彼等所說的話語。
語言是人類交流思想彼此溝通互相了解的工具,架接心靈的橋梁,無論是觀察某個人善惡,還是預知事情發展的動態,對于沒有神通的人來說,只有從人們的所言而推知。如若欲了知某個道場的道風如何,則可從僧人平常的言談而推知,若是開口閉口都是有關經律論典大德教言,則毫無疑問,這個道場十分注重聞思。如果行走安坐談的是張叁李四、你長我短,不必多問,這個道場的道風不良。至于世事則更須依靠語言來推斷善惡,如果在某一個國度裏,只聽到街頭巷尾的人們,怨聲沸騰叫苦不疊,自然會聯想到此國的政策肯定不夠完善;若是再踏進另一片國土,聽到的是文明用語,互贊美德,隨喜行善,談論經論中的問題,從他們的言談中,會情不自禁地推想到這肯定是一個高度文明的佛國……一切善惡之事,借語言完全能了然于胸。所以,我們在說話時應慎思,在聽別人所言時也全神貫注,這是很有必要的。
世人想法各異故,所說之語亦不同,
多數心地雖善良,愚癡之故胡亂言。
因世人想法各個相異的緣故,故各自所說的話語也不盡相同,多數人雖然心地善良,但因愚癡之故卻經常胡言亂語。
世人各自的意識形態千奇百怪,隨之便有千千萬萬的語言形態。其中有的人由于說話的語氣委婉而動聽,有因語氣粗硬而厭聞。有些人心地善良,卻不善于言辭,好心好意想贊歎別人一番,結果別人感覺是在諷刺他,因此一言,互不愉快;有些人本想陳白某件事,心中毫無惡意,而不善于表達,結果引起上師道友的不悅和誤會,事情弄巧成拙。故在語言中,需要學習的地方很多,要看對方能以何種語言才能接受建議,這一點很重要。有些人開口讓人討厭,閉口讓人心煩,其實並非心地不善,多是由于愚癡的緣故,才至于說話不能契理契機。
我們對上師道友或他人說話時,應先抓住對方說話的要點,首肯對方的觀點,尤其是對上師,無論如何一定要隨順師意,不得言辭粗硬語態頑固,執持己見,應該仔細觀察謹慎言說,令上師生歡喜心。
狡詐之徒爲成辦,私事而出欺騙詞,
多數虛僞嫉妒者,唯說傷害他人語。
世間狡詐奸猾之徒,往往爲了成辦自己的私事,經常口出謊言,欺騙他人;大多數虛僞嫉妒的人唯說傷害他人之話。
世上那些不誠實的狡詐人,經常口出欺诳之言,仿佛是他們的“正業”,任何時候無論做任何事,總是慣于謊話連篇,不知羞恥,其目的無非是成辦私事,滿足私欲,爲了一件小事,欺騙了道友上師等很多人。如有一位道友本來不喜歡長住一處,聞思修行,打算買一臺電視機來消遣,去上師前請假說去外地放生,跟道友說是爲經堂重修化緣,跟居士們說,幾千人的大經堂上課樓上樓下急需電視機……對上上下下的人都說妄語。如今時代,這類人的隊伍日益壯大,影響深廣,我們一定要警惕自己不要沾染上這種惡習。世間那些人爲了身上穿得俏,口裏吃得香,從來都是不顧一切地爾虞我詐,憑兩張嘴皮,變相地掏人錢包據爲己有……在與人接觸做事的過程,一定要仔細分析,否則,很容易上當受騙。另外有許多虛僞之人,嫉妒難忍之徒,經常無法忍受他人的順利、安樂及成功,而不擇手段對他人傷害。確實,在人與人交往相處的過程中,若是嫉妒心極強的人,甚至對方說話、穿著、走路等正常的言行,他都看不慣,挑毛揀刺,刻意出言傷人,這種人的語言是不能信任的,否則只是損害自他的相續而已。故我一直強調,金剛道友之間,說話時要盡量避免傷害他人,畢竟世事無常,如今大家能相聚一處,共同親聆佛祖教法、善士教誨,爲時多久誰人也難斷定,故應該珍惜彼此的緣分。像某些人聞法多年以來,與衆人如鹽融入水,始終和睦相處,從未與任何人有過不快,大家也都稱他是大菩薩、真實的修行人。凡是想做一個上等人,應該誠實大度。
尤其于此濁世中,無因妄語毀國土,
是故何人說何語,亦莫盲目而跟隨。
尤其是在這個五濁惡世中,由許多無因妄語而毀壞整個國土的事例層出不窮,所以對任何人說什麼樣的語言,我們也都不能盲目信從,隨其所言去做。
上古的人們說話都是講道理,而且出言句真話實,但現在的人們全不可靠,正如德巴堪布所說那樣:“依佛說,諸法在勝義谛中皆爲無實有的假象。而如今,顯現的器情在名言谛中也全是虛假無實的,人與人之間很少有守信用者。”人們的話大多是虛假無實的,既無根據亦無道理。往往因妄語,充塞了大街小巷,最後會把一個國家毀滅。作爲君主,衆人都在傳言某人某事,當傳到君主耳旁時,切忌馬上盲目信從,尤其是有關整個國家的政治、經濟、宗教方面的問題,一定要進行廣泛深入的了解與調查,否則,若實屬無因妄語,盲從將有極大的危害性。
對于那些無因誹謗、有意妄語及對惡化事態的種種語言當禁止言說,若將無中生有的話傳來傳去,四處流布,只能是殃及自他。上師經常教導我們:“現在很多人的話都不可靠,他們爲了自己的利益,對上對下都是一派胡言,真正去調查事實,則純屬子虛烏有,一旦你們遇到他人談論國家大事時,一定要仔細觀察,千萬不要盲從他人,否則,肯定會後悔的。”因此,無論是私事還是國事都應以智慧先觀察其真實與否,若不加觀察而盲從于人,將會後悔莫及。我們平時應當少言爲佳,對他人所言更要善加分析,才不至于貿然而行。
亦勿視諸言皆妄,無論是真抑或假,
弄清之前記心中,明確之後再實行。
君主也不要將所有的語言都斷定爲妄語,凡是所聽到的話,無論是真還是假,應該自己通過觀察,在弄清事實真相之前,牢記心中,待事情真相大白之後,再據實執行。
老人和大德們經常這樣語重心長地教誡我們:現在的世道,人們多說妄語,樂于說大妄語,一點沒有可靠性。因此,對一切言說皆應加分析。那麼如何分析呢
這裏就告訴我們:當聽到各方反映情況,無論是個人或集體,先不作全盤的否定。如有人對君主說某某是盜賊,君主認爲是假的,也不進一步核實,就置若罔聞,這種做法不應理。待事實如此時,才悔恨當初不該忽視他人提醒之話語。人們常說:若有水音,必有水坑。人們既然有某種說話,可能會有一定的道理,先不要馬上傳開,立即采取措施,而應先放在心裏,詳作觀察,到一定時候,紙是包不住火的,終有一天真相大白,再據實處理也爲時不晚。另外,在聽到別人的反映時也不能馬上全盤肯定,立刻處置,這也是不應該的。對別人所傳言的某人犯了殺戒、淫戒、酒戒等,我們都不能馬上將其擯除僧團,先放在心中,…
《君規教言論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