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以及初劫之人衆,
具足受用無貧窮,相互無爭無損害;
此爲以自業所護者,就如北俱盧洲的人,《俱舍論》中有如是講述:北俱盧洲的衆生以前世的福德現生具足一切享用,莊稼自然生長成熟,不需耕種,人們之間互相沒有任何不悅意的言談。初劫時,人們個個自身具光,無有爭論,以自生的自然香稻爲食,人們的安全等皆不需借外緣保護,而以自己的福德力自護,也沒有國王領導人們,想法脫貧致富。他們本身具足受用,根本不會感受貧窮之苦,從來不會因財産等生活所需品而産生糾紛爭鬥互相損害,根本沒有口是心非,表面和藹可親、內心恨之入骨的現象,完全生活在自在、祥和、安樂、怡悅的環境中。
賢劫之時人類衆,孝敬父母行善法,
雖未安立諸國王,然靠各自業享樂。
頌中的“賢劫”指初劫之時,時際賢善,而非具鬥爭的濁世,不是指我們現在所處的賢劫,因爲還沒有到濁劫增劫,不是一劫、二劫中最初之劫。這個賢劫是最好的劫,那時人行持善法,盡力奉養父母,順從其意,恪守孝道,將父母視爲至尊的恩德主,沒有任何做十不善業的。不像現在的人把父母視爲怨敵,把老父老母趕在樓下蜷曲彎腰,無奈地熬著那難耐的晚年,自己卻安住在裝潢富麗的高樓大廈中。此劫的人們雖然從不安立國王、選舉總統,僅靠他們各人的善業自然能保護邊疆不受任何人侵犯,整個境內的衆生都平等地享受天倫之樂。
除此二種護持外,稱爲君主護衆生。
此又分爲轉輪王,大國王及一國主,
小國君王四種也。
除了上述北俱盧洲人和初劫人以自己的福德能自護以外,其余的衆生都需依靠君主來護持。君主又分爲四種:轉輪王、大國王、中等國王、小國君王。最先整個衆生都依靠轉輪王保護,後來分成幾百個小國總由一個大國王來保護,像古印度就是一個大國王統領幾百個小國。還有中等的國主,統轄幾個小國者,又一州一郡一縣都各自爲政,諸侯稱國,統領者是小小的一國之君。
其中主尊金輪王,人壽八萬時出現,
賜予諸衆勝灌頂,勝伏邊境四大洲,
自處十善法道中,是故奉行諸正法,
令他行善即法王。
轉輪王有金、銀、銅、鐵四種。《明鏡史》中對金輪王具足的福報、出現的方式有廣述。此金轉輪王,于人壽八萬歲時出現,以其自身的福德使衆生獲得殊勝的灌頂,能勝伏統攝南贍部洲、北俱盧洲、西牛貨洲、東勝身洲四大部洲,他自己恒時行持十善法,斷絕身叁口四意叁的殺盜淫等十不善法,以是奉行一切正法,同時教人廣行善法,這是真正的法王。
彼具七種輪王寶:能勝諸方之輪寶,
勝騎稀有白象寶,殊勝嬉樂玉女寶,
照明資具勝珠寶,具足受用施主寶,
智勇雙全大臣寶,順利行程绀馬寶。
轉輪王具足七種殊勝的輪王寶,以自之福德而顯現。輪寶是轉輪王在皇宮上祈禱,即從東方升起的輪寶,輪王和眷屬可以乘坐輪寶任意到四大部洲等所欲之地。正如以前的聖者丹增意吾布美與其眷屬共坐輪寶上,任去四部洲廣施佛法,深受各洲的歡迎。白象寶是輪王具有的六牙大象,它具有一千頭大象的強大力量,所向披靡無不獲勝,凡是輪王所不能摧毀者,皆以此大象助其威力而成辦。玉女寶是輪王的妃子,她不是普通的女人,相續中不存凡夫俗女的貪嗔癡嫉慢五種過患,輪王見之即能生起歡喜心,對輪王一颦一笑即能令輪王生起極大的樂受。照明的勝珠寶,它能發出八萬由旬的寶光,賜予四部洲衆生所需的一切財産,令他們財富資具滿足享用無窮。施主寶的福報非常大,猶如多聞天子,若是輪王要求他賜予整個叁地衆生財富,他便可以瞬間把大地變成黃金。大臣寶智勇雙全,非常英勇,輪王若要降伏某個敵人,只要他拿出弓箭向對方一指,敵方已是魂失魄飛,立刻被伏。绀馬寶非一般的駿馬能相比,只要它樂意,一天中便可繞南贍部洲叁圈。這七輪寶完全是福德所能現前的,若手捧此七寶謹作供養,功德極大。但如今我們沒有輪王的功德不能現量以此供養,但可意幻供養,也是有很大的功德。
諸轉輪王所統轄,一切地方如何護
既無外來侵略者,亦無與之抗衡者,
既無嚴重損害者,亦無兵害懲罰迫,
無叁非理以正法,不墮偏袒平等護。
各個轉輪王所統轄的一切地方是如何護持的呢
他的護持方法外無需防犯侵略者,內無需擔心與他作對的小人、災難等禍殃。不像如今的國家,互相侵略,駐軍邊疆,虎視眈眈地注視著鄰國的動靜,而是真正的國泰民安,根本不會出現七國共敵、八國聯軍共同出兵侵略一國的現象,更談不上出兵互相戰死殺死等各種違害。所依的國土上不會有嚴重的自然災害、環境汙染等一系列的損害,內心也不會爲種種不悅之苦惱所迫。國境內沒有叁種非理而是以正法,不偏袒任何人,皆以平等心護持。
所有居于四大洲,大國小國之君主,
于轉輪王前呈禀:請您納受我財富,
遍滿民衆我國境,敬請輪王護吾等,
我等希望跟隨您。隨即恭敬作頂禮。
凡是身居在四大洲的大小國家君主們,全都雲集于轉輪王前恭敬陳白:祈請您接受四大部洲各個國家的所有財富,我國境內所有的民衆都屬于您的,敬請您以廣大的慈心,深切的悲心護持吾等,我等是苦是樂是窮是富全依賴于您,因此我們滿心希望跟隨您,隨學您的行持而行善法,借您的福德,得到您的護衛。于彼前作如是祈請並恭敬頂禮。
轉輪王亦告諸王:各自統轄國土者,
依法治國止非法,切莫喜愛非法行,
平等護持諸眷屬,汝等皆爲我隨從。
轉輪王也告慰各位國王:你們各自統轄國土時,當依法治國,切莫行持非法行,對非法行不能心存點滴的欣喜。如果你們能爲衆生全心全意地服務,強弱老幼婦孺鳏寡皆能平等護持,這樣的行爲能滿我之本懷,稱我心意,那麼我會開許汝等爲我的隨從。金輪王的福德是不可思議的,不像如今僅僅統領南贍部洲的十分之一便妄自尊大,不可一世,即使是統治了整個南贍部洲,也只不過是金輪王所統轄國土四分之一的地盤。財富的圓滿,人們的和睦,更是不可相提並論。所以僅有的一點地位,有什麼值得貪執
正如聖天菩薩所說:“自在所起慢,當觀他有勢,若等若增盛,善士心不起。”所以,有權勢者,不應貪執自己的地位而起慢心。
除此之外諸國王,有因繼承自種姓,
或以福力得王位,成爲統治彼境主。
除了上述的轉輪王以福德力護持自國之外,如今其余大小諸國之王治國方式有二種:一種是世襲王位製,因爲自己是帝王種姓,父傳子,子傳孫,如是代代繼承王位,承辦大業。像現在的老撾、柬埔寨等許多國家,父王必將王位傳于自己的太子。另一種是以自己的福德因緣,通過民主選舉,民衆公認堪以紹隆帝業者。正如佛教曆史上記載,很多國王都是因前世供佛持戒等善行而感得國王之位。南韓總統以推行“陽光政策”而使南北朝鮮形勢走向和平統一,以此榮獲諾貝爾和平獎,他謙虛地說:“這是我們朝鮮人民的福報,不是我個人的名譽。”無論是以其中任何一種方式而成爲國王,都稱爲統治一國之內的君主。
諸位國王依何法,護持國境諸衆生
除去轉輪王之外,君王當依諸論典,
如理護持諸衆生。如此而行何以故
諸轉輪王出世時,無有叁種非理故。
那麼諸位國王依于何法來保護自己的國境和民衆,使他們皆行善法,共享安樂呢
除了轉輪王之外,其余的種姓國王與福德國王,上等者則依佛法論典護持國政,中等者以世法使人們安居樂業,下等者以自己的分別念實行武斷的暴政。所以,國王應當依據論典中的言教來盡心護持世間衆生,那爲什麼如此行持呢
因爲各個轉輪王出世時,人們自然行持善法,無有叁種非理之故,其余的業感衆生多行持非法之行,故必依典治國。
何謂叁種非理耶
極其喜歡十惡業,
此乃非法之貪心;于自財富不知足,
此乃非理大貪欲;依止顛倒邪論典,
即是所謂行邪法。
什麼是叁種非理呢
所轄境內的衆生,非常喜歡行持十惡業,這種叫非法之貪心,轉輪王時代,根本不會有行持十惡的人,也就無非法之貪心。第二種是他們對自己所擁有的財富從不滿足,具有極大的貪心,轉輪王時代的人們以輪王的照明資具殊勝珠寶而使財富隨意滿足,沒有誰不滿足。第叁種是他們依止顛倒的邪教論典,行持邪法,轉輪王自處十種善法中,並且亦能令他人行持。不像現在什麼東功、西功、中功、*輪功……常有邪法魔法出現,但在轉輪王時,根本不會出現這些
非理之邪行。
如是彼時未曾有,行叁非理之衆生。
因爲一切轉輪王,本身地位威望高,
是故衆生亦未有,違其心意法令者。
如是在轉輪王時,未曾出現過行持叁種非理的衆生。本論一方面是講了國王們隨著曆史的演變而且有時代的迥然差別,另一方面又講了佛教世規的道理。此頌講了初始的衆生之所以沒有非理的行持,是因爲所有的轉輪王本身地位威望極高,根本不會有違背其心意違約違法的衆生,他們不會滿腹怨言地做任何事情。但後來的君主,名位雖高卻沒有懾服衆人的威望,那些業感的衆生們,不由自主作很多非法行,鄙視君主,無視君主所規定的法律法規。
輪王所行無勤中,相合衆人心願故,
無而觀待諸論典。
轉輪王的所行無勤中能滿足衆生的心願,因爲他具有不可思議的福德威望,憑其福報能令衆人享用豐美的衣食,以其德行和威望令衆人和睦相處,與人爲善,彼此悅意其樂融融,行持的都是十善法行,不需論典來規範他們的行爲,他們本身都行持得十分如法。其他的君主不具備這些福德因緣,必須依靠論典,才能如法護持衆生。
次後一切諸衆生,具有非法貪等時,
具足智悲之佛陀,爲利一切諸君主,
令知合理與非理,並且銘記心中故,
撰造君主法規論。
此後,一切衆生因無明煩惱的與日俱增,逐漸生起很多非法的貪心、嗔心、嫉妒等五毒煩惱,正如《四百論釋》中所說:劫初之人福德愈來愈…
《君規教言論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