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君規教言論釋▪P39

  ..續本文上一頁五條。

  放逸毀事因睡眠,倘若斷除此垢染,

  神清志明事圓滿,君主功德十六條。

  使自己放逸,以及毀壞一切事情的因就是睡眠,如果貪著睡眠必然導致身心放逸,致使事情無暇成辦。由于睡眠之因是無明的緣故,若能斷除這個垢染,則能神志清明,做事就有主有次有條不紊,加上晝夜的精進,事情就很容易圓滿。當然,對治睡眠要有科學方法,在一些常識與竅訣中都有詳明,不能晚上開夜車,白天睡大覺,這樣不一定于事有益。應該斷除貪眠,勞逸結合,才能頭腦清醒精進成事,這是君主功德第十六條。

  嫉妒狡詐不穩固,諸多罪過之來源,

  是故不隨女人轉,君主法則十七條。

  一般來說,女人有很多男人所不共的煩惱,女人嫉妒心非常強,有時因爲一個細微的表情或不引人注目的一件小事便生起難耐之心,而造成大大小小的諸多事端。女人往往因爲心量窄小,在企圖達到自己私利的過程中耍小聰明。世人也常以“水性楊花”來形容女人的性情不穩固,因受這些煩惱的驅使,女人是諸多罪業的來源。若是隨她們轉,功德很難增上,事業很難圓滿,是故當遠離爲業及煩惱所縛的女人,這是君主的法則。作爲已出家的女衆,應該認識到這些,從最初的衆生主母出家以來,大德們無不是發了難行能行之菩提行願,攝受了可憐的你們,你們自己當珍惜這個出家機緣,根除自己的煩惱習氣,否則就很難從輪回的苦海中得到解脫。確實,你們是令人發起強烈厭離心的對境,但看到你們熾盛的煩惱,又讓人生起強烈的悲憫,希望你們能在叁寶前至誠發願,仰仗叁寶加持力,以後生生世世中再也不轉爲業障和煩惱熾盛的女身。

  不爲愚者能誘惑,五種欲妙所束縛,

  如理如法具自由,君主, 勝法十八條。

  君主不應相信愚笨的人,被他們所誘惑,也不應被外境的色聲香味觸五種欲妙所束縛。若被欲妙牽著轉,身心不由自主地追求它,那絕不會成爲自由的人,在人世間肯定免不了身心的痛苦。濁世之衆生,個個爲五欲忙忙碌碌,沒有一日的安閑,難得一宿的安眠,哪裏有自由可言

  反之,若能頓斷五欲束縛,如理如法行持,非但今生擁有自由,來世亦將擁有自在,這是君主應行之勝法第十八條。

  若能遮止貪嗔心,所生憤恨桀骜力,

  則諸君主亦調柔,獲得勝德十九條。

  君主如果能遮遣製止自己的貪心嗔心,以及依此所生的憤恨、桀骜不馴之心,則其相續和行爲肯定是比較調柔的,否則,將會具有《入行論》中所講的諸多過失。因此,作爲君主應調伏自相續中的叁毒煩惱,使自己獲得殊勝的功德,這是第十九條。

  摧毀憤怒嗔心後,徹底斷除害他行,

  贊爲具有安忍者,君主法則二十條。

  作爲發了大乘菩提心的君主必須斷除損害衆生之心行,廣修安忍。若從利益衆生出發,首先必須摧毀相續中的憤怒嗔恨之心。世間名人尚有“若殺害衆生者,絕對是壞人”之說,以大乘教法來說,對任何一個衆生都必須恭敬,各種竅訣教言中都一致認爲要徹底斷除對衆生的危害。因此,君主必須做到這一步,人們才會贊其爲安忍者。即使目前難以真實做到,也可以發殊勝願,在殊勝的上師叁寶前哪怕做點滴的福德,發願以此功德,自己生生世世不害任何衆生,成爲具安忍者,這是君主法則第二十條。

  隨順一切人心意,言說溫柔動聽語,

  令諸衆人皆滿意,君主法規廿一條。

  普賢菩薩十大願王中的第九大願是恒順衆生,作爲一個好的大乘修行人,他會隨順一切人的心意,所言溫柔動聽,對方容易納受,使別人有正說出自己心懷的同感,既堅持了原則,又溫暖人心。目前,對我們自己來說,大家共處同參,自身與外境都是無常的,故而彼此應互相隨順他人,不要擾亂別人的心,如古人雲:“甯攪千江水,不動道人心。”故應常觀自心順衆人意,是君主法則二十一條。

  恒時言說真實語,于諸天衆世間界,

  堪爲理應信賴處,具此勝德廿二條。

  恒時言說真實語的人,天衆以及世間人衆都會視其爲珍貴的信賴處,其余教言亦有“真實語者,天人護法常護持”的明示。如演說真實語的世尊,六道衆生皆視爲究竟的皈依投靠之處。乃至後來的曆代大德們,衆生如海鷗翔集于大海上一樣依賴在他們的身邊,就是因爲以真實利生之語善導衆生之故。此是君主具勝德之二十二條。

  所謂無有偏袒心,平待敬衆如父母,

  從不偏墮自親方,具此勝德廿叁條。

  所謂的無有偏袒之心,就是平等對待衆生,如恭敬父母一樣,從不偏愛袒護自己的親戚朋友,從因果的角度來說,一切衆生都曾做過自己的父母,若對親人偏愛,則也應偏愛所有衆生。有些目光短淺者,不思過去未來,前後左右,只顧眼皮下的刹那,對他人不能公正善待,對自己不友好者,千方百計挑毛病,雞蛋中也要挑出骨頭,對自己關系融洽者,千般爲其辯護,正如俗語雲:“自己臉上的水牛看不見,卻看得見他人臉上的虱子。”公正不偏,這是君主應具之二十叁條。

  心穩定故諸資財,不會暴漲或暴落,

  恒時處于平衡中,具此功德廿四條。

  若是君主的心非常穩,不暴喜暴怒,那麼他所受用的資具錢財也不會暴漲暴落。他不會因爲社會環境的變化而一時富如多聞天子,一時窮如無怙的流浪乞丐,他始終不會過分貪求錢財,無論人們怎樣重視金錢,他不會在心裏卷起經濟暴發的狂潮,仍是心安理得地掙自己合理的那份資財,他的心一直處于很平衡穩固的狀態中。君主當具此功德。

  恒說享用合法財,唯一收取合理稅,

  莫繳少許非理稅,君主此法廿五條。

  國王應恒時宣講:我國境中的眷屬們應享用合理合法的財物。因戒律上也有:若是合法之財産,一天享用一百兩黃金也沒有任何過失。對眷民所收的稅收也應該唯一是合理的,不能以權威令民衆繳納少許非理的人頭稅,否則會有很大過失。若詳閱因果經或公案,便可詳細地了知。所以,君主對眷民的享用和稅收都應做到合理合法,這是應奉行之第二十五條。

  剛強難化劣行者,若置自境增過患,

  擯除此人則國安,君主法規廿六條。

  在君主所統領的泱泱大國中,那些剛強難化、品行低劣者,應把他們驅逐出境,否則,整個國境內胡作非爲之事將層出不窮,只有增長過患而已。擯除這些人,國家才會得以安甯。像僧團中也是同樣,對個別難化之人,遍知佛陀在戒律中有擯除的明示,誰也無權開許,以免攪亂了整個僧團,此爲君主應行之第二十六條法則。

  遵照祖祖輩輩等,一切優良之傳統,

  熱衷于此複延傳,具此功德廿七條。

  君主在位時,不能將古老的傳統全盤抛棄,不采納和發揚其優良的所在,應該遵照經得起檢驗、祖祖輩輩奉行流傳至今的一切優良傳統,依照行持並熱衷于輾轉延傳下去。但尤其要注意的是優良二字,不能沿襲外道邪道邊地陋習等惡習,要像藏王赤松德贊有延傳先聖們廣弘佛法的積德之舉。對衆生有益的優良傳統延傳下去才堪稱具德的行持,此爲第二十七條。

  若極勤于行財施,正法以及無畏施,

  則可統治全世界,君主法規廿八條。

  如果君主能精勤地對衆生作財物布施、正法布施及無畏布施,有這叁大布施,則可以統治全世界,以此能滿足衆生所需的生活資具和精神糧食,獲得很大安樂。而今卻是反其道而行之,寺院的功德款成爲滿足物欲的來源,真正的佛法難以弘揚,清淨的佛寺受到無故騷擾,無辜的衆生得不到保護,甚至連人類衆生也無法得到全部救護。若以此條來尋找合格的君主,恐怕很難找到一兩個,故行布施是君主法規第二十八條。

  供養世間勝叁寶,慷慨布施他衆生,

  具有智慧福德者,如月明君廿九條。

  如明月一樣的君主,具有智慧福德,這福慧主要來源于君主能恒常供養世間最殊勝的佛法僧叁寶,對下慷慨地布施。這樣常行上供下施,君主的功德猶如上弦月不斷地增上,乃至圓滿如十五的滿月,遣除人們的熱惱,送給衆人清涼和安樂。此爲君主應具之第二十九條。

  具有善業福德者,天衆精勤作助緣,

  供養賜吉祥安樂,此爲叁十條功德。

  具有宿世善業福德的君主,今生也能精勤善業,其所作所爲皆爲善法,像七十五吉祥怙主等護法天衆也精勤對其保護幫助供養,並賜予吉祥,使其獲得安樂。如《二規教言論》中所說的如理行持之人,一生中守神戰神身神肩神等諸護法天衆經常保護他、安慰他,賜予見不見的吉祥。故常修善業爲君主應奉之第叁十條。

  極愛自之子女等,故當令彼享安樂,

  使其入于善妙道,應行此法卅一條。

  若君主對自己的公主太子十分慈愛,精心地養育他們,那麼就要爲他們暫時和究竟的安樂著想,安樂的源泉便是使其從幼年起就能趣入善道,修習正法不入邪道。這是君主應行的第叁十一條。

  詳細思維利民衆,想方設法賜安慰,

  令諸眷民享安樂,統治世界卅二條。

  君主應時時刻刻思維民衆的利益,想方設法對不幸遭受痛苦的人們賜予安慰。如地震遇難者、流落他鄉者、天災人禍落難者等,君主不能僅是假惺惺地爲了維護自己的聲譽地位去關心安撫,而應真正地從物力財力上予以切實的援救贊助,解決他們的生活困難。君主如是以大悲心爲自己所統轄的人們無私地著想,那就比較容易統治自己所轄的世界。故悲心利民爲君主應行之第叁十二條。

  應當如法護衆生,切莫入于非法中,

  具法君主于世間,璀璨如日卅叁條。

  君主應當如理如法護持衆生,一定不能讓他們趣入非法的邪道中。因爲衆生一旦入于非法邪道中,以其業力現前很難從中把他們解救出來,君主有責任防患未然,更有責任以各種方便把他們從沈淪中拉出來。具有勝法的君主是世間的莊嚴,猶如璀璨之日,光芒四射,給整個人類帶來光明和欣喜。能遣除衆生意熱惱,在他們心中升起慧日的君主是如日一樣的稀少可貴。

  自己住于十善道,亦令他人入此道,

  今生以及來世中,眷屬得樂卅四條。

  君主自己常住于叁皈五戒等十善道中,同時也盡量令他人趣入此善道,他自己今生非常快樂,其作爲全是有利的,在此世間多住一天也有很大意…

《君規教言論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般若攝頌釋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