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若現前叁處,則子住于母胎中,具足堪能、月經;父母貪愛交媾;尋香。”
(3)《達林之子經》:“汝之尋香即刹帝利種姓或……”
(4)《五不還經》:有五不還者,一者中般,二者生般,叁無行般,四有行般,五者上流,中有若無何名中般。
(5)《宣說七正士經》:“中有涅槃有速涅槃等叁種。”
以上教證均可成立中有存在。
267、 何爲尋香?若大衆部不承認此等經典,怎麼辦?
答:尋香即中有。中有食香,名尋香也。
大衆部言五蘊滅盡是尋香,實不合理,引《達林之子經》教證,中有有種姓等,而五蘊滅盡之法何來種姓。另《五不還經》中,亦說有中般涅槃,即于中有時而般涅槃。又《宣說七善士趣經》中亦說:中般涅槃分爲迅速般涅槃、非速般涅槃、經久般涅槃。故知中有存在,若不承認,則無奈何。
268、 你自己有何中有存在的教證、理證?
答:阿羅漢以神通觀水,遍滿中有。《俱舍論》:中有與當來本有相同。特殊情況:密法中,中有前半與前世同;中有後半與後世同。亦有:一格西憶中有時,爲一婦女騎牦牛而投胎。
269、 中有、生有、死有、本有之間有何差別?
答:中有:死有之後、生有之前的五蘊。
生有:結生時那一刹那的五蘊。
死有:死亡時那一刹那的五蘊。
本有:死有前、生有後之五蘊或四蘊。
270、 關于中有期間的時間長短,有何不同觀點?
答:(1)世友尊者說:七天;
(2)亦有說:七七四十九天;
(3)經部及大乘:時不固定,觀因緣而定:
a、多傑江參:久無投生之處(見《前世今生論》);
b、轉輪聖王:需要觀待人壽八萬歲時才能結生;
c、冬天死,業力牽引需投生爲牦牛,等到夏天才能結生。
271、 中有身的顔色、體積等如何?
答: 地獄:顔色如燒焦之樹幹
餓鬼:顔色如水
中有身之顔色 旁生:顔色如煙
欲天與人:顔色如金
色界天:白色
體積:欲天與人的中有如五六歲的孩童;色天中有身量圓滿(著衣而生,知慚有愧故);無色界,無中有。
272、 以何眼能見中陰身?如何辨別真假(說神通者)?
答:同類眼:同類中有身可以互見。
天眼:修得之天眼可見,非俱生之天眼。
辨真假:
俱舍:具修得天眼者當能除睡眠、欲貪等。
密法:有些密法,咒語之修持亦可得如此之天眼,但亦不一定須除睡眠,所以不可一概而論,不可說具天眼則定無睡眠,也不可說有睡眠者定無天眼。
273、 中陰身爲何不能穿越母胎與金剛座?
答:中有不能穿越母胎:業力強大的原因,入胎後不能出;亦不能穿越金剛座:因金剛座乃千佛成佛之處,具極大加持。
274、 中陰身業力可轉否?有何不同說法?
答:(1)俱舍論觀點:中陰身業力不可轉,因爲中有與當來本有是同一業力所牽引的緣故,若中有起,則必定生當來本有。那麼若做功德善事回向,不能令該衆生于中陰身直接解脫,只可令其于惡趣少受苦或于惡趣速得解脫。
(2)大乘觀點:若遇善知識超度,有馬上解脫的機會,即于中陰也可解脫,也就是說中陰身業力是可以轉變的。
275、 中陰身是如何結生的?
答:胎卵生者:以顛倒心欲行淫而結生。
濕生:因染著香氣而結生。
化生:因染著住處而結生。
276、 《俱舍論》、《善護商主請問經》、《阿難入胎請問經》等對中陰的描述有何不同?
答:《俱舍論》:
中有爲男:于母起淫欲心,于父起恚心。欲與母交,而往入胎,入胎後于母右側,面背而坐。
中有爲女:于父起淫欲心,于母起恚心,欲與父交,而往入胎。入胎後于母左側,面腹而坐。
濕生:染著香氣而受生。
化生:染著住所而受生。
《阿難入胎請問經》:(1)轉生善趣者:有福報者,見宮殿想進入、寶座想去坐,便前往而生;(2)轉生惡趣者:無福報者,見暴風雨,欲避便前往而生,見衆聚,欲前往便生。
《善護商主請問經》:(1)轉天人:見天子天女戲樂,欲往便生;(2)轉生爲人:見人戲樂,願去過生活,則轉生;(3)轉生地獄:中陰覺得冷,見地獄猛火,欲暖便前往而轉生;中陰覺得熱,見地獄寒冰,欲涼便前往而轉生。
277、 你變成中陰身時如何打算?
答:我們變成中陰身時,在密法中應觀自己爲種子字,觀父母爲上師佛父佛母,並發願自己入胎後,將來真正成爲一個密法有緣者。
278、 若中有顯現本有像,佛之母爲何夢六牙白象?此六牙白象是中有否?
答:佛之母夢六牙白象乃是吉祥瑞相,並非中有之形象,菩薩久舍旁生趣故,菩薩中有如盛年時,形量周圓,具諸相好,故住中有得入胎,照百俱胝四大洲等。所以說六牙白象只是瑞兆而已,不是菩薩入胎時的中有。
279、 轉輪王、獨覺、佛陀、凡夫,如何了知入、住、出等差別?
答:轉輪王:知入胎,不知住、出胎,福德廣大故;
獨覺:知入、住胎,不知出胎,智慧廣大故;
佛:知入、住、出胎,福慧極廣故;
凡夫:不知入、住、出胎。
另:亦有卵生獨覺,即衆部獨覺,入、住、出胎叁皆不知。
280、 如果心非父母精血生,爲何有些人之性格與父母相同?
答:有情結生的時候,前世之心刹那相續而生後世之心,所以說前世之心是後世之心的因,即這個心識並非是父母精血所生。但有情的色身是依父母精血而生(對比《自釋》有二釋),心身相依不離。既然身依精血而生,那麼對于心生,精血雖不是因但可以是緣。如種子是因,以如是種子生如是果;田地是緣,雖不能改變種子所生果的性質,但卻能影響種子所生果實的甜苦等。同樣,精血作心的緣,可以對心有很大的影響,再加上後天的熏染,孩子性格與父母相似就並不奇怪了。
281、 前世身之傷疤爲何今生人身上還在,有何教證?
答:前世身上的傷疤,在今生的身上還存在,這是一種業力緣起的顯現。在《中觀四百論大疏》中有一個比喻,說在房頂上有一只灰白色的鴿子,屋內有一碗酸奶,雖然鴿子並未踩到酸奶上面,但酸奶上卻可以出現鴿子的爪印。因爲一切法其性是空,所以在因緣聚合之時即可顯現。酸奶上的爪印是這樣,身上的傷疤同樣如此。《俱舍論》承許是煩惱與業的牽引而令諸蘊由前世而今生,由今生而後世地輪回流轉,並沒有常我存在。有的只是于諸蘊之上假立的“我”,那麼是何業力可以令前世與今生的身上都存在同樣的傷疤呢?在第四品業品中,經部承許一業可以引多世,那麼就這樣一個理論而推想,可能此有情于宿世中對他有情做過某種傷害之業,以此一業而引多生的身體之上出現同樣的傷疤(當然業因果最不可思議,唯佛陀才能徹知,所以此處只是姑且以理推之,或許有這樣的可能)。所以說爪印及前後世身上的傷疤,皆是因緣和合、業力緣起的結果。
282、 依靠密宗竅訣,人在死後入胎時有何特點?
答:密宗:于中有時,觀父母爲本尊;觀自己心爲:
(1)若願智慧廣大,則明觀爲“德”字;
(2)若願能力廣大,則觀爲“吽”字;
(3)若願悲心廣大,則觀爲“舍”字。
283、 若無我則依何轉生輪回?
答:外道執著有一個我,是這個我能夠舍棄此生的五蘊(或四蘊)而續後世的諸蘊。如果沒有我那麼依靠什麼來轉生輪回呢?世尊說:“有業有異熟,作者不可得。”也就是說,並沒有一個實有的我在造業感果,但是可以于這個五蘊之上假立一個“我”,唯有諸蘊,也即是這個假立的“我”在轉生輪回。
284、 中有到生有之間如何流轉?
答:是由煩惱與業的牽引令中有五蘊相續入胎而現前生有的,五蘊是刹那滅的,如何流轉呢?就像燈火(光明)一樣,雖然刹那滅,但燈火(光明)可以轉到別的地方去而照亮黑暗。此處油可以比喻煩惱與業,而燈火(光明)可以比喻五蘊,是油的注入燈芯而令燈火(光明)相續不斷,同樣,五蘊也是因爲煩惱與業力的次第牽引而相續轉變,乃至也是由煩惱業力牽引而趣入後世,所以說從中有五蘊到生有五蘊的流轉,完全是煩惱與業的牽引所致。入胎後,成凝酪等住胎五位,出胎後成在生五位,于此十位即本有又以煩惱而造業,于死有後起中有,又投生後世生有等周而複始,無有窮盡。
285、 輪回無始無終否?
答:總的輪回無始無終,但分別的個人之輪回,無始有終。
286、 什麼是十二緣起?叁世中如何圓滿?
答:十二緣起:前世、今生以及後世蘊的相續流轉之輪回即是指從無明至老死之間的十二緣起。
緣起:因、緣、果聚合後真實出現,稱緣起。
十二支:無明、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
叁世 圓滿是指于叁世中,一有情經曆十二支任何一支而無缺,若有所缺,則不說圓滿。
287、 按有部觀點,十二緣起如何解釋?
答:有部宗說:佛陀唯是以分位緣起而宣說十二緣起,所謂分位緣起是指于十二支中,每一支皆具足五蘊,因在那一分位上“無明”是主要的,就以“無明”來稱呼那一分位之五蘊,乃至“老死”之分位,老死最主要,則稱此分位五蘊爲“老死”。就如同說國王出行,並非無隨從,因爲國王最主要,所以只說國王出行即可。
288、 請你對應自身宣說十二緣起。
答:十二緣起:
(1)無明:前世煩惱現行階段的五蘊,也就是煩惱。
(2)行:前世造善等叁業階段的五蘊,即是業。
(3)識:今生結生到母胎中刹那的五蘊。
(4)名色:從結生刹那起到顯露出六處之前的五蘊,名是指受想行識,只有名稱無有阻礙故;色則指凝酪等。
(5)六處:對境、根、識叁者聚合到享受外境之前的五蘊。
(6)觸:從根境識聚合後完全斷定對境起到能了知樂、苦、舍之境,並取舍爲喜歡、不喜、中等以前的五蘊。
(7)受:從能取舍叁種感受起到不能行淫之前的五蘊。
(8)愛:未真實享用欲妙、行淫…
《俱舍問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