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俱舍論講記 下▪P55

  ..續本文上一頁的意義即是受持教法,一刹那間生起信心即屬于證法。那發放布施等是否屬于弘揚佛法呢?雖然從某一角度來說是弘揚佛法,但真正的弘揚佛法並非如此,如果將釋迦牟尼佛的精神真正傳遞到其他衆生的相續中,這才是真正的續佛慧命。有些注釋中說:布施、隨喜、造順緣均屬于教法與證法的範疇,但並非真正的佛法。一般來說,蓋經堂等屬于一種善舉,可以說是弘揚佛法的順緣,但並非真正的弘揚佛法。

  頌詞中有兩個“唯”字,格魯派有些論師以及《俱舍論大疏》中說:以唯字代表一種肯定的語言,也就是說只有講經說法和真實修行才是真正弘揚佛法者,其他人並非是真正弘揚佛法。

  教法與證法是否住世,以什麼標准來衡量呢?世親論師說,若任何一個道場具足聞思佛法與實地修行者,則說明持教大德已經住世,否則,釋迦牟尼佛的佛法並未真正住世。《自釋》中說:“有能受持及正說者,佛正教法便住世間。有能依教正修行者,佛正證法便住世間,故隨叁人住世時量。”這一教證非常重要,不論何時何地,只要有聽受佛法者、講說經教者以及依教修行者住世,就說明佛法已經住世。

  對于教法住世的時間,有種種不同說法,《賢劫經》中說是一千五百年,其他經典中說五百年,還有些經典中說是二千五百年,世親論師在《般若經》注釋中說是五千年,還有些經中說比五千年的時間還長。一般來講,藏地很多高僧大德認爲,前面不滿五百年的說法是不了義的,因爲這樣會有很多教理的違害,若釋迦牟尼佛的教法是五百年,則釋迦牟尼佛授記無著菩薩于佛涅槃後九百年出世,並以了義不了義的方式來弘揚佛法的授記不合理。而且《無垢天女經》中說,藏地在二千五百年後,佛法才會興盛的說法也不合理了。

  一般來講,大家比較公認的是五千年,即第一個一千五百年爲果期,此時得果特別快;第二個一千五百年爲修期,麥彭仁波切以及普巴派的曆算學者認爲,我們現在正處于修期當中的戒學階段,再過一百多年,戒學期即會結束,這一點根據《時輪金剛》的曆算也是非常可靠的;第叁個一千五百年屬于教期;最後的五百年是唯持形象期。根據世界佛教聯合會安立的佛曆,現在公認的是佛曆2547年,這是依靠上座部的曆算來計算的。因此,現在不論藏傳佛教還是漢傳佛教,中間雖然經曆了許多風風雨雨,但實際上,真正的教法與證法並未隱沒于世間。

  此偈頌非常重要,現在有很多人不了知何爲佛法,也不了知何爲弘揚佛法與行持佛法,這一方面是由于某些曆史原因造成的,一方面佛教在某種特定的曆史環境下遭受到了一些損害,這樣一來,諸位高僧大德,有的已經離境,有的已經離開人世,由于沒有對佛法的講聞,致使現在的很多年輕人根本不了知何爲佛法。現在有很多人整天都是念經、爲別人超度、敲鑼打鼓,修寺院、燒香、拜菩薩、接待遊客、賣門票,但這些究竟是不是真正的佛法,大家應該以智慧分析。

  上師法王如意寶一生中唯一重視的就是講經說法,他從十幾歲到最後圓寂,除講經說法以外再沒有重視過其他任何事情,這充分說明了法王如意寶對佛法的重視以及巨大貢獻。作爲後學者,我們也應該從內心發願:生生世世弘揚、受持佛法。如果有機會、有能力的話,應該弘揚佛法、講經說法,這個相當重要。如果沒有講經說法的機會和能力,那最好在具足法相的善知識面前終身聽受佛法,這也屬于弘揚佛法,而且這樣做的利益非常大,爲什麼呢?即使世間的學問也需要老師傳授,需要有人來聽聞,否則不會通達很多道理。佛法的教義是博大精深的,若沒有在善知識面前聽聞,很難在相續中生起真正的定解,這樣一來,就更不要說弘揚佛法了。現在有些佛學院沒有老師,于是將自己學院裏培養出來的學生作爲老師,但實際上他自己仍然對佛法半信半疑,這樣的一個人能不能真正地弘揚佛法!現在佛法處于非常衰敗的時期,雖然有些寺院名相上也在講經說法,但很多高僧大德都忙于世間八法,根本沒有學習和弘揚佛法的機會。年輕僧人們能學習佛法的機會更是少之又少,即使有機會在佛學院中學習,但世間各種各樣學問的風氣卻相當濃厚,而真正佛法的教義,如中觀、俱舍等已經成爲了輔助課程。在這樣的狀況下,我們確實應該發起猛厲精進,遣除一切傲慢心而努力聞思修行,使自相續生起佛法的智慧,對佛法生起堅定不移的信心。

  那學習佛法的目的到底是什麼呢?很多人說:學習佛法就是爲了成佛。實際上,作爲大乘佛教徒來講,成佛也只是一種手段,真正的目的是爲了利益衆生,這才是最究竟的目的,由于成佛之後可以于無勤之中最究竟的利益衆生,因此很多修行人先希求成佛,但這也僅僅是利益衆生的一種途徑。

  乙二、非爲臆造且謙虛:

  說此對法我多依,克什米爾有部理,

  若有錯誤均我過,正法理量唯諸佛。

  此對法論多數依靠克什米爾有部論師的觀點進行宣說,如果出現過錯,那全部是我(世親論師)的過失而非佛法之過,因爲能夠真正衡量正法之理量的唯有佛陀。

  這裏世親論師說:此對法論並非是我隨隨便便憑空臆造的,其中所宣說的道理大多數是依靠克什米爾有部宗的諸位智者所建立的觀點而進行的宣說。爲何說是大多數呢?因爲有些頌詞是站在經部觀點,對有部的一種駁斥。雖然是依據諸位智者的觀點進行宣說,但世親論師說,由于能夠真正講說教法與證法之理的唯有諸佛菩薩,所以,若發現此論中有句義方面的錯誤全部都歸咎于世親論師我,並請諸位智士寬恕。

  頌詞中說能夠如理如法宣說佛法的只有佛陀,但甲智論師和滿增論師在講義中都是說諸佛菩薩,因爲得地菩薩也會如理如法宣講佛法,除此之外,其他人的相續中具有煩惱障和所知障,而且具有身語意叁門的障礙,傳講佛法不一定如理如法。那這樣一來,是不是只有登地菩薩才可以講經說法呢?這不一定。善知識的法相中並沒有說一定要斷掉自相續中的煩惱習氣,雖然所謂的講辯著對于一個凡夫人來講非常困難,但只要以一顆清淨的心來行持也不會有過失。

  乙叁、教誡後代不放逸:

  本師世目今已閉,堪作證者多入滅,

  未見真谛放肆者,以邪分別亂佛教。

  如世間明目般的本師釋迦牟尼佛已經趨入涅槃,堪爲正法見證的諸智者也多已入滅,未現見真谛而肆意妄爲者現在正以邪念分別擾亂佛教。

  世親論師住世時,印度佛教中各宗派之間的分歧相當嚴重,當時,廣嚴城的諸比丘大肆宣揚不作爲犯戒處理的十種非事 ,根本四部分裂爲聲聞十八部,整個佛教一片混亂。

  法王如意寶經常引用這些教證說,就連世親論師都認爲他住世時的佛法非常混亂,何況說末法時代,佛法沒有一點染汙是不可能的。以前五世達賴喇嘛也說:世親論師在世時也有許多尋思分別者故意擾亂佛教,現在以自己的邪分別擾亂佛教的現象更是日益嚴重。

  佛陀已趣勝涅槃,持彼教者多隨滅,

  無怙無教滅德衆,當今此世任意行。

  既知如來正法壽,漸衰亡如命至喉,

  一切汙垢具力時,求解脫者莫放逸。

  佛陀已經趣入殊勝涅槃,持彼教法者也多數已經隨之入滅,無依無怙的衆生在摧毀功德之惡見的驅使下,任意妄行。既已了知如來教法漸漸衰亡,如同垂死之際命已到了喉間一般,在這具有垢染的末法時代,希求解脫者切切不可放逸而行。

  世親論師殷切教誡諸位後學者:末法時代,真正的佛法已經處于毀滅狀態,人們的煩惱分別念相當嚴重,此時,希求解脫者切莫隨境而轉,一定要以正知正念守護自己的相續,切莫放逸!

  “莫放逸”並非指任何事都不做,實際上,首先應該于自相續中獲得佛法的智慧,其後以這樣的智慧盡心盡力的利益衆生。“如命至喉”是一種比喻,以此來描述佛法當時在印度的一種狀態。很多高僧大德說:世親論師住世的時代,佛法並不是很衰敗,但現在住持佛法的高僧大德多數已經圓寂了,真正一心一意弘揚佛法的人才是少之又少。在這樣五濁興盛、染汙的惡法力量十分強大的時候,大家一定要謹慎守護根門,盡心盡力地弘揚佛法。

  此《俱舍論頌》,乃佛陀親口授記之大德、能背誦九十九萬部經典、具有不退智慧自在者共稱爲第二遍知的大阿阇黎世親撰著圓滿。印度堪布則那莫劄即佛友與大譯師華哲僧侶翻譯、校正,並以講聞方式而抉擇。

  這部《俱舍論頌》是第二大佛陀世親論師所撰著,由印度譯師則那莫紮——佛友論師,以及國王赤松德贊時的叁大譯師 之一的嘎瓦華紮翻譯。

  藏地的譯師非常嚴格,當時國王赤松德贊也是先培養譯師,然後迎請印度班智達,他們根據印度版本譯成藏文,之後由印度班智達傳講,並對照梵文一一校對。這樣翻譯出來的藏文本非常准確,所以這次也是依靠藏文版本翻譯爲漢文的,希望大家如果以後有因緣,也能夠將這部殊勝法要傳授給其他衆生。

  願以此功德回向一切有情獲得勝妙佛果,教法與證法以講聞修習的方式久住世間!

  願吉祥!!

  

  

  

  

《俱舍論講記 下》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俱舍問答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