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成功,但究竟而言,他說的話很可靠,做的事情很穩重,最終一定會有所成就。
人要穩重和老實,這一點我們自己有沒有?私下應該觀察一下。字面上看來,這個教言非常簡單,但在做人的問題上相當重要。爲什麼上師如意寶及傳承上師對這個短短的教言如是重視?這裏面有很多不共的緣起和意義!
何人知恩且報恩,深信因果無倒行,
人亦設法饒益彼,諸天利之何須說。
不管是什麼樣的人,若能知恩報恩、深信因果,不僅世間人會恭敬他、饒益他,有天眼通的護法神和天尊,完全能了知他的心,幫助他就更不用說了。
在這部論典中,相當一部分道理都在講怎樣獲得諸天護法的幫助。如果自己被他們舍棄,沒有得到他們的保護,一切事業都不可能成功。所以,大家平時應按照本論所講的那樣,嚴格要求自己的行爲,這一點非常重要。
此處講了兩個要求,第一是知恩報恩,今生中不管是什麼人在什麼情況下幫助自己,只要別人有恩德,就應該尋找機會報答。如果沒有能力報恩,起碼也要知恩,經常在別人面前說一下。過去有些弟子在上師如意寶面前,經常歌頌上師傳講密法的恩德,以此緣起,上師顯現上也有不同的攝受方法。第二是深信因果,所作所爲不顛倒而行。若具備了這兩個條件,這就是真正的智者,衆人都會想方設法對彼作饒益,護神等就更不用說了。
因此,好人和壞人的界線,分起來並不是特別困難,只要懂得知恩報恩、對因果深信不疑,這個人必定是好人,任何人都會喜歡他。
何人勇敢不脆弱,親怨悲恨不顛倒,
國王亦爲護如眼,諸神護之何須說。
有些人非常勇敢,無論做什麼事,有一種不共的堅強意志,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脆弱,什麼違緣也動搖不了他。同時,他恩怨分明,對事情的前後分得清清楚楚,哪些是親人、哪些是怨敵,哪些是悲憫的對境、哪些是憎恨的對境,對此一點都不顛倒含糊。不像有些人,怎麼痛斥也無所謂,怎麼贊歎也無所謂,看起來像個人,卻不具足人的法相,說他不是人吧,吃飯走路又跟人一模一樣。
當然,從學佛的角度來講,對怨敵不能報仇,沙門四法中有明確規定,但這裏兩個概念不能混在一起。因爲有些人好像石頭一樣,對別人的打罵與損益毫不在乎,別人和自己分不清楚,親人和怨敵分不清楚,成天迷迷糊糊的,自認爲菩提心修得不錯,但實際並不是這麼一回事。
如果一個人敢于承當、無所畏懼,什麼事情分得非常清楚,明君聖主也會像愛護眼目般器重他,做事情經常委以重任,諸天神也會敬重保護。一般來講,護神對人文道德、世間道義非常重視,真正具有這些法相的人,他們會竭盡全力護持,而不具足法相的那些人,他們則棄如敝屣、不屑一顧。
這些教言看起來不難,但做起來可不是那麼容易。在座的道友,大家以後全部住在山洞裏,不跟任何人接觸是不可能的,只要接觸人的話,起碼要掌握這些做人的竅訣。雖然你們以前也曾受過各種教育,但像這樣把世間與出世間結合起來的做人教言,很多人都非常缺少。大家今後弘法利生也好,自己修行也罷,這些教言是必不可少的。若連這些都分不清楚,世間和出世間也搞不明白,自己盡管認爲自己修行不錯,但實際上可能還不具足人的法相。
一切所取所舍事,人前雖可保密之,
于天卻難保密故,欲得成就誓爲主。
在世間中,每個人都有所取所舍之事,這些事情,大多是自己在諸佛菩薩面前承諾過的,如果真正行持時與最初的諾言相違背,雖然你可以在人前保密一時,卻瞞不過聖尊上師及本尊護法的天眼。
比如你暗地裏做些不清淨的行爲,很多人也許暫時不會發現,但逃不過上師護法神的眼目。他們知道了你的惡行之後,上師無法加持你,護法神也會討厭並遠離你。所以,要想獲得一定的修行境界,當面和背後盡量表裏如一,所發的誓言不要輕易放棄。
有些人發願不吃肉,但趁人不注意,偷偷到飯館裏吃上一塊。此舉雖可瞞得了別人,卻背棄了在上師面前的承諾,就像服了毒藥一樣,已經做了不清淨的事情,若不馬上忏悔,過失相當嚴重,因爲上師諸佛是非常嚴厲的對境。下面講“誓言”時,這方面的問題還會廣說。
何人發誓語堅定,成辦大事具慧力,
諸天于彼亦生懼,余衆畏之何須說。
有些人所發的誓言,如同山王一樣堅定,縱遇生命危險也不會改變。同時具有極敏銳的取舍智慧,對未來難以把握的問題,能以純熟的智慧進行判斷。這種人既有堅定的誓言,又有洞察時事的智慧,護法天尊亦對其生敬畏之心,認爲他非常厲害,一般的衆生就更不用說了。
表面上看,每個人都會說話走路,似乎都是相同的,但實際上各人的智慧和品行有天壤之別。以前我寺院有個老修行人,他不是堪布活佛,也不是特別出名,但爲人處世非常不錯,誓言堅定,平時不願意到處亂跑,再加上智慧也很好,一旦決定的事情,很多高僧大德也不得不承認。所以對于這種人,無論人和非人都會敬畏叁分。剛開始與他相處時,不一定有這種感覺,但接觸一段時間後,大家都會覺得他很了不起,恭敬之情油然而生。
然而現在很多人,一是誓言不堅定、人格不穩重,二是沒有甚深的智慧,以致人也不怕他、護法神也不怕他,自己沒有什麼威力。因此,爲了讓護法神害怕,爲了讓更多的人害怕,我們應該做個具有威嚴的人!
第四節課
是故一切護神衆,居堡即爲自身心,
當掃不淨惡行塵,陳設善行之供品。
通過上述道理,大家已經了知,若要得到護法神的保護,行爲必須如法穩重、誓言堅定。一切護法神居住的地方,就是我們的身心。如果我們所作所爲非常如法,起心動念也非常清淨,經常想到善法、因果、利益衆生,護法神自然十分高興。所以,我們應掃除貪嗔癡、嫉妒、驕傲等不清淨的念頭,以及表裏不一等不如法的行爲,陳設慈悲心、誓言堅定等善法的供品,如此護法神必定恒常庇護,隨時不離左右。
《藏密佛教史》中的秋吉旺修(簡稱格日秋旺),是位非常了不起的伏藏大師,他的兒子也是個伏藏大師,但他的兒子爲了提高名聲、鞏固事業,著力希求一些猛咒。後來秋吉旺修告訴他:“只要你有利益他衆的心,不用念一些咒語,護法天尊也會自然降臨。因爲他們都曾承諾過,哪裏有利益衆生的人,必定會去幫助他。”比如蓮花生大師在降伏地神時,地神當時就發誓:“對如法行持、利益衆生之人,我等會不惜一切來保護他。”
當然,有機會的話,念儀軌多祈禱護法神也是有必要的。現在有些人認爲:“修護法神是多此一舉,安住在空性中就可以了。”其實不管是藏傳佛教、漢傳佛教,均離不開護法神的大力護持。自古以來的高僧大德,都有護法神以顯現、不顯現的方式來相助,若僅依靠個人的力量來戰勝一切違緣、圓滿一切所願,那是相當困難的。就像如今社會上,要想做出一些貢獻,自己的智慧水平必須跟得上,社會關系也要跟得上。
在座的有些道友,十幾年來修行很圓滿,比較順利地在這裏完成了學業,應該感謝護法神的護持。倘若沒有他們,末法時期想長年如一日地聞思修行,最多只能堅持一兩個月,甚至連這種機會恐怕也沒有。
因此,大家不能走極端:有些人整天求護法神,什麼都不做;有些人覺得這些不需要,全部一並抛除。這都是不合理的。像上師如意寶那樣的大成就者,生前還特意供護法神,念一些儀軌時,還有專門的供品。他老人家那種境界,我們今生是望塵莫及的,因此證悟得再怎麼高,也不應該舍棄這些!
其後雖未常祈求,自然聚會諸天神,
猶如大海集海鷗,或如蓮苑聚蜜蜂。
如果有時忘記或沒有專門去供養護法神,這也不要緊,只要你身心調柔、行爲如法,時時想到利益衆生,諸天護神自然聚集在你的身邊,對你加以保護。有些道友經常問:“我出去時供護法不方便,若不供的話,他們會不會不高興就懲罰我?”當然是不會的。他們都是智慧護法神,不像我們人一樣嫉妒心強——關系好時天天供養,偶爾一次不供養,就馬上反目成仇。只要是利益衆生的人,他們都會進行幫助。供養一瓶酒、一點蘋果,這些有也可以、沒有也可以。有的話,是一種緣起,不能說一點都不需要。但並不是必須有,只要你的心是利益衆生,不管漢地、藏地的哪個護法神,肯定都會履行自己的諾言。
猶如美麗的海島,不需要發出喧囂來邀請海鷗,它們也會自然聚集;或如花園中的鮮花,無論盛開于何處,蜜蜂都會紛然而至。同樣,只要我們身心清淨如法,護法天尊一定會鼎力相助!
何人若有神所護,則彼以其獨自力,
堪與成千上萬衆,所有力量相匹敵。
若有了護法神的護持,縱然只是孤身一人,其力量也能與成千上萬的人相匹敵。
從有些高僧大德的生平看得出來,雖然他只是單槍匹馬一個人,但他所做出的事業,無數個小人物加起來也不及萬一。就像上師如意寶,以前不管到哪裏去,名聲威力非常大,哪怕只說一句話,産生的震撼力也是有些人畢生都辦不到的。這其中就有護法神的力量,如果有了護法神的幫助,身體的威力、語言的分量跟其他人完全不同。
護法神的幫助很重要,尤其是末法時期,僅僅依靠自力來完成所有的事業,這是不現實的,只有依靠護法神的力量,做什麼事情才會圓滿。《格薩爾王傳》中有個仙巴大臣(格薩爾王的弟弟,也有說他是蛋生的),護法神對他的幫助特別多。有一次,他與力量強大的魔王交戰,在摔跤時,魔王把他舉到飛禽才能飛翔的高空中轉了一圈,然後准備往地上摔,因爲有護法神的保護,怎麼樣也摔不下來。後來仙巴開始反攻,雖然他的力量不如對方,但依靠護法神的幫助,把魔王摔在了地上,用繩子捆了起來。仙巴平時喜歡抽煙,于是就坐在魔王身上抽一杆煙,魔王突然動了一下,把仙巴甩開就跑掉了。盡管那次交戰中魔王跑了,但最後還是被降伏了。試想,如果當時沒有護法神的幫助,仙巴肯定會被摔爛的,所以他表面上是一個人,實際上已具有了千萬…
《正法醍醐》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