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的密意可以說相同,也即在認識心之本性上無有差別,但在抉擇過程中,也有了義不了義、殊勝不殊勝、究竟不究竟、快道與慢道等很多方面的不同,這一點大家應該詳細分析。
癸二、遣除不合理之說:
有說自宗大圓滿,超勝大手印等法,
未證無有道名言;倘若真實已證悟,
則于同一之密意,無有合理之分類。
有些人說:甯瑪巴自宗的光明大圓滿法非常非常殊勝,它已經遠遠超勝大手印、大中觀等一切法要,如此究竟的大圓滿法在其他宗派根本無有。
大圓滿確實非常殊勝,但最關鍵的問題是,作爲修行大圓滿的你是否已經究竟證悟?如果真正大圓滿的究竟境界已經證悟,那與證悟大手印、大中觀等無有區別,也不存在合理、不合理之分,因爲它們在所說意義上無有差別,僅在能說竅訣上出現了各自的不同。但若未能證悟,則諸如大圓滿非常殊勝、大手印非常殊勝之類的名言和說法根本不能成立,沒有證悟之故;從真正已經證悟這一角度來講,大圓滿、大手印、大中觀等都是一模一樣的,因所成就的真實大圓滿實際就是大手印的境界,也是大中觀的境界,而真正證悟大手印、大中觀的話,也與大圓滿的境界無有二致。
所以,從本質而言,大中觀、大手印、大圓滿都是一樣的,從所證法界來講沒有任何區別,如果說“大手印的成就者不是大圓滿的成就,因此一概不予以承認”是完全不合理的,比如米拉日巴最初修持大圓滿未能獲得成就,後來卻依靠大手印獲得了真實果位,這一點難道你也不承認嗎?而甯瑪巴自宗的華智仁波切等很多高僧大德,都一致公認米拉日巴是即生獲得普賢王如來果位的大成就者。
衆生的根基不同,只要相合自己的根基,不論哪一個派別都有獲得解脫之道。對于這些問題真正分析非常重要,現在很多人都忙于一些世間瑣事,根本不關心這些道的分類、差別,有些雖然對此十分注重,但無有智慧的緣故,使自己處于一種十分迷惑的狀態,因此精進聞思從而對上述問題細致分析以獲得真實見地尤爲重要。
大圓滿雖說十分殊勝,但是不是大圓滿與其他所有宗派完全相離,遠遠超勝他宗呢?也不能如此宣說。依靠他宗若已真正證悟,則大圓滿也已證悟;若獲得大圓滿的究竟境界,其他宗派實際也已證悟了,如果其他宗派一點一滴也未證悟,那所謂大圓滿的證悟也是妄談。
因此,對于顯宗、密宗以及其他宗派與大圓滿之間的異同,大家應善加分析了知。現在顯宗與密宗、漢傳與藏傳經常出現分歧的原因也是如此,很多人認爲藏傳佛教的修法在漢傳根本無有,因此漢傳佛教沒有藏傳佛教殊勝。這種說法很不應理,漢傳佛教有漢傳佛教的特點與成就,可以說藏傳佛教具足漢傳佛教的功德,二者的成就實際沒有差別,密宗的成就與漢傳佛教的最高境界也無有絲毫分歧。雖然藏傳佛教確實在儀軌、竅訣等各方面有一些不共特點,但不能依此爲據就說漢傳不如藏傳。
一般去過漢地的人可以明顯感受到,修習密宗者對顯宗非常排斥,而學顯宗的人也對密宗相當抵觸,由于互相未能善加交流、廣泛溝通,導致出現了佛教內部互相排斥、明爭暗鬥等狀況。因此,對其他人也不敢說,但法王如意寶傳承下的密宗弟子,希望以後不要將漢傳佛教或者顯宗視爲異己,因爲仇視他宗的密宗成就法無論如何也是找不到的。
其他人或許會有排斥密宗的現象,認爲密宗具有吃肉、不精勤念誦等諸多過失,並將個別密宗不如法修行者的行爲全部強加于整個密宗之上,進而妄加毀謗、肆意攻擊,這種現象難免會出現。可是作爲密宗行者,見到漢地的大和尚、大弟子,他們即使未修習密法,但只要是一位清淨的佛教弟子、如法的修行人,我們就應恭敬謙和、倍加禮待,如此只會對自身修行産生利益而不會出現任何危害。
否則,顯宗弟子認爲密宗行者具有一切過患,絕對不能接觸;而個別密宗行者也妄自尊大,以爲誰也沒有自己的修行好,從而目空一切、傲世輕物,實際他們中很多人連基本的佛理都不懂,卻抱持著自以爲高深莫測、分別心計執出來的修法洋洋自得,睥睨一切,實在是可笑至極!
在佛教教義及各種儀軌上有所不同是十分正常的現象,比如格魯派的某些儀式與甯瑪巴有相當大的差別,但不能依此說一者殊勝另一者不殊勝,不能如此取一舍一。
佛教與佛教之間互相交流溝通非常關鍵,若不然,各宗派與各宗派之間格格不入,互相看不慣,那想將甯瑪巴的教法廣泛弘揚于世也十分困難,各自生存的空間也會越來越狹小,這樣唯是障礙自己弘法利生的事業而已,其他無有絲毫利益。因此不論自己修持還是做弘法利生的事業,對顯宗、對念阿彌陀佛一定要竭盡全力進行贊歎,因爲衆生的根基千差萬別、無法思量,法門也不可思議,佛陀的每一個法門都具有其不共的密意,有些人依靠密宗無法調伏,唯有依靠念阿彌陀佛、修學禅宗才能獲得成就。因此對于諸位行人來說,沒有任何理由與依據對他宗、他法進行排斥诋毀。
法王如意寶對這方面經常著重強調,一般來講,其教下傳承弟子都會對他宗、他派觀清淨心,但個別剛剛接觸未能深入聽受法王教法的這些人,很可能會出現“我是學密的,其他宗派都不好”等念頭,對于這類人應該盡力勸說,希望他們不要被這些執著分別念左右。
對于漢傳、藏傳佛教之間互相抵觸的關鍵性問題,如果有能力,應該造作著疏彰顯其中道理,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說明藏傳佛教並不是排斥漢傳佛教的一種宗派,有關這方面的問題僅僅依賴一兩個人肯定不行的,在座很多都是有能力、有智慧的人,應該將各教派不相違背、圓融一味的思想述諸于文字,接觸其他人的過程中,也應以團結和合作爲主要宗旨而盡心盡力地維護佛教,共同行持佛教事業。
癸叁、大圓滿乃諸法之源泉:
如是一切無上續,第四灌頂諸智慧,
大圓滿中無分類,
前面有人說大圓滿是最爲殊勝的,實際若已證悟則如此宣說也未嘗不可,而未證悟的話,也就不存在何者殊勝何者不殊勝的概念了。
爲什麼這樣說呢?其他續部中的四灌頂,像《密集金剛》、《喜金剛》、《多哈道歌》等外續部和無上瑜伽,其他宗派裏凡是講到無上密續中的第四灌頂之智慧,實際于大圓滿中均無任何分類,比如薩迦派、格魯派都有四灌頂,其中第四句義灌頂的智慧其實就是大圓滿中阿底約嘎的智慧。如果說“其他宗派根本沒有大圓滿,甯瑪巴的大圓滿最殊勝”的話,那其他宗派的四灌頂是不是甯瑪派的四灌頂呢?真正意義上說,二者是完全相同的。如果存在差別,那對于他宗所謂的四灌頂也就無法解釋,所以不能說“其他宗派對大圓滿中的基道果一切法根本未作宣說”,這唯是尚未了知密宗修法的一種說法。
各教派中所說第四灌頂的智慧其實是大圓滿的支分,像覺囊派的“時輪金剛”最後有叁大殊勝灌頂,其中句義灌頂的含義與甯瑪巴幾乎無有差別,它也是專門宣講了赤裸的覺性,這一點麥彭仁波切在《時輪金剛大疏》中論述得非常清楚。
然而彼等一切法,源泉大圓滿續部,
分爲心界竅訣部,深廣殊勝之要點,
零散竅訣實修法,他宗未說有許多,
堪爲特法何須言?
倘若如此,是不是絲毫差別也不存在呢?並非如此,正如前面所舉例子一樣,雖說一切上師均爲諸佛菩薩化身,從這一點來說絕對相同,但從攝受弟子、弘法利生等各方面而言,法王如意寶已經完全超越了其他上師,這是衆人有目共睹的,在現在末法濁世的黑暗時期,具足如此大能力的上師確實少之又少。同樣,大圓滿與其他教法有相同點,比如從第四灌頂的意義而言根本無有差別,但大圓滿也有其不共同的特點,對于這種不共殊勝性更加值得重視。
從實際意義來講,大圓滿是一切續部之源泉,並不是其他續部的文字詞句以大圓滿作爲源泉,好像大圓滿如母、其他續部如子一般,不能這樣說,但其他續部在意義上完全可以歸屬大圓滿,以此將大圓滿稱爲一切續部之源泉。無垢光尊者在《大圓滿心性休息大車疏》及其他論著中都引用過《普作續》的一個教證:“證悟本義自性王,猶如百川入大海,于此無上正法義,離思諸乘集于此。”《叁戒論》開篇也講到:“大圓滿智之總相。”這是文殊教言中的一句話,意即大圓滿是一切智慧的總相。通過上述教證能夠了知,大圓滿是一切續部之源,從意義上可以歸屬于它,故而稱爲源泉。
大圓滿可分爲心部、界部、竅訣部。對此有幾種不同說法,其中心部是將萬法抉擇爲心,心抉擇爲空性,空性再抉擇爲雙運;界部則將一切萬法抉擇爲自解脫,也即有無是非、成住壞空等一切萬法自性成立爲解脫;無二續部也即竅訣部,煩惱自性即解脫。布瑪莫紮、嘉納思紮、蓮花生大士,分別是心部、界部、竅訣部的傳承上師。
心部有“心部子母十八續”,以前益紮釀波、貝若紮那、布瑪莫紮等人翻譯出來的,有藏文的如《金剛薩埵意鏡續》、《自現續》,這些都是大圓滿心部方面的法要;界部可分爲黑、白、花叁界,其中白界與心部相同、花界與竅訣部相同。有關這方面的道理,在無垢光尊者的《勝乘寶藏論》、《宗派寶藏論》中都有敘述。
總而言之,大圓滿是一切續部的源泉,它可以分爲心部、界部、竅訣部,竅訣部分內、外、密叁種,其中密部又分爲《空行心滴》、《布瑪心滴》,此二者亦稱爲舊心滴和新心滴。無論如何,從第四灌頂來說于大圓滿中無有任何分類,但從另一角度,大圓滿是一切續部密意之來源,如《上師心滴》中甚深廣大的竅訣,零散竅訣也非常多,甯瑪巴的每一個伏藏品中都有不同的修法,如上師如意寶在《文殊大圓滿》和《直斷要訣釋》 當中均已歸納性講到了他的一些零散竅訣,麥彭仁波切《直指心性》、華智仁波切“叁種雲聚”中也講了他們各自零散的竅訣,還有嘎繞多吉、嘉納思紮等每一位上師都有其各自不同的零散竅訣,所有這些零散竅訣與大圓滿總的來講…
《定解寶燈論講記 上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