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他在讀碩士期間開始信仰佛教,在對佛法樹立起堅定信心後,猛下工夫、精進修學,在身心諸多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證悟與驗相。他的學佛感受是:
作爲一個修行人,首先應精通佛理,對佛法的經、律、論都應該娴熟掌握,這一點非常重要。學世間學問也得如此,不通達這門學科的基礎理論,你又談何實際應用呢?學佛也應先打好理論基礎,然後再開始前行、正行,這樣才稱得上穩妥、可靠,也才能取得最終的證悟。在這一修學旅途中,我們最需要的就是持久的信心、毅力,還有用功努力。
恒久的信念首先來自于對佛法的興趣、愛好,如果對佛法一點興趣都沒有,那我們也未必會接受它的教言,更不會精勤修持。不過我相信,只要你初步嘗試了佛教的滋味,它的無盡受用就一定會吸引你永遠在佛道上走下去。在自利的同時,你的利他觀念也必會相應的培植起來,你會漸漸意識到自己身上的崇高使命與責任——我們佛教徒理應對人類做出更大的貢獻,爲全社會美好道德的實現創造心理與行爲的人倫典範。
修學佛法有多種途徑與方法,既可以向懂佛理之人請教,也可到寺院拜師學法……不過,所有的求學都應以勤奮爲前提。學佛是一種長遠行爲,短時間就想精通恐怕有些天方夜譚的味道。包含宇宙萬法的佛教對應所有衆生的不同根基,一般說來,根基好的利根者應選擇較高、較深的法門,盡管歸元無二路,但方便還是有多門的。于我而言,這麼些年來,我一直修禅宗及心中心法,幾年的實修體驗更讓我對佛法宣示的道理深信不疑,我確確實實從自己的親身感應中體會到了佛法給人帶來的受用。這種受用絕不是什麼特異功能、神通之類的枝末旁門,沒有正見作基礎的行爲,即就是從外表而言有多麼了不起,也無有任何實際意義。我所謂的受用首先就是指佛法打開了自己的智慧之門,在智慧之光的覺照下,我的身心世界才有了從內到外的本質改變。我們下苦功就應在聞思上下工夫、在實修上下工夫,這種種的努力都可以幫助我們掌握佛法宣示的人生大智慧,而在這種智慧的指引下,我們才可以更快、更穩地趨入佛法。這二者是相輔相成的,且能形成互動的良性循環。學佛需要智慧,學佛也可以增長智慧,從智慧當中,並且只有通過智慧才能體會到佛法不可言說的妙用。
至于佛法智慧的核心,當然是要了達心的本性。我的探索路徑則采取了禅定法門。記得剛開始打禅七時,自己的分別念非常旺盛,簡直難以調伏。但我不灰心,我知道凡事不可一蹴而就,正邪相抗時,我們最需要的就是平常心與毅力。經過自己的不懈努力與自我調整,真的深入禅定中後,它的妙處的確無法言喻。記得有一回在一家寺廟裏打禅七,當時寺院正在修建,環境非常嘈雜。但在我初步了知了萬法唯心的道理後,這些噪音非但對自己沒有造成障礙,反而轉成了妙用,這讓我對佛法的境界更爲仰慕。
我經常都會參究一些禅宗公案,越參究越認定其中所包含的境界實可謂言語道斷,正如心行路絕一般。對于心的初步認識讓我相信,如果真正通達心的本性後,無有挂礙、通透光明、寂靜無爲的心性本來狀態一定可以現前。南京大學有一個《禅學研究》雜志,我曾在這本刊物上發表過一篇文章:《馬祖道一的參法、宗旨及其修證法》,平常也寫有另外一些文字探討佛理與自己修證的心得體會。我個人覺得禅宗的明心見性宗旨與大圓滿、大手印的境界無有任何差別,它們全都是在幫你盡快打通關節、直達心源。
不過,光講講“口頭禅”是沒多大用處的,我們必須一步一個腳印真參實證。聞思、實修,再聞思、再實修,我相信對任何一個真修行人來說,只要他努力,上師叁寶就決定會加持他,他一定會有穩固的修證體驗。
現在我每天都要禅定,有時一天可有十幾個小時處于如如不動的狀態,一次入定的時間也可持續十八個小時。定並不是死定,也不是單純爲定而定,它是一種手段,也是一種境界。如果你也想有所體會的話,那就嘗試著邁進佛門一只腳吧。願意再邁第二只腳抑或馬上就退縮回來,還是留給你自己決定。
我與蘇博士交談的時間並不長,他還有許多研究佛法的境界、心得來不及表達。我覺得他的很多觀點都有借鑒價值,比如關于各派相融的觀點。舒州龍門佛眼和尚曾說過:“未達境唯心,起種種分別。達境唯心已,分別即不生。分別既不生,便舍外塵相。”從中表露出的“此性本來清淨,具足萬德。但以隨染淨二緣,而有差別”的觀點,與大圓滿的見解並沒有什麼本質不同。對一個真懂佛理的人來說,各宗各派最究竟的見解無有差異。我們所要做的不是分別過來、搖擺過去,指東指西,關鍵問題是一門深入、真下工夫。蜻蜓點水似的學佛怕是永遠也達不到即生成佛的目標,如果真想圓滿果地,那就必須放下一切、無所畏懼地勇往直前!
博士訪談錄(九)
戰勝苦難
生存于人世間,人們必須依賴各種方法生活。不論你生活的內容、質量是什麼,爲之而付出的代價都很多。在佛教所說的輪回即是痛苦的世界中,只要你身陷輪回中,你就決定難以擺脫種種苦難,不管是精神的還是物質層面的。放眼四周,在茫茫人流中,有多少人整日臉上挂著滿足而自在的微笑?扪心自問,夜深人靜時,又有幾個人能感覺自己獲得了真正的安樂?
仔細觀察一下,有些人剛才還活得好好的,轉眼間就被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奪去了生命;昨天還談笑風生的朋友,今天就被診斷出得了惡疾……其實在生活的每一個空間、每一個時刻,時時處處都潛伏著讓每一個人都措手不及的難以預料、難以防範的危險因素,只是人們都太過大意、太過健忘,以致在忙碌的奔波中、在被勝利假象蒙蔽的自得中,大家都把它們抛之腦後而已。即就是一些生活在痛苦當中的人們,他們要麼被痛苦徹底擊垮,要麼就變得對痛苦麻木不仁,似乎苦難成爲了他們生命當中不可承受之重。
人們常常都在對痛苦或手忙腳亂、或視而不見、或被迫承受、或消極逃避中被動度日,而痛苦卻在以日甚一日的強勁態勢橫掃現代人的生活。除了每個個體都必須要面對的個人痛苦外,人類還面臨著許多擺脫不掉的需要共同應對的苦難:大規模迅速流行的惡性傳染病、越來越令人恐怖的戰爭、打擊面更加涉及無辜群衆的恐怖活動、如天文數字一般節節上漲的生活費用……
怎麼辦?坦率地說,唯有依靠佛法才能從根上滅除人世的各種苦痛。它不僅能幫助我們戰勝即生的痛苦,更對我們消滅、減輕來生流轉輪回的痛苦有著決定性的影響。既然沒有任何從古到今的科學、哲學理論與實踐,能找到不存在後世、造惡不生叁惡趣的理由,那佛法宣示的輪回是苦、善惡有報、創造命運、超越苦難等等理念,你有什麼理由不靜下心來認真體味一番呢?
我認識的轉慧法師也曾對我談到過依靠佛法戰勝苦難的心得體會。轉慧畢業于臺灣淨宜大學中文系,讀碩士時上的是南華大學,後又來到南京大學讀博士。她認爲佛教是智慧的宗教,是解脫的宗教,是冶煉自我的宗教,是開拓人生的宗教。它不僅能讓人通過自我改造、自我修行而戰勝各種身心痛苦,也能引領人們因了達心的本質而最終直抵快樂自在的解脫勝境。
值遇佛法是我人生當中最有意義的一件事情。以前依靠種種世間法也曾確立過一些人生觀、價值觀,但學佛後才明白佛教的人生觀闡述了人生最究竟的道理。明白了這一點後,1988年我就出家了。不敢說自己已看破了紅塵,只是覺得在探尋佛法的各種途徑中,最好的道路就是出家學佛,因出家可讓我以放下一切的決絕態度與自己的種種習氣宣戰。
十多年來的修行讓我有許多感慨與心得,我非常想把它們與更多的人分享。我個人覺得大乘佛法的精義最令人佩服,它所宣示的無我與安忍道理實在是稀有難得:用無我去空諸煩惱,用安忍去承受一切苦難。我認爲學佛就得赤裸裸地面對自己身心世界的煩惱,實實在在地對待痛苦的本源。我們的一切痛苦煩惱全都來源自各種貪執,所以,不克服自己的貪心與欲望,要想獲得解脫絕無有是處。因而要從道理上以空性之理對治實執,從實踐當中用安忍之行一點一滴磨練自己的心性。
這麼些年來走訪過許多國家和地區,美國、澳洲、印度等地都留有我的足迹,不過收獲最大的還是印度之行。釋迦牟尼佛的降生地、轉*輪處、涅槃地等等聖迹,都讓我對佛陀的教言深信不疑,且對佛祖的行持敬佩之至。每到一處,我都會在心底默默發願:雖然我生在富庶之地,但願我永遠都不要成爲經濟與貪欲的奴隸,我根本不想受它們的束縛。我要像世尊一樣,發大心利益衆生,並且今生當中就要通過實修而獲實證!
無獨有偶,在一大群不知苦難何因、用何方法以真正解決的人群當中,我又聽到了與轉慧法師看法接近的另一位博士的聲音。
她是一位新聞學博士,因種種原因不願透露自己的身份與姓名。我是在2001年12月時碰到她的,當時就感覺此人心地善良、學識淵博,她的深入學佛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了好友被痛苦擊垮這件事的影響:
社會、人生中有太多令人痛苦的事情,苦難仿佛如影隨形,快樂則似白日晨星。我有一個特別要好的朋友,由于在感情經曆中受到傷害,最終在無法排遣的郁悶與痛苦中自殺了。這件事給我以很大的影響、震驚。此前,我已經接觸了佛法,此後,我更是深鑽了進去。因爲我總在想,如果沒有佛法支撐的話,恐怕在面對苦痛、煩惱時,我也會變得十分脆弱。
曾經以爲學佛只是行行善而已,後來經人指點邁入佛門之後方知自己的淺薄。在漸漸深入佛教經論後,我越發覺得自己在忙碌地與世浮沈中終于找到了一個永久的棲息地。特別是在經過好友自殺這件事之後,我更是爲她感到惋惜。如果在她做出這個決定之前能遇到佛法的話。我相信她一定能從中受益,一定可以從佛法當中找到戰勝苦難的良方。
許多人在沒有深入研究的情況下就認定佛教是迷信,並因之而永遠放棄了研…
《智慧寶燈》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