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候的確可以生果,但它絕對沒有真實的生果能力。
壬四、(彼等攝義)分二:一、因緣和合不能生自他;二、和合不和合皆無果。
癸一、(因緣和合不能生自他):
若從衆因緣,而有和合法。
和合自不生,雲何能生果?
如果說衆緣聚合而有和合法,但和合法的自體都不生,又怎麼能從和合中産生果法呢?
對方認爲,並不是由某一因法生果法,而是由因緣聚合的和合法産生果法。比如,由種子、水分、溫度等因緣的和合産生了苗芽。
但這並不成立。如果和合法的本體能夠自己産生自己,那它産生果法也是合理的。但自己生自己有很大的過失:一方面沒有必要;另一方面也相違,很多經典都提到自己對自己起作用是不成立的。既然和合法的本體不能自生,又怎麼能生他呢?
或許有人會問:不自生爲什麼不能生他?眼根雖不能自見,但不也能見嗎?這個問題以前講過:這裏所謂的“生”是指實有的生,如果是實有的生,那它首先就應該能自生,如果不能自生又怎麼能生他呢?如本論第叁品雲:“是眼則不能,自見其己體,若不能自見,雲何見余物?”
其實和合法的本體不僅不能自生,也不能從衆緣中産生。既然和合法的本體不成立,它怎麼能生果呢?《顯句論》說:石女的兒子本身不成立,它能否生兒子?不可能。好比本體不成立的虛空、龜毛、兔角不能産生有實法一樣。
在《般若燈論釋》中此頌譯爲:“自體及衆緣,和合不能生。自體既不生,雲何能生果?”長行文這樣解釋:“此謂和合不生于果。何以故?非實法故,譬如幻等。亦如提婆百論遮和合偈中說:“一和合者無,諸和合亦無,若言是一者,應離因緣有。””
《中論釋·善解龍樹密意莊嚴論》中還有非常好的推理:因法的和合一定要觀待果法才能成立,不觀待果法的和合是沒有的。要觀待果法,這個和合法就無法單獨成立,因爲在果法沒有産生之前和合是不可能成立的。既然和合不成立,果法又怎麼産生呢?
癸二、(和合不和合皆無果):
是故果不從,緣合不合生。
若無有果者,何處有合法?
因此果法不從因緣和合中産生,也不從因緣不和合中産生。沒有果法,那何處有和合法呢?
通過前面的觀察,大家會明白所謂的和合法只是一種虛妄分別而已,並不存在真實本體。比如在凡夫的六根識面前,葵花及其氣味、顔色、形狀的確要依靠因緣和合才會産生,但以中觀理證詳細觀察時,這些都不成立。
果法也不會從因緣不和合中産生。世俗中,事物從和合中産生是合理的,哪裏有不依靠因緣和合平白無故産生的果法?
果法不從因緣和合中産生,也不從因緣不和合中産生,既然如此果法也就不存在了,而果法不存在,哪裏會有和合呢?
雖然勝義中不存在和合,但在名言中卻有如幻的顯現。佛護論師說:我們遮破時間,遮破因果與和合,是否它們始終都不存在呢?並非如此。因爲遮破的是自性的因果、和合及時間;而無自性的這些法並未遮破。宗喀巴大師的觀點與佛護論師的觀點基本相同,他在《理證海》中說:我們的所破是有實宗的實有觀點,他們承認時間和因果實有;但我們並不遮破名言中的時間和因果,這些世俗緣起法並非所破。
如果學習《中論》時不分開二谛,那說因果不存在的時候人們就很容易誤認爲一切善惡果報的顯現都不存在了。這樣,在積累資糧方面就不會再精進了。全知無垢光尊者在《大圓滿心性休息大車疏》中講:“有謂因果悲福資,不了義法不成佛,言諸瑜伽士當修,了義無作如虛空,此等說法真可笑!此乃最重斷見者,入于最深劣道中,破因立果誠稀有!”這確實是我們不願見到的事情,其實聞思中觀後應該更慎重地取舍因果,華智仁波切說過:我聞思中觀的收獲是什麼?就是對各宗各派生起了清淨心,且不墮入名言中的邪見(即不墮入無有因果的斷見)。
因此,對于因緣所生法,大家一方面在世俗中應該取舍,另一方面應了知其勝義本性即是空性。
有智慧的人在尋求見解的時候既要理證,又要竅訣,還需要教證,這是聞思修不可缺少的幾個工具。而沒有智慧的人卻一無所需:“成立也可以,不成立也可以;合理也可以,不合理也可以,一切都無所謂,一切都是平等的……”這並不是什麼高深的境界,反而是一種很不清晰的狀態。有智慧的人對每一個道理都會尋求依據,沒有合理的理證解釋以及可靠的教證印持,他很難輕易信受。所以,希望大家對每一個頌詞的推理都能如理觀察,只要認真觀察,相信每一個人都會有所收獲。
辛二、(以教證總結):
《般若波羅蜜經》雲:“極勇猛,色非因非果。若色非因非果,乃至受想行識非因非果。何以故?色無和合故。若色無和合,乃至受想行識亦無和合。不見色,不見受想行識,無所行者,是名般若波羅蜜。”
《識趣後世經》雲:“若說和合處,是說方便門,爲趣第一義,智者如是解。”
《中觀根本慧論·觀因果品》傳講圓滿
二十一、觀成壞品
庚二、(破承許時間爲果之生滅因——觀成壞品)分二:一、以理證廣說;二、以教證總結。
辛一、(以理證廣說)分二:一、宣說能害自性存在之理;二、遮破存在之能立。
壬一、(宣說能害自性存在之理)分五:一、觀察俱成不成而破;二、觀察是否滅盡而破;叁、觀察能依所依而破;四、觀察是否空性而破;五、觀察一體他體而破。
癸一、(觀察俱成不成而破)分叁:一、略說;二、廣說;叁、攝義。
子一、(略說):
離成及共成,是中無有壞;
離壞及共壞,是中亦無成。
在離開成以及與成共存的情況下,都沒有壞;在離開壞以及與壞共存的情況下,也都沒有成。
小乘論師一般都認爲成住壞空實有存在。《俱舍論》也說,器世間存在成住壞空,先有成,而後住,最後壞、空。
成就是生成,也就是最初的形成;壞就是壞滅,也就是最終的毀滅。壞要成立,它要麼離開成單獨存在,要麼與成共存。但“離成,是中無有壞”——離開了成沒有壞;“共成,是中無有壞”——與成同時也沒有壞。反過來,“離壞及共壞,是中亦無成。”在離開了壞以及與壞共存的情況下也沒有成,因爲成壞是互相觀待的。
子二、(廣說)分四:一、離成之壞不成立;二、共成之壞不成立;叁、離壞之成不成立;四、共壞之成不成立。
醜一、(離成之壞不成立):
若離于成者,雲何而有壞?
如離生有死,是事則不然。
如果離開了成怎麼會有壞呢?就像離開生而有死一樣,這是不合理的。
任何一個法,沒有最初的形成,怎麼會有最後的壞滅呢?就像一個人沒有降生而有死亡一樣,這是不合理的。如果有人說:“石女的兒子已經死了,大家爲他辦後事吧……”人們一定認爲這是在講笑話。如果有人說:“虛空中的鮮花在冬天已經枯萎凋落了。”這也不會有人相信。
人們共許的壞滅是産生了的法的消失,如果某法從來沒有産生過,那誰能見到它的壞滅呢?不管是佛的智慧還是凡夫的分別心都無法見到。《顯句論》中也以生死的比喻作了說明。
醜二、(共成之壞不成立):
成壞共有者,雲何有成壞?
如世間生死,一時則不然。
成和壞共存怎麼會成立呢?就像世間的生死不能同時一樣,成壞無法共存。
剛才破離開成的壞;現在破成壞共存情況下的壞。
如果成和壞可以共同存在,那麼也可以成立共成之壞。但並沒有成壞這兩個相違的法共同存在的情況,就像生和死在同一時間具足不可能存在一樣。既然成和壞不可能共同存在,那怎麼可能有共成之壞呢?月稱論師在《顯句論》中還講了黑暗和光明不可能同時存在的比喻,本論第七品也講了生滅不能同時存在,其道理也相同。
可能有人認爲:生和死可以同時存在,比如小孩剛剛生下來就死了,這難道不是生死同時嗎?這只是一種未經觀察的說法而已。其實生死是相違的,生指新生命的誕生,故生時沒有死;死是生命的毀滅,故死時沒有生。所以,生和死肯定不會同時。
醜叁、(離壞之成不成立):
若離于壞者,雲何當有成?
無常未曾有,不在諸法時。
如果離開了壞怎麼會有成呢?因爲無常未曾一時不在諸法中。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死而有生的法根本不存在。也就是說離開了壞單獨的成是不成立的。爲什麼呢?“無常未曾有,不在諸法時。”“無常”就是即生即滅的刹那性,一切萬法沒有一個不是無常的,也就是說任何法都是生而即滅、不可能駐留至第二刹那。
慈誠羅珠堪布的《中觀根本慧論講記》裏提到了蓮花生大師的公案。蓮師最初有降生,但因獲得了長壽持明的果位,所以沒有死亡。這是否說明有生而不死的事物呢?不是這樣的。任何有爲法都是有生有滅的,但蓮師獲得的無死成就已遠離了有爲法的生死。從如來藏的角度講,蓮師的無死成就就是如來藏功德全分顯露所到達的超離生死的境界;從空性的角度講,蓮師的無死成就已經遠離一切分別戲論。所以,從蓮師本身成就的角度可以說蓮師有生無死——成就無死虹身。而觀待衆生的因緣蓮師也在世俗中示現隱沒。
總的來講,離開了壞就不會有成,因爲一切法恒時不離無常。有些外道認爲:大多數的法是無常的,但個別的法可以常有,就像大多數的烏鴉是黑色,但個別烏鴉可以是白色一樣。《釋量論》對此觀點作了遮破,對萬法無常的道理也作了廣泛抉擇,但這裏不廣說。
醜四、(共壞之成不成立):
壞成共有者,雲何有壞成?
如世間生死,一時則不然。
壞和成共存怎麼會成立呢?就像世間的生死不能同時一樣,壞成無法共存。
這一頌和廣說中的第二頌都是從成壞不能共存的角度推理的,不過第二頌遮破的是共成之壞,而此頌遮破的是共壞之成。
壞和成共同存在的情況是沒有的,就像生死不可能同時一樣。所謂“這個人雖然還活著,但正在死去”只是一種未經觀察的說法而已,這是分別念把相續的法——活與死連在一起所致。實際上活和死在一個人的相續中同時存在是不可能的,不要說學…
《中論講記 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