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中論講記 下▪P17

  ..續本文上一頁中觀的人,就是世間的牧童也不會這樣承認。

  這一頌在鸠摩羅什大師的譯文中沒有,但藏文版本中有,故按鸠摩羅什大師的風格作了補譯。頌詞“雲何有壞成”裏的“壞成”沒有也可以,因爲它沒有具體的意思。本頌的前兩句在《般若燈論釋》中是:“成與壞同時,雲何而可得”,也只有一個成壞。

  大家在講考或者傳講任何一部法的時候首先字面上過關,其次解釋總的意義,最後詳細分析。全知無垢光尊者有一部總義書,其中對解釋論典有叁個要求:第一是字面上解釋,第二是總釋,第叁是詳細辨析。這叁個要求很重要。如果字面上還過不了關,要分析意義就非常困難。

  子叁、(攝義):

  成壞共無成,離亦無有成。

  是二俱不可,雲何當有成?

  成和壞共存時沒有成,分離時也沒有成。既然這兩種方式下都沒有成,怎麼才能有成呢?

  這裏從無成的角度進行總結。“成壞共無成,離亦無有成。”首先成和壞共同存在的情況下無成。成壞相違之故無法共存,既然成壞無法共存,又怎麼會有共壞之成呢?其次,成和壞分離的情況下也沒有成,前面也說過“無常未曾有,不在諸法時”,所以也沒有離壞之成。

  “是二俱不可,雲何當有成?”成要麼在成壞共存的情況下存在,要麼在離開壞的情況下單獨存在,既然這兩種情況下都無成,那麼成就不可能成立了。

  同理,壞也不存在。

  另外,在《顯句論》及宗喀巴大師的注疏中都對有些小乘宗所許的不可思議、不可言說的成作了破斥:你們所謂的不可思議、不可言說的形成到底以什麼方式安立?既然它不可言說、不可思議,那它的本體怎樣成立?就像石女的兒子本來不存在,卻要判斷他的相貌、顔色、形狀一樣沒有任何實義。

  總的來講,在分別念中的確有形成和壞滅,比如一根柱子,我們認爲它首先有一個形成的過程,最終有一個壞滅的過程,但這只是分別念的假立而已。但真正以理觀察的時候,絕對不可能有成壞,就是在名言中也根本沒有真實的形成和壞滅。

  在聞思中觀的過程中,每位道友都應當仔細觀察善加辨別,大家還應一起討論。在佛法上的研討並不像世人在瑣事上的爭執,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不喜歡聞思的人認爲這些討論不重要,但大家到這裏來不就是要探尋佛法所蘊含的珍寶嗎?而研討就是挖掘出這些佛法珍寶的好途徑。現在大家能有聞思、討論的機會很難得,希望大家好好研討。

  但我希望討論的時候千萬不要造口業,這方面一定要注意!討論的時候也不要動不動就不高興,要有一些忍耐心。天天在大經堂參加辯論的喇嘛忍耐心都很強。尤其是以前參加過格魯派辯論場的喇嘛,一兩年下來脾氣都特別好,對他說些什麼根本就沒有反應。去年我們學院來了一個喇嘛,學院十幾個小堪布跟他辯論,不管說什麼他總是笑嘻嘻的。當然我們自己也要注意,不要說得太過火。法王如意寶說過以前他在石渠一個寺院看辯論,感覺這些僧人們的辯論精神非常可嘉,但不小心也很容易造口業。所以,大家在探討的時候一定要小心。

  可能是業力現前,有些道友不愛聞思,想找一個部門發心借此避開輔導課。這些人以前害怕發心,現在又要去發心,但一年當中發心能不能圓滿也很難說。所以我希望道友們一定要穩重。不要說幾個阿僧祇劫,也不說幾十年,只是在叁百六十天中看能不能安安心心地聞思。可能現在大家還感覺不到聞思的重要,相信以後會有所體會。希望大家珍惜眼下聞思空性的機會,因爲這是徹底鏟除自相續中的煩惱、業障的根本因,意義相當大。如果不重視聞思,只想找一個胖胖的大活佛灌個頂,修行能不能真正上去也很難說。

  癸二、(觀察是否滅盡而破):

  盡則無有成,不盡亦無成;

  盡則無有壞,不盡亦無壞。

  滅盡的法無有成,未滅盡的法也無有成;滅盡的法無有壞,未滅盡的法也無有壞。

  從盡不盡兩方面觀察都無有成。滅盡的法已經滅盡,所以不可能有形成。比如人已經死亡,燈已經熄滅,柱子已經毀滅,這些滅盡的法有沒有形成呢?不可能有。因爲滅盡和形成的法相完全相違,滅不可能成,成也不可能滅。不滅盡的法也沒有形成。比如柱子的本體完好無損,此時在它上面能不能再形成呢?不可能,已經具足就沒有必要再形成。

  下面再觀察壞。首先,已經滅盡的法沒有壞。已滅盡的法再沒有什麼可毀壞的了。比如,人已經死了,就不可能再有毀壞。其次,不滅盡的法上也沒有壞。未滅盡的法本體具足,所以不可能壞。《顯句論》中說:不滅盡與壞滅的法相完全不同,一個是指法的本體實有存在,一個則是指毫無本體,兩者法相不同的緣故,不滅盡的法上不可能有壞。

  有些人認爲:某法首先不盡,後來滅盡,這裏應該有壞。但這種觀點也不合理,不盡其實就是存在,存在的法怎麼會有壞呢?

  有些人認爲外在的因緣讓事物壞滅,比如鐵錘是瓶子壞滅的因,風是燈熄滅的因……但實際上,任何一個法都不必等待外在的壞因,它恒時被無常的自身所摧壞,這就是名言中的實相,即“無常未曾有,不在諸法時。”人們之所以認爲以“壞因”才産生了壞,原因就是認識不到細無常而把事物的相續執爲常有。其實事物時刻都在壞滅,但人們卻把刹那刹那的前後相續執爲常有。這個道理在《中觀莊嚴論釋》中有詳細的分析。

  癸叁、(觀察能依所依而破):

  若當離于法,則無有成壞;

  若離于成壞,是亦無有法。

  離開了法就沒有成壞,離開了成壞也沒有法。

  有人認爲:因爲法存在,所以依靠法的成壞也存在。他們把成壞作爲能依,法作爲所依,認爲兩者之間存在能依所依的關系,既然所依存在,所以能依也存在。比如,因爲柱子存在,所以它的成和壞也肯定存在;再比如,因爲學院存在,所以學院的建立以及壞滅都應該存在。

  對此進行觀察,“若當離于法,則無有成壞;”離開了法,就沒有成壞。法是成壞的所依,有法就可以有成壞,但法的本體是不成立的,這一點前文已作了詳盡的觀察。既然沒有法,又怎麼會有法的成壞呢?所依不存在,能依也不可能存在。相反,“若離于成壞,是亦無有法。”離開了成壞,也不可能有法。成壞是法的成壞,有成壞則可以有法,但成壞根本不存在,所以法也不可能成立。

  此外,按照月稱論師和宗喀巴大師的注疏,這一頌除了從能依所依的方面來破以外,還可以從法相事相的方面來破。按小乘論師的觀點,生住滅是有爲法的法相(“成壞”就是生滅,“法”就是有爲法)。如果有爲法存在,就可以有生滅的法相,就如瓶子存在,則可以有“小口鼓腹”的法相一樣。但有爲法的本體並不存在,所以生滅的法相也不可能成立。反過來,如果生滅的法相存在,就可以成立有爲法的本體,但生滅的法相不存在,有爲法也就不會存在,就如“小口鼓腹”的法相不存在,瓶子就不可能存在一樣。

  癸四、(觀察是否空性而破):

  若法性空者,誰當有成壞?

  若性不空者,亦無有成壞。

  如果法的本體是空性,那誰有成壞呢?如果法的本體不空,也沒有成壞。

  如果法的本體是空性,就不會有成壞。就像虛空中本來不存在鮮花,怎麼會有鮮花的形成和毀滅呢?同樣的道理,既然法的本體是空性,根本不存在,又怎麼會有它的成壞呢?

  如果法的本性不空,也不會有成壞。因爲有成壞就是有遷變,既然法如如不動,就不可能遷變,不遷變就不會有成壞。宗喀巴大師說:如果法的本體不空,就不可能有前後的改變。沒有改變,則無有成壞。

  癸五、(觀察一體他體而破):

  成壞若一者,是事則不然;

  成壞若異者,是事亦不然。

  成和壞如果是一體,這是不合理的;成和壞如果是異體,這也是不合理的。

  成和壞是一體不成立。成和壞的法相完全相違,成是指新事物的形成,壞是指事物本體或相續的滅盡,所以兩者不可能一體存在。《顯句論》說:如果成壞是一體,那麼光明與黑暗也可以並存。

  成和壞是他體也不成立。真正的他體絕不可能以一有一無、一先一後的方式存在,而應該像《入中論》裏所講的那樣:兩個同時存在的法才能成爲他體。如果成壞屬于兩個相續,就像柱子的形成和瓶子的壞滅、這個人生和那個人死一樣,那也可以說成壞是他體的。但成壞是同一相續上一先一後的法,一者有時另一者無,所以成壞不是真正的他體。另外,如果成和壞是同時的他體,那麼二者就不能互相觀待了,如果二者互不相幹,那麼誰也無法成立,所以二者不能成立他體。當然成壞可以是假立的他體,比如種子先形成後毀滅,人先降生後死亡。

  壬二、(遮破存在之能立)分二:一、破現量之能立;二、破比量之能立。

  癸一、(破現量之能立):

  若謂以現見,而有生滅者。

  則爲是癡妄,而見有生滅。

  如果說以現量見可以成立生滅,那就是以愚癡妄念見到了生滅。

  世人確實親眼見到了生滅,但這是否能說明生滅真實成立呢?如果人們的六根是可靠的,那麼所見的生滅也可以成立,但六根並不可靠,因爲它只能見妄不能見真,所以生滅不能以現量所見成立。

  月稱論師在《顯句論》中說:凡夫人可以見到幻術、陽焰、尋香城等虛幻的事物,有眼翳者可以看到在虛空中本來不存在的毛發、文字,患膽病的人也將白色的雪山、海螺見爲黃色……即使遠離了這些錯亂的因緣,但爲無明覆蓋的衆生也始終無法照見事物的真相。比如,柱子本來是刹那生滅的無常性,但誰能見到這種真相呢?身體本來不淨,又有誰見到了不淨呢?無常和不淨都見不到,空性和無我就更不用說了。

  所以,世間的見並不是真正的見,如果說見到了生滅,那也只能說是以愚癡的妄念分別見到了生滅。《中觀四百論》雲:“如身中身根,癡遍一切住。”就像身體爲身根周遍一樣,愚癡無明也周遍一切煩惱和分別心而住。《入中論》雲:“若許世間是正量,世見真實聖何爲,所修聖道複何用,愚人爲量亦非理。”意思是說,在觀察勝義實相的時候,世間的量不是正量,如果世間的量可以…

《中論講記 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智慧寶燈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