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中论讲记 下▪P17

  ..续本文上一页中观的人,就是世间的牧童也不会这样承认。

  这一颂在鸠摩罗什大师的译文中没有,但藏文版本中有,故按鸠摩罗什大师的风格作了补译。颂词“云何有坏成”里的“坏成”没有也可以,因为它没有具体的意思。本颂的前两句在《般若灯论释》中是:“成与坏同时,云何而可得”,也只有一个成坏。

  大家在讲考或者传讲任何一部法的时候首先字面上过关,其次解释总的意义,最后详细分析。全知无垢光尊者有一部总义书,其中对解释论典有三个要求:第一是字面上解释,第二是总释,第三是详细辨析。这三个要求很重要。如果字面上还过不了关,要分析意义就非常困难。

  子三、(摄义):

  成坏共无成,离亦无有成。

  是二俱不可,云何当有成?

  成和坏共存时没有成,分离时也没有成。既然这两种方式下都没有成,怎么才能有成呢?

  这里从无成的角度进行总结。“成坏共无成,离亦无有成。”首先成和坏共同存在的情况下无成。成坏相违之故无法共存,既然成坏无法共存,又怎么会有共坏之成呢?其次,成和坏分离的情况下也没有成,前面也说过“无常未曾有,不在诸法时”,所以也没有离坏之成。

  “是二俱不可,云何当有成?”成要么在成坏共存的情况下存在,要么在离开坏的情况下单独存在,既然这两种情况下都无成,那么成就不可能成立了。

  同理,坏也不存在。

  另外,在《显句论》及宗喀巴大师的注疏中都对有些小乘宗所许的不可思议、不可言说的成作了破斥:你们所谓的不可思议、不可言说的形成到底以什么方式安立?既然它不可言说、不可思议,那它的本体怎样成立?就像石女的儿子本来不存在,却要判断他的相貌、颜色、形状一样没有任何实义。

  总的来讲,在分别念中的确有形成和坏灭,比如一根柱子,我们认为它首先有一个形成的过程,最终有一个坏灭的过程,但这只是分别念的假立而已。但真正以理观察的时候,绝对不可能有成坏,就是在名言中也根本没有真实的形成和坏灭。

  在闻思中观的过程中,每位道友都应当仔细观察善加辨别,大家还应一起讨论。在佛法上的研讨并不像世人在琐事上的争执,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不喜欢闻思的人认为这些讨论不重要,但大家到这里来不就是要探寻佛法所蕴含的珍宝吗?而研讨就是挖掘出这些佛法珍宝的好途径。现在大家能有闻思、讨论的机会很难得,希望大家好好研讨。

  但我希望讨论的时候千万不要造口业,这方面一定要注意!讨论的时候也不要动不动就不高兴,要有一些忍耐心。天天在大经堂参加辩论的喇嘛忍耐心都很强。尤其是以前参加过格鲁派辩论场的喇嘛,一两年下来脾气都特别好,对他说些什么根本就没有反应。去年我们学院来了一个喇嘛,学院十几个小堪布跟他辩论,不管说什么他总是笑嘻嘻的。当然我们自己也要注意,不要说得太过火。法王如意宝说过以前他在石渠一个寺院看辩论,感觉这些僧人们的辩论精神非常可嘉,但不小心也很容易造口业。所以,大家在探讨的时候一定要小心。

  可能是业力现前,有些道友不爱闻思,想找一个部门发心借此避开辅导课。这些人以前害怕发心,现在又要去发心,但一年当中发心能不能圆满也很难说。所以我希望道友们一定要稳重。不要说几个阿僧祇劫,也不说几十年,只是在三百六十天中看能不能安安心心地闻思。可能现在大家还感觉不到闻思的重要,相信以后会有所体会。希望大家珍惜眼下闻思空性的机会,因为这是彻底铲除自相续中的烦恼、业障的根本因,意义相当大。如果不重视闻思,只想找一个胖胖的大活佛灌个顶,修行能不能真正上去也很难说。

  癸二、(观察是否灭尽而破):

  尽则无有成,不尽亦无成;

  尽则无有坏,不尽亦无坏。

  灭尽的法无有成,未灭尽的法也无有成;灭尽的法无有坏,未灭尽的法也无有坏。

  从尽不尽两方面观察都无有成。灭尽的法已经灭尽,所以不可能有形成。比如人已经死亡,灯已经熄灭,柱子已经毁灭,这些灭尽的法有没有形成呢?不可能有。因为灭尽和形成的法相完全相违,灭不可能成,成也不可能灭。不灭尽的法也没有形成。比如柱子的本体完好无损,此时在它上面能不能再形成呢?不可能,已经具足就没有必要再形成。

  下面再观察坏。首先,已经灭尽的法没有坏。已灭尽的法再没有什么可毁坏的了。比如,人已经死了,就不可能再有毁坏。其次,不灭尽的法上也没有坏。未灭尽的法本体具足,所以不可能坏。《显句论》中说:不灭尽与坏灭的法相完全不同,一个是指法的本体实有存在,一个则是指毫无本体,两者法相不同的缘故,不灭尽的法上不可能有坏。

  有些人认为:某法首先不尽,后来灭尽,这里应该有坏。但这种观点也不合理,不尽其实就是存在,存在的法怎么会有坏呢?

  有些人认为外在的因缘让事物坏灭,比如铁锤是瓶子坏灭的因,风是灯熄灭的因……但实际上,任何一个法都不必等待外在的坏因,它恒时被无常的自身所摧坏,这就是名言中的实相,即“无常未曾有,不在诸法时。”人们之所以认为以“坏因”才产生了坏,原因就是认识不到细无常而把事物的相续执为常有。其实事物时刻都在坏灭,但人们却把刹那刹那的前后相续执为常有。这个道理在《中观庄严论释》中有详细的分析。

  癸三、(观察能依所依而破):

  若当离于法,则无有成坏;

  若离于成坏,是亦无有法。

  离开了法就没有成坏,离开了成坏也没有法。

  有人认为:因为法存在,所以依靠法的成坏也存在。他们把成坏作为能依,法作为所依,认为两者之间存在能依所依的关系,既然所依存在,所以能依也存在。比如,因为柱子存在,所以它的成和坏也肯定存在;再比如,因为学院存在,所以学院的建立以及坏灭都应该存在。

  对此进行观察,“若当离于法,则无有成坏;”离开了法,就没有成坏。法是成坏的所依,有法就可以有成坏,但法的本体是不成立的,这一点前文已作了详尽的观察。既然没有法,又怎么会有法的成坏呢?所依不存在,能依也不可能存在。相反,“若离于成坏,是亦无有法。”离开了成坏,也不可能有法。成坏是法的成坏,有成坏则可以有法,但成坏根本不存在,所以法也不可能成立。

  此外,按照月称论师和宗喀巴大师的注疏,这一颂除了从能依所依的方面来破以外,还可以从法相事相的方面来破。按小乘论师的观点,生住灭是有为法的法相(“成坏”就是生灭,“法”就是有为法)。如果有为法存在,就可以有生灭的法相,就如瓶子存在,则可以有“小口鼓腹”的法相一样。但有为法的本体并不存在,所以生灭的法相也不可能成立。反过来,如果生灭的法相存在,就可以成立有为法的本体,但生灭的法相不存在,有为法也就不会存在,就如“小口鼓腹”的法相不存在,瓶子就不可能存在一样。

  癸四、(观察是否空性而破):

  若法性空者,谁当有成坏?

  若性不空者,亦无有成坏。

  如果法的本体是空性,那谁有成坏呢?如果法的本体不空,也没有成坏。

  如果法的本体是空性,就不会有成坏。就像虚空中本来不存在鲜花,怎么会有鲜花的形成和毁灭呢?同样的道理,既然法的本体是空性,根本不存在,又怎么会有它的成坏呢?

  如果法的本性不空,也不会有成坏。因为有成坏就是有迁变,既然法如如不动,就不可能迁变,不迁变就不会有成坏。宗喀巴大师说:如果法的本体不空,就不可能有前后的改变。没有改变,则无有成坏。

  癸五、(观察一体他体而破):

  成坏若一者,是事则不然;

  成坏若异者,是事亦不然。

  成和坏如果是一体,这是不合理的;成和坏如果是异体,这也是不合理的。

  成和坏是一体不成立。成和坏的法相完全相违,成是指新事物的形成,坏是指事物本体或相续的灭尽,所以两者不可能一体存在。《显句论》说:如果成坏是一体,那么光明与黑暗也可以并存。

  成和坏是他体也不成立。真正的他体绝不可能以一有一无、一先一后的方式存在,而应该像《入中论》里所讲的那样:两个同时存在的法才能成为他体。如果成坏属于两个相续,就像柱子的形成和瓶子的坏灭、这个人生和那个人死一样,那也可以说成坏是他体的。但成坏是同一相续上一先一后的法,一者有时另一者无,所以成坏不是真正的他体。另外,如果成和坏是同时的他体,那么二者就不能互相观待了,如果二者互不相干,那么谁也无法成立,所以二者不能成立他体。当然成坏可以是假立的他体,比如种子先形成后毁灭,人先降生后死亡。

  壬二、(遮破存在之能立)分二:一、破现量之能立;二、破比量之能立。

  癸一、(破现量之能立):

  若谓以现见,而有生灭者。

  则为是痴妄,而见有生灭。

  如果说以现量见可以成立生灭,那就是以愚痴妄念见到了生灭。

  世人确实亲眼见到了生灭,但这是否能说明生灭真实成立呢?如果人们的六根是可靠的,那么所见的生灭也可以成立,但六根并不可靠,因为它只能见妄不能见真,所以生灭不能以现量所见成立。

  月称论师在《显句论》中说:凡夫人可以见到幻术、阳焰、寻香城等虚幻的事物,有眼翳者可以看到在虚空中本来不存在的毛发、文字,患胆病的人也将白色的雪山、海螺见为黄色……即使远离了这些错乱的因缘,但为无明覆盖的众生也始终无法照见事物的真相。比如,柱子本来是刹那生灭的无常性,但谁能见到这种真相呢?身体本来不净,又有谁见到了不净呢?无常和不净都见不到,空性和无我就更不用说了。

  所以,世间的见并不是真正的见,如果说见到了生灭,那也只能说是以愚痴的妄念分别见到了生灭。《中观四百论》云:“如身中身根,痴遍一切住。”就像身体为身根周遍一样,愚痴无明也周遍一切烦恼和分别心而住。《入中论》云:“若许世间是正量,世见真实圣何为,所修圣道复何用,愚人为量亦非理。”意思是说,在观察胜义实相的时候,世间的量不是正量,如果世间的量可以…

《中论讲记 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智慧宝灯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