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他攝受了非常多的弟子,後來他的寺院與當地的人們出現矛盾,以此因緣,他也是去參加戰鬥,後來成了蒙古革命的先鋒者,據說在外蒙古的首都,爲了紀念他還立了一個石碑。但這也不是好的石碑吧……
大家現在住在寂靜地方,修行確實還算不錯,但死亡時究竟以什麼樣的身份死?對此一定要有所准備。應該像噶當派的高僧大德那樣,過著知足少欲的生活,其他的任何事情都盡量不要參與,這樣修行會成功的。尤其在觀無常方面一定要重視,應該了知,人生非常短暫,在短暫的一生中,唯有修行才是最重要的。
餓狗偷食
信中雲:“希求名聲盛如燃草火,爲糊口到處奔波精進者,恒時依靠邪命來養活,徘徊城邊餓狗大行者。”
希求名聲的欲望如同盛燃的草火,雖然從來沒有爲了修行精進過,但爲了糊口卻能到處奔波,一直依靠邪命養活自己,這就是如同餓狗一樣的“大修行人”。
雖然住在修行人的行列中卻不奉行正法,只是追求好修行人的美名,這種人唯利是圖,貪求名聞利養的欲望好似燃燒的草火一樣熾盛,只是爲了獲得一點點衣食的薄利也是無有疲倦地到處奔波的“精進者”,恒常依靠五種邪命來過活,這種“大修行者”就像餓狗跑到城市的四周去的目的就是偷竊過往商人及旅客們的食物。
法王如意寶也說過:“我們的溫飽基本上可以解決,不用再到大城市中去,否則,得到的很少,失去的卻是很多珍貴的東西。”
我們有些人也是對修持正法與上師的教言興趣索然,
這些大修行人到城市中去的目的,就是爲了得到一點名聲地位,如同餓狗一樣。確實有些人到城市裏去之後,對上師的教言連聽都不想聽,每天就是爲了得到一點兒名聲地位四處奔波。
教言和竅訣有一定差別,有些格西解釋說:“所謂的教言是指能使自己獲得暫時、究竟解脫的善妙語言;竅訣指具有方便善巧的教言。”
僅僅爲了貪求世間的豐衣足食與名聞利養而承受著心靈上的種種折磨,就像饑腸辘辘的餓狗一樣到處奔跑遊蕩,原本自己對施主是否有違緣的情況一無所知,卻裝出一副一清二楚的假象,本來根本沒有看到天龍鬼神等,卻信口雌黃地說“你就是被它所害的”,簡直就是在說彌天大謊。
現在說神通的特別多,學院裏也有,他們不要說鬼神,連自己的心態都不清楚,但在施主面前經常說這個鬼、那個仙的,那些愚笨的人也是特別相信。
對于無常法門及上師瑜伽等修法甚至只是觀修了喝一碗茶的功夫,口中不停地說“我很累”,身體也隨之坐不住了。
他對修無常法、觀上師瑜伽根本沒有興趣,只是在喝一碗茶的時間內修一修,卻在不停地說:“累死了……”有些人聽課也是,不想聽的時候睡覺,想聽的時候起來,然後僅僅聽了一個小時就覺得特別累。你們可能以前沒有聽過法,根本不懂聞法規矩,聽法的時候要有一種持之以恒的心態,行爲應該如法,否則非常不好。
可是,當他爲了收取施主的亡財信財而夜以繼日地念誦禳解儀軌,只有微不足道的少量供養也是不辭勞苦。
有些人,讓他聞思修行的話,一兩個小時就累得無精打采,但讓他爲了信財亡財奔波忙碌的時候,一點兒都不會累,反而覺得特別快樂。
今日來看,這位“大修行人”在某某施主家中,明天再看,他又坐在另外一位施主那裏,不經意間已是滿頭銀發,人生的時光就這樣在城裏讓它白白地流逝過去了。
本來人身非常寶貴,時間也非常短暫,但是他根本沒有善加利用,沒有好好地聞思修行,每天就是坐在施主家裏喝茶聊天。
這種修行者大有人在。可悲啊可悲,實在太可憐了。
確實這樣,有些人依止過寂靜地方,也依止了善知識,但後來不知道著了什麼魔,有時候回到寂靜地方住一兩天,後來就又出去了,這樣的修行肯定有問題。他們在寂靜地方根本不願意呆,整天就是往外跑,偶爾回來一兩次,問他:“你在外面做什麼?”他說:“有點兒事情。”恐怕沒有什麼事情吧,聽說你整天就是呆在居士家裏,連聞思修行都已經放棄了……
這樣真的非常可惜,如果把難得的人身浪費在沒有意義的事情上,那到你滿頭銀發、牙齒都掉光了的時候,再想修也已經來不及了。
唯一追求如此欲妙而以邪命維持生活的現象前面已經講述過。《喻法書》中在闡明五種邪命時也說:“所謂的“敷具”有一段這樣的公案,從前在耶地的經堂裏有的比丘在施主們能看見的地方假裝用粗毛線縫敷具,他們之所以用粗毛線來縫敷具,言外之意就是說“我現在沒有細毛線,才萬不得已用粗毛線”。如此施主們便會帶來大量的細毛線。這種做法也屬于旁敲側擊。”當前,我們中的有些人到了施主的面前,直截了當地說:“我沒有這種衣服、這種食品,也沒有這種資具。”
這些人臉皮厚得出奇,他們會直接對施主說:“我現在缺個錄音機,你可不可以給我買一個?上師上課的時候非常需要錄音機。”錄音機有了之後,他又說:“你可不可以給我買個筆記本電腦?用它查資料、做筆記特別方便——哎呀,特別隨喜你們的發心,我回去就給你們念《大圓滿願詞》,《大圓滿願詞》可殊勝了……”
有的人雖然不直接說,但通過一種表情讓施主知道我沒有這類物品,依靠這種手段獲得利養,對于我們來說,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嚴重習氣,是故,對此應當倍加注意。
他們經常顯示各種各樣的行爲和語言,就是爲了讓施主們知道自己缺少某某東西,這是很多人與生俱來的習氣。
這一點應該注意,尤其在施主面前,自己的行爲一定要如理如法。
在當今的末法時代裏,有些名義上的僧人來到某一位施主的家裏,當他自己看到有一件物品,心裏立即萌生起“我需要這個”的念頭,此時,他一邊口中不斷地贊評說“你的這件物品質量實在是太好了”,一邊眼睛也瞧個不停,並且再叁地評價這件物品的優點。
有一天我弟弟的孩子到我家裏來,他拿著一個玩具翻來覆去地看,特別想要,于是就說:“這個非常的好,多少錢呀?你還有沒有多的?”我說:“這個特別貴,一千塊錢……”他非常的掃興:“是嘛?這麼貴呀?這個東西真的非常好……”後來我對他說:“跟你開玩笑的,喜歡就拿去吧!”他很快就拿著玩具興高采烈地跑了。
一般小修行人有小念頭、大修行人有大念頭,不管怎麼樣,有些僧人到施主家,就是爲了要這個、要那個。
最後施主也順水推舟地說:“既然這件東西這麼合您的意,那就供養比丘您老人家吧。”
聽到修行人這麼說,施主也實在沒辦法,只好說:“既然您老人家這麼喜歡,那就供養您吧。我們家的生意這兩天不太好,還希望您能加持。”“啊,這沒問題,你放心吧,我肯定會加持的。我也會讓上師如意寶加持你的……”
在沒有達到這一目的之前就會沒完沒了,這也是一種旁敲側擊的做法。
這一點應該注意,不然很容易違犯。
此類現象在我們當中自然比比皆是。此外,所謂的“無箭頭的箭”是表示贈微博厚的一種比喻。例如,用無箭頭的箭射中別人,對方心裏疼痛難忍立即會反戈相擊,就像人們所說的射無箭頭的箭一樣,我們這些人,如果一位施主來到這裏,就會喜形于色地說“我的施主來了”而起身相迎,爲他接風洗塵,擺上好茶、酥油、肉類、油餅等豐盛的飲食,熱情款待。
很多修行人在施主來的時候都會去迎接。有位上師的大施主打電話說要到他的寺院去,這位上師馬上包了一個車去接他,但是施主在他那裏高山反應,差一點就死了,然後也沒有供養,只是和同來的人拍了個照片就回去了。這位上師特別生氣……
其實施主供養或者不供養應該隨他自己的意願,沒有必要去接。在漢地也是這樣的,我有一次到一個寺院,問一個小和尚:“你們的大和尚呢?”他說:“我們的大和尚接大施主去了。”他邊說也是邊笑,看他的表情好像已經習以爲常了。
現在有些居士去某某處開法會的時候,活佛一定要用牛肉招待,這是非常不好的一種現象,本來漢傳佛教特別反對吃肉,你還用牛肉來招待這些吃素的居士們就非常不好。這些居士也是:“上師加持就可以……”上師哪裏有這種權力?如果這樣的話,比丘犯戒的時候,只要給你摸個頂就可以說沒犯戒啦?沒有這樣的事情。有些“上師”也比較愚笨,弟子問:“上師您加持之後,我可不可以吃肉?”這位上師“神態莊重”地說:“可以、可以……”他可能連什麼叫加持都不懂。
上師不是萬能的,希望大家還是注意。
在交談期間,口是心非地說些“你心地善良,你慷慨好施”等如是叁番五次地說奉承恭維之語,言談也一再表現出自己不喜歡愦鬧利養,並樂于廣作布施,夜以繼日孜孜不倦地修持正法,以諸如此類的手段令施主明白自己是非常優秀的修行人,以各種妄言蒙蔽信士。
希望大家應該將正法、非法區分開來。
當時自己的舉止也是閉目合掌,法衣整潔,儀表莊嚴,表現出一副自己知足少欲的神態,這就是一種詐谄威儀。贈微博厚、獻媚奉承以及詐谄威儀此叁者同時是由貪圖享樂的動機而産生的。
有些人在施主來的時候特別精進,儀表也莊嚴……以此博得施主的好感。其實這都是無常觀得不好的原因,再加上貪心特別強烈,這類神態也就自然而然地出現了。
如果未采取贈微博厚的做法,唯恐施主因不滿意而不對自己作供養,或者供養也是微薄的禮品;如果未曾使盡周身解數當面贊歎施主以及介紹自己如何以最大的精進行持善法的情況,則擔心施主不會生起信心,假設不生信心,就一定不會供養財富;倘若行爲舉止不裝得十分調順,說起話來不是柔聲細語、溫文爾雅,又恐怕施主不認爲自己是一位好的修行人,以致于利養少得可憐。
他的發心是這樣的,認爲如果施主沒生起信心,自己也就不會得到供養。但他還認爲自己根本不是這種心態,並且說:“我完全是爲了利益施主們才這樣做的。”其實仔細觀察就會發現,他的一言一行根本就是爲了掩飾自己絲毫沒有調伏的內心。
《喻法寶積書》中也寫道:“依靠詐谄威儀以求獲…
《山法寶鬘論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