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山法寶鬘論講記▪P71

  ..續本文上一頁,便認爲修心較其更好,便舍棄道次第而開始觀心,因爲相續中也未能生起證相,而認爲現在修密宗的生起次第很好,于是不再觀心而著手修持生起次第,最終相續中仍舊沒有什麼證相出現,就再度去尋覓其他的法門。

  對于《菩提道次第論》或者《大圓滿前行》,應該首先在上師面前聽聞,之後依照竅訣逐漸修持。可是有些人,一開始就修習《道次第論》,沒有得到任何境界就完全舍棄,又開始靜坐觀心。然而,對于一個法都不能一心專注地修持,即使觀心又有什麼用處呢?

  總是不能專心一意地修持一法,心思繁雜,頭緒頗多,意志不堅,精神分散而修持,如此修行,一個法對自相續也起不到作用。

  像這樣今天修一法明天修另一法,不僅任何驗相都得不到,而且自心也非常散亂,這樣的修行對自他來說都沒有任何意義。

  無論是任何竅訣,在修道的先後順序以及相續中未生起前前境界就不會産生後後證相這一點上都是無有差別的。

  不論藏傳佛教還是漢傳佛教,或者格魯派、甯瑪派,任何教派的修行都需要具足一定的竅訣,在具足竅訣的前提下,依靠一定的次第修行,否則修行也是很難成功的。

  因此,內心必須全神貫注地專修一個竅訣才會有結果。如善知識博朵瓦所說:“就像人們所說的山羊聞草的比喻一樣,例如,山羊總是習慣性地用鼻子來聞,往往在綠油油青草遍布的地方不盡情享受,只是邊走邊吃一點草尖,逐步前行,最後到了沒有青草的荒野中只好吃一些鳥糞之類的東西。

  一般放過山羊的人都會知道,山羊其實是非常可憐的衆生,它在生長著新鮮嫩草的地方,通常只是匆忙地吃一點兒草尖,到了山頂或者其他根本沒有草的地方,就開始吃土粉、鳥糞……

  與之相同,有些人在一位賢善上師前得受了甚深的竅訣,不實地修持,而到一些講學院走馬觀花,並裝出一副不經探尋衆多宗派法門修行時會感受不足的模樣,

  我們當中也有這種人,他在佛法比較興盛的寂靜地方無法安住,一直到處尋找,到處采訪,結果在沒有一點佛法的地方安住下來,開個商店、理發店……只能這樣簡單地維持痛苦的生活。

  最後已到了滿頭白發、牙齒脫落的老朽之年,聞思仍然還沒有使法融入自相續,也從未實修過,這樣做有什麼利益呢?

  這些人只是在佛法的文字上苦心研究,根本沒有實地修持過,據說泰國有位老法師特別喜歡聞思,對修行一點也不喜歡,可是這樣又有什麼利益呢?

  即便是聞思也要在一位上師座下認真進行,修行中的疑義也要在上師面前加以遣除,對于上師所恩賜的教言的誠信必須達到如此程度:縱然金光閃閃的一位佛陀降臨,自己也再不需尋求除此之外的教言了,只此足矣。

  真正對上師有信心的話,即使金光閃閃的佛陀來到自己面前也不會另外尋求教言。在座的個別人,傳承上師的加持已經融入他的內心了,這一點從他們的言行舉止中可以看得出來,我想他們的見解、修行在一輩子當中也不會有所改變的。

  這一點非常關鍵,我們最好不要變成山羊那樣,否則非常可惜的,現在有如此殊勝、綠油油的佛法時,應該靜下心來細細品味,不要想著到處亂跑。

  我們這些修行人對佛法進行取舍而不實修,對上師也進行取舍,在一位上師面前求法時說“除了您以外沒有其他的依靠處”而聽受教言,沒住多長時間,似乎對上師與教言生起了厭惡之心而跑到另外一位上師那裏,結果又舊調重彈,之後再跑到其他一位上師跟前,最後自己以信心依止的根本上師一位也沒有。

  這確實是許多壞修行人的真實寫照,他們整天換上師、換修法,甚至對曾經傳授過教法的上師不理不睬,現在不僅是一兩個人,很多人的心都不穩固,尤其漢族大部分人的性格都不太穩重,希望你們還是看一看《二規教言論》裏面的穩重品。

  《藍色手冊》中雲:“現在我們中的一些人就像秋夏兩季的公牛一樣,它們對所有的母牛都不隨從。”

  這裏母牛是比喻上師和佛法,而今天到這裏求法、明天到那裏求法的修行人則比喻爲公牛。現在漢地很多人就是這樣,今天來了一位活佛馬上跑去灌頂,明天來一位活佛又跑去灌頂,可是過了一段時間之後,他們對任何上師都生不起信心,認爲誰都不好,個別人甚至對灌頂也已經生起了厭煩心。

  上師在攝受弟子方面一定要注意,弟子在依止上師的過程中也應該如理如法,這是當前需要解決的一個大問題。

  對自己無有絲毫利益急急忙忙地修行已經失去了一切實修的要點。

  這些人今天在某某活佛家、明天在某某堪布家,每天就像新聞記者一樣到處采訪,他們當面對每一位上師都是百般奉承,背地裏卻使勁誹謗,對任何上師都沒有信心,可是,這樣的修行究竟有沒有利益?大家應該認真考慮。

  如此取舍教言、取舍上師修法不成功也是由于自己的信心與精進不足的過患所致,可是不了知這點,反而錯誤地認爲是因爲上師的證悟境界低或者教言無有加持所造成的,這實是在積累彌天大罪。

  有些人確實是這樣:“我修行不成功,就是上師不加持、法不殊勝……”其實他根本沒有按照教言所講的方法如理修持,反過來卻要責怪法不殊勝,就好像病人沒有按照醫生囑咐吃藥而導致疾病沒有好轉,反過來卻要責怪醫生一樣,這樣做有什麼用處呢?

  如果自己的信心十足,那麼依止一位上師與一個竅訣不可能不調伏心相續。倘若自己不進行實修,則即使依止一百多位上師,得受各種各樣的教言,也無法調伏心相續。

  如果沒有依照教言實地修持,即使依止一百個上師也沒有用。

  無論是佛法還是上師,如果能專心致志地依止一個,那麼修法必然會究竟圓滿。打個比方來說,就算是要成辦世間上的事,如果一件事還未完成又著手第二件事,結果兩件事都完成不了。做起事來既不是無有一點緊迫感而置之不理,也不是急不可待、草草率率地做幾日就抛之腦後,具有持之以恒精神的人辦任何一件事,不但質量過硬而且能完成到底。

  做事情不應該過于著急,也不能太慢條斯理,應該適度,掌握分寸非常重要。

  因此說,我們這些修行者如今已經獲得了清淨的人身,此時理應專心修持一法,放下自以爲是地覺得我是修法人而忙碌那些無益于心相續的善法。

  如果最初修習這一竅訣的修法,也認爲依此能夠調伏內心的煩惱,而專心修持,有時心能專注所修的任何所緣境,而感到自心有進步,有時無論再怎麼修,心也無法專注于所緣上,就會生起現在一直停滯不前,好像再如何修也不會有什麼長進的感覺。

  將傳承上師的教言用簡單易行的語言講述就是所謂的竅訣。在上師前聽受這樣的竅訣修法之後,每個人都希望依靠它調伏內心無始以來的煩惱。而在修持這一竅訣的過程中,有時內心生起一種十分滿足的感覺——修上師瑜伽的時候自心可以專注于上師身相,修善法時可以一心一意行持,自己對這樣的進步也非常欣喜。但有時候,不論怎麼修、怎麼精進,自己的心就是沒有辦法專注,非常散亂,這時,祈禱上師叁寶、忏悔業障也是起不了任何作用。有些道友說:“我這幾天心裏特別特別煩,根本不想呆在學院。”還有些人說:“我心裏特別煩,都想去自殺,怎麼辦?”他認爲離開學院也許會好一點,但我覺得這是非常愚癡的一個辦法,因爲離開學院可能暫時會讓你的心輕松、快樂一點,但在大城市裏遇到各種各樣的外境時,你原本就有的痛苦再加上新增的痛苦,可能真的會讓你想去自殺,這樣的話,不要說修行了,你寶貴的人身都會失去,確實非常可惜的。

  修行其實是一個相當遙遠的旅途,即使遇到違緣、坎坷也是非常正常的,大家不要因此心灰意冷,不然根本算不上一個修行人了。

  也就是說,感到心能專注所緣境就精進修持,覺得心無法專注便懈怠不修,這是不行的。

  這是劄嘎仁波切給我們的修行教言。有些人稍微有了一點進步就特別高興,早上3點鍾就起來聞思修行,可是用不了兩天,就一直睡到9點鍾也醒不過來,這樣肯定不行的。凡夫人的內心經常會有這樣那樣的變化,但是不管怎麼變都不要生起懈怠心,也不要太脆弱了,一定要堅持精進地修持,這樣的修行才會穩固。

  心能專注所緣境說明是上師的恩德與前世的微薄善業習氣所致,心不能專注所緣也是由于自相續被十分濃厚的煩惱黑暗所遮蔽而使善心不能夠顯露出來。

  應該了知,我們的心能夠專注于善法上,實際是自己前世修習善法的微薄習氣成熟,還有上師不可思議的加持和恩德所致。而自心無法專注時也要明白,自己前世非常濃厚的習氣障礙已經現前,應該努力忏悔罪障。

  有些人修法不能專注或者沒有驗相時,就說上師不殊勝,應該換一個上師,或者是修法不好,應該換另一種修法。像這樣誹謗佛法、上師,最終的過患都是非常嚴重的。一般來說,修法不能專注、無有驗相可能有很多原因,比如沒有打好穩固基礎就去修生起次第、圓滿次第;或者自己的業力非常深重,導致無論怎麼念經、祈禱都起不到作用,這時應該把心暫時放松下來,念點兒金剛薩埵心咒、百字明,心比較平和之後再繼續精進努力,這是修行中非常好的一種竅訣。

  如今我僅僅以此還不足夠,因爲無始以來煩惱將內心層層遮障,我只憑修持一兩次的修法怎麼能撥開煩惱的厚厚遮掩呢。

  應該這樣想:只是依靠簡單的念誦或觀修,怎麼可能斷除無始以來沈積下來的厚重的煩惱烏雲呢?根本不可能,因此還是不要急于求成,應該有一個長期的打算,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地修行。

  有時信心、悲心等善妙功德也會明顯現前,根據這一點推理,只要自己以頑強的毅力修行,則一定會現前正道證悟的驗相。

  法王如意寶經常說:“修行人必須具足的就是信心和悲心,對可憐的衆生要生起悲心,對殊勝的福田要生起信心。一個修行人,如果具足信心與悲心二者,至高無上的智慧也會很容易生起來,而這叁者就是修行人最主要的功德。”

  暫時出現一點障礙也不要灰心失望,應該想:我以前的信心和悲心還是不錯的,現在只是暫時…

《山法寶鬘論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旅途腳印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