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這方面的教言,無垢光尊者在《大圓滿心性休息》中也已經講到了。
我們這些修行人修法成功的一切因都不具備,只是求得一點竅訣,稍稍加以修持,如果在相續中未能出現什麼覺受,就全部歸咎于竅訣與上師,
這些人根本不觀察自身是否具足修法成功的一切因,求得一個竅訣稍微修兩叁天,沒有生起任何覺受時,就把所有過患全部歸咎于上師和竅訣。可是你有沒有想過:你自己對人身難得、壽命無常、因果不虛的道理根本沒有生起定解,所謂的皈依、發心也只是停留在口頭上。這樣的話,你的修法怎麼可能生起真正的覺受?因此奉勸你最好不要把全部過錯都歸咎于上師和竅訣上。
于是放棄原來的法與上師而去尋覓其他的竅訣與上師,這種現象在當今的時代裏極爲多見。這種人就像狗追鳥的比喻一樣。
在座的修行人,有些是到很多地方去“采訪”,後來不成功就來到了學院;有些還沒有去,但也准備出去走一走,就像藏族人起程時,馬鞍已經套在馬背上了,馬上就要出發。這樣四處雲遊從某個角度也許對你有一定幫助,但是,當今時代最重要的就是聞思,尤其年輕人沒有聞思的話非常危險,現在你可能體會不到,等你修行幾十年之後才會發現。
根據上師如意寶的傳統,每個修行人最重要的就是打好基礎,背誦包括五部大論在內的論典,長時間地依止上師,之後在上師傳授的竅訣上精進修持。劄嘎仁波切也說:聞所生慧增上時,思所生慧也會越來越殊勝,之後修所成慧也可以自然而然顯現。因此,大家不要急于求成,聞、思、修不脫離地漸次修持,這樣的修行一定會成功的。
當然,你們如果真的想要出去采訪的話,我也祝你們一路順風,但到時候你們造成不要後悔,之後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地在其他人面前哭訴,這樣沒有必要。
狗追鳥的比喻是這樣的:首先一只烏鴉用嘴啄一塊牛糞,狗以爲它那裏有吃的東西便興致勃勃地跑過去,結果烏鴉飛走了,于是狗有些不好意思,就在烏鴉飛走的地方用鼻子聞來聞去,裝出有東西可吃的樣子。
以前我們放牛的時候經常會看到這種情況,烏鴉有時候特別可笑,它好像故意逗弄狗一樣,氣得狗沒有辦法,只能跑來跑去地聞牛糞。噶當派的高僧大德解釋說:烏鴉在這邊叫,狗就跑到這邊,這邊的烏鴉就飛走了;烏鴉在那邊叫,狗又跑到那邊,那邊的烏鴉也飛走了,結果狗一無所得。
我們中的個別修行人就像追逐烏鴉的狗一樣,到處追著上師跑,結果什麼也沒有得到,只好又回到學院,其他人問:“怎麼樣?”他說:“非常好,那邊的法很殊勝的。”其實他在那邊什麼都沒有得到,只不過不好意思跟別人直說罷了,就好像烏鴉已經飛走了,狗還在用鼻子裝模作樣地聞來聞去一樣。
與此相同,我們有些人得到了一個兩個乃至許多竅訣仍然不滿足,到處亂跑,最終相續中所應生起的境界一點沒有出現。不禁暗想,如果在別人面前,顯露出我依止了數多上師,請求了數多竅訣,可如今相續中仍舊沒有什麼境界的話,必定會被他人譏諷,于是假裝對竅訣有真實體驗的樣子,這種現象也是屢見不鮮。頭腦簡單、無有主見、朝叁暮四的此類人修法不可能成功。僅僅是心能穩固安住也算不上是實修教言的暖相。
這些人頭腦特別簡單,聽別人說:“這位上師很有加持力,法也很殊勝。”他一聽:“是嗎?這麼好,那我也去……”那位上師首先會傳給你一個教言,之後便會說:“我要做一件事情,你能不能幫我化點緣,這件事的功德很大,對全世界的和平、佛法住世都有很大利益,你能不能幫助我?聽說你們那裏有個大老板,人民幣還是非常多的……”到最後,真正對佛法有利還是有害也不好說。
積累善根確實很重要,但最主要的還是要成功的修行,修什麼法呢?就是出離心、菩提心和無二智慧。這一點是顯宗、密宗一致承許的,密宗所謂的本來覺性和自然本智實際也是不離開慈悲心和人無我、法無我的,這一點非常重要,大家一定要在相續中生起定解。
一切竅訣的核心就是菩提心,如果相續中沒有生起純熟的菩提心,則無有利益。
大家應該觀察自相續是否已經生起了菩提心?如果菩提心生起來的話,忘我的精神自然而然會生起來的,那你重視其他衆生的程度肯定會勝過重視自己,只要對衆生稍微有一點利益,就一定會心甘情願去做;衆生痛苦時,你的心裏也會無法忍受。夏嘎措哲讓珠說:“我們看見衆生遭殺或者感受痛苦時,內心如果無動于衷,就說明自己根本不是修行人。”因此,作爲大乘修行人,一定要在自相續中生起真實無僞的菩提心,這就是一切竅訣的核心。
所以,阿底峽尊者的《道燈論》中所講述的叁士道的次第必須在心相續中無誤地生起來。
沒有生起出離心、菩提心的話,即使出現了再多境界,也根本不可能從輪回中獲得解脫。
《手冊》中雲:“有一位格西說:“現在我們中的有些人很想使心久久安住,實際上,我們漂泊于輪回時,有頂等持以下得多次,未曾得過覺受一無有,然依此未解脫輪回處,菩提心昔從未生起過,中等出離心亦未産生,如若生起已得小乘道,如今我等不會成現狀,
這位格西說:我們中的很多人非常想讓心長時間地安住,但我們在輪回中漂泊時,已經很多次得到過有頂以下——無色界、色界的等持,可是有關菩提心、出離心的覺受從來也未曾得到過,因此仍然漂泊在輪回中沒有解脫。
正因爲心的相續中從未生起過菩提心和出離心,至今我們仍然在輪回中感受痛苦,假設能夠生起的話,就根本不會變成現在這種狀況。
生前所未有菩提心,依靠各種方式積資糧,未來具足四分之圓滿,爲能獲此發願積二資。未來之時若墮惡趣中,此生殊勝功德亦難得。”
格西說:我們應該想盡一切辦法生起前所未有的菩提心,依靠各種各樣的方法積累資糧,爲了將來能夠具足四種圓滿 ,應該發殊勝願,精勤積累二種資糧。否則,墮落到惡趣當中,就根本不可能獲得如此殊勝的功德。
我們從無始以來曾經多次獲得過心穩固安住的境界,雖然四禅、四無色定得過許多次,可是仍舊未能從輪回中解脫出來。
未能解脫的原因是什麼呢?就是沒有生起菩提心和出離心。對于出離心與菩提心,宗喀巴大師再叁強調過,上師如意寶也非常非常重視。當然,所謂的出離心,我們偶爾也會生起來,但是想要生起菩提心比較困難,因此要想盡一切辦法努力生起,這是非常關鍵的。
如今大多數修行人內觀自心,如果達到了穩固安住這一步,就生起傲慢之心,得意洋洋地認爲自己現在已成了一位修行境界相當不錯的大修行者。
這種人現在非常多,他們在兩叁天中覺得自己的心稍微穩固一點兒,沒有遇到外境時也不會生起煩惱,這時便生起傲慢心,認爲自己是個非常了不起的大修行人,經常洋洋得意地在別人面前炫耀。
事實上,這是由于他們沒有細致分析什麼是好的大修行者,什麼是不好的“大修行者”。關于上、中、下叁等大修行人,正像前文中已詳細地闡明過的那樣。
對于這個問題確實應該好好分析。有人說自己可以安住兩叁個小時,有人說自己可以安住一兩天,但僅僅安住不一定是修行,關鍵問題是,在你出定時,相續中有沒有慈悲菩提心?有沒有無二智慧?如果確實具足無二智慧,你就根本不會貪執世俗中的一切法,對于今世的名聞利養、繁雜瑣事都不會執著,這才是非常了不起的修行人。
叁士道的修法對當前的修行人來講非常重要,如果任何基礎都沒有就給他講密宗修法是很困難的。前幾天有個人,加行還沒有修過就說:“我要閉關,要修普巴金剛。”我對他說:“你還是先修完加行再說吧!”但是這個人非常固執,他再叁地說:“不管怎樣,上師你一定要開許,我現在對普巴金剛非常有信心,因爲我的那位上師一直對這個法贊歎有加。”最後沒有辦法,我也只能說:“佛法都沒開許的話我沒辦法開許,修生起次第之前一定要先修加行。”當然,基礎打好的話,普巴金剛確實是非常殊勝的一個法,但是沒有出離心、菩提心就想直接修持普巴金剛還是很危險的,以前有個人沒有菩提心就修持瑪哈嘎啦,後來也變成了惡魔,後果還是很可怕的。
希望大家還是從叁士道開始修,首先打好下士道、中士道的基礎,之後在菩提心的攝持下,進入密宗開始修學,這樣的次第非常穩妥。格魯派一般都要在長時間內修學顯宗,之後才可以進入密乘班,具有非常嚴格的次第。而我們甯瑪巴的個別上師,一開始就給弟子們灌頂,而且根本不需要修加行,直接讓他觀這個、觀那個,這是上師們最大的一種錯誤,根本沒有叁士道的基礎怎麼可以修密宗次第呢?
無垢光尊者說:修習密宗之前,首先應該從人身難得開始打好牢固的基礎,之後再進一步修持生起次第、圓滿次第。可是現在甯瑪巴的一些形象上師已經把密法的次第完全錯亂了,他們根本不重視基礎法門,根本不按照華智仁波切、無垢光尊者、麥彭仁波切等傳承上師的教言去做,只是依隨自己的分別念、依靠種種目的給下面的人灌頂,甚至根本不需要灌頂,就已經把《系解脫》、《七寶藏》、《四心滴》的傳承全部念了。這種做法,恐怕連無垢光尊者也不敢苟同,然而現在末法時代的所謂的“上師”們,行爲已經完全顛倒了,他們可能是魔王變成上師的形象來故意摧毀佛教的,對于這類上師,大家不要說依止,連聽都不要聽。
希望大家在修行過程中不要過于心急,一定要打好基礎,沒有打好基礎的修行是不可能成功的。或許在你得到灌頂之前,已經獲得了某法的傳承,但是這樣會不會犯盜法罪?如果真是如此,可能不但沒有利益,護法神也會懲罰你的,因此大家一定要注意。我們獲得人身不容易,遇到密法更是非常難得,但如果依靠密法毀壞自相續,那就實在太可惜了!所以說,不論上師還是弟子,都應該依照如理如法的次第修持,這一點非常重要!
此外,可以如此概括:內心對現世的欲妙無有貪戀,放下今生的一切瑣事,對死亡無常與業因果…
《山法寶鬘論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