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雖然經書上說過,因爲一切衆生都被如來藏所攝,故都是道友,但犯此戒的界線,則是以是否得受灌頂作爲衡量的標准。
在同一上師前得受灌頂,或在同一壇城中得受灌頂的道友之間犯失密乘戒,其果報更爲嚴重。
所謂“在同一上師前得受灌頂”的概念,我們可以用一個例子來說明。比如,某一道友在法王如意寶處得受了大幻化網的灌頂,而另一位道友又在法王如意寶座下得受過時輪金剛的灌頂,雖然二者得受灌頂的壇城不同,但因爲是在同一上師座前得到的灌頂,所以就像是同父的兄弟姐妹一般;
所謂“在同一壇城中得受灌頂”,我們也可以用一個例子來說明。比如,某一道友在法王如意寶座前得受了時輪金剛的灌頂,而另一位道友又在另一位上師座前得受了時輪金剛的灌頂,雖然二者得受灌頂的上師不同,但因爲是在同一壇城前得到的灌頂,所以就像是同母的兄弟姐妹一般。因此,在這些金剛道友之間,就更應當注意團結,以禮相待。
犯此戒條並不需要是這麼密切的金剛道友,只要是學密的道友,都屬于此戒條的對境。這條戒很容易違犯,大家千萬要予以足夠的重視。
現在漢地金剛道友之間的情況十分令人擔憂。在有些城市,金剛道友之間四分五裂,形成了雜七雜八的很多派別。有的派別是以格魯、甯瑪等教派作爲劃分標准;有的又是以同一教派的不同傳承,比如甯瑪派內部所分成的白玉派、竹欽派等等作爲劃分標准;也有的是以不同的上師作爲劃分標准。大家各行其是、水火不容,派與派之間互相輕視、爭長論短,都認爲自己所學的法、自己所跟隨的上師是最好的,對其他派別的法與上師都不屑一顧。
某些大德到這些地方去傳法或者組織放生,也不得不面臨一些尴尬局面:如果住在這一派的人家裏,另一派的人就會不高興;如果在這一派安排的地點傳法,另一派的人就拒絕參加;如果跟這一派的人去組織放生,另一派的人就立刻退出……經常講一些不利于團結的無聊話,從而導致金剛道友之間的矛盾甚至分裂。這種各立山頭的做法是十分愚蠢而又幼稚的,金剛道友之間必須杜絕這種想法和行爲。我們非常希望佛法或藏傳佛教在漢地能健康地發展,正確地引導人們的思想,解除人們心中的煩惱、壓力、憂慮和無知,進而引人走向幸福、光明;而不希望給人們帶來沒有必要的爭論和煩惱。
怎樣作就算是犯戒呢?此處的界限與以前所講的完全一致。首先必須具有瞋恨心,這是很重要的一個條件,如果沒有瞋恨心,只是出于利益對方的考量,就象父母打孩子一樣地與道友發生爭吵,或者說一些不中聽的話,就不算犯戒。但是,如果是在以自私心所攝持的世俗瞋恨心的基礎上,只要具備打罵中的任何一種行爲,並且自己所罵的言語對方已經聽見,就算犯戒。僅僅具備瞋恨心,卻沒有打罵的行爲,是不會犯根本戒的。這些界線與上次所講的一樣,具體細節大家可以參看《密宗十四條根本戒》的開示。
大家務必注意,這條戒是很容易違犯的,只要以瞋恨心攝持,與密乘道友之間發生吵架的行爲,就會犯此密乘戒。衆所周知,類似吵架這種事情是隨處可見的,但在金剛道友之間卻必須防止這種情況的發生。如果不懂戒條的要求,還情有可原,現在大家對這些界限都已經十分清楚,如果還明知故犯,就于理不容了。因此,我們一定要時刻檢點自己的言談舉止,小心謹慎,安分守己,千萬不要作出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事情來。
5、對非法器保守秘密
此戒的主要宗旨,就是不能對非法器宣說秘密。
這裏所說的秘密,可以分爲十種。其中前四種,屬于永恒的秘密,也就是永遠都需要保守的秘密;
後四種,則屬于臨時的秘密,這種秘密有時間限製,超過一定的時點,就不需要再保密;
第九種秘密,稱爲“應密”,也就是通過思維抉擇出的應當保守的秘密。比如,在發現金剛上師、金剛兄弟的過失等等之時,以自己的智慧去思考後得出結論:如果將這些說出來,就會讓人産生沒有必要的誤會,並使對方生起邪見,所以不能隨意宣說。這種秘密,就屬于應密;
第十種秘密,稱爲“委托密”,也即他人委托自己的所修本尊的名稱等秘密。這裏所說的“他人”,是指金剛上師與金剛道友。只要他們囑咐自己不要外傳,自己就切記不可外傳。以上內容,就是違犯此戒所涉及的十種秘密。
這些秘密不能對什麼人宣講呢?就是尚未獲得灌頂,或者對密法有成見的人等等。如果對方因此而對密法生起邪見,就算犯密乘戒。如果在自己泄露一切萬法都是本來清淨的佛的壇城等秘密之後,對方並沒有因此而驚疑,繼而使信心動搖,也沒有生起一絲一毫的邪見,就不算犯根本戒。
其中四種永恒秘密中的第一種,就是前面已經講過的密宗見解。
對于勝義谛方面諸法本性爲空性光明的見解,修學大乘的人一般不會生起邪見,因爲顯宗經典中涉及這一內容的教證比較詳實;
在世俗谛方面,密宗認爲,一切萬法都是本來清淨的。一切衆生,包括一位正在行持殺盜淫妄惡業的人,其本性當下就是佛,可如果不能當下證悟,便只能是一名煩惱深重的凡夫。
對此觀點,很多修學顯宗的人是難以理解的。雖然對于“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說法,他們已經習以爲常了,可如果將一位高舉屠刀的惡棍認定爲佛,他們卻會驚得目瞪口呆,繼而提出異議:這樣說來,地獄的衆生豈不也都成了佛嗎?……對于這些見解,他們認爲是愚蠢之至、荒謬之極的。所以,密宗在世俗谛方面的見解,就不能口無遮攔地向其他人隨意公開,除了得受過灌頂,正在修持密法的金剛道友以外;
第二種永恒秘密,就是密宗的行爲。修持密宗,有可能會作出一些常人無法理解的偉大行爲。爲了防止對方産生邪見,這些行爲的內容,對已經得受過灌頂,卻沒有完全理解其內在含義的人,也不能夠泄露。只有在他們逐漸了解適應之後,才能有次第地向他們逐步透露;
第叁種永恒秘密,就是本尊的名字和本尊像;
第四種永恒秘密,就是修行的瑞相。也就是在修行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一些驗相。
後面這兩種秘密,是對任何人都不能講的,即使對方是金剛道友,也應當叁緘其口。密宗甚至認爲,如果自己的金剛上師不善于保密,自己擔心將這些秘密向其表白,他可能會在上課或者聊天的時候向其他人泄露,也可以對金剛上師保守這些秘密。不是因爲金剛上師不能聽到這些秘密,而是因爲他可能會告訴別人。如果別人知道這些秘密,自己的修行就不會有進展,就會停滯不前。當然,如果上師性格嚴謹,能夠嚴守秘密,則告訴上師也無妨,因爲他是金剛上師。但對金剛道友,就千萬不要講出自己本尊的名字、身形以及修行過程中出現的各種現象。
漢地很多居士對這個話題都非常感興趣,經常樂此不疲地聚在一起談論這些內容。比如自己夢見身色莊嚴的佛菩薩,見到奇異的光芒,或者見到一個美麗的天人等等,說得手舞足蹈,天花亂墜。
在這裏要提醒大家,如果看到的是幻覺,那就只不過是一種無利無害的現象而已。在這種情況下,不能去執著它,也沒有必要向他人炫耀,讓它自生自滅便可。如果真正是修行的瑞相,就更不能向除了上師以外的任何人透露。講出這些內容,會對自己的修行造成障礙,使自己的修行受損。若是爲了欺騙別人,而胡說自己見到了本尊、空行母等等,因爲是在撒謊,則有可能犯妄語戒;若是實情,則切切不可外傳。雖然這樣講出去,對整個密法不會構成損害,但卻會成爲自己修行的絆腳石。
學佛就必須腳踏實地,不要隨意向他人誇耀外道所津津樂道的諸如看到光,看到彩虹,感覺到氣流等等之類的所謂感受,講出來不但沒有任何益處,反而會自招其損。
以上四種秘密,是沒有時間限製的永恒秘密。
關于臨時的四種秘密,我們可以用一個比方來說明。比如,如果某人准備與叁四位夥伴到山上去閉關一個月修習本尊的話,其修行的地點、時間、在同一壇城中共同修行的同伴,以及修行時所用的供品及法器,這四個內容都屬于應當保密的範圍,在閉關沒有完畢之前,不能向他人透露。一個月的閉關結束之後,就不需要再保密了。
針對這一規定,榮森班智達認爲,在密法已經爲世人所接受並普遍公開的時代,泄露這些秘密也不成其爲問題。可是密宗早期的傳播不是很普及,世人對密法都心存戒備,在那種環境中,就應當保密。
在修行的時候,最好還是保守秘密,否則可能會帶來人與非人的擾亂與障礙。所以,這四個內容在定期的修行沒有完成之前,最好不要公開。
以上四種,屬于臨時的秘密。
第九種秘密前面已經講過,就是可能會因引起人們的誤會而對佛法、金剛上師、金剛道友不利,或者會給衆生帶來損失的種種自己認爲應該保密的內容;
第十種秘密爲委托密,是由金剛上師或金剛道友特意囑托應當保密的事情。
以上十種秘密中無論哪一種都不能向未得灌頂的人,失壞誓言又不願意忏悔的人,以前修習密法後來又退出的人,不信密法的人,以及不信因果、不信輪回的人透露。如果任意透露,對方一旦生起邪見,自己就犯失了根本戒。即使對方沒有生起邪見,自己也會犯支分戒,此戒條與十四條根本戒中第七條的規定是相似的。
這些秘密並不意味著密宗裏有什麼問題,只是爲了讓人們慢慢地適應密法,在不傷害衆生的前提下傳播密法,因爲密宗有一些顯宗所沒有的內容,而只聽過顯宗的人,就不一定能接受,就像禅宗剛到中國時和有些新的科學理論剛剛出來時,很多人不接受一樣。
以上內容是《大幻化網》的五條根本戒,在《大幻化網》的頌詞中說過:這五條戒包含了所有的密乘戒以及別解脫戒,任何人只要能清淨護持這五條戒,就密宗而言,便算是戒律清淨。但于此之上的大圓滿戒律中卻認爲:這五條戒只包含了《大幻化網》以下的所有叁昧耶戒。
以上介紹了根本戒的內容,下面講支分戒。
(二)十條支分戒
支分戒分爲兩組,每一組有五條戒。其中第一組爲不舍五毒;第二組爲不舍五甘露。
1、不舍五毒
所謂五毒,就是指貪、瞋、癡、慢、嫉五種煩惱。
所謂“不舍”,應當這樣理解:小乘認爲,貪瞋癡等五毒,是實實在在的、必須斷除的煩惱;而菩薩乘認爲,貪瞋癡等五毒,不一定是必須斷除的煩惱,如果有菩提心的攝持,以菩提心爲前提或者助緣,就可以將煩惱轉爲道用;密宗的境界是很高的,它認爲,實際上根本就不存在貪瞋癡慢嫉,所謂的貪瞋癡慢嫉,一旦證悟的話,就是佛的智慧,所以不需要舍棄。
當然,從凡夫人的角度而言,絕不能說五毒是佛的智慧,但證悟之後,在佛菩薩的境界中,這一切就是佛的智慧。
在實際操作中應當如何行持呢?雖然通過我們修行境界的逐步提升,最終能真真切切地感悟到萬法的原貌就是佛的智慧,但如果修行達不到這一層次,就永遠不能體會或者觸及這種境界。我們現在還沒有達到這麼高的境界,所以就必須先斷除煩惱。以貪心爲例,密宗也允許修持不淨觀,這種見解雖然與萬法皆爲佛之壇城的觀點相違,但在尚未達至該境界之前,也可以用顯宗不淨觀的修法來對治貪心,而不能信口雌黃地說出貪瞋癡應當存在,因爲都是佛的智慧,修持不淨觀純粹是愚蠢之舉等等之類的話。
因此,請大家不要誤解,這裏的意思並不是說現在就不必斷除煩惱,而只是將證悟之後,如撥雲見日般豁然開朗的境界稍作描述而已。
2、不舍五甘露
五甘露的內容大家都知道。爲什麼要接受五甘露呢?因爲這是密宗特有的、用以快速破除衆生執著的一種方便。顯宗推翻原有執著所采用的是循序漸進的保守方式,而爲了能更快捷地達到這一目的,針對具有一定密宗見解、修行基礎以及承受能力的人,就有接受五甘露的要求,使其親身體會到一切萬法皆爲平等,所謂清淨與不清淨只是心的執著這一真理。這也就是前面所說的密宗特有的行爲之一。但是,密宗也極力反對強迫初入密道的弟子接受五甘露的做法。
針對這一戒條,在實際行持中應當如何處理呢?在無垢光尊者等上師的論著中說過,當沒有達到一定境界之前,首先可以享用以前輩成就者的甘露做成的甘露丸。現在的很多甘露丸中都含有少量的這些成分,如果服用這些甘露,就不算違犯此戒。如果沒有這樣的甘露丸,則可以在每日或者殊勝日吃飯的時候,將食用的飯菜等食品觀想成五肉五甘露,這樣作也可以算是接受五肉五甘露。
這十條支分戒比較容易守持,而根本戒的守持難度相對而言較大。如果違犯了支分戒,雖說有很大過失,可與犯失根本戒相比就微不足道了。如果破失了根本戒,並拒絕忏悔,就會對今生來世造成極大的危害,並使修行的功德受到破壞,甚至全盤毀滅,這是相當可怕的,所以稱之爲根本戒。而破失支分戒,只會因破戒的嚴重程度而使修行功德受到不同層次的破壞,但卻不會受到根本性的毀滅,所以稱之爲支分戒。
叁、結語
以上簡單地介紹了《大幻化網》的根本戒與支分戒,作爲學密的人,即使將來沒有學到大圓滿、生起次第等修法,也沒有太大的問題,但必須要遵守密乘的戒律,最好不要違犯。如果在迫不得已或故意的情況下破戒,就必須快速忏悔與恢複,這一點尤其重要。
有的人對此滿不在乎,隨意違犯戒律,之後又不勵力忏悔,這是最危險的。這樣不但會使長劫的修行善根付之一炬,而且等待他們的也將是萬世不得超升的金剛地獄。
在座的人幾乎都在法王如意寶座前得受過灌頂,無論灌頂之時觀想是否清楚,以殊勝上師不可思議的加持力,一定能使我們所有人都得到灌頂,這一點勿庸置疑。因此,在座的各位肯定都已經得到了灌頂,下面就是我們自己護持戒律的問題。如果在得到灌頂之後犯了戒,密乘戒的優點就是,如找不到任何上師,通過觀想金剛上師,就可以在上師座前重新接受灌頂。至于接受灌頂的方法,在《普賢上師言教》中“上師瑜伽修法”的最後,就有領受灌頂的相關章節,通過這一方法,即可恢複密乘戒。
小乘別解脫戒在這一點上是無能爲力的,因爲它沒有破戒後的恢複方法。密乘戒超勝于其它戒種的長處之一,就是具有殊勝的忏悔與恢複方式。
如果能夠清淨持守密乘戒,即使今生不能得到解脫,在不久的將來,也必然會獲得成就。這是作爲正量士的佛陀親口所說的,佛陀是絕對不會打妄語的,而我們也有充分的證據來證明這一點。
水可載舟,也可覆舟。密乘戒可以使我們快速成就金剛持的果位,也可以將我們打入慘不忍睹的金剛地獄。主動權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何去何從,任你選擇!
《慧燈之光叁 密乘大幻化網之誓言》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