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慧灯之光三 密乘大幻化网之誓言▪P2

  ..续本文上一页必须找到一位非常标准的金刚上师,之后就必须生起与之相当的信心。只有将二者结合在一起,才能品尝出密宗的味道,体味出密法的意义。在不具备信心的前提下学密,就只能是徒有其名的一种形式而已。所以,能够对上师怀有坚如磐石的信心,在修学密法上是非常重要的。

  此处的所谓上师,包括在宁玛巴续部中所提到的六种上师:①引导师:即引导我们跨入佛门的上师,比如传授皈依戒、居士戒、出家戒的上师等等;②讲解续部师:即传授密法的上师;③窍诀传授师:是指不仅讲解一般密法,而且为自己传授修行次第等密宗精华的上师;④酬忏师:在犯密乘戒以后,向其忏悔罪业的上师;⑤誓言灌顶师;⑥一般传承师:是指除了上述五种上师之外,使自己稍得法恩的善知识,也即于其前得受过显宗四句以上佛法的上师。

  在舍弃其中任何一种上师是否犯失根本戒的问题上,密宗较具影响力的诸位高僧大德所持的观点略有不同,关于这一点,在以前讲十四条根本戒的时候已经讲过。

  但灌顶、讲解密宗续部以及讲授密宗修行窍诀的三大恩师,绝对是犯戒的对境,如果对这三大恩师存有不恭、舍弃之心,就必然犯戒。在这一点上,各位前辈的说法都是不谋而合的。至于其他三种上师,迄今为止,我都没有看到任何两位上师的观点是完全一致的例子。

  对其他三种上师应持的态度,以前我也讲过。有位上师认为:“密乘十四条根本戒中的第七条——“诋毁他宗”中的所谓自他宗,就是以显密作为划分界限的。其中的所谓自宗,就是指密宗;而所谓他宗,也就是指显宗。既然显宗的法都不能随意毁谤,那么显宗的上师也必须得到应有的恭敬,如果不恭敬这些上师,就应当会犯戒。”他的这种说法是很有道理的,所以我们还是应当以最保守的方式来对待一切上师。

  多年以来,我们也是这样做的。比如说,在密法方面,除了法王如意宝邀请一些上师来为我们灌顶,或者传授一些重要传承以外,我从来没有接受过其他的灌顶,所以也没有更多的上师。仅有的几位上师,都是法王指定安排的。如今,我拥有的灌顶和传承已经足够,所以将来也不打算再去接受新的灌顶。时至今日,这些上师多已纷纷离世,仍在世的也已所剩无几,所以对我来说,在此方面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

  在显宗方面,早期学院中的很多道友相互之间都得到过一些传承。因为这些原因,我们现在还是将这些道友视同密宗上师一样地恭敬对待。虽然没有时刻不离左右地尽心承侍依止,但心里却十分小心谨慎,时刻提醒自己至少不能出现不恭敬或伤害对方的行为。你们如果能这样做,就很保险了。千万不要因为对方是显宗师父就恣意妄为,以至于在无意当中失毁了密乘戒。在所有的密乘戒中,犯失这条戒的后果是最严重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加以重视。

  怎样作算是不恭敬呢?这与曾经所说的界线是一样的。也就是说,犯此戒条不一定需要身语的行为,只要心中产生以下念头:“自己该得到的法已经到手,从此以后就无需假求于上师,不必再依止恭敬上师”,就算是舍弃金刚上师。不需要身体行为上的打骂,只要产生这样的念头就会犯戒,如果还有行为相配合,其后果就更为严重。正因为在这一点上的要求十分严格,所以密法中极度强调在依止之前必须观察上师。

  但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在汉地,时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很多人不经过观察就去接受灌顶,上师灌顶完毕,前脚才刚离开,弟子们就开始肆意毁谤上师,到处宣扬上师的过失,这是非常可怕的。但这种所谓的灌顶,有可能接受灌顶的人根本就没有得到。因为若授予灌顶之人不具备灌顶的条件,或者得受灌顶的人也不具备得受灌顶的资格,在这种情况下,就很有可能没有得到灌顶。如果没有得到,那当然是再好不过的事;如果得到了灌顶,又因为无知而诋毁上师,就会犯根本戒。

  有关依止上师的细节要求,在已经翻译成汉文的无垢光尊者所著的《大圆满心性休息大疏》,以及《普贤上师言教》中讲得十分详细,大家一定要认真阅读,每个密乘弟子都要对作为金刚上师所必备的条件,及正确依止金刚上师的方法了如指掌,以免发生令自己追悔莫及的事情。

  虽然在《大幻化网》中,恭敬上师的这条戒律位于第二,但因为这条戒是最重要的,违犯此戒的后果也是最严重的,为了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此处将其提至第一。

  2、不舍无上

  所谓“无上”,是指密法的见解或者密宗所证悟的境界。因为这种境界是大小乘、内外密等佛法的最高境界,是一切诸法的究竟实相,所以称之为“无上”。

  不知道在座的人当中是否有人开悟,如果没有开悟,这就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简单地说,它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是中观宗在《中论》、《入中论》中所讲的空性,以及我们以前在开示“人无我、法无我”等时,用简单通俗的语言所描述抉择的空性见解;第二,是以《涅槃经》为代表的第三转*轮的精髓——如来藏,也即心的本性光明。

  虽然在讲的时候,二者是各自分开的,但实际上它们却是互为一体、密不可分的。二转*轮所诠释的空性,与三转*轮所诠释的光明二者相结合,就是密宗的境界。这些境界虽然在显宗的经典里也有提及,但却是比较模糊、比较隐讳的,而在密宗里却讲得很透彻、很清晰。无论如何,密宗的境界并没有超越显宗的内容,都隶属于二、三转*轮的范围。以上内容,是从胜义谛的角度而言的“无上”;

  从世俗谛的角度来说,密宗的“无上”,就是“一切万法都是佛的坛城”之见解。在这个层面上,密宗的见解与显宗的观点出现了较大的分歧。小乘认为:一切万法是痛苦、无常、无我、空性等等;唯识宗执持万法唯心的见解;中观派认为一切万法都是缘起空性。密宗这种“有悖常理”的观点,就很难令各方接受。

  虽然现在以我们的肉眼来直接观察,看不出万法都是佛的坛城。眼前的一切,均是由烦恼炽盛的众生与不清净的山河大地组成的,而在佛的境界中,这些显现无异于如同极乐世界一般的清净之法,通过生起次第以及托嘎(超越)的修法,就可以现量看到、感觉到这一切就是清净的坛城。然而这是将来的事情,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一境界离我们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但无论多么遥远,我们也应当了知万法的本性就是这样。以上是密宗世俗谛角度的“无上”。

  这里所说的胜义谛和世俗谛,是从密宗的角度来区分,与以前所讲的中观胜义谛和世俗谛的内涵是不相同的。这里所说的“无上”,就是指密宗胜义谛和世俗谛的最高境界,如果舍弃了无上,就算是犯戒。

  怎样算是舍弃无上呢?其实,无上与我们的心是无法割裂的,所以我们不可能真正舍弃无上。如果认为:“密宗虽然讲过诸法的本性是光明、是佛的坛城,但这些只是为了度化某些众生,为了让他们放弃一些执着或者烦恼的方便而已,是不究竟、不了义的说法;只有我们的肉眼所见,才是最真实、最准确的,诸法的真实本性不可能是佛的坛城,不可能是光明清净的。”就是舍弃无上,这是极其严重的过失。

  凡夫人的傲慢心是非常强烈的,很多人都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用自己的五根,也就是五种感觉器官来抉择一切。认为自己不能感觉到的,就肯定是不正确的。但这些器官所分辨、判断出的结论,只能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充当权威,在深奥的层次中是站不住脚的,它不能说明任何问题。所以,我们必须放下一切我慢,尽力守护此戒。

  如何护持此条戒律呢?从今以后,无论自己是否证悟,或是否能够理解密宗的境界,都应当时刻提醒自己:“纵然我现在还不能证悟、理解或体会这些境界,但这些都是佛亲口所说的,也是无数的高僧大德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向我们证明过的,所以肯定自有其道理,只是我目前的根基以及修行还有所欠缺,才不能体会、领悟到这些,但总有一天,我会领悟到这一切。”至少应该有这样的态度,才算是不犯戒。所以,即使没有证悟空性,也不算是犯此密乘戒,是否违犯的界限,是以对密宗境界所持有的态度来区分的。

  在十四条根本戒中也包含了这条戒的内容,只是没有单独列出而已。

  3、不间断密咒及手印

  所谓“密咒”,包含了很多内涵,但一般是指我们平时所念诵的本尊心咒等等;“手印”一词的含义也极为丰富,但一般也是指用手所做的手印。

  所谓“不间断”,有三种层次。上等的,是在每一个日日夜夜中,时时刻刻都不间断密咒手印;中等的,是在每月的初八、初十、十五、二十五、二十八、二十九、三十等殊胜日里,行持念咒及作手印;最低的层次,也不能超过一个季度,如果超过一个季度,就算是犯戒。尽管书上是这样讲的,但犯戒的真正界线应当是,如有从今以后不再念诵密咒和不作手印的想法,才是犯戒;如没有这些念头,只是因为时间来不及,或者因为匆忙而忘记了,也应该没有犯根本戒。但书上认为,只要超过了一季度或者两个月,就是犯戒。所以,我们也不能去违背这条戒规。可能每日坚持有一定难度,但要求在一季度中不间断密咒和手印应当是不过分的。

  有人可能会有这样的担心:自己曾经得到过很多灌顶,每个灌顶的主尊心咒都要求念诵,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将所有的密咒归为一体,用一个密咒来代替所有密咒,这样一来,只要不间断一个本尊心咒和手印,也就可以视同不间断所有心咒。如果一个本尊的心咒都不念诵,就会犯根本戒。

  以上是关于第三条根本戒的说明,这条戒一般不容易违犯。

  4、慈愍已入正道者

  这条戒的主要内容,是要求金刚道友之间要和睦友爱。虽然违犯此戒的后果不如舍弃金刚上师严重,但这条戒极易犯失,所以也很重要,我们必须加以重视。

  此处所谓的“正道”,就是指密法。凡是学密的人,无论是在宁玛派门下,还是在格鲁派门下,只要是密乘弟子,都是金刚道友。…

《慧灯之光三 密乘大幻化网之誓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