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慧灯之光三 密乘大幻化网之誓言▪P3

  ..续本文上一页虽然经书上说过,因为一切众生都被如来藏所摄,故都是道友,但犯此戒的界线,则是以是否得受灌顶作为衡量的标准。

  在同一上师前得受灌顶,或在同一坛城中得受灌顶的道友之间犯失密乘戒,其果报更为严重。

  所谓“在同一上师前得受灌顶”的概念,我们可以用一个例子来说明。比如,某一道友在法王如意宝处得受了大幻化网的灌顶,而另一位道友又在法王如意宝座下得受过时轮金刚的灌顶,虽然二者得受灌顶的坛城不同,但因为是在同一上师座前得到的灌顶,所以就像是同父的兄弟姐妹一般;

  所谓“在同一坛城中得受灌顶”,我们也可以用一个例子来说明。比如,某一道友在法王如意宝座前得受了时轮金刚的灌顶,而另一位道友又在另一位上师座前得受了时轮金刚的灌顶,虽然二者得受灌顶的上师不同,但因为是在同一坛城前得到的灌顶,所以就像是同母的兄弟姐妹一般。因此,在这些金刚道友之间,就更应当注意团结,以礼相待。

  犯此戒条并不需要是这么密切的金刚道友,只要是学密的道友,都属于此戒条的对境。这条戒很容易违犯,大家千万要予以足够的重视。

  现在汉地金刚道友之间的情况十分令人担忧。在有些城市,金刚道友之间四分五裂,形成了杂七杂八的很多派别。有的派别是以格鲁、宁玛等教派作为划分标准;有的又是以同一教派的不同传承,比如宁玛派内部所分成的白玉派、竹钦派等等作为划分标准;也有的是以不同的上师作为划分标准。大家各行其是、水火不容,派与派之间互相轻视、争长论短,都认为自己所学的法、自己所跟随的上师是最好的,对其他派别的法与上师都不屑一顾。

  某些大德到这些地方去传法或者组织放生,也不得不面临一些尴尬局面:如果住在这一派的人家里,另一派的人就会不高兴;如果在这一派安排的地点传法,另一派的人就拒绝参加;如果跟这一派的人去组织放生,另一派的人就立刻退出……经常讲一些不利于团结的无聊话,从而导致金刚道友之间的矛盾甚至分裂。这种各立山头的做法是十分愚蠢而又幼稚的,金刚道友之间必须杜绝这种想法和行为。我们非常希望佛法或藏传佛教在汉地能健康地发展,正确地引导人们的思想,解除人们心中的烦恼、压力、忧虑和无知,进而引人走向幸福、光明;而不希望给人们带来没有必要的争论和烦恼。

  怎样作就算是犯戒呢?此处的界限与以前所讲的完全一致。首先必须具有瞋恨心,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条件,如果没有瞋恨心,只是出于利益对方的考量,就象父母打孩子一样地与道友发生争吵,或者说一些不中听的话,就不算犯戒。但是,如果是在以自私心所摄持的世俗瞋恨心的基础上,只要具备打骂中的任何一种行为,并且自己所骂的言语对方已经听见,就算犯戒。仅仅具备瞋恨心,却没有打骂的行为,是不会犯根本戒的。这些界线与上次所讲的一样,具体细节大家可以参看《密宗十四条根本戒》的开示。

  大家务必注意,这条戒是很容易违犯的,只要以瞋恨心摄持,与密乘道友之间发生吵架的行为,就会犯此密乘戒。众所周知,类似吵架这种事情是随处可见的,但在金刚道友之间却必须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如果不懂戒条的要求,还情有可原,现在大家对这些界限都已经十分清楚,如果还明知故犯,就于理不容了。因此,我们一定要时刻检点自己的言谈举止,小心谨慎,安分守己,千万不要作出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事情来。

  5、对非法器保守秘密

  此戒的主要宗旨,就是不能对非法器宣说秘密。

  这里所说的秘密,可以分为十种。其中前四种,属于永恒的秘密,也就是永远都需要保守的秘密;

  后四种,则属于临时的秘密,这种秘密有时间限制,超过一定的时点,就不需要再保密;

  第九种秘密,称为“应密”,也就是通过思维抉择出的应当保守的秘密。比如,在发现金刚上师、金刚兄弟的过失等等之时,以自己的智慧去思考后得出结论:如果将这些说出来,就会让人产生没有必要的误会,并使对方生起邪见,所以不能随意宣说。这种秘密,就属于应密;

  第十种秘密,称为“委托密”,也即他人委托自己的所修本尊的名称等秘密。这里所说的“他人”,是指金刚上师与金刚道友。只要他们嘱咐自己不要外传,自己就切记不可外传。以上内容,就是违犯此戒所涉及的十种秘密。

  这些秘密不能对什么人宣讲呢?就是尚未获得灌顶,或者对密法有成见的人等等。如果对方因此而对密法生起邪见,就算犯密乘戒。如果在自己泄露一切万法都是本来清净的佛的坛城等秘密之后,对方并没有因此而惊疑,继而使信心动摇,也没有生起一丝一毫的邪见,就不算犯根本戒。

  其中四种永恒秘密中的第一种,就是前面已经讲过的密宗见解。

  对于胜义谛方面诸法本性为空性光明的见解,修学大乘的人一般不会生起邪见,因为显宗经典中涉及这一内容的教证比较详实;

  在世俗谛方面,密宗认为,一切万法都是本来清净的。一切众生,包括一位正在行持杀盗淫妄恶业的人,其本性当下就是佛,可如果不能当下证悟,便只能是一名烦恼深重的凡夫。

  对此观点,很多修学显宗的人是难以理解的。虽然对于“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说法,他们已经习以为常了,可如果将一位高举屠刀的恶棍认定为佛,他们却会惊得目瞪口呆,继而提出异议:这样说来,地狱的众生岂不也都成了佛吗?……对于这些见解,他们认为是愚蠢之至、荒谬之极的。所以,密宗在世俗谛方面的见解,就不能口无遮拦地向其他人随意公开,除了得受过灌顶,正在修持密法的金刚道友以外;

  第二种永恒秘密,就是密宗的行为。修持密宗,有可能会作出一些常人无法理解的伟大行为。为了防止对方产生邪见,这些行为的内容,对已经得受过灌顶,却没有完全理解其内在含义的人,也不能够泄露。只有在他们逐渐了解适应之后,才能有次第地向他们逐步透露;

  第三种永恒秘密,就是本尊的名字和本尊像;

  第四种永恒秘密,就是修行的瑞相。也就是在修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一些验相。

  后面这两种秘密,是对任何人都不能讲的,即使对方是金刚道友,也应当三缄其口。密宗甚至认为,如果自己的金刚上师不善于保密,自己担心将这些秘密向其表白,他可能会在上课或者聊天的时候向其他人泄露,也可以对金刚上师保守这些秘密。不是因为金刚上师不能听到这些秘密,而是因为他可能会告诉别人。如果别人知道这些秘密,自己的修行就不会有进展,就会停滞不前。当然,如果上师性格严谨,能够严守秘密,则告诉上师也无妨,因为他是金刚上师。但对金刚道友,就千万不要讲出自己本尊的名字、身形以及修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

  汉地很多居士对这个话题都非常感兴趣,经常乐此不疲地聚在一起谈论这些内容。比如自己梦见身色庄严的佛菩萨,见到奇异的光芒,或者见到一个美丽的天人等等,说得手舞足蹈,天花乱坠。

  在这里要提醒大家,如果看到的是幻觉,那就只不过是一种无利无害的现象而已。在这种情况下,不能去执着它,也没有必要向他人炫耀,让它自生自灭便可。如果真正是修行的瑞相,就更不能向除了上师以外的任何人透露。讲出这些内容,会对自己的修行造成障碍,使自己的修行受损。若是为了欺骗别人,而胡说自己见到了本尊、空行母等等,因为是在撒谎,则有可能犯妄语戒;若是实情,则切切不可外传。虽然这样讲出去,对整个密法不会构成损害,但却会成为自己修行的绊脚石。

  学佛就必须脚踏实地,不要随意向他人夸耀外道所津津乐道的诸如看到光,看到彩虹,感觉到气流等等之类的所谓感受,讲出来不但没有任何益处,反而会自招其损。

  以上四种秘密,是没有时间限制的永恒秘密。

  关于临时的四种秘密,我们可以用一个比方来说明。比如,如果某人准备与三四位伙伴到山上去闭关一个月修习本尊的话,其修行的地点、时间、在同一坛城中共同修行的同伴,以及修行时所用的供品及法器,这四个内容都属于应当保密的范围,在闭关没有完毕之前,不能向他人透露。一个月的闭关结束之后,就不需要再保密了。

  针对这一规定,荣森班智达认为,在密法已经为世人所接受并普遍公开的时代,泄露这些秘密也不成其为问题。可是密宗早期的传播不是很普及,世人对密法都心存戒备,在那种环境中,就应当保密。

  在修行的时候,最好还是保守秘密,否则可能会带来人与非人的扰乱与障碍。所以,这四个内容在定期的修行没有完成之前,最好不要公开。

  以上四种,属于临时的秘密。

  第九种秘密前面已经讲过,就是可能会因引起人们的误会而对佛法、金刚上师、金刚道友不利,或者会给众生带来损失的种种自己认为应该保密的内容;

  第十种秘密为委托密,是由金刚上师或金刚道友特意嘱托应当保密的事情。

  以上十种秘密中无论哪一种都不能向未得灌顶的人,失坏誓言又不愿意忏悔的人,以前修习密法后来又退出的人,不信密法的人,以及不信因果、不信轮回的人透露。如果任意透露,对方一旦生起邪见,自己就犯失了根本戒。即使对方没有生起邪见,自己也会犯支分戒,此戒条与十四条根本戒中第七条的规定是相似的。

  这些秘密并不意味着密宗里有什么问题,只是为了让人们慢慢地适应密法,在不伤害众生的前提下传播密法,因为密宗有一些显宗所没有的内容,而只听过显宗的人,就不一定能接受,就像禅宗刚到中国时和有些新的科学理论刚刚出来时,很多人不接受一样。

  以上内容是《大幻化网》的五条根本戒,在《大幻化网》的颂词中说过:这五条戒包含了所有的密乘戒以及别解脱戒,任何人只要能清净护持这五条戒,就密宗而言,便算是戒律清净。但于此之上的大圆满戒律中却认为:这五条戒只包含了《大幻化网》以下的所有三昧耶戒。

  以上介绍了根本戒的内容,下面讲支分戒。

  (二)十条支分戒

  支分戒分为两组,每一组有五条戒。其中第一组为不舍五毒;第二组为不舍五甘露。

  1、不舍五毒

  所谓五毒,就是指贪、瞋、痴、慢、嫉五种烦恼。

  所谓“不舍”,应当这样理解:小乘认为,贪瞋痴等五毒,是实实在在的、必须断除的烦恼;而菩萨乘认为,贪瞋痴等五毒,不一定是必须断除的烦恼,如果有菩提心的摄持,以菩提心为前提或者助缘,就可以将烦恼转为道用;密宗的境界是很高的,它认为,实际上根本就不存在贪瞋痴慢嫉,所谓的贪瞋痴慢嫉,一旦证悟的话,就是佛的智慧,所以不需要舍弃。

  当然,从凡夫人的角度而言,绝不能说五毒是佛的智慧,但证悟之后,在佛菩萨的境界中,这一切就是佛的智慧。

  在实际操作中应当如何行持呢?虽然通过我们修行境界的逐步提升,最终能真真切切地感悟到万法的原貌就是佛的智慧,但如果修行达不到这一层次,就永远不能体会或者触及这种境界。我们现在还没有达到这么高的境界,所以就必须先断除烦恼。以贪心为例,密宗也允许修持不净观,这种见解虽然与万法皆为佛之坛城的观点相违,但在尚未达至该境界之前,也可以用显宗不净观的修法来对治贪心,而不能信口雌黄地说出贪瞋痴应当存在,因为都是佛的智慧,修持不净观纯粹是愚蠢之举等等之类的话。

  因此,请大家不要误解,这里的意思并不是说现在就不必断除烦恼,而只是将证悟之后,如拨云见日般豁然开朗的境界稍作描述而已。

  2、不舍五甘露

  五甘露的内容大家都知道。为什么要接受五甘露呢?因为这是密宗特有的、用以快速破除众生执着的一种方便。显宗推翻原有执着所采用的是循序渐进的保守方式,而为了能更快捷地达到这一目的,针对具有一定密宗见解、修行基础以及承受能力的人,就有接受五甘露的要求,使其亲身体会到一切万法皆为平等,所谓清净与不清净只是心的执着这一真理。这也就是前面所说的密宗特有的行为之一。但是,密宗也极力反对强迫初入密道的弟子接受五甘露的做法。

  针对这一戒条,在实际行持中应当如何处理呢?在无垢光尊者等上师的论著中说过,当没有达到一定境界之前,首先可以享用以前辈成就者的甘露做成的甘露丸。现在的很多甘露丸中都含有少量的这些成分,如果服用这些甘露,就不算违犯此戒。如果没有这样的甘露丸,则可以在每日或者殊胜日吃饭的时候,将食用的饭菜等食品观想成五肉五甘露,这样作也可以算是接受五肉五甘露。

  这十条支分戒比较容易守持,而根本戒的守持难度相对而言较大。如果违犯了支分戒,虽说有很大过失,可与犯失根本戒相比就微不足道了。如果破失了根本戒,并拒绝忏悔,就会对今生来世造成极大的危害,并使修行的功德受到破坏,甚至全盘毁灭,这是相当可怕的,所以称之为根本戒。而破失支分戒,只会因破戒的严重程度而使修行功德受到不同层次的破坏,但却不会受到根本性的毁灭,所以称之为支分戒。

  三、结语

  以上简单地介绍了《大幻化网》的根本戒与支分戒,作为学密的人,即使将来没有学到大圆满、生起次第等修法,也没有太大的问题,但必须要遵守密乘的戒律,最好不要违犯。如果在迫不得已或故意的情况下破戒,就必须快速忏悔与恢复,这一点尤其重要。

  有的人对此满不在乎,随意违犯戒律,之后又不励力忏悔,这是最危险的。这样不但会使长劫的修行善根付之一炬,而且等待他们的也将是万世不得超升的金刚地狱。

  在座的人几乎都在法王如意宝座前得受过灌顶,无论灌顶之时观想是否清楚,以殊胜上师不可思议的加持力,一定能使我们所有人都得到灌顶,这一点勿庸置疑。因此,在座的各位肯定都已经得到了灌顶,下面就是我们自己护持戒律的问题。如果在得到灌顶之后犯了戒,密乘戒的优点就是,如找不到任何上师,通过观想金刚上师,就可以在上师座前重新接受灌顶。至于接受灌顶的方法,在《普贤上师言教》中“上师瑜伽修法”的最后,就有领受灌顶的相关章节,通过这一方法,即可恢复密乘戒。

  小乘别解脱戒在这一点上是无能为力的,因为它没有破戒后的恢复方法。密乘戒超胜于其它戒种的长处之一,就是具有殊胜的忏悔与恢复方式。

  如果能够清净持守密乘戒,即使今生不能得到解脱,在不久的将来,也必然会获得成就。这是作为正量士的佛陀亲口所说的,佛陀是绝对不会打妄语的,而我们也有充分的证据来证明这一点。

  水可载舟,也可覆舟。密乘戒可以使我们快速成就金刚持的果位,也可以将我们打入惨不忍睹的金刚地狱。主动权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何去何从,任你选择!

《慧灯之光三 密乘大幻化网之誓言》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