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往生極樂世界。爲什麼呢?因爲,這些罪業雖然也很嚴重,但我們對阿彌陀佛的信心和對極樂世界的向往之心,本身就具有很大的功德,以此功德就能消除這些罪障;而上面所說的兩個違緣卻是極其嚴重的罪業,必須通過其他方法才能忏悔清淨。
一個違緣是謗法或舍法罪。它有很多種,其中最嚴重的,是指妄說不存在因果、輪回,無所謂善惡報應,也沒有西方極樂世界等等;簡單地說,就是認爲佛教所講的都是虛假的、欺騙人的。若這樣想就是舍法,這樣說就是謗法,這是最嚴重的。假如我們曾經有過這種想法或說法,就一定要勵力忏悔,使其清淨。
另外一個違緣是五無間罪。五無間罪雖然有五種,但其中惡意出佛身血 與破僧和合 這兩種,現在不會發生了。當前有可能違犯的,是弑父、弑母與殺死阿羅漢這叁種罪業。
一般的人都很清楚,自己有沒有故意殺死親生父母(如果不是故意,就不是無間罪)。至于殺死阿羅漢的罪業,我們也可以通過推理得知:因爲阿羅漢是人或天人的身份,如果沒有殺死過人,就不可能殺死阿羅漢。
現在墮胎的事常有發生,于是有人會問:被墮胎的胎兒當中會不會有阿羅漢呢?這是不可能的。因爲阿羅漢是在現世當中修出來的,他證悟之後,就不會再投生。這一點不象菩薩,胎兒當中可能會有菩薩,卻不會有阿羅漢。因此可以排除因墮胎而殺死阿羅漢的可能性。
而故意殺人的情形是很少的,因此如果沒有殺過人,即可確定沒有殺死過阿羅漢。通過如此觀察,可以清楚地了知自己這一生當中是否造過五無間罪。那麼我們上一世有沒有造過五無間罪呢?
在上一世,我們應該是沒有造過五無間罪,即使造過也已經清淨了。要是上一世造了五無間罪而沒有忏悔清淨,這一世就絕對不可能獲得人身。因爲造五無間罪的人在死亡的當下,可以不經過中陰而直接墮入無間地獄,而不會有其他的投生機會。
將以上罪業都一一排除後,我們要特別留意的,就是謗法和舍法的罪過。
學佛以後我們肯定沒有造過最嚴重的謗法或舍法罪,而以前是否造過就說不清了;對我們來說,最易造作的是較細微的謗(舍)法罪。
一種比較容易發生也比較危險的情況,是佛教內部不同教派之間相互诋毀。比如:學顯宗的人認爲密宗不是佛陀宣說的,是邪教,並數落密宗的種種不是;或者學密宗的人認爲顯宗低劣,修學顯宗得不到佛的果位等等;還有學藏傳佛教的人誹謗漢傳佛教,學漢傳佛教的人又誹謗藏傳佛教;另外,因爲藏傳佛教內部有不同的教派和傳承法脈,有些人就以世俗的淺陋眼光去看待這些教派,在這樣的基礎上,以貪、瞋、癡爲起因,相互之間進行爭論和誹謗。這些都是謗法或舍法。
佛陀在經中還講到另一種更細微的謗法,即認爲八萬四千法門當中,有些法好,有些法不好,這樣的分別念,也叫作謗(舍)法。
那麼,應該如何看待各種不同的法門?八萬四千法門是不是同一個層次呢?層次是不一樣的,但層次的不同並不代表法的好壞。就像小乘的一切有部,雖然從層次的角度來說沒有密宗的法高,但有些人只能用這樣的法來度化,而不能以大圓滿等其他方法去度化。對于這些人而言,一切有部的法就是最殊勝的。爲了適應每個人的根基,就需要各種各樣的法門,所以,對任何一種法,我們都不能輕視或誹謗。
這是比較細微也比較容易犯的謗法罪。
西藏有些學者,執持片面的門戶之見,喜歡議論自他教派的長短;漢地有些格魯巴、甯瑪巴的追隨者,也愛談論這種是非,這種人還不在少數。
現在幾乎每個城市的佛教徒都分成了好幾派,相互之間不能團結友愛,卻喜歡去比較各自上師的好壞、傳承的清淨與否……,很多人因此而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這就是謗法的罪過。所以上述這些行爲是很危險的,我們絕對沒有必要去爭強好勝。
自己想修哪一個法就修哪一個法,無論是在顯宗或密宗,漢傳佛教或藏傳佛教,或者是甯瑪巴、格魯巴之間都可以作選擇,這是個人的自由。選擇的時候,還是需要先觀察,再修學。即使修不了其他的法,也絕不能對它們持有任何成見。
對所有佛法,我們都要有恭敬心;凡是修行人,就一定要團結。如果所有的修行人都團結起來,定能成辦廣大的弘法利生事業。反之,經常進行無意義的爭論,造成派系林立的局面,會使一些本來就很缺乏真實佛法的小城市,更難受到珍貴的佛教教育,這都是自己造作違緣的結果。這種糟糕的情況在漢地比較多。
我們一定要斷除這些壞習氣,雖說不一定要依止所有的上師,也不一定要修所有的法,自己選擇一個法就可以了,但必須對所有的佛法都有恭敬心,對所有的上師和出家人也應如此,這是作一個佛教徒的最基本的原則。
很多地方的人作不到這一點,這和他們沒有系統化地接受過這種珍貴的佛教教育有關。若沒有受過這樣的教育,就會以世俗的眼光去看佛法,而用世俗的眼光所能看到的,也是非常世俗的東西!
以上所講,是非常細微、十分危險、也極易造作的罪業,可是這些罪障是可以清淨的。以前法王如意寶廣弘淨土修法的時候,首先就要求我們通過簡單的金剛薩埵修法——念誦十萬遍的百字明,或念誦四十萬遍的金剛薩埵心咒“嗡班雜薩埵吽”,來斷除這些違緣。
斷除這兩個違緣是第一步,然後在違緣消失的前提下,再創造四個因素,即四個順緣。
(二)往生極樂的四個因素(順緣)
1、觀想淨土和阿彌陀佛
觀想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及其眷屬,這是第一個順緣。觀想的時候,無需像密宗所要求的那樣,一定要反複地看唐卡,直至觀想得非常清楚爲止。
此處的觀想很簡單,我們可以打個比方:如果一個人去過拉薩,另一個人沒有去過。去過的人給沒有去過的人講述他的拉薩見聞:拉薩有大昭寺,大昭寺裏面有釋迦牟尼佛的像,這尊佛像是什麼樣子等等。那麼沒有去過拉薩的這個人,心裏也就大致有個概念:“哦!原來拉薩是這樣的。大昭寺是如此這般,寺廟裏的釋迦牟尼佛像是如此這般,……”。
同樣,經書中也曾講過:西方有一個極樂世界,極樂世界的環境是何等莊嚴;極樂世界當中有一尊佛叫作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的容貌、身色等又是何等莊嚴……。雖然我們沒有去過極樂世界,但在看了經書或聽了關于極樂世界的介紹之後,就有了一些概念:原來極樂世界是這樣的……如果心裏能有這種概念,就足夠了。
若是修持密宗阿彌陀佛的修法,則需要反複觀看阿彌陀佛的唐卡,用正規的生起次第方法去修。不過顯宗的經典中所講的上述觀想方法,也是簡單而有效的,所以不需要觀想得非常清楚。
這樣的觀想說起來簡單,可卻是經常要作的功課,最好能晝夜不間斷地觀想西方極樂世界和阿彌陀佛,即在每一刹那的每一個念頭中都不離開觀想。顯然,我們大多數人現在肯定做不到“念念不忘”,但也應當日夜精進,盡量做到使正念隨時不離自心。
具體的觀想方法,可參閱《大藏經》中有關極樂世界的描述,例如:淨土宗所推廣的《淨土五經》,特別是《佛說阿彌陀經》;以及藏傳佛教中恰美仁波切所撰寫的《極樂願文》;還有拉喇曲智仁波切所著的《極樂願文大疏》(堪布索達吉已經將其翻譯成漢文)。在這些經論中,非常清晰地描述了西方極樂世界的環境和阿彌陀佛及其眷屬的莊嚴。看了這些經論以後,對極樂世界有了大概的印象,即應時刻不忘地去觀想淨土。這是第一個因素。
2、積累資糧
這裏所講的積累資糧的方法,主要是指七支供。在“上師瑜伽”與“菩薩戒”的開示中,也曾經講過七支供,和這裏要講的基本上是一樣的。唯一不同的是:以前所講的供養對境,是十方叁世的佛菩薩和金剛上師;而極樂世界修法中七支供的供養對境,則是阿彌陀佛、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以及住于阿彌陀佛淨土當中的諸大菩薩。除了這點差別以外,磕頭與供養等的觀想方法都是一模一樣的,這裏就沒有必要再重複。如果還有什麼疑問,大家可以去看《極樂願文大疏》,裏面講得非常清楚和透徹。這就是積累資糧的方法。
其實,積累資糧還有很多方法,比如守戒、放生、布施、念咒等等。尤其是在佛陀誕辰日、轉*輪日、涅槃日等佛教節日裏,守戒、放生或作其它善行,其功德更是會呈十億倍地增長;而日食、月食出現的時候,也是非常重要的行善修法之機。
當月食出現時,從開始到完全恢複通常會持續叁到五個小時,我們在此之前就需作好修法准備。此時睡覺是不重要的,半夜叁更也要起來修法念經。如果沒有什麼固定的本尊修法,就修金剛薩埵,勵力忏悔,或是念阿彌陀佛心咒等等,這一點非常重要。前兩天曾出現過一次月食,但我們當時沒有留意,又錯過了一次機會,實在很可惜。
爲了避免錯過這些行善修法的良好時機,你們以後就要養成看曆書的習慣。大家可以去買一本由西藏藏醫院天文曆算研究所計算出來的曆書,然後學一下藏文從一到十的十個數字:1(1)、2(2)、3(3)、4(4)、5(5)、6(6)、7(7)、8(8)、9(9)、0(0),藏文數字和阿拉伯數字的排列方式一樣,如:11(11)、23(23)、999(999)等,所以學起來很簡單。學完以後,就可以找到佛教節日所對應的公曆日期了。
西藏的正統曆書認爲佛陀涅槃至今已有二千九百多年了,而漢地或其他地方的佛曆卻只有二千五百多年,但年代有多久遠,是學術界要研究的問題,對我們的修行並不重要。以我們的立場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准確地認定每年的佛教重要節日,以便利用最佳時辰來修行。
爲什麼月食和日食是非常重要的修法時機呢?從世俗人的角度來看,所謂的太陽和月亮,只不過是普通的恒星和衛星,月亮因地球引力而圍繞其旋轉,地球又圍繞著太陽旋轉;但從《時輪金剛》的觀點來看,就沒有那麼簡單了。
…
《慧燈之光叁 阿彌陀佛修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