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什麼是四無量心?
慈、悲、喜、舍的涵義,在經、論裏不盡相同,一般理解如下:
「慈」:
即以安穩樂事來饒益衆生,希望爲衆生帶來快樂幸福。心懷慈悲的人總是安詳自在、平易可親的,無論置身何種環境,他們都覺得整個世界充滿了愛。
「悲」:
就是愍念衆生,欲拔衆生受六道種種身心之苦。因此悲憫之心常能促使人以利他的心服務衆生。
「喜」:
是欲令衆生歡喜,得究竟樂、無苦之樂。這種功德隨喜,可消除對怨敵之忌妒,並能止息修習者不悅樂的心情。
「舍」:
離于前叁種心,但念衆生不憎不愛,或無怨親差別之想,于一切衆生平等無分別之心。
我們應如是思惟:既已發心爲利益一切衆生成就佛道而修持,衆生的快樂就是我的快樂,衆生的苦痛也是我的苦痛。
悲無量心觀修方法有二:
一、依緣受苦、無助的衆生而爲觀想。
二、依緣母親而爲觀想。
但願一切衆生都能得到無苦之妙樂,我亦隨喜其喜樂、功德,是謂喜無量心。
舍無量心的觀修思惟:現在我執著爲仇敵的人,過去可能是我最愛、利益我最多的人;而現在我執著爲最愛最親的人,過去也可能是傷害我的仇人。如是交互思惟,對輪回苦海的一切衆生,無論親、疏、愛、憎皆能生起平等大悲心,那才是真正發起了舍無量心。
我們要時時憶念盡虛空、遍法界的如父如母衆生,思惟應如何使他們斷除輪回的苦因、苦果,而能成就菩提,得到究竟的安樂。
修習四無量心的意義在于利他。一般人做事情都先著眼于自己的利益,但也因爲太過注重自己的利益,最後反而會對他人與自己兩方面都造成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