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有殊勝成就者
班瑪炯 內 意 色 紮
世稱名號蓮花生
扣 德 卡 晝 忙 布 夠
空行眷屬衆圍繞
切 戒吉色 達 折 吉
我隨汝尊而修持
新 吉 漏 些 謝 色 索
爲賜加持祈降臨
格日班瑪思德吽
格日巴瑪思德吽
念畢立即觀想銅色吉祥山蓮花光宮殿一切能依所依真實現前,猶如水入水般地融入自己即所觀的誓言尊者中,成爲一體。
七支供分七:頂禮支,供養支,忏悔支,隨喜支,請轉*輪支,祈請不入涅槃支,回向支。
金剛乘道衆多方便、無有艱難是爲利根之行境,所以,廣大心力者通過積累資糧、不斷修學,在此一刹那中也可以圓滿波羅密多乘(顯宗)一大劫所積累的資糧,從而即身獲得解脫。因此無上密宗的微妙殊勝福田也必定唯是金剛阿阇黎,所以七支供也附于上師瑜伽後面講,積累資糧的無量法門全部可以包括在七支供中。
對治我慢的頂禮支:即觀想自身化爲百千無數刹塵數,等同于虛空界的一切衆生也與自己一同頂禮並念誦:
啥 大 利 揚 各德 逆德
啥 吾身化爲盡刹塵
那 巴 徹 爲 夏 擦 漏
無邊無數而頂禮
即共同引導修持尚未圓滿五十萬遍的人,頂禮與皈依偈等合並而修也可以,也有如是修持之傳統。但是此爲真實頂禮之引導,所以頂禮與上師瑜伽合在一起修持最爲適宜。
頂禮時,身頂禮即身體作禮拜;語頂禮即口中念誦頂禮句或祈禱文;意頂禮即以誠摯恭敬之心意念:您無所不知我全心全意信賴您。並觀想:(上師聖衆)我與一切衆生一同頂禮。如此身語意叁門專心致志至關重要。否則東張西望,胡言亂語,心不在焉,如若右方有人來往、交談,則眼睛及意識便轉向右方,雙手也合十到左臉頰上了,如果左方出現類似情況,那麼眼晴意識又轉到左方、雙手又合十到右面頰上了。所以我們應當了知若如此心識散亂、隨境所轉、只是身體東倒西歪地進行頂禮,則除了自己的身體徒勞外無有任何實義。
不僅如此,而且頂禮時雙手必須宛如含苞待放的蓮花一般地空心合攏。絕對不可以內無空隙地並合掌心或者僅僅以指尖接觸等。如《大解脫經》雲:“如蓮花待放,雙手頂合掌,無量身雲聚,頂禮十方佛。”如《功德藏》雲:“並非隨意身頂禮,心間合十恭敬相,合掌當如蓮花苞,或如嘎屋盒之形。”依次合掌于頭頂以此清淨身障、合掌于喉間清淨語障、合掌于心間清淨意障,之後五體投地。所謂的五體即:前額、兩手掌與雙膝。以五體觸地頂禮而清淨五毒煩惱之障,獲得身、語、意、功德、事業五種加持等。有如上之必要,故應如此行持。站起來時腰應挺直,然後仍舊如前一樣重新合掌匍伏頂禮。如果雙手不如理合掌于叁處只是甩動一下,膝蓋及額頭不接觸地面僅僅彎一下身,站起時腰不端直彎身頂禮等,這些都是不恭敬的頂禮方式,所以絕對不允許。佛經中說:“躬曲頂禮的異熟果將轉生爲駝背者,即背上生大瘤的侏儒佝偻之人。”我們是希望獲得功德而頂禮的,若爲轉劣身也無有必要作頂禮(尚有許多罪業)。所以頂禮數目不多也可以,凡所作的頂禮都應盡力做到正規、如法、清淨。因此若爲了頂禮時省力而在陡峭的山坡上或某種依靠物之上等頂禮,則無有少許實義。當今時代有些人前去拜見上師等時,首先作一稍微如理的頂禮後,再屈身問訊兩次,據說這是對重要人物的禮拜,無有智慧的多數人也去隨學。這是極爲下劣的行爲。作爲求法者,乃至頂禮方式以上若不懂,也應從上師那裏聞授而了知,並且懂得後隨時隨地不應遺忘而修持。即便是如此簡便易行、淺顯易懂的法,若不實際去修持,則求得佛法也無任何實義和結果。所以,求法者包括做一次頂禮在內(的一切行爲)都應當勝過那些不懂正法的人。以前米拉日巴尊者來到鄂巴上師面前求法,當時鄂巴上師正在爲衆多僧人傳講《二觀察續》。米拉日巴尊者從遠處參拜。鄂巴上師異常歡喜,脫帽還禮,並說:“傳法間歇緣起也很好,那邊的人所作的頂禮是南岩瑪爾巴羅紮尊者傳承的頂禮方式,去問一下他是誰呀?”本來依止上師後求法應如氆氇染色一般與以前截然不同,上師聖者的行爲如何,弟子也應當如理隨學。譬如,將氆氇放在染料中,雖然所染成的色彩可能有好壞之差別,但(氆氇)與前面未放入染料時相比,其顔色是截然不同的。當今時代有些人,雖然曆經百次求法,但自相續與從前相比無有一絲一毫的好轉,並且一切所作所爲與世間人無有少許差別,這種人必將成爲佛教油子或失毀誓言者,正如所謂的佛法可調伏惡人,卻無法調伏佛教油子,酥油可以浸軟堅硬的皮革,卻不能浸軟酥油之皮殼。這種人雖然已聽聞善法的利益、罪業的過患、佛陀的功德等,但卻認爲只是那樣說說而已,在他的相續中根本生不起少許的定解和信心。所以說,即使圓滿正等覺親自降臨也無法調伏這種人。如邬金蓮師也曾說:“切莫攝受佛教油子之眷屬,切莫親近失毀誓言之道友。”
因此,了知一句正法之義也必須認識到應融入自相續而修持。我們依止上師的目的應當是觀察上師身語意的行爲並隨學,如世間的俗語也說:“一切事情即模仿,模仿之中能生巧。”自相續受持上師內外密所有的功德應如泥塔小像從印模中取出一樣。本來所謂的頂禮是一種恭敬的形式,所以頂禮的方法也是多種多樣,並且各個地區的頂禮方式也不相同,然而這裏上師依照佛經而宣講了頂禮的方法,如果自己明知此理,但以簡便易行或因傲慢而不認真地頂禮,則一定是不恭敬頂禮對境的輕蔑態度。因此我們必須了知猶如付稅般的相似頂禮只能給自己帶來過患而無任何必要。反之,如理如法地進行頂禮則功德無量。從前,一位比丘頂禮有佛陀頭發、指甲的佛塔,阿難尊者請問釋尊他作頂禮的功德,世尊答言:“頂禮一次將獲得自己身下所壓面積直至金剛大地以上所有微塵數量之轉輪王位,然其功德之邊尚不可盡。”此外經中說:“佛陀的無見頂相148是從恭敬頂禮應敬之上師士夫中産生的。”頂禮即是成就形成究竟圓滿正等覺的無見頂相之因。
供養支:如前供曼茶羅時所講將自己實際擁有的財富以正規、如法、清淨的方式,以不爲吝啬所縛、不虛僞、不炫耀的心態擺放,僅以此作爲所緣對境。之後觀想虛空、大地一切人天供品、鮮花、熏香、酥油燈、香水、神馐等,以及無量殿、地方建築、經堂、輪王七寶、八吉祥徽、十六金剛天女等,輕歌曼舞,彈奏特有的樂器,都應以追隨普賢菩薩的幻變供養方式而做供養,即以普賢菩薩的等持力,自己心間發射出等同于百千俱祗無量佛刹塵、不同顔色的光芒,每一光端又化現出一尊與前相同的普賢菩薩、各自心間放射出與前相同的光芒,並且光端幻現出無數不可思議的普賢菩薩,他們每一尊都以不可思議無量的供品供養十方佛及佛子,此即所謂的普賢雲供聚。如此盡己所能意幻供養。並念誦:
怄 夏 葉 哲 當 怎 記
陳設供品意幻定
囊 這 秋 波 夏 加 簸
現有以供印供養
如果自己具有供養的能力,那麼諸佛佛子肯定具有享用的能力,因此我們以意幻供養世間界中有主人、無主人一切人天受用。若自己能夠意幻多少就如是作供養,從圓滿資糧而言,則此意幻供養與真實財物供養無有絲毫差別。所以不必認爲自己無有供養的資具,而且隨時隨地看見自他所擁有的任何資具、財物等,心裏首先應觀想:此供養叁寶、供養根本傳承上師。甚至見到路邊涓涓流淌的清清小溪,或者一方遍滿鮮花的平原等任何賞心悅意的事物都應意念供養叁寶,這樣觀想順便可圓滿資糧,因此我們應當如此而行持。
忏悔支:以猛厲追悔之心發露忏悔從無始輪回至今自己能回憶、不能回憶所造的墮罪,即身語意叁門所造的十不善、五無間、近五無間罪149、四重罪150、八邪罪151以及掠奪叁寶財物等一切罪業。並發願從今以後永不再犯。如前念修金剛薩埵之引導中所講的那樣以明觀四種對治力而忏悔。並觀想一切罪障于自己的舌上集爲黑團,從福田(皈依境)尊衆的身語意放射光芒,照耀黑團,以此猶如滌蕩汙垢般地淨除了罪障。之後念誦:
夠 色 莫 給 累 那 根
一切叁門不善業
怄 薩 秋 給 昂 德 夏
光明法身中忏悔。
對治嫉妒之隨喜支:對于諸佛爲饒益衆生而轉大*輪、一切菩薩的廣大行爲、一切衆生的隨福德解脫分的善法以及自已過去所積累的、如今正在做的、將來必定行持的一切善根,都以誠心誠意、極大歡喜心而隨喜。並念誦:
燈 巴 逆 記 地 巴葉
隨喜二谛所攝之
給 湊 根 拉記葉 恙
一切善業之資糧
即九乘次第的一切法無不包括在世俗、勝義二谛中,所以應當隨喜二谛所攝的自他諸衆生有漏與無漏的一切善法。如此隨喜,功德無量。
從前,勝光王迎請世尊及其眷屬,供齋四個月,並供養一切受用。當時,一位行乞的貧女心想:這位勝光王也是因往昔所積累的福德力今日才成爲財富、受用十分圓滿的君王,又遇到釋尊這樣殊勝的福田,如今也正在積累如此廣大的福德資糧,實在希有。她內心深處唯觀隨喜,因此獲得了無量福德。世尊得知後,在傍晚回向功德時問國王:“你所積累的這份福德善根是回向給你自己,還是回向于比你獲得福德更大之人呢?”國王說:“誰的善根大就回向于誰。”于是世尊先念那位貧女的名字作回向。連續叁天一直如此作回向。勝光王十分不悅,便與諸位大臣商議對策。國王問:“如何才能使世尊不這樣作回向呢?”大臣們說:“明日世尊與其眷屬前來應供時,我們在器…
《大圓滿前行引導文·13 上師瑜伽》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