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來,不久,耶若達長者來到國王面前,國王說:「長者,你這 婢女值多少錢?我要買她回皇宮去。」,「國王,她是下女,值一百兩不到,若是你喜歡,送給你好了。」國王說:「不行,這樣有損我的威名,無論如何請收下一千兩黃金,我要買下婢女。」國王把婢女帶回皇宮以後,婢女變成什麼?王妃呀,後宮嫔妃的首座,而且還賜她一個名字,叫末利夫人。末利夫人想:「我怎麼突然得到這麼大的福報?像作夢一樣。」她才想起來,原來我早上用一個便當供養了佛陀,下午就碰到了國王,一轉眼,變成了王妃。
各位想不想改變命運?想,那你要供養佛陀,到哪去供養?家有沒有佛像啊?你每天早上起來,媽媽給你兩個包子,你就拿一個去供佛;不要認爲那是假的,只是你眼睛看不見而已。佛陀說,只要有佛像的地方,或是你念他的名字,他必定來到你面前接受供養。曾經有這麼一個傳說:有個女人拿了一朵花進到佛寺供佛,供完以後,她問旁邊的小師父:「師父,你能不能告訴我,供一朵花的功德有多大?」小師父不敢回答,只好去問老師父,老師父說:「等一下告訴她,請施主在外面等一等。」這女人一等等了叁個鍾頭,心想:「我問供一朵花有多少功德,奇怪,叁個鍾頭了,還不跟我講。」她等得不耐煩,正想離開,老和尚出來了,他說:「施主,我剛剛爲了問你這個功德,跑到天上問彌勒菩薩,他說現在還在算,還沒算出來功德有多大!」
所以各位,佛陀是不是福田?這個世間最圓滿的德行,最慈悲的是誰?佛陀!所以佛陀是我們的福田。各位在家有爸爸媽媽,阿公阿嬷,他們是不是福田?是呀!爸爸媽媽對我們有什麼功德呢?第一、生下我們;第二、養我們;第叁、給我們錢,給我們衣服;第四是什麼?讓我們讀書,讓我們有能力保護自己;第五、最重要的功德,各位今天來這邊,爸爸媽媽讓你來是爲什麼?讓你聽聞佛法,讓你可以離苦得樂,所以大家也必須將父母當作我們的福田,盡心孝順才對。
◎《大智度論》雲:若人布施修福,不好有爲作業生活,則得生四天王處。若人布施,加以供養父母、伯叔、兄弟、姊妹,無瞋無恨,不好诤訟,又不喜見诤訟之人,得生忉利天,乃至他化自在天。
◎《發菩提心論》雲:樂施之人,獲五種名利。一、常得親近一切賢聖;二、一切衆生之所樂見;叁、入大衆時人所宗敬;四、好名善譽流聞十方;五、能爲菩提作上妙因。
見︱賢︱思︱齊─龍施女的決心
好久以前,有個非常精進,而且持戒清淨的出家人。一天,他坐在樹下背誦佛陀的教法,他誦經的聲音非常好聽,無論是經過的人,甚至鳥獸聽了都很歡喜。這一天有個七歲的小孩正在附近牧牛,他聽見誦經的聲音受到吸引,不知不覺來到比丘前面;出家人看見小朋友也覺得歡喜,感覺他不太一樣,所以特別爲他講解《心經》,當比丘解釋「空即是色,色即是空」時,小朋友突然開悟了。什麼叫開悟?了解宇宙的真相。小朋友提出了許多問題,比丘竟然不能回答,小朋友知道比丘答不出來,便主動解釋,比丘一聽,心想:「不得了,這小孩子真的不是普通人!」
小朋友突然想到,糟糕,我的牛不知道跑哪兒去了?他趕緊到處找牛,結果在追牛的過程不幸遇到一只老虎,就這麼被咬死了,因爲他死前聽聞了《心經》而法喜充滿,因此投生在一個大富人家。大富長者的夫人本來不太喜歡講話,自從懷孕以後,很奇怪的自然懂得誦經。長者心想:「完了!我太太不知道得了什麼鬼病,說的那些話我一句也聽不懂。」後來有個比丘經過他家,聽見有人誦經,好奇的進門問:「你們家誰在講經啊?」長者說:「哎呀,我太太得了鬼病,喋喋不休的,我一句也聽不懂。」比丘知道事情不是那樣,他告訴長者:「不要誤會,你太太不是亂叫,她說的是佛陀的無上甚深妙法,我們出家人就要聽這個啊!」
幾天以後,比丘又帶了更多的出家人來拜訪長者夫人,夫人坐在臺上爲這些比丘們說法,一連講了好幾個月。十個月之後,小孩子生下來了,他有什麼特別之處呢?自己跪在地上背《心經》,媽媽楞住了,兒子一出生就會講話。比丘告訴長者夫人說:「這小孩子不是普通人,希望你們好好教育他,他將來一定成爲衆生的導師,我們都可能蒙受他的恩澤。」
小朋友長到七歲時,佛寺有任何經典,哪一個字寫錯,他都可以糾正,這個小孩子是誰呢?釋迦牟尼佛的前生。佛說,他前世做一個窮小孩,只因爲聽人家誦《心經》而開悟,以後生生世世做利益衆生的事情。那一位精進比丘是誰呢?大迦葉尊者,所以尊者生生世世跟佛陀結了好緣。所以各位,以後上課前先念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大家只要聽見就有功德了。
再講個故事。在一座山上,有一個老師父和小沙彌。老師父對小沙彌要求很嚴格,每天要他背誦經典,背不完不能睡覺。不久,老師父生病了,小沙彌很孝順,每天下山爲師父托缽,一邊托缽,又一邊背經。一天,有個長者看見沙彌這麼用功,又知道他目前的狀況之後,心裏非常佩服,他說:「這樣好了,從明天開始,你不要下山了,我請人每天送兩份飯菜上山,讓你可以安心背經,也可以照顧師父。」小沙彌聽了之後非常歡喜。
各位,我們現在看到的經典都是佛陀的侍者阿難聽了佛陀說法,他記下來,而後又宣講出來的,他只要聽一次便能記住,佛陀講了四十五年的佛法,在阿難的記憶中能一字不漏宣講出來。佛告訴大衆,那位長者就是阿難尊者的前世。各位如果希望記憶好,會讀書,要多幫助讀書人,讓人家可以專心讀書。佛又說,那位老師父是誰呢?定光如來;小沙彌是誰呢?釋迦牟尼佛。這位長者因爲供養小沙彌,讓他能專心背誦經典,所以獲得記憶殊勝的果報,小沙彌又因爲得到護持而快速成就佛道。
再講個故事。有一位須福長者,家很有錢,家宅有七層樓高,而且有個長得很漂亮又聰明的女兒,叫龍施女。龍施女十四歲的時候,一天早上,佛陀和他的弟子經過他家門口,佛陀刻意放光照遍長者的家宅。龍施女發現家裏突然變得明亮,她跑到頂樓一看,發現原來是佛陀放光,非常歡喜,又看見佛手上的缽是空的,龍施女想,今天我一定要供養佛陀和這些出家人,願我生生世世行菩薩道,廣度衆生,直成佛道。
她發了大願以後,天上的魔宮開始震動。各位,如果有人要修大功德,天上的魔王等于少了一個眷屬,魔宮震動;魔王住在欲界第六天,比玉皇大帝還高,所以魔王波旬想阻礙她,他變成龍施女的爸爸,趁她准備供養佛的時候出現了。假爸爸說:「女兒,你做什麼?」,「爸爸,我要拿飯菜供養佛陀」,「哎呀,不用了,別人會供養的,不要供養,不要供養」,「爸爸,我供養佛陀,我要修菩薩道,將來可以成佛度衆生」,「成佛太苦了,修成阿羅漢,了脫生死就不錯了」,「爸爸,阿羅漢的功德像小小的灰塵,佛的功德有如大太陽,不能相比,我當然要成佛!」
魔王眼看著阻止不了她,便用刺激的語氣說:「哎呀!女人連做國王都不行,還想成佛,不可能的。」但龍施女堅定的告訴他:「我今天不但要供養佛,而且發願要女轉男身,行菩薩道,利益衆生。」這時魔王起了壞心,祂說:「如果你真的下決心成佛,不然你跳下樓去,表明你的決心。」龍施女說:「爸爸,謝謝你,我今天看見佛陀放光好高興,我發願成佛,你又教我如何表明決心,謝謝你。」她爬到七樓頂,向佛陀表明心志:「佛陀啊!我不愛惜自己的生命,決心成佛,廣度衆生,如果我說的話真實不虛,願我像天女散花一樣,平安飄落地面。」話講完以後,縱身一躍,從七樓跳了出去,人還沒落到地上,她已經變成男生,好像海棉一樣,平穩地站在佛陀面前。
這時佛陀從口中放出五色光芒,照遍叁千大千世界,大家都很好奇,想知道是怎麼回事?佛告訴大家:「這女生,不是一般人,千百億劫以來,她已經供養了無數諸佛,她今天發大菩提心,女轉男身,將在七億六千萬劫以後成佛,佛號叫作龍盛。龍盛佛將以一大劫的時間廣度衆生,即使涅槃以後,佛法依然盛行于世間,度化許多人出家,正法延續了很久。」龍施女現在變成什麼?龍施男,他跪在父母面前說:「爸爸媽媽,我已經女轉男身,你們答應讓我出家好嗎?」就這樣,他出了家,很快證得阿羅漢,並且一路走向成佛之道。各位,今天你要想改變命運,只要發真實的願都可以成就,心中只要有真實的願力,一切都是可以改變的。
心︱靈︱飨︱宴─人身難得
自己的事情,要看作幻化的,再好的事情也是假的,再痛苦的事情也是一種感受,哪有真的呢?絕不要將十年前的痛苦還帶在身上,歹命喔!各位要了解,佛陀說空性,是爲了破我執,破煩惱,但空性不離大悲。正因爲衆生有苦,所以我們要積極、精進,發起成佛的菩提心,以空性淨化自我,以大悲幫助衆生。
佛陀希望佛弟子一開始修行,要將自己的心歸于正法,要經常思惟四件事情:人身難得,生死無常,善惡果報,輪回過患。各位若常常思惟這四件事情,能生起出離心,使我們有個生命的目標。我們的身體是最大的寶,父母給了我們這麼好的生命,我們卻將生命浪費在賺錢,享受,買房子,旅遊上面,白白浪費了大好時光,要知道,時光就是命光,不能浪費的。
一,人身難得。出生在這世界上,再也沒有比利用自己寶貴的人身造作惡業更糟糕的事,所以絕不用這個身體做壞事。再者,我們借著自己的身體修十善業,六波羅蜜,自利利他,來世能投生善道,修學戒定慧,證得解脫涅槃,圓滿佛道。所以我們對身體的使用必須有個決定。今天給你一百元,你可以拿去吃肉,可以拿去打電動玩具,可以拿去買兩百只虱目魚,或拿來印書;各位,印這一本書多少錢知道嗎?十七塊,一百塊可以印六本,與人結緣。同樣的,你的身體也和這一百塊一…
《慈悲的音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