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所以各位要注意,一個女人如果跟其他女人合不來,只跟男人合得來,你要小心;一個師父如果身邊都沒有男衆,都是女衆,連侍者也是女衆,你也要小心,這個人還有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心態,他也不能叫善知識。
第叁、離于惡覺。什麼叫惡覺?執著自己的身相,生起貪愛染著。各位從小到大,天天照鏡子,天天愛漂亮,這也很不好,所以說「自觀形容,貪惜愛重,染著守護」。許多人每天照顧自己,頭發經常變形,眼鏡經常換,衣服天天換。我不能說他壞,而是關心自己超過關心別人,太愛自己叫自戀狂,自戀狂怎麼可能愛別人?
第四、離于瞋恚、憍慢、嫉忌。喜歡鬥,愛生氣,講是非,嫉妒心,這些都會敗壞菩提心。在密乘的教法中,當師父要把空性的大菩提法傳給弟子的時候,不是一般人可以接受的,所以才叫密法。就是說,如果他觀察你還有嫉妒心、分別心,絕不能傳給你大手印、大圓滿。噶舉派的教法,稱爲黃金珠鬘,黃金珠鬘是一個串一個,老師找到真正發心的學生,一直傳下這個教法,千百年來不間斷。
第五、離于放逸、憍慢、懈怠。你要發菩提心,必須改掉這些不好的習性——放逸憍慢懈怠,做了一點善事,以爲自己做了什麼功德,看不起別人。 第六、離于外道書論,有些人看經典的時間少,看雜志、看報紙的時間多,那些叫外道書論、世俗文頌,那一些文章不見得對道業有利益,必須記得,只要「非佛所說」,不要贊歎,不要讀誦。
第七、不親近邪見惡見,不讓自己有不正見。菩薩如果不能遠離這些,難免在學佛的路上發生障礙,所以佛說:「不見更有余法,深障佛道」,沒看見還有其他的情況障礙成佛之道這麼嚴重的,就是指前面這七種情況。
生命志業體之利他行
壹、引言——生命志業體成立宗旨
一、平等救護一切衆生.推廣電視影音弘法
二、廣傳佛陀叁乘教法.護持叁寶利樂有情
叁、宣揚佛陀慈悲智慧.提倡佛法普及教育
貳、志業體組織
一、生命傳播文化志業基金會
二、生命電視臺
叁、護生協會
四、印經協會
五、懷海教育基金會
六、救狗協會(目前護養二千六百多條流浪狗)
七、佛陀教育中心 (臺灣82所、海外38所,陸續增設中)
八、弘法禅院
九、沙彌學院
十、仁愛之家
十一、生命講堂、道場(講堂6所、道場3所)
十二、慈悲佛曲傳播協會
十叁、香港中華印經協會
十四、馬來西亞海濤生命基金會 (吉隆坡蓮花講堂)
十五、新加坡、印尼、菲律賓、澳門生命教育協會
十六、慈悲護生放生園區 (臺灣25處、海外5處,陸續增設中)
參、菩薩事業的推廣
一、生命教育輔導中心
二、監獄慈愛弘法行
叁、校園生命教育巡回講座
四、設立護生保育園區
五、生命出版社
六、波羅蜜免費書坊
七、推廣兒童抄經班、讀經班
八、醫院關懷與臨終助念
九、提供清寒子弟助學專款
十、籌措僧伽醫護經費
十一、護持落後地區僧衆、沙彌生活飲食
十二、關懷生命網站
肆、結論——志業體未來展望
一、成立社會服務單位,培育專業人才學校及成立假日佛學院。
二、針對現代社會進步所衍生的種種文明病況,如:離婚率攀升、憂郁症、人口老化等問題,生命志業體預計設立生命關懷、心靈谘詢等「生命專線」來幫助社會大衆,以佛學的角度加上科學的新知,告訴人們如何避免及解決這些問題。
叁、拍攝佛陀的故事、推動佛教舞臺劇以及推廣佛教音樂來淨化現代人忙碌的心靈。
四、積極推出一系列的生命教育叢書、漫畫、卡通動畫,持續寄贈海內外,希望能真正落實生命志業體「提倡佛法普及教育」的宗旨。
五、將關心生命的觸角延伸至社會基本福利層面,如醫院、學校、監獄、孤兒院、老人院、未婚媽媽安置中心及單親家庭輔導⋯⋯等。
六、錄製佛曲流傳海內外,使現代人被塵世雜染的心靈得到淨化,浮躁的情緒得到安甯。
伍、附錄——慈悲箴言
1.慈悲的力量沒有邊界。
2.人生是花,而愛與慈悲是花蜜。
3.要善用愛的眼神與溫柔的動作來傳達你內心的慈悲。
4.唯有知道奉獻的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
5.對抗你最強大的敵人(我執和我愛)的戰爭中,再沒有比慈悲更好的盟友了。
6.用「愛」可得到全世界;用「恨」會失去全世界。
7.我們本身就是愛,就是智慧;生命的目的就是以真實的自我來實現生命之美。
8.把貪念轉爲滿足,把滿足的念換做感恩,把感恩轉爲慈悲。
9.真正的慈悲,也是一種責任感,慈悲是憐憫、關愛、親密與責任的綜合體。
10.熱愛生命最好的方法,就是去熱愛一切人、事、物。
11.慈悲是憤怒與痛苦最好的良藥。
12.最幸福的人就是能寬容與悲憫一切衆生的人。
13.愛的果實就是服務,服務的果實是平安。
14.永遠不能放棄對衆生的慈悲心,要把衆生看得與佛陀一樣的尊貴。
15.臉上隨時保持微笑就是無價之寶,就是對周圍的人最好的供養。
16.慈悲的精神,是一切善行的根本。
17.慈悲要及于一切衆生,縱然是一只蝼蟻,也必須加以悲憐。
18.奉獻由同情生。願意奉獻的心,也是一種慈悲的心情。所以,慈悲是任何一個俗人也可以實現的。
19.慈悲就是舍棄自己,全面爲自己以外的衆生而奉獻。
20.慈悲的實踐,存在于邁向自他不二的人間行動之中。就個人來說,就是舍己爲人。
21.慈悲是及于一切人的愛,不限于自己、自己的家族、自己的宗派,或自己的國家。
愛與慈悲的故事
《愛與慈悲的故事》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