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所以各位要注意,一个女人如果跟其他女人合不来,只跟男人合得来,你要小心;一个师父如果身边都没有男众,都是女众,连侍者也是女众,你也要小心,这个人还有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心态,他也不能叫善知识。
第三、离于恶觉。什么叫恶觉?执着自己的身相,生起贪爱染着。各位从小到大,天天照镜子,天天爱漂亮,这也很不好,所以说「自观形容,贪惜爱重,染着守护」。许多人每天照顾自己,头发经常变形,眼镜经常换,衣服天天换。我不能说他坏,而是关心自己超过关心别人,太爱自己叫自恋狂,自恋狂怎么可能爱别人?
第四、离于瞋恚、憍慢、嫉忌。喜欢斗,爱生气,讲是非,嫉妒心,这些都会败坏菩提心。在密乘的教法中,当师父要把空性的大菩提法传给弟子的时候,不是一般人可以接受的,所以才叫密法。就是说,如果他观察你还有嫉妒心、分别心,绝不能传给你大手印、大圆满。噶举派的教法,称为黄金珠鬘,黄金珠鬘是一个串一个,老师找到真正发心的学生,一直传下这个教法,千百年来不间断。
第五、离于放逸、憍慢、懈怠。你要发菩提心,必须改掉这些不好的习性——放逸憍慢懈怠,做了一点善事,以为自己做了什么功德,看不起别人。 第六、离于外道书论,有些人看经典的时间少,看杂志、看报纸的时间多,那些叫外道书论、世俗文颂,那一些文章不见得对道业有利益,必须记得,只要「非佛所说」,不要赞叹,不要读诵。
第七、不亲近邪见恶见,不让自己有不正见。菩萨如果不能远离这些,难免在学佛的路上发生障碍,所以佛说:「不见更有余法,深障佛道」,没看见还有其他的情况障碍成佛之道这么严重的,就是指前面这七种情况。
生命志业体之利他行
壹、引言——生命志业体成立宗旨
一、平等救护一切众生.推广电视影音弘法
二、广传佛陀三乘教法.护持三宝利乐有情
三、宣扬佛陀慈悲智慧.提倡佛法普及教育
贰、志业体组织
一、生命传播文化志业基金会
二、生命电视台
三、护生协会
四、印经协会
五、怀海教育基金会
六、救狗协会(目前护养二千六百多条流浪狗)
七、佛陀教育中心 (台湾82所、海外38所,陆续增设中)
八、弘法禅院
九、沙弥学院
十、仁爱之家
十一、生命讲堂、道场(讲堂6所、道场3所)
十二、慈悲佛曲传播协会
十三、香港中华印经协会
十四、马来西亚海涛生命基金会 (吉隆坡莲花讲堂)
十五、新加坡、印尼、菲律宾、澳门生命教育协会
十六、慈悲护生放生园区 (台湾25处、海外5处,陆续增设中)
参、菩萨事业的推广
一、生命教育辅导中心
二、监狱慈爱弘法行
三、校园生命教育巡回讲座
四、设立护生保育园区
五、生命出版社
六、波罗蜜免费书坊
七、推广儿童抄经班、读经班
八、医院关怀与临终助念
九、提供清寒子弟助学专款
十、筹措僧伽医护经费
十一、护持落后地区僧众、沙弥生活饮食
十二、关怀生命网站
肆、结论——志业体未来展望
一、成立社会服务单位,培育专业人才学校及成立假日佛学院。
二、针对现代社会进步所衍生的种种文明病况,如:离婚率攀升、忧郁症、人口老化等问题,生命志业体预计设立生命关怀、心灵谘询等「生命专线」来帮助社会大众,以佛学的角度加上科学的新知,告诉人们如何避免及解决这些问题。
三、拍摄佛陀的故事、推动佛教舞台剧以及推广佛教音乐来净化现代人忙碌的心灵。
四、积极推出一系列的生命教育丛书、漫画、卡通动画,持续寄赠海内外,希望能真正落实生命志业体「提倡佛法普及教育」的宗旨。
五、将关心生命的触角延伸至社会基本福利层面,如医院、学校、监狱、孤儿院、老人院、未婚妈妈安置中心及单亲家庭辅导⋯⋯等。
六、录制佛曲流传海内外,使现代人被尘世杂染的心灵得到净化,浮躁的情绪得到安宁。
伍、附录——慈悲箴言
1.慈悲的力量没有边界。
2.人生是花,而爱与慈悲是花蜜。
3.要善用爱的眼神与温柔的动作来传达你内心的慈悲。
4.唯有知道奉献的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5.对抗你最强大的敌人(我执和我爱)的战争中,再没有比慈悲更好的盟友了。
6.用「爱」可得到全世界;用「恨」会失去全世界。
7.我们本身就是爱,就是智慧;生命的目的就是以真实的自我来实现生命之美。
8.把贪念转为满足,把满足的念换做感恩,把感恩转为慈悲。
9.真正的慈悲,也是一种责任感,慈悲是怜悯、关爱、亲密与责任的综合体。
10.热爱生命最好的方法,就是去热爱一切人、事、物。
11.慈悲是愤怒与痛苦最好的良药。
12.最幸福的人就是能宽容与悲悯一切众生的人。
13.爱的果实就是服务,服务的果实是平安。
14.永远不能放弃对众生的慈悲心,要把众生看得与佛陀一样的尊贵。
15.脸上随时保持微笑就是无价之宝,就是对周围的人最好的供养。
16.慈悲的精神,是一切善行的根本。
17.慈悲要及于一切众生,纵然是一只蝼蚁,也必须加以悲怜。
18.奉献由同情生。愿意奉献的心,也是一种慈悲的心情。所以,慈悲是任何一个俗人也可以实现的。
19.慈悲就是舍弃自己,全面为自己以外的众生而奉献。
20.慈悲的实践,存在于迈向自他不二的人间行动之中。就个人来说,就是舍己为人。
21.慈悲是及于一切人的爱,不限于自己、自己的家族、自己的宗派,或自己的国家。
爱与慈悲的故事
《爱与慈悲的故事》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