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的音聲
編輯序
依據經典的記載,釋迦佛尚未成佛前,曾經無量劫生在無佛出世的時代,或爲國王、大臣、長者、居士、外道,不但在人類受生,也在鳥獸中受生,總是盡一己之能,利益大衆。佛陀本生故事中,有關菩薩犧牲小我,利樂一切有情的事迹,不可勝數,例如菩薩曾經是一只小鳥,見到山上樹林失火,恐怕衆多同伴葬身火窟,于是飛到水邊,以翅膀沾水,再飛回樹林灑水,一次又一次,不休不息,這便是釋迦佛前身的作爲。
近年來,海濤法師的足迹遍及海內外,盡心利益一切有情衆生的行,不能不說是菩薩精神之重現于人間。因爲社會人心動蕩,政局不安,因此而有八關齋戒之舉辦,以寂靜化解紛亂,以柔軟取代剛強,以齋戒淨化人心,以期消弭社會之對立及仇恨。因爲物欲高漲,衆生口腹之欲毫不節製,身心苦迫加遽,因此強調素食戒殺之必要,以放生對治殺生,以慈悲化解暴戾,以活命之喜樂取代害命之恐懼。又因爲邪說橫行,道德淪喪,因此而有講經弘法、印經送書之熱誠,以正直調伏偏邪,以智慧化導愚癡,以光明照破黑暗。
真如妙法亘古常新,法爾如是,但衆生執像而求,咫尺千裏,相逢而不相識。法師向來自謙不高談玄妙,但以淺顯之因果道理契入世俗人心,化導群萌,循循善誘。所化育者,非惟年長耆宿,亦不乏稚齡幼童;所遍及者,非但人類旁生,亦不擇地獄鬼趣。而于弘法演教之過程,利、衰、毀、譽、稱、譏、苦、樂,盡在其中,若非親曆其境,不能遍知菩薩胸臆之深廣無盡也!
有鑒于此,編輯同仁于法師衆多講演紀錄中撷取精要,分門別類而有六篇,彙集成書。篇名中「愍傷物類」,內容以彰顯放生及施食之意義爲主。「春風化雨」,乃校園及監獄之弘法實況。「修身齊家」,屬于清淨齋戒之活動內容。「心靈飨宴」,數數列舉祖師大德之開示。
所謂「見賢思齊」,包含生動活潑的經典故事或問題解答。「世法世範」,強調待人、處世、接物、生活經驗等。概括而言,本書所搜羅之題材,舉凡義理文句、經典故事、慧心法語、所見所聞、生活經驗、紅塵往事,以及落發出家以來之心路曆程等,無一不入法音宣流之譜。
法師布教用心至此,稱其爲殚精竭慮,爲法忘軀,亦不爲過!但願讀者諸君能起敬慎之心,借鏡取法,隨文起觀,不生譏嫌,不起輕慢,以期入理會義,方不辜負法師慈悲度生之一片赤誠。
編輯部 敬序
海濤法師簡介
「不爲自己求安樂,但願衆生得離苦」的精神,是海濤法師的信念與行動准則。出家十余年來,在護國、護教、護衆生的前提下,海濤法師積極投身于入世的利生事業,長年奔走于全臺各處、大陸地區、以至于海外等各處弘法,並于海內外各地成立近一百多所生命教育中心,做爲弘法度衆以及利世的據點,藉以提升世間的祥和之氣,爲社會注入清流,淨化人類心靈,以回報社會,利益衆生。
愍︱傷︱物︱類─供養七天的因綠
很久以前,有一個修行人正在打坐,忽然一只跳蚤跳到他身上亂爬,修行人無法專心,又怕傷了跳蚤,他慢慢把衣服脫下來,跟跳蚤商量說:「對不起,我要打坐,不能讓你住在我身上,而且你可能會被壓死。」修行人找了一根骨頭,上面還有些肉屑,讓跳蚤住在裏面,又告訴它:「你讓我好好打坐,將來成佛之後一定度你。」跳蚤在骨頭裏住了七天,直到壽命結束爲止,這個修行人就是後來的釋迦牟尼佛。
二千五百年前,悉達多王子修行成佛了。有一次,他帶了一百多個弟子到印度北方弘法,天氣很冷又下雨,弟子們希望早點回去,佛陀安慰他們說:「沒關系,繼續走,前面有一位大富長者很護持叁寶,他會供養我們,讓我們住,讓我們吃。」大家一聽,精神來了,走到之後,長者敞開大門讓他們全部住進去,又准備上好的東西供養,七天之後,佛陀告知大衆必須離開了,一離開以後又下起大雨,阿難只好回頭請求長者說:「現在下大雨,很不方便,再給我們住幾天吧!」但很奇怪,無論如何,長者就是不肯點頭。阿難非常納悶,問佛說:「爲什麼只讓我們住七天?」佛就告訴阿難在無量劫前的那一段因緣:「長者就是那一只跳蚤,當初我找到一個地方讓它住了七天,現在他來報恩,也只給我們住七天。」
所以各位,在家裏看見蟑螂怎麼辦?蟑螂可不可愛?是不可愛,但是不能傷它,將不要的紙盒子折一折,放在屋角,蟑螂喜歡躲進去,你跟蟑螂說:「你到裏面去,我把東西擺在門口,你們不用到處跑,我幫你念佛,念唵嘛呢呗美吽。」蟑螂會不會越來越少?會的,它最後一世住在你家,吃得好、睡得好,你又念佛,念《心經》回向給它,以後家再也沒蟑螂了。如果你殺了它,以後就變成惡性循環,它找你麻煩,搶你的錢,甚至強暴你,很可怕的。
有人問我一個問題,生命爲什麼會輪回?各位,我先問一個問題,一個人爲什麼被關到監獄?做壞事麼!同樣的道理,爲什麼輪回?因爲內心的欲望而造成業報,業報像磁鐵一樣,使你不斷輪回,必須承受生老病死、愛恨別離的種種痛苦,誰造成的?自己!出家人就是爲了解決這個問題而出家的,我們那些小和尚爲什麼不去玩,不去打電動玩具呀?因爲他們知道想要跳出輪回必須消滅自己的惡業,所以各位,要不要開始修行?修行苦不苦?是,修行很苦,但這個苦可以使你跳出輪回;不修行沒什麼苦,每天吃喝玩樂,但是將來變小豬、小狗、小鬼,又做壞事,以後又下地獄。各位,將來不管你做什麼事,千萬不要做那種傷害人,或使人造業的職業,賣刀,賣牛肉幹,賣雞肉‧‧‧。
在佛陀時代,佛陀的堂弟,叫提婆達多,他一直想害佛陀,爲什麼這麼做?很多人想要做立法委員,做市長,做總統,不是真的想服務別人,只是想得到名位、利益及人們的尊重,提婆達多就是這種人,但佛陀心中永遠沒有怨恨。有一次,提婆達多生病,病得很厲害,佛陀知道以後趕去看他,但有人不相信佛陀的慈悲,他們想:「提婆達多常常想害你,你真的關心他嗎?」佛陀說:「我看待提婆達多有如我兒子羅羅一樣,如果我說的是真的,他將立即恢複健康;佛陀一轉身,提婆達多果然痊愈了,證明佛陀是真心的,但提婆達多痊愈之後忘恩負義,又繼續謀害佛陀。怎麼害呢?他等佛陀經過山下的時候,推落大石頭,好在護法神搶先將石頭擊碎,過程中,佛只被一顆小石頭砸傷了腳。還有一次,他把野象灌醉,讓它沖向佛陀,佛陀看見野象直奔而來,有沒有逃走?沒有!他舉起手來,放出慈悲的光芒,野象當場跪了下去。
還有一次,提婆達多請來四個殺手,想用毒箭射殺佛陀,佛陀睜開眼睛,用最慈悲的眼神看著這些人,他看這些人好可憐,居然要殺一個修行人,將來必定墮入地獄呀,怎麼辦?佛陀用慈悲的眼神看著他們,就像媽媽關愛子女一樣,結果這四個人全都受到感動,放下了弓箭;他們想,怎麼有這麼慈悲的人,我們要射死他,還對我們那麼好,最後四個人都跟隨佛陀出了家,而且證得阿羅漢。各位,愛能不能感動一切?可以!
提婆達多實在沒辦法了,幹脆自己出手。他趁著佛陀正在講經說法,拿著刀子沖過來,正接近佛陀的時候,大地裂開,他直接墮入無間地獄。那時他想喊:「南無佛」,請佛原諒他,但來不及了,只喊了「南無」就下去了。大家必須知道,所謂「出佛身血」是極重的惡業,叫做逆罪,業報是很可怕的。
各位,佛弟子必須懂得長養慈悲心,愛護小動物,從小處做起,螞蟻、蟑螂都不該傷害;如果不知道培養慈悲,使惡心不斷滋長,難保將來不會造作天大的惡業。
◎菩薩于日常生活當中,所有的一切動作行爲都非常的小心,深怕傷害到一切衆生的生命,可見持戒不僅能自利,而且又能使令衆生遠離被殺害的恐懼。
◎菩薩持戒是以慈悲心爲出發點,尤其是發心受持五戒十善時,是本著不惱害衆生生命的菩薩心腸。
◎菩薩受持菩薩戒者,至身專念自省己過,不訟彼短。 見行惡者心不慎恨,見破戒者心生憐憫,無有瞋惱。
◎諸佛菩薩以大悲爲本,從悲而出,瞋爲滅悲之毒,特不相宜。若懷悲本,何名菩薩,菩薩從何而出,以是之故應修忍辱。
愍︱傷︱物︱類─實踐真理的力量
有一次,佛帶著弟子在外托缽遊化,經過一座森林,也許是因爲天氣熱的緣故,森林突然起了大火,有些弟子心急了,催促佛陀說:「佛啊!前面失火了,趕緊逃吧!」但佛陀不爲所動,依然不動如山。這時候,弟子們對佛陀生起信心,大家想:「世尊完全不怕大火逼近,一定有其原因,坐在佛陀身邊一定安全。」大火越逼越近,但是到了一個距離之後,大火好像碰到水一樣,突然熄滅了。周圍的大樹全被燒光,但佛周圍十五棵的範圍之內,絲毫不受影響,大家心想:「佛陀偉大,佛陀偉大,不可思議啊!」但世尊說:「這不是我的力量,你們誤會了,這是一只小鹌鹑的力量。」
佛陀接著講了這個故事,各位大概也聽過。以前在森林裏,有一只小鹌鹑,它的翅膀還沒長硬,走也走不穩,突然森林起了大火,它爸爸媽媽先跑掉了,但是它自己不能飛,也不能跑,大火卻一直逼近,雖然它自己很痛苦,但是更同情其他小動物。牠想:「我這些朋友一定會被火燒死」,它很鎮定的想一件事情,它想:「這世界上一定有真理,將真理公諸于世的佛陀必定存在著對衆生的愛及慈悲,而真理的力量也一定存在我身上,雖然我是一只不能飛不能跑的小鹌鹑,但我也一定有這個真理的力量。雖然大火來了,我要發大誓願將火熄滅,拯救其他的衆生。」于是這一只鹌鹑專心念著「南無佛」,很莊嚴的對大火說:「雖然我有翅膀,但是不能飛;雖然我有兩只腳,但是走不了,父母雙親遠離了我,我只憑真理的力量,請大火趕快退吧!」這麼一講之後,森林大火頓…
《慈悲的音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