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慈悲的音聲▪P6

  ..續本文上一頁一想,竟然入定了。佛經上說,他的身體飄浮于半空,天上又飄來一片雲遮蓋著他。淨飯王看到這一幕,跪了下去,他知道兒子一定不是普通人,一定是一個很特別的人。

  各位,一切事情,一切現象,都可以借著靜慮思惟而認清真相。例如這個身體,各位或許現在五十歲,慢慢到六十歲,七十歲,八十歲,接下來,死亡,輪回。這身體現在對它這麼好,一日叁餐,每天沐浴,種種保養,治療,美容,數不盡的擔憂,最後不是被火化就是自動腐爛,天底下最忘恩負義的,除了它還有誰?所以大家要學著看破放下,不要太執著。曾經有位菩薩問我:「師父,母親往生之後,我將她火化,然後將骨灰揉了面粉,灑到大海喂魚,我這樣爲她作功德,她應該高興才對,但我怎麼夢見她臉臭臭的看著我。」我問他:「你要把媽媽火化再喂魚,有沒有經過她同意?」,「沒有!」,「難怪她回來瞪你。」各位要注意了,不是說人死了,屍體可以隨便處理,雖然人死了,他可能還很執著身體。

  曾經有位信徒臨死前把我找去,非常慎重的拜托我:「海濤法師,請務必幫我作證,我死了之後,不要讓兒子媳婦把我燒掉,我怕燒了會痛,要用土葬的。」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我慎重轉達了這位母親的請托,請他兒子切記,但最後還是燒了,只因爲兒子堅持火化。各位要知道,人如果沒證得空性,必定是有執著的,最好隨順他;你可以爲自己作主,但不能強迫家人。後來我跟那個兒子說:「要向母親好好忏悔,告訴母親,是我沒有遵照您的吩咐,是我不對,但既然已經燒了,也給魚吃了,我盡量爲你做功德,希望你不要再執著,不要再罣礙了。」

  還有一次,是我親身的經驗。曾經有位信徒一直鬧自殺,已經有好幾次自殺不成的經驗。我對他好說歹說,一直想幫忙,但似乎沒有發揮作用,一年後聽說又自殺了,因爲他決心尋死,所以這次成功了;不久,老婆也改嫁了,世間人的感情很不值錢的,說變就變。我本來不知道這件事,一天突然夢見這位自殺的信徒站在我面前,臉臭臭的,醒來之後,感覺一定有問題,打了幾通電話詢問才有人告訴我:「師父,你不知道啊!他太太最近跟別人結婚了。」這下我才明白,難怪他一副不甘心的樣子!各位聽了這些事情,自己要有所警惕,不要嘴巴上說學佛學佛,心裏什麼都放不下,人死了,心還沒死。這樣下去,憂悲苦惱,生生世世沒完沒了。

  

  ◎世間之恩有其四種:一者,父母恩;二者,衆生恩;叁者,國王恩;四者,叁寶恩。如是四恩,一切衆生平等荷負。《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慈父悲母長養恩,一切男女皆安樂;慈父恩高如山王,悲母恩深如大海。若我住世于一劫,說悲母恩不能盡;我今略說于少分,猶如蚊虻飲大海。《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見︱賢︱思︱齊─玉帝的德行(一)

  佛教有所謂齋天的儀式,用意是對護持佛法的諸天表達敬意。對諸天、鬼神,我們必須抱著不卑不亢的態度,以恭敬心看待才是應有的態度。臺北的內湖有個太陽齋堂,裏面供奉太陽公公、太陰娘娘。沒學佛以前,有一次和朋友去拜拜,進到大殿,我先向太陽公公上香,他有叁只眼睛,臉紅紅的,代表太陽;然後走到後殿拜太陰娘娘,祂代表月亮,就在香煙袅繞之間,竟然看見太陰娘娘眨眼睛,一方面覺得驚訝,一方面又有一種被關愛的感覺,從此以後我按時報到,上香拜拜,這是有生以來,第一次與神明有感應。還有一次,我到羅東的叁清宮上香,拜太上老君,當天晚上就夢見神君,胡須很長,很莊嚴,身體發亮,說要收我當徒弟,叫我再去拜叁十六拜,這是第二次與神明的交流。後來學佛之後慢慢了解,這一些神祇屬于民間信仰,祂們的存在多少有安定民心的作用,但無法從中契入真理,也無法透徹生命的意義。

  嚴格說來,佛教不是宗教,而是一種教育。佛教爲什麼重視教育?因爲世尊叮囑佛弟子必須透過理性的思惟,觀察實相;必須自依止、法依止、不異依止;必須親近善知識,聽聞正法,如理思惟,法隨法行。世尊在經典中一再提出這些基本認知,以免我們落入邪知邪見。其實,我在國高中時期是個基督徒,剛接觸基督教的時候,聽他們常說一句話:「耶稣基督告訴我⋯⋯。」我常覺得奇怪,耶稣基督是怎麼告訴你的?牧師怎麼老是這麼講?耶稣基督怎麼從來沒告訴我什麼!雖然心中有疑問,最後還是不了了之,而且變得更虔誠,參加團契,唱聖詩,種種活動,不久之後,真的有感覺了。耶稣基督好像告訴我應該如何如何‧‧‧,總是有些特別的念頭,而且次數愈來愈頻繁。學佛、出家之後,聽說有些佛弟子也有類似的經驗,大概是所謂的心誠則靈吧!例如有人告訴我,他每次開車出去,到了中午吃飯時間,想找素食店,不知道往哪個方向開,往左?還是往右?他只要心裏默念觀音聖號,一到路口自然有直覺,屢試不爽,不但如此,又經常預先知道很多事情。各位如果也有類似的直覺,不難相信,諸佛菩薩確實用盡各種方法護念衆生,使大家安心辦道。

  我這一次去印度的途中轉機,一群人趕著坐飛機,一到機場,哇!飛機停飛,白跑一趟。一群人無可奈何的走出機場,一出大門就看見兩只小狗死在路邊,這時心中浮現一種直覺,這一趟路趕這麼急,原來是爲這兩只小狗來的,不是爲了搭飛機。無巧不巧,白芥菜子、金光明砂都放在身上,好吧!相逢即是有緣,大夥當場爲這兩只小狗做了簡單的超度,再將它們掩埋,入土爲安,雖然沒有搭上飛機,也總算沒有白跑,一切自有因緣。所以各位必須懂得隨順因緣!今天無論往哪個方向去,自有其因緣,世尊要我們不要用主觀意識,也不要憑自己的喜好判斷事情,不是沒有道理。《四十二章經》說:「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就是這個意思。在還沒有斷除煩惱,證得聖果以前,我們多用聖言量,多發好心,自然會遇上很好的因緣。

  各位應該聽說過,釋迦佛的過去生曾經受生爲各式各樣的衆生,有時候在畜生道,有時候在人間行菩薩道,有時候作忉利天的天主,也稱爲帝釋天,也是民間所說的玉皇大帝。今天我們要講講帝釋天的故事,讓大家知道祂在過去生中是因爲什麼德行而生爲玉皇大帝的?

  無量劫以前,帝釋天曾經是一個婆羅門青年,家世很好。當時有個婆羅門團體,成員是叁十二個青年,他們相約每個月聚會一次。每一次開會,婆羅門青年總是比別人早到,整理場地,鋪上座位,主動服務,使後來的人不用麻煩。他的德行受到大家的尊重,因此被選爲會長。他說,我不喜歡作領導人,我是來服務的,但如果一定要我作會長,可以,但大家必須跟我一樣,孝順父母,疼愛妻小,不邪淫,不傷害衆生,不欺騙人,乃至不侵占別人錢財,爲了保持清明的念頭,絕不喝酒,如果大家遵守這些道德行爲,我可以答應作領導者。聽得出來嗎?他講的是什麼?持五戒,是不是?他說,假如我做了會長,而大家不守規矩,做出違背道德的事情,損害團體的清譽,這對大家,對社會都不好。他還說,我們都是婆羅門種,算是富裕人家,但社會上有很多可憐人,我們應該多幫助他們,不分階級,多布施,讓他們免除痛苦。

  因爲他建立了規矩,大家都想加入他們,慢慢的這個團體越來越大,導致地方上有個貪官心懷怨恨,因爲一些商會的會長、有錢人不再巴結他,轉而投靠婆羅門的團體。一天,這個貪官向國王報告:「國王啊!地方上有個婆羅門青年帶著叁十幾個有名望的人,還有很多老百姓,准備叛變篡位,國王啊!你的王位快保不住了。」國王非常恐慌,也很生氣,竟然有這種事!立刻派兵把他們抓了起來,指控他們預謀叛變,判處死刑。怎麼行刑呢?國王從王宮牽來二十幾頭大象准備踩死他們。叁十叁個人被綁在地上,心裏很苦,他們又哭又喊:「我們一輩子沒作壞事,爲什麼落得這種下場?」大家怨聲載道。這時婆羅門青年提醒大家:「不要怕,大家現在心裏想著,我們曾經一起遵守五戒,幫助貧窮人,孝順父母,心裏要念著我們做過的善法,不要怨恨也不要怕。」大衆被提醒之後,生起正念,慘叫聲也少了許多。

  奇怪的事發生了,二十幾頭大象走到他們面前停住了,後面的士兵拿著鞭子抽打,大象動也不動。不久,國王聽說行刑的過程出了問題感到奇怪:「這些人是什麼妖怪?還是下了毒咒?竟然大象都不敢動他們。」于是下令抓來審問,國王問他:「你究竟下了什麼毒咒,老實講,不然我不但殺你,也將你滿門抄斬。」婆羅門說:「我下的咒是,我們一輩子決定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言、不喝酒,這就是我們的咒語,它使我們生命有保障。當我們這麼一念以後,大象也同情我們,因爲我們根本沒有叛變。」國王一聽非常感動,立即下令松綁,進一步了解實情之後才知道,原來他們被貪官陷害了。國王想把貪官抓來治罪,但婆羅門爲他求情,請求國王赦免他,原諒他一時糊塗。國王接受了求情,又請婆羅門協助治理國家,叁十叁個人全都受到重用。

  婆羅門所領導的團體普遍受到社會大衆的尊敬,就像我們今天看到慈濟功德會,或其他的慈善團體一樣。當這個團體的名望越來越大的時候,依靠的人也越來越多,于是婆羅門進一步與大家約定,除了基本的五條戒律——不殺、不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以外,更要圓滿七德行,讓國家更安定,哪七個德行?孝順父母,尊敬師長,講話柔軟,不背後批評,講老實話,慷慨布施,不動氣,這就是玉皇大帝的過去生所奉行的七德行。

  

  ◎不殺亦不盜,不淫不妄語,遠酒避花香,高床過中食,聖人皆遠離,如是等八戒,汝等應受持。持此受齋功德,不墮叁途,不墮阿修羅,常生人中,正見出家,得涅槃道。若生天上,恒生梵天,值佛出世,請轉*輪,得無上菩提。 《受十善戒經》

  ◎持十善…

《慈悲的音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防自殺偈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