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一想,竟然入定了。佛经上说,他的身体飘浮于半空,天上又飘来一片云遮盖着他。净饭王看到这一幕,跪了下去,他知道儿子一定不是普通人,一定是一个很特别的人。
各位,一切事情,一切现象,都可以借着静虑思惟而认清真相。例如这个身体,各位或许现在五十岁,慢慢到六十岁,七十岁,八十岁,接下来,死亡,轮回。这身体现在对它这么好,一日三餐,每天沐浴,种种保养,治疗,美容,数不尽的担忧,最后不是被火化就是自动腐烂,天底下最忘恩负义的,除了它还有谁?所以大家要学着看破放下,不要太执着。曾经有位菩萨问我:「师父,母亲往生之后,我将她火化,然后将骨灰揉了面粉,洒到大海喂鱼,我这样为她作功德,她应该高兴才对,但我怎么梦见她脸臭臭的看着我。」我问他:「你要把妈妈火化再喂鱼,有没有经过她同意?」,「没有!」,「难怪她回来瞪你。」各位要注意了,不是说人死了,尸体可以随便处理,虽然人死了,他可能还很执着身体。
曾经有位信徒临死前把我找去,非常慎重的拜托我:「海涛法师,请务必帮我作证,我死了之后,不要让儿子媳妇把我烧掉,我怕烧了会痛,要用土葬的。」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我慎重转达了这位母亲的请托,请他儿子切记,但最后还是烧了,只因为儿子坚持火化。各位要知道,人如果没证得空性,必定是有执着的,最好随顺他;你可以为自己作主,但不能强迫家人。后来我跟那个儿子说:「要向母亲好好忏悔,告诉母亲,是我没有遵照您的吩咐,是我不对,但既然已经烧了,也给鱼吃了,我尽量为你做功德,希望你不要再执着,不要再罣碍了。」
还有一次,是我亲身的经验。曾经有位信徒一直闹自杀,已经有好几次自杀不成的经验。我对他好说歹说,一直想帮忙,但似乎没有发挥作用,一年后听说又自杀了,因为他决心寻死,所以这次成功了;不久,老婆也改嫁了,世间人的感情很不值钱的,说变就变。我本来不知道这件事,一天突然梦见这位自杀的信徒站在我面前,脸臭臭的,醒来之后,感觉一定有问题,打了几通电话询问才有人告诉我:「师父,你不知道啊!他太太最近跟别人结婚了。」这下我才明白,难怪他一副不甘心的样子!各位听了这些事情,自己要有所警惕,不要嘴巴上说学佛学佛,心里什么都放不下,人死了,心还没死。这样下去,忧悲苦恼,生生世世没完没了。
◎世间之恩有其四种:一者,父母恩;二者,众生恩;三者,国王恩;四者,三宝恩。如是四恩,一切众生平等荷负。《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慈父悲母长养恩,一切男女皆安乐;慈父恩高如山王,悲母恩深如大海。若我住世于一劫,说悲母恩不能尽;我今略说于少分,犹如蚊虻饮大海。《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见︱贤︱思︱齐─玉帝的德行(一)
佛教有所谓斋天的仪式,用意是对护持佛法的诸天表达敬意。对诸天、鬼神,我们必须抱着不卑不亢的态度,以恭敬心看待才是应有的态度。台北的内湖有个太阳斋堂,里面供奉太阳公公、太阴娘娘。没学佛以前,有一次和朋友去拜拜,进到大殿,我先向太阳公公上香,他有三只眼睛,脸红红的,代表太阳;然后走到后殿拜太阴娘娘,祂代表月亮,就在香烟袅绕之间,竟然看见太阴娘娘眨眼睛,一方面觉得惊讶,一方面又有一种被关爱的感觉,从此以后我按时报到,上香拜拜,这是有生以来,第一次与神明有感应。还有一次,我到罗东的三清宫上香,拜太上老君,当天晚上就梦见神君,胡须很长,很庄严,身体发亮,说要收我当徒弟,叫我再去拜三十六拜,这是第二次与神明的交流。后来学佛之后慢慢了解,这一些神祇属于民间信仰,祂们的存在多少有安定民心的作用,但无法从中契入真理,也无法透彻生命的意义。
严格说来,佛教不是宗教,而是一种教育。佛教为什么重视教育?因为世尊叮嘱佛弟子必须透过理性的思惟,观察实相;必须自依止、法依止、不异依止;必须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如理思惟,法随法行。世尊在经典中一再提出这些基本认知,以免我们落入邪知邪见。其实,我在国高中时期是个基督徒,刚接触基督教的时候,听他们常说一句话:「耶稣基督告诉我⋯⋯。」我常觉得奇怪,耶稣基督是怎么告诉你的?牧师怎么老是这么讲?耶稣基督怎么从来没告诉我什么!虽然心中有疑问,最后还是不了了之,而且变得更虔诚,参加团契,唱圣诗,种种活动,不久之后,真的有感觉了。耶稣基督好像告诉我应该如何如何‧‧‧,总是有些特别的念头,而且次数愈来愈频繁。学佛、出家之后,听说有些佛弟子也有类似的经验,大概是所谓的心诚则灵吧!例如有人告诉我,他每次开车出去,到了中午吃饭时间,想找素食店,不知道往哪个方向开,往左?还是往右?他只要心里默念观音圣号,一到路口自然有直觉,屡试不爽,不但如此,又经常预先知道很多事情。各位如果也有类似的直觉,不难相信,诸佛菩萨确实用尽各种方法护念众生,使大家安心办道。
我这一次去印度的途中转机,一群人赶着坐飞机,一到机场,哇!飞机停飞,白跑一趟。一群人无可奈何的走出机场,一出大门就看见两只小狗死在路边,这时心中浮现一种直觉,这一趟路赶这么急,原来是为这两只小狗来的,不是为了搭飞机。无巧不巧,白芥菜子、金光明砂都放在身上,好吧!相逢即是有缘,大伙当场为这两只小狗做了简单的超度,再将它们掩埋,入土为安,虽然没有搭上飞机,也总算没有白跑,一切自有因缘。所以各位必须懂得随顺因缘!今天无论往哪个方向去,自有其因缘,世尊要我们不要用主观意识,也不要凭自己的喜好判断事情,不是没有道理。《四十二章经》说:「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就是这个意思。在还没有断除烦恼,证得圣果以前,我们多用圣言量,多发好心,自然会遇上很好的因缘。
各位应该听说过,释迦佛的过去生曾经受生为各式各样的众生,有时候在畜生道,有时候在人间行菩萨道,有时候作忉利天的天主,也称为帝释天,也是民间所说的玉皇大帝。今天我们要讲讲帝释天的故事,让大家知道祂在过去生中是因为什么德行而生为玉皇大帝的?
无量劫以前,帝释天曾经是一个婆罗门青年,家世很好。当时有个婆罗门团体,成员是三十二个青年,他们相约每个月聚会一次。每一次开会,婆罗门青年总是比别人早到,整理场地,铺上座位,主动服务,使后来的人不用麻烦。他的德行受到大家的尊重,因此被选为会长。他说,我不喜欢作领导人,我是来服务的,但如果一定要我作会长,可以,但大家必须跟我一样,孝顺父母,疼爱妻小,不邪淫,不伤害众生,不欺骗人,乃至不侵占别人钱财,为了保持清明的念头,绝不喝酒,如果大家遵守这些道德行为,我可以答应作领导者。听得出来吗?他讲的是什么?持五戒,是不是?他说,假如我做了会长,而大家不守规矩,做出违背道德的事情,损害团体的清誉,这对大家,对社会都不好。他还说,我们都是婆罗门种,算是富裕人家,但社会上有很多可怜人,我们应该多帮助他们,不分阶级,多布施,让他们免除痛苦。
因为他建立了规矩,大家都想加入他们,慢慢的这个团体越来越大,导致地方上有个贪官心怀怨恨,因为一些商会的会长、有钱人不再巴结他,转而投靠婆罗门的团体。一天,这个贪官向国王报告:「国王啊!地方上有个婆罗门青年带着三十几个有名望的人,还有很多老百姓,准备叛变篡位,国王啊!你的王位快保不住了。」国王非常恐慌,也很生气,竟然有这种事!立刻派兵把他们抓了起来,指控他们预谋叛变,判处死刑。怎么行刑呢?国王从王宫牵来二十几头大象准备踩死他们。三十三个人被绑在地上,心里很苦,他们又哭又喊:「我们一辈子没作坏事,为什么落得这种下场?」大家怨声载道。这时婆罗门青年提醒大家:「不要怕,大家现在心里想着,我们曾经一起遵守五戒,帮助贫穷人,孝顺父母,心里要念着我们做过的善法,不要怨恨也不要怕。」大众被提醒之后,生起正念,惨叫声也少了许多。
奇怪的事发生了,二十几头大象走到他们面前停住了,后面的士兵拿着鞭子抽打,大象动也不动。不久,国王听说行刑的过程出了问题感到奇怪:「这些人是什么妖怪?还是下了毒咒?竟然大象都不敢动他们。」于是下令抓来审问,国王问他:「你究竟下了什么毒咒,老实讲,不然我不但杀你,也将你满门抄斩。」婆罗门说:「我下的咒是,我们一辈子决定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言、不喝酒,这就是我们的咒语,它使我们生命有保障。当我们这么一念以后,大象也同情我们,因为我们根本没有叛变。」国王一听非常感动,立即下令松绑,进一步了解实情之后才知道,原来他们被贪官陷害了。国王想把贪官抓来治罪,但婆罗门为他求情,请求国王赦免他,原谅他一时糊涂。国王接受了求情,又请婆罗门协助治理国家,三十三个人全都受到重用。
婆罗门所领导的团体普遍受到社会大众的尊敬,就像我们今天看到慈济功德会,或其他的慈善团体一样。当这个团体的名望越来越大的时候,依靠的人也越来越多,于是婆罗门进一步与大家约定,除了基本的五条戒律——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以外,更要圆满七德行,让国家更安定,哪七个德行?孝顺父母,尊敬师长,讲话柔软,不背后批评,讲老实话,慷慨布施,不动气,这就是玉皇大帝的过去生所奉行的七德行。
◎不杀亦不盗,不淫不妄语,远酒避花香,高床过中食,圣人皆远离,如是等八戒,汝等应受持。持此受斋功德,不堕三途,不堕阿修罗,常生人中,正见出家,得涅槃道。若生天上,恒生梵天,值佛出世,请转*轮,得无上菩提。 《受十善戒经》
◎持十善…
《慈悲的音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