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無盡大悲 拯濟群萌──朝陽佑順寺八關齋戒共修法會開示▪P3

  ..續本文上一頁純樂無苦的美妙國土,所以,這樣好的地方,我們爲何不發願求生?因爲阿彌陀佛的願力殊勝,不但特別爲我們的苦惱衆生,創造一個清淨莊嚴的極樂世界,而且還發願親自來接引我們念佛的人,往生彼國。所以,不止大慈菩薩說:「十方叁世佛,阿彌陀第一。」大勢至菩薩亦說:「念佛叁昧,最爲第一。」

  而佛陀在《大寶積經》、《大般若經》、《大彌陀經》、《大集經》以及其他大乘經典中,都稱揚贊歎阿彌陀佛,功德不可思議,同時告訴我們,十方諸佛,亦皆稱贊阿彌陀佛,願力殊勝,功德難思,勸導我們應當發願,往生彼國。

  據說:中國唐朝的法照大師,是一位戒行精嚴的高僧,朝五臺山時,親見文殊菩薩,即頂禮啓問:「末代凡夫,去聖遙遠,知識淺劣,不知修行何種法門,最爲其要,唯願大聖,斷我疑網。」文殊菩薩說:「諸修行門,無如念佛。我過去劫中,因念佛故得一切種智,是故一切諸法,般若波羅密多,甚深禅定,乃至諸佛正遍知海,皆從念佛而生,故知念佛諸法之王,汝當念諸法之王。」法照大師問:「當雲何念」?文殊菩薩言:「此世界西方有阿彌陀佛,彼佛願力不可思議,汝當憶念,令無間斷,命終決定往生,永不退轉。」而文殊菩薩不但教人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自己也至誠發願,求生極樂,其回向偈曰:「願我命終時,盡除諸障礙;面見阿彌陀,往生安樂剎。」

  在《大乘莊嚴寶王經》中說:觀世音菩薩變現種種身,救度無數百千俱胝那由他有情,令得往生極樂世界,見無量壽如來,得聞法要,皆令當得,成菩提道。

  唐朝慧日禅師,至北印度健馱羅國時,特別往城東大山,在觀音菩薩聖像前,斷食七日,至誠祈禱,請菩薩開示修行法門;觀音菩薩于空中出現,坐寶蓮華,身高丈余,垂右手摩其頂言:「汝欲傳法,自利利他,應當念佛,誦經回向,發願往生西方淨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國。到彼國已,見佛及我,得大利益,汝自當知淨土法門,勝過諸行。」

  由此可見,諸佛菩薩,皆稱贊阿彌陀佛功德不可思議,皆勸導我們發心念佛,發願求生彼國;是故,我們當然應該信受佛語,一心稱念阿彌陀佛的聖號。

  而且阿彌陀佛與我們娑婆世界的衆生特別有緣,他在因中發四十八願,成就淨土,攝受衆生,來生其國;正如《隨願往生經》所說:「十方佛土,皆悉嚴淨,隨願並得往生,但悉不如無量壽佛國,何意如此?因阿彌陀佛,與觀音大勢至,初發心時,從此界去,于此衆生,偏是有緣。」難怪此土衆生,對西方叁聖特別熟悉、親切。

  而且西方極樂世界比起我們娑婆世界實在有太多、太多的好處了,實在令我們無限向往、欣願,例如:

  (一)遠離諸苦

  極樂世界,衆生生者,皆蓮華化生,故無生苦;寒暑不遷,故無老苦;身離分段,故無病苦;壽命無量,故無死苦;無父母妻子眷屬,故無愛別離苦;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故無怨憎會苦;所欲自在,故無求不得苦;觀照空寂,故無五陰熾盛苦。此外,極樂世界,更無地震,風災、水災、火災種種自然界的災禍,也無人事界的困擾與侵犯,更無戰爭的恐怖,無政治的逼害,無惡友的牽連,無煩惱的困擾,無生死輪回的束縛等等。有的,只是佛菩薩的教導與加被,善知識的接引與提攜,所以一生極樂國土,立即可以遠離人間諸苦。

  慈雲忏主,更引用修行難昜十事比對,說明娑婆與極樂兩個世界的苦樂懸殊,而勸導我們,當念佛發願,求生極樂世界。

  一、此土常不見佛;彼土花開見佛常得親近。

  二、此土不聞佛法;彼土水鳥樹林皆宣妙法。

  叁、此土惡友牽纏;彼土諸上善人俱會一處。

  四、此土群魔惱亂;彼土諸佛護念遠離魔事。

  五、此土輪回不息;彼土橫截生死永脫輪回。

  六、此土難免叁途;彼土永離惡道且不聞名。

  七、此土塵緣障道;彼土受用自然不俟經營。

  八、此土壽命短促;彼士壽與佛同無有限量。

  九、此土修行退失,彼土入正定聚永不退轉。

  十、此土塵劫難成;彼土一生行滿所作成辦。

  無盡大悲.拯濟群萌(五)

  ──朝陽佑順寺八關齋戒共修法會開示

  爲什麼極樂世界是遠離諸苦呢?因爲在極樂世界之中,「衆生生者,皆蓮花化生」,所以沒有「生苦」,而我們娑婆世界的衆生是什麼生呀?我們是胎生的,經過母親的十月懷胎,然後才來到這個世界;這就是「生苦」;有生接著就有老、病、死種種苦惱,而人生之中,有了親人眷屬,便會有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蘊熾盛等煩惱;極樂世界就完全不一樣了,那裏面沒有春、夏、秋、冬四季的分別;沒有分段生死,所以壽命無量,而且觀照空寂,破除任何的煩惱;而且更沒有任何的天災人禍,風雨順時,社會太平,人民安樂。試想想,這有多好呀?

  我們娑婆世界就剛巧相反,這裏北方非常、非常的寒冷,而南方又非常、非常的炎熱,這個南方的夏天,如果沒有空氣調節的話,關上窗,就好像沒有空氣;開了窗又很吵。總是覺得難受,多麼的不自在啊。而極樂世界裏面則四季如春,令人舒暢,因爲一切都是阿彌陀佛的願力變化所作,所以殊勝無比,不是人間可想像的。

  (二)依正莊嚴

  總說:極樂世界,衆生生者,皆入蓮胎,蓮華化生,清淨香潔,無父母血肉的汙穢,無住胎十月的痛苦;無論上中下品,皆具足叁十二種大人之相,身光無量,壽與佛齊。不僅生處清淨,壽命殊勝,正報莊嚴;而且依報國土,亦非常清淨美妙,無叁惡道衆生,無空氣汙染,無高低不平。物資豐富,宮殿樓閣,欄杆街道,皆七寶所成,光潔嚴淨,無需要清潔打掃;衣食自然而至,無需要買菜造飯;日用品豐盛具足,無需要選擇購買;遍地黃金,七寶載道,無需要唯利是圖,辛苦勞碌。

  如《無量壽經》中說:「所處宮殿,衣服飲食,衆妙花香,莊嚴之具,猶第六天自然之物。若欲食時,七寶缽器,自然在前,金銀,琉璃,砗磲,瑪瑙,珊瑚,琥珀,珍珠,如是諸缽,隨意而至,百味飲食,自然盈滿;雖有此食,實無食者,但見色聞香,意以爲食,自然飽足,身心柔軟,無所味著,事已化去,時至複現。」

  又說:「無量壽國,其諸天人,衣服飲食,華香纓絡,缯蓋幢旛,微妙音聲,所居舍宅,宮殿樓閣,稱其形色,高下大小,或一寶二寶,乃至無量衆寶,隨意所欲,應念即至。」如斯環境,實有助于修行辦道。

  別說:一、依報莊嚴

  在《無量壽經》中,世尊告訴阿難:「彼極樂世界無量功德,具足莊嚴」。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無量劫來修諸功德,而成就的莊嚴國土。「永無衆苦、諸難、惡趣、魔惱之名。」遠離各種痛苦、煩惱。前面說到娑婆世界有苦苦、壞苦、行苦等等的逼迫,此外又有八難的障礙。

  所謂八難:前叁難,即「地獄」、「餓鬼」、「畜生」。這叁惡道的衆生,永世在受苦,沒有機緣聽聞佛法,所以沒有解脫出離的希望。

  第四無想天難:居色界的第四禅,壽命五百劫,爲諸外道修行的歸宿處,但此天沒有佛法。

  第五北俱盧洲難:衆生壽命一千歲,沒有中夭現象,不同于南閻浮提的有情,他們非常安逸快樂,因爲貪著享樂而不受教化,所以聖人不去那裏說法度生,北俱盧洲的衆生也無緣聽聞佛法的音聲。在各大寺廟裏都塑有韋馱菩薩,號稱叁洲感應,即是除去沒有佛法的北俱盧洲。

  第六盲聾喑啞難:雖然生處中國(即有佛法的地方),但是他們的業障深重,六根不具,不能見聞佛法。有些人雖有耳目,卻不肯接受佛法,如同盲聾喑啞一般,不能見佛聞法,實在是非常可惜。

  第七世智辨聰難:世間有許多聰明人,他們只學世間法、外道法,而不學佛教出世法,不學了生脫死的大法,自以爲聰明,但是聰明反被聰明誤,終成所知障。

  第八佛前佛後難:在佛沒有出世以前的人,或佛入滅以後的人,由于業重緣缺,不能聽聞佛法而得解脫之大利益。

  這八難,極樂世界中都不複存在,更不會有諸魔的擾亂了。「魔」,譯成漢語的意思是障礙、擾亂。所以,現在如果有人故意障礙擾亂其他道友用功修行,也名之爲魔。真正的佛弟子絕不會這樣做。

  極樂世界之中,其依報是多麼的美好啊。正如前面所說,極樂世界之中,「無四時、寒暑、雨冥之異」;沒有春夏秋冬四時的差別,更沒有寒冷、暑熱與雨天陰天等種種不調順的氣候,有的是華雨飄香,風光無限。

  《無量壽經》中又說:「複無大小江海,丘陵坑坎,荊棘沙礫,鐵圍、須彌、土石等山。」極樂世界既沒有江流大海,也沒有丘陵坑坎以及雜草碎石等零亂之物的存在,更沒有鐵圍山、須彌山(須彌山──娑婆世界是以須彌山爲中心。須彌山高出水面八萬四千由旬,外部有九山、八海圍繞,八海最外圍是鐵圍山,須彌山頂是帝釋天主所居之處)。

  極樂世界的清淨莊嚴,與娑婆世界完全不同。極樂世界是如何構成的呢?「唯以自然七寶,黃金爲地,寬廣平正,不可限極,微妙奇麗,清淨莊嚴,超逾十方一切世界。」極樂世界國土無邊無際,寬廣無比,所以無論多少人往生彼國,都不會造成人口過多的問題。佛經中所談到的極樂世界種種殊勝莊嚴,絕不同于娑婆世界有種種貧苦濁惡,其目的是爲了接引衆生相信淨土法門,回向往生極樂世界。

  無盡大悲.拯濟群萌(六)

  ──朝陽佑順寺八關齋戒共修法會開示

  二、正報莊嚴

  極樂世界有教主阿彌陀佛、觀世音、大勢至等諸大菩薩及諸聲聞、天人等諸聖衆。在《無量壽經》中,佛陀對阿難說:「無量壽佛,壽命長久,不可稱計,又有無數聲聞之衆,種智洞達。」意謂極樂世界有無量無邊的聲聞,具有無上智慧與福德神通,「威力自在,能于掌中持一切世界」。極樂世界裏邊的聲聞衆,尚且有如此廣大神通,更何況佛菩薩呢?

  《無量壽經》又說:「我弟子當中大目犍連神通第一,叁千大千世界所有一切星宿衆生,于一晝夜悉知其數。」釋迦牟尼佛說:我弟子中大目犍連神通第一,在一天內,能遍知天上的星星有多少顆,娑婆世界有多少衆生。接著佛陀又說:「假使十方衆生,悉成緣覺,一一緣覺壽萬億歲,神通皆如大目犍連,盡其壽命,竭其智力,悉共推算,彼佛會中,聲聞之數,千萬中不及一分。」假如十方一切衆生都成緣覺,壽命一萬億歲,神通智慧都如目犍連那樣大,竭盡他們的壽命與智慧,來推算極樂世界有多少位聲聞,其結果是千萬分中不及一分,極樂世界裏的聖衆,真是不可思議的多啊!

  佛陀接著說:「彼佛壽量,及諸菩薩、聲聞、天人,壽量亦爾,非是算計譬喻之所能知。」阿彌陀佛及諸菩薩、聲聞、天人的壽命都是不可稱計的。

  有人或許會問:極樂世界怎麼會有聲聞乘呢?殊不知這是佛陀的善巧方便,對娑婆世界種種不同修行的衆生而施設的。天臺宗把極樂世界分成四土,即凡聖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實報莊嚴土、常寂光土。阿彌陀佛居住常寂光土,觀音、大勢至等諸大菩薩住在實報莊嚴土,諸聲聞衆住在方便有余土,天人住在凡聖同居土。

  佛陀繼續說:「彼佛國中,諸菩薩衆,悉皆洞視、徹聽八方上下去來現在之事。諸天人民以及蜎飛蠕動之類,心意善惡,口所欲言,何時度脫,得道往生,皆豫知之。」

  極樂世界的諸大菩薩對十方叁世一切衆生,包括蜎飛蠕動,小小的螞蟻、蒼蠅、蚊子,每一衆生說什麼話,做什麼事,起什麼心,動什麼念,都完全知道。十方世界每一衆生什麼時候因緣成熟而得度脫,什麼時候發願往生,諸大菩薩悉知悉見。

  《無量壽經》說:「又彼佛剎,諸聲聞衆,身光一尋,菩薩光明照百由旬,有二菩薩最尊第一,威神光明,普照叁千大千世界。」極樂世界諸聲聞衆的身光只有一尋(八尺)。菩薩的光明有百由旬,一由旬在印度分四十、六十、八十裏叁種。若一由旬以四十裏計,是四千裏,以六十裏計是六千裏,以八十裏計則是八千裏。極樂世界有二位大菩薩,其光明能遍照叁千大千世界。

  阿難問佛陀說:「彼二菩薩,其號雲何?」佛言:「一名觀世音,一名大勢至。此二菩薩,于娑婆世界修菩薩行,往生彼國,常在阿彌陀佛左右,欲至十方無量佛所,隨心則到。」這兩位大菩薩是在娑婆世界修菩薩行而成就,之後才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去的,常在阿彌陀佛左右護持佛法,接引衆生,這兩位大菩薩對我們娑婆世界的衆生有特殊因緣,一般念佛堂裏供奉西方叁聖,原因就在于此。

  《無量壽經》中又說:「現居此界,作大利樂,世間善男子、善女人,若有急難恐怖,但爲歸命觀世音菩薩,無不得解脫。」娑婆世界裏的善男子善女人,如果遇到任何災難苦厄,稱念南無觀世音菩薩聖號,沒有不得救度的。這裏必須注意的是:世間善男子善女人,而不是惡男子、惡女人,假如惡人做了壞事就應該遭受惡果的報應,菩薩雖有廣大悲心,也是愛莫能助,也不能消除他們的罪業。

  (未完待續)

  

《無盡大悲 拯濟群萌──朝陽佑順寺八關齋戒共修法會開示》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