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別的東西。“真實心中舍”就是要把惡真實的從心中舍掉,就是念佛來舍,“我”跟你已經連在一起沒法舍了,一旦把“我” 舍了,就不知道自己在哪裏,怎麼運行,所以你沒有這個技術。只有念佛這一招,“南無阿彌陀佛”就是皈命,皈命就是舍命,把自己都舍給阿彌陀佛,通過念佛把那些不清淨的、汙染的都舍掉。
又若起善叁業者,必須真實心中作。不簡內外明闇,皆須真實,故名至誠心。
這個我們也是做不到的,現在舍惡做善就是念“南無阿彌陀佛”,因爲佛有清淨心,做其它的,你心不真實就打折扣了,那也叫善,叫虛假雜毒之善,虛假雜毒之善是不能往生淨土的。很多人學佛不是爲了往生淨土,那當然就可以了,他就要虛假雜毒之善,學佛就是爲了發財的嘛,我往生淨土幹什麼?我就是要在這裏過得好一點,在夢中做點好夢就可以了,祈禱在夢中吃點大餐,逛點好風景,夢裏景象好一點就滿足了。我們就不要這樣,直接就來個究竟的,就是念佛往生。
有蓮友問:怎樣理解獲信前後身、心的清淨?
法師答:佛法聲聞乘裏有這樣的現象,一個人證得了阿羅漢果,習氣還沒有斷,但他已具有了智慧的力量不受後報,不再産生流轉的結果。淨土教獲得了信心,依阿彌陀佛的本願力攝持,由本願清淨心和真實心所産生的力量攝持你,這個力量是真實心中産生的。沒有獲信差別就在身業、口業、意業還不太清淨,有汙染,這個汙染在沒有佛的願力攝持下,會産生流轉叁界的果報,這個因會産生苦果。獲得即得往生雖然沒有斷除這個苦因,還有貪嗔癡煩惱,就是“貪愛嗔憎之雲霧,常覆真實信心天。”獲得了信心的人雖然沒有完全的清淨,跟普通凡夫在一些方面相似,貪嗔癡並不是沒有了,但獲得了佛的真實力量的攝持,也能往生淨土。這是一個不可思議的狀態,因爲他也像其他人一樣有煩惱和貪嗔癡,沒有證入聖果,但是他有了名號清淨力的攝持,名號是外緣,信心是內因,因緣結合就有清淨的力量。所以他既有不清淨的部分、又有清淨的部分,這是他跟其他凡夫的不同。其他凡夫光有汙染的力量,沒有佛力的攝持,就不能免除輪回的苦難,念佛往生淨土的利益就在這裏。佛法有很多個層次的修證,現在獲得了信心的人以凡夫爲主,但凡夫裏面也有菩薩,像普賢菩薩,那些高位的菩薩當然具有信心,不單有信心,意業、身業也清淨了。像我們就不是,只有信心,身口意叁業沒有真正清淨,這是差別所在,有種種不同。
“至心”是出世間的種子
世間、出世間都是要真實心,就是至心。“諸有衆生,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至心從聞其名號,獲得信心而來,這是淨土法門的方法。其它法門的方法也挺多,禅宗開悟就是要見到心的清淨性和真實性,叫見性成佛,萬法都是心,心的本性是清淨、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一不異、不常不斷,就糊塗了,搞不明白是啥意思,所以修不來,龍樹菩薩講明心是非常難的事情。淨土教最簡單,定位在我們沒有,佛有,走的是易行道,不是直接獲得清淨心和真實心,是獲得信心,信心不是直接的清淨心和真實心,通過聞其名號得到往生,至心以名號爲體,至心在名號中,信心以至心爲體。名號是佛回向給我們的,讓我們聞,聞其名號就是我們沒有至心,佛通過名號把至心回向給我們,至心就啓用了。所以沒有真實心是不能往生的,至心像重要的種子,要真正的理解。
其實真正的至心、清淨心是遠離分別,不一不二的,在佛的心中,沒有你和他的分別,這是我們跟佛的很大不同。我們就有我、有佛、有一、有二、有叁,佛已經離開了分別,沒有我,無一亦無二。所以至心和清淨心是不可思議的,不是你想就能知道的,只有通過禅宗的親證,真正的證到了,是離于語言的,至誠心和清淨心的本性是不能說的;也離于像,看不到至誠心在哪裏;法性上不一不異,遍及一切處,亘古常青、不生不滅。這樣我們就沒有機會了,不知怎麼去用,雖然有,但用不了。所以佛通過名號讓我們“聞”,至心本來跟我們沒有緣,現在有緣了,這就是佛的作用,佛提供了一個緣,一個啓動我們真實心和清淨心的條件,所以名號特別重要,是我們成佛的資糧、種子。
學佛法用心非常重要,現在講的很多知識必須要用到你的生命中去,才起作用,如果沒有用進去,幾年學下來也難說。我們的心再汙染、再虛假不實,跟佛的名號結緣之後,“聞其名號”是可以獲得信心的,不能離開我們的用心,不然,念佛機和桌子板凳早就成佛了。我們願意成佛,就是因爲我們有心,雖然現在的心是假的、不真實的,但是人“心”具有非常難得的“能聞”的功能,其它道比如畜生道沒有,就是天道都不聞。我們既有很糟糕的地方,但也具有很殊勝“聞”的能力,所以不要白長了這個耳朵、不要白長了這個心、不要白受了這個苦,這是人的超勝之處,做人的超勝。南無阿彌陀佛!
錄音:白蓮花整理:如意審核:純祥師
《《選擇本願念佛集》第十六講:叁心章,至誠心四》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