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彼佛
現是(當下)
福
善
解脫
聖人
阿彌陀佛
四十八願是因
因爲佛願的緣故,才能夠看到這些,不念佛願,你念佛的落點只是在自己這邊。通過念佛就要有機的深信,機的深信實際上是通過法的鏡子來照的。不然,有多大的罪也不會承認自己有罪,不會說自身是罪惡生死凡夫,這一點在學習的過程中一再的強調。如果認爲自己是個惡人,這是好現象,是佛力發用了。而不是說自己很有功德、很有修行、很有智慧。因爲一般情況下,你的鏡子是往自己這邊照的,不是照佛的,即使念佛也馬上返回到自己這邊來,所以看到自己很煩惱、很難過,這很正常。因爲以前你照的不是這個鏡子,模模糊糊看得好像還不錯,現在照的鏡子很亮,照得你這麼難看,是很正常的,這就是佛力在發生作用。
曠劫以來常沒常輪轉,無有出離之緣。
“二種深信”互相包容、並不分離,有一種就有二種;沒有二種,連一種也沒有的;有機的深信,定有法的深信。信心是“決定深信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罪惡生死凡夫其實就意味著苦,就是六道輪回,有苦自然的就需要結束它,然後就是能不能結束的問題。你都這麼慘了,罪惡、生死、凡夫這叁重標簽比判死刑還要難過,叁座大山壓下來沒法自處了,肯定就要翻身。但還要看自己,因爲苦是由自己來感受,罪惡也是自己來造,自己身口意叁毒五惡造罪,生死也是自己在生生死死。“曠劫以來常沒”,就是“沒”在罪惡生死凡夫裏,這是從現在往前推,你現在就是罪惡生死凡夫。
過去和未來是連在一起的,並且關系密切,現在是一個結果。有些人承認一下現在不好還是可以的,想起這一輩子確實還是幹了很多壞事,有慚愧心,依佛法的戒律標准,確實做得不咋樣。但是要說我曠劫以來一點好事都沒幹,曠劫以來就是有自己以來,實際上這是一個報身概念,顯然不是普通的境界,普通人不可能有這種信心,這都是因爲佛的緣故。因爲佛有報身、有願、有曠劫,沒有佛的一一對照,我們照不到自己曠劫以來常常的沒在罪惡生死凡夫的境界裏,常沒常流轉就是在罪惡、生死、凡夫的叁界六道裏面轉來轉去。前面一個判斷打下去,這裏又是一個判斷,二棍子打下去,已經夠嗆了。就確定你現在就是罪惡生死凡夫,曠劫常沒常流轉一直沒有獲得過解脫的機會,從來沒有過出離之緣。
決 定 深 信
| |||||
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
| 曠劫以來
| 常沒常輪轉
| 無 有
| 出離之緣
| 南 無
|
苦 果
| 有生以來
| 沒在罪惡裏
| 曠劫沒有
| 解脫的能力
|
|
彼佛四十八願
| 攝受衆生
| 無疑無慮
| 乘彼願力
| 定得往生
| 阿彌陀佛
|
清除苦果
| 罪惡生死衆生
| 二者深信
| 若不生者 不取正覺
|
|
我們非常不容易承認,以前我怎麼就這麼差、這麼倒黴?事實上以前有一點點出離的緣分,就不是今天的罪惡生死凡夫,一直到現在都沒有能夠出離,這個沒有不是現在沒有,是從此以前一直都沒有出離過罪惡生死凡夫的境界。以前受多大的苦反正已經過去,也沒有什麼恐怖了,但是將來就麻煩了,還將要曠劫常沒常流轉,這以後怎麼混呢?所以“南無”和“阿彌陀佛”顯然是對接的,“南無”必須要堵死掉,深信“機”已經沒有出路,“法”就自然的活了,大死才大活,前面的不死,後面的也活不了,馬上就決定深信。
四十八願攝受衆生,無疑無慮,乘彼願力,定得往生。
念佛就是念四十八願,四十八願實際上跟“罪惡生死凡夫”對應,就是要清掉你曠劫以來常沒常流轉的罪惡,把生死的叁惡道給清了,要凡夫入不退轉、究竟成佛。你現在遇到“南無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的攝受,佛就是攝受這樣的衆生,你要對彼佛願無疑無慮。“佛”、“願”、“攝”、“受”,每個字都有落處,光明名號來攝取我們,接受就把你給攝進來,你要沒有懷疑。如果信任的念頭一有間斷,心不相續、時信時不信,其實就是懷疑了。決定深信自身是罪惡生死凡夫,不能一會兒相信,一會兒又不相信。“生死”也一樣,懷疑到底在生死中還是沒有、有沒有解脫、是凡人還是聖人、有沒有聖人?因爲檢驗點太多,就隨時懷疑,所以隨時都經不起考驗。我們都不了解“曠劫以來”,很多人都不相信有前生後世,什麼曠劫以來,別跟我說這個,那還說什麼?如果真正相信佛法講的因果,“常沒常流轉”是非常恐怖的,《地藏經》裏講的苦痛簡直太恐怖了,如果把這個罪遭下去的話,那沒法扯。況且我們是沒有一點真正的好東西,你看這都是什麼標簽?落在我們這邊的都是沒有什麼好的。“無疑無慮”就是包含了對 “二者深信”都不懷疑、沒有顧慮,乘彼佛的發願力一定得到往生,死了就生了,是扣在一起,這就是“南無阿彌陀佛”,就叫信心。
信心就是名號,表達就是“一者決定深信: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曠劫已來常沒常流轉,無有出離之緣。二者決定深信:彼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攝受衆生,無疑無慮,乘彼願力,定得往生。”“二種深信”非常總持,把這個記住,天天念二遍,就像照鏡子一樣,天天審判一下,我現在是罪惡生死凡夫,起念頭的時候,你念南無阿彌陀佛是不是定得往生呢?我們的心不出這些範圍以外,隨時的都在真的、假的、善的、惡的、追求什麼東西上,“二種深信”基本上全部都有,你隨時決定在這上面,就不會偏離,這是信心最好的表達,就是信心的性質。以後問信心是什麼?就是這二種,你具體有沒有決定?哪裏不決定?如果沒有獲得決定,就是在哪個上面沒有決定深信,你信,但是不深,不深就不決定了。
能夠依“二種深信”來判斷你的問題,就能進步,如果不知道病症在哪裏,老是學習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停在哪個地方,那就木了,眼睛不好使,照“南無阿彌陀佛”鏡子,佛的光明力觸動不了你,觸動不了就是有疑,有疑就是回避自己的弱點。念佛一發現自己的毛病和弱點,就馬上打住,心馬上就中斷了,念佛往深裏發現自己黑,就算了、不要想。發現自己的懷疑、顧慮,至少自己要顯露出來,如果每次都是回避,就總是有疑。好比垃圾老是放在那裏不打掃,不清掉就總是不淨的,念佛不得力,對淨土教來講主要就是懷疑。如果煩惱和懷疑心比較大,這並不是壞事,比如妄想多、業障重,我們就很容易審驗;像現在很痛苦,承認自己有罪就容易一點;現在生病了,就容易承認生死實在難過。如果很舒服、什麼事都很順利,再往這些標簽上照,就不好使;或者周圍的人都對你很寵著、什麼毛病都包容,這叫順境,佛法說順境更難,逆境還好。念佛,逆境來了可能是佛的加持,真正的逆境是一種加持。
我們發懵在去求佛的時候,都是求身體健康、家庭和樂之類,本來應該求出離的。最後落在出離的“緣”特別重要,如果沒有“緣”,永遠都是常沒常輪轉。現在遇到了彼佛的“緣”,就要好好的用一下,這個“緣”是非常不容易、非常難得、百千萬劫難遭遇的,要對這個緣確定。出離的“緣”跟其它的緣是交織在一起的,生活裏有無量多的緣,現在遇到了佛“緣”,但是“緣”是有分的,照一個面也是緣,天天在一起也是緣,你與佛的緣分就要用深一點,在“緣”上就要結出果實出來。出離之緣並不是總有的,我們無始劫以來就沒有遇到過這個機會,那麼久都沒有遇到過這個緣分,現在遇到了還不好好用,如果丟掉了就又是曠大劫、又是曠劫流轉了。這不是其它的緣能比的,這個緣特別特別的重要!
我們現在最喜歡賺錢了,《無量壽經》裏說,這叫做不急之務,我們都是共爭不急之務。佛說賺錢是不急的,那世間其它的又有什麼好急的呢?我們不要共爭不急之務,往生很急,要先把這個急了,錢再來賺也不晚,所以就要分輕重緩急,先把這事立准了,六親眷屬也不用擔心,那終究是要別離的。我們不就是這些緣嘛,什麼金錢、名利地位、愛恨別離的,不就這些嗎?你有了往生信心,再搞那些也不晚。南無阿彌陀佛!
錄音:白蓮花整理:如意審核:純祥師
《《選擇本願念佛集》第十八講:叁心章,深心二》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