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本愿念佛集》第十八讲:三心章,深心二
讲解:纯祥法师
净土法门念佛行持非常简单,就是称念“南无阿弥陀佛”,现在讲到安“心”的部分,就越来越深细、复杂。从追求往生的角度讲,不知道“心”的细致内容也可以。从佛发愿度众生的选择来讲,末法时期烦恼很重的众生,太复杂了不容易接受。我们现在是在行持框架的基础上往细处学习、往深处进展,学了几年,没必要老是重复简单的知识框架。以前讲念佛行,有名号可称可念,现在讲心就有点看不见,显得细致、繁琐。能够听得懂就仔细听,听不懂关系也不大。学习“三心”,肯定可以增进你对佛愿的了解,我们就接着讲“三心”里的第二种心:“深心”。
言深心者,即是深信之心也,亦有二种:一者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已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二者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
“二种深信”就是“南无阿弥陀佛”
“深心”决定的解释就是“深信的心”,“深信心”依善导大师“亦有二种”,就是分二个种类,二个种类互相包含。虽然后面还有很多解释,所有的解释里“二种深信”最核心。“二种深信”是相互对应的关系,一者决定深信对应“南无”,二者决定深信对应“阿弥陀佛”,信心实际上包含了整个“南无阿弥陀佛”。
名号是至心体,至心是真实心、清净心,是遍法界、无处不在。比如我们有心,以筋骨血肉为身体;至心以名号为体。至心把“南无”和“阿弥陀佛”二个全部都包容了,既有“南无”、又有“阿弥陀佛”,至心显现了名号,以名号为体。信乐心以至心为体,就是至心显现为“南无阿弥陀佛”,信心显现了至心,其实也包含了“南无阿弥陀佛”。
信心以至心为体
| |
至心以名号为体
| |
南 无 阿 弥 陀 佛
| |
一者决定深信
| 二者决定深信
|
训读信心
《教行信证》用二十个字训读信心所有的内容,“真实诚满,极成用重,审验宣忠,欲愿爱乐,欢喜庆贺。”信心有“真”的性质、有“实”的性质、有“诚”的性质、有“满”的性质、有“极成”、有“用”、有“重”……,最主要就是有真实性。但真实有圆满不圆满,比如菩萨真实、但不圆满,佛就是已经圆满了,这是差别所在。“诚”是对着真实得圆满不圆满来说的,“信”就是信真的、实的、圆满的,所以信心中是信圆满的佛。不但圆满,信心作用,就是“极成用重”。从“审验宣忠”上还知道,信心具有审查的功能,审验之后表达忠诚。信心不是迷信,佛教的信心是允许怀疑、允许审查的,这跟其它的教派不一样。我们如果有问题可以尽量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研究,佛法不怕怀疑,通过怀疑、审查,可以解除疑问,建立信心,这就是正见。觉得可信就生起了愿望,“欲愿爱乐”非常的欢喜,所以信心也可以是一种感情,不但有理智上、还有情感的净化,最后就是“欢喜庆贺”。
信心包含的内容非常多,在梵文佛经里,信心就包含很多意思。亲鸾大师没有读梵文就能够把开显信心这些内容,跟他体验有关。信心有审验的功能,用信心来照“南无”的时候,就是“一者决定深信自身”是照自己。至心以名号为体,信心以至心为体,强调信心不是你的什么心,这一点特别重要。只有从佛回向来的才叫信心,从佛那边来,信心有“真实诚满”的意思,真实圆满只有佛才有,信心是一个特殊的果实。
依止善导大师
善导大师的“二种深信”是根据《无量寿经》来解释的,“决定深信自身”决定就是审查到最后的结果,这个非常重要。我们到现在为止,就是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谁,自己决定是什么?善导大师的结论是我们理解信心最主要的根据,如果不是善导大师解释,我们自己是不可能知道的。《观经》里的“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深心”到底是什么?佛说的意思是什么?你就是想破了头也是不会知道的,直接理解佛意非常困难,佛尽管说了,还是不理解,必须有善知识的解释,而且还是要非常特殊的善知识。通过一部佛经解释另一部佛经,就是通过《无量寿经》来解释《观无量寿经》,善导大师在解释完《观经》之后说,这就是楷定古今的,一字一句都不可以加减,跟佛经一样,这就是我们要依止善导大师的原因。
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
“决定深信自身”是对“自身”的一种界定,“身”也包含“心”。“罪恶”、“生死”、“凡夫”三个概念里,“自身”既不是指过去、也不是指未来,是指现在。当你念“南无”的时候,“南无”就是“自身”,自身现在就是罪恶、生死、凡夫,三个层次上给你贴的标签,结论就是无有出离的罪恶、生死、凡夫。
要具体的审定自己是有罪的、有恶的、是生死的、是凡夫,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凡夫”对应的是“圣人”;“生死”跟“解脱”相对应,解脱就是了生死、出离了;“罪”对“福”、“恶”与“善”相对。要信自身是有罪的、有恶的,当然也就相信有福、有善。罪、恶、善、福是由谁说?《无量寿经》说五恶、五痛、五烧,《观经》有三福九品,要依佛经的标准审定。这句话虽然天天念,我们很难落实,不容易承认自己有罪、有恶。“一者决定深信自身”跟“彼佛”相对应,一个决定深信的是自身,一个决定深信的是彼佛,二个是对应的。“自身是南无”和“彼佛是阿弥陀佛”,自身你现在是罪恶、生死、凡夫三个标签,对应的佛就是四十八愿,四十八愿有愿摄受众生,彼佛四十八愿是因,摄受众生是果。“乘彼愿力”就是我们跟他的关系,这是第一个“罪恶”对应“福善”。
第二“生死”对应“解脱”,生死作为一个现象,我们容易相信,但是解脱不容易相信,相信有生死,但不相信有解脱,实际上就没有什么意义。如果决定相信自身是罪恶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有善恶、因果概念,相信有生死就要相信有解脱,这样相信生死才有意义。没有解脱的概念,大家都一样,没有什么比较,相信第二个就很困难。
第三“凡夫”对应“圣人”,圣人包括解脱者、包括一地到十地的菩萨、还包括圆满的佛。要相信自己是凡夫,也要相信有圣人,不相信有圣人,信自己是凡夫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这几个标签要贴上还是不容易的,特别你要贴实了,非常不容易。关键就是结论:“自身现在是罪恶生死凡夫”。
对 应 关 系
| ||||||||
机
| 自身
| 现是(当下)
| 罪
| 恶
| 生死
| 凡夫
| 南无
| 摄受众生是果
|
法
| 《《选择本愿念佛集》第十八讲:三心章,深心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选择本愿念佛集》第十七讲:三心章,至诚心五和深心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