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信心信的是什麼呢?信的是阿彌陀佛,不是信你自己。信阿彌陀佛的什麼呢?信阿彌陀佛的願力和光明。信佛有願力,“願”是指佛願我往生,“力”是指光明力,保證我往生。所以你信佛就是信佛的願和光明。你說我有業障,反過來佛願中有福,福的載體就是整個極樂世界,福報很大不但夠你一個人用,十方的衆生都夠用;你說你有業,但佛說了五逆、十惡乃至謗法,只要回心都可以往生;你說我經常妄想紛飛把佛給忘了,但是佛的光明是在你忘了之後,就不存在了嗎?不是,他的光明是遍一切時處,沒有間斷。信心不是信你的持戒、放生或者是善根、智慧,你念了多少聲,更不是去擔心自己業障和妄想,你信的是佛的願力和光明。善導大師說,信你自己那就是不可信,你就是罪惡生死凡夫,曠劫以來常沒常流轉,千萬你不要把信心建立在你自己的煩惱、業障上。你信的是佛,不是你自己的心,你要把心掉過來,這一點很重要。
念佛人不是修行者
菩薩的稱呼在聖道修行上比較合適,可以起到鼓勵的作用,但是我們多數人在修行時容易起傲慢心。對于念佛人來說蓮友則是更好的稱呼,蓮友意味著將來你一定要去極樂世界,從蓮花中化生出來,蓮友就是象蓮花一樣的朋友。其實念佛和菩薩有不一樣的地方,念佛,我們的定位是罪惡生死凡夫,不是菩薩,不是修行者,我們只是一個信佛的人,依賴佛的人,這樣你就容易真實,容易謙卑,不容易起傲慢,你時時記得你是一個念佛的人,而不是一個努力的修行者。因爲做一個修行者就非常容易落在自力傲慢一邊,通常你做修行的成果畢竟少,更多時候你是一個失敗者,修學不得力,還有很多煩惱,但是爲了撐起修行的面子有時不得不進行自我欺騙,回避煩惱,掩飾煩惱,結果反而不能看清真實的自己。
信無量光,正視煩惱
你念佛時煩惱就讓它煩惱,煩惱正好是我們凡夫的性質,你直接對治煩惱,就象生了病去治病,而不是掩飾。所以我們相信阿彌陀佛無量光的這個性質非常重要,無量光就能夠破除我們所有的障礙和無明。但是在破除之前,無量光要先照到你,你先要看到自己的黑暗、無知、業障。其實我們不敢承認黑暗、無知、無明、業障,雖然我們修學佛法是想離苦得樂,但是我們不敢直接面對這些痛苦,更多的時候是希望福報多一點,身心健康一點,煩惱少一點,起煩惱時想馬上轉移它,真正的學佛是直接面對煩惱和業障,而不是回避。回避的原因是我們怕它,煩惱是魔,你想回避那你永遠就是一個失敗者。爲什麼我們會害怕呢?因爲我們沒有力量,但是阿彌陀佛的光明能夠降伏它,雖然剛開始你覺得這個力量太大了,降伏不了,但你信了佛的光明以後,你依靠佛的光明,你慢慢地就不會怕它,這樣你的力量就越來越大,當煩惱業障再來的時你就不會把它掩藏起來,回避它,這就是佛力的顯現,你就信佛了,不是信你自己,也不是信煩惱。如果你回避它,你就是信煩惱和業障,信這個力量很大。所以我們並不需要怕煩惱和業障,怕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我們對阿彌陀佛光明的信受,首先對光明有一定的了解是非常重要的。
光明名號顯因緣
我們的念佛是在佛的光明引導之中,不是我們自己要怎麼樣,是你要信受阿彌陀佛的光明。你念南無阿彌陀佛,就是南無阿彌陀佛光明在照射你,在攝受你,所以念佛也是很重要的。我們念佛時,阿彌陀佛的光明雖然是不間斷的,但是你不起心去念,對于你自身來講,你就覺得好象我跟他斷開了,我跟他的緣份沒有接通。念佛是阿彌陀佛的選擇,我們要信阿彌陀佛無量光,信它是沒有障礙的,不間斷的。
稱名念佛是阿彌陀佛選擇的修行方式,我們念稱南無阿彌陀佛,是阿彌陀佛選擇了光明和稱名,兩者一體。一個是可思議的方面,另一個是不可思議的方面,兩者相配合。不可思議的方面是佛的光明超越了你的眼耳鼻舌身意,超越了時空;另一個方面,在你這邊,你想跟阿彌陀佛親近,其實你的主動也是阿彌陀佛的主動,雖然是你想跟阿彌陀佛建立聯系,那是因爲阿彌陀佛的光明先跟你建立了聯系,他在不可思議的運行著,而你卻感覺不到,喪失了主動的權利。比如你想跟阿彌陀佛打個電話,你就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這是他給你選擇了一個方式。你說我想體會一下,我就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你念佛就是在阿彌陀佛的光明中念佛,你不念的時候光明也在,但是你越念越能體會因緣顯現,你就更能感受到、體驗到阿彌陀佛的光明力量。對于沒有接觸到阿彌陀佛名號的人,沒有信佛的人,阿彌陀佛的光明也在照射著他,調攝他。佛是不可思議的存在,不可思議的在救度衆生,他不只是救度我們。佛度有緣人,即使是畜生、惡鬼、地獄中的衆生,佛的光明也在照射著他,但是他看不見,業障太重了,光明被他的業障給障住,因緣沒有顯現,隱沒了。我們遇到名號的人,稱了名號的人,緣份就顯現了。所以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聞是從因緣上面來說的。我們都是難得的有緣人,跟佛已經建立了這個緣,已經開顯了這個緣。
緣也有遠近,我們跟阿彌陀佛和很多佛菩薩都有緣,在這些緣中,我們跟阿彌陀佛的緣是最強的緣,因爲你將來要在阿彌陀佛的願力中出生,成爲阿彌陀佛的兒女。佛和菩薩都可以救度衆生,他有很多的弟子,而我們是誰的弟子呢?我們在這裏是釋迦牟尼佛的弟子,到了極樂世界就是阿彌陀佛的弟子。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如果你是想往生極樂世界,那阿彌陀佛就是我們的父母,你不親近他,不孝敬他,那你去親近誰呢?我們拜誰求誰,就是跟誰親近。所以爲什麼要一心專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讓我們做他的弟子,讓我們到他的淨土裏面去。雖然十方如來憐念衆生,如母憶子,都有這種心境,但是你跟哪個父母最有緣呢?我們此生中就是跟阿彌陀佛的緣份最深,這也是阿彌陀佛設計好的程序,我們怎麼樣做阿彌陀佛的子女呢?那就是通過他的願力和光明,信心稱名,你就能夠做阿彌陀佛的子女。
在佛的光明中開顯信心
光明是緣,在所有的佛菩薩之中我們要選擇阿彌陀佛,是因爲阿彌陀佛已經選擇了我們,我們接受選擇後就要心口一致,口裏面念著阿彌陀佛,在情感上只親近阿彌陀佛,因爲我們沒有真正的平等心。你還是要隨順佛的選擇,稱念佛的名號,學經就圍繞著無量壽經、觀經、阿彌陀經,圍繞著阿彌陀佛學。在光明的緣份中,你在所有的時刻之中,所有的煩惱之中,都去依賴阿彌陀佛,都去親近阿彌陀佛,包括你在世間的願望。本來念佛我們不應該注重世俗願望,因爲阿彌陀佛就是讓我們往生淨土,只有往生淨土後你才能夠顯現阿彌陀佛所有的利益。所以阿彌陀佛先用光明住持在我們的身心上,光明的力量保證我們臨終不會害怕,不會顛倒,他不要我們去別的地方,他的光明對我們攝取不舍。什麼叫攝取不舍呢?阿彌陀佛的光明現在照到你,你信阿彌陀佛光明的力量,信心開顯了,你真的進了阿彌陀佛的力量裏面,阿彌陀佛就不讓你再去六道輪回,阿彌陀佛的光明就不舍離你,佛的力量是非常大的,那時你根本沒有力量掙脫他。所以信心成就者是一定往生,是橫超,阿彌陀佛雖在西方極樂世界,但只要他的光明照到你,你就被橫著拉到淨土去了,雖然現在你沒有到那裏,但是他不要你去別的地方了,是他不想讓你去別的地方,不過你是很願意去的。
你每天起煩惱,比如你起了貪心你可能就跑到惡鬼道去了,你起了嗔心你就跑到地獄道去了,你起了愚癡心你就跑到畜生道去了,很多妄想你就會擔心自已將來會怎麼樣呢?而阿彌陀佛保證說:我的光明力量照射到你了,你跑不了的,我攝取不舍你,你就只能到我這裏來,你不能到別的地方去。所以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他的光明就有正定聚的作用,就是要你定在正定聚的位置上。所以信心就是信佛的這種心,而不是說你自己要達成什麼樣,你自己達成的目標往往是你力所不及的,你不想打妄想,那是你做不到的,凡夫他是不能不打妄想的,也是不能不起貪嗔癡的。就是因爲我們力所不及,所以阿彌陀佛要用他所成就的光明來幫助我們,來保護我們。這個光明是阿彌陀佛願所成就的,並不是自然就有的,所以念阿彌陀佛行,念別的就不行。
佛教裏面有個典故,有個人念掃帚證阿羅漢,那是自力成就,他需要定慧。同樣要證阿羅漢,其它人念掃帚你可能就成就不了。但是念阿彌陀佛是佛力所成就的,阿彌陀佛他有一個西方極樂世界,他的光明是兆載永劫的修行成就,這是真實不虛的,所以你念佛跟念別的不一樣,因爲緣不同。所以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名號就是跟阿彌陀佛溝通,他的光明雖然是遍一切處的,但是由于我們有障礙,你只有通過念名號。你和阿彌陀佛的光明建立起因緣,而這個光明是能夠保證我們現世很多願望地滿足和障礙地掃除,就是從你遇到這個名號起,一直到你往生,一直到你成佛,你都在阿彌陀佛光明的保護之中。
了解佛的願力開顯信心
阿彌陀佛有一個立誓,阿彌陀佛跟我們的關系是:如果我不能夠讓你乘我的光明力量往生到我的淨土裏,我就不成佛。這是他的立誓,一個誓言,跟每一個念佛人立下的約定,他是立約的人,不是我們,他是主動方。這個南無阿彌陀佛的名號是他要成就的,然後也是他無條件地提供給我們,所以你不要記在自己這一邊。當你稱念這個名號的時候,你就是進入到他的誓願之中,彼佛因中立弘誓,你就被攝進來,被他的光明照射到了。他本來是要救度十方世界所有的衆生,但是開顯過程有先有後,如同我們叁世的流轉,你現在就被阿彌陀佛的誓願所選擇到、攝取到了,所以你要好好的了解阿彌陀佛跟你立誓的內容。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就好比是你簽了阿彌陀佛立下的合同,而合同裏面到底有些什麼內容?他要給你什麼?它要給你整個極樂世界。那極樂世界又是怎麼來的?是他兆載永劫修行所成就。
在合同中負責任的人是阿彌陀佛,但是你簽了,就表示你也願意,阿彌陀佛是不會違約的。爲什麼有人說我念佛不能往生?那是因爲他雖然簽了,但是他違了約,他不願意去。爲什麼會違約呢?是因爲他對誓約不了解。因爲阿彌陀佛的這個約定太容易了,太簡單了,“南無阿彌陀佛”你隨便就簽了,但是沒有好好的了解。我們現在就要好好地了解,了解得清清楚楚之後,你就不會違約,就會得到阿彌陀佛給你的真實的利益。所以我們念佛,這是一個生死保險,而且是無量世的保險,你隨時出事隨時找他,他肯定會負責,所以你就安安心心住在名號的保險中,得到究竟的安慰,而且隨時與佛溝通,與佛打電話,隨時南無阿彌陀佛。
《《阿彌陀經》講記一:阿彌陀佛的願力與光明》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