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到若七日快速成就。這裏需要進行抉擇,念佛依佛願你往生淨土是非常快速和容易,依成就文一念就可以往生,依因願文乃至十念一定可以往生,依阿彌陀經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也一定可以往生。你念佛,執持名號,如果你沒有信心,那麼就說明你與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不相應,你沒有好好聽佛的話。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聞就是聽話,沒有聽清楚釋迦牟尼佛的話,也就沒有聽清楚阿彌陀佛的願。你念佛是誰讓你念的?是阿彌陀佛讓你念的,你念是念了,你聽了指揮,但是你沒把佛的心意,佛的真實願望聽到,你只是聽到佛叫你念佛,好象分配給你工作,你就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不能好好領會工作的性質,對工作沒有熱情和責任心,麻木的工作態度換來的自然是效率低下。有人說我一天到晚的念,起早貪黑的念,把所有的時間都擠出來念,你很勤勞,但是身體畢竟只是外相,念佛更重要的是你的信心,你的願望。你既然念佛,接受了工作,分配給你工作的人是釋迦牟尼佛和阿彌陀佛,你應該把工作的本質聽清楚,工作效率才能提高。所以是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重點在“聞”,你真正的聞到了之後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就可以成就,效率很高。而爲什麼很多人念了很久,還沒往生決定?就是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這上面出了問題。
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一心不亂這是貫穿下來。要往生淨土,你有願以後,要想成就它,就只有達到一心不亂才能。所以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爲什麼要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因爲它是有結果的,獲得了往生決定的人就一心不亂,如果你沒有往生決定,即使你有願望,你的心中還是有恐怖和擔憂,心裏很亂。你發了願,成就了往生,就可以獲得心的安定和大安慰。
一心不亂,一心即信心,信心即是“阿彌陀佛執持名號”,真正的執持名號就是信心稱名,就是一心不亂。如果以你自己爲主去執持名號就不是真正的一心不亂,我們的心本質就是妄想、執著,是亂的。在真實上,只有佛的無量壽和無量光才是真正的一心不亂,一心即是執持名號,執持名號即是南無阿彌陀佛。誰在執持?阿彌陀佛在執持,阿彌陀佛說:我發願建設淨土,就是要把十方的衆生(你們)接到淨土來,是佛在執持,執持就是把衆生拿起、不放下,他用什麼把我們拿起呢?用名號。所以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就是被阿彌陀佛用他的光明拖了起來。你不要認爲我在念名號,好象我在拖阿彌陀佛,實際上是阿彌陀佛用名號把我們拖了起來,他拖起來以後就不放下,怎麼樣才能不放下呢?他用無量光,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爲什麼要照十方國呢?因爲十方國中有我們,有衆生,從光中示現出名號,光明名號照到了我們,將我們攝取了進來。照十方國,無所障礙,就是說你去了極樂淨土,住在極樂淨土,佛是用光明來保障你,也就是不放下你,如果他把你放下了,那你往生淨土就會有障礙,他不放下你,你就一直在他的保護之中,佛的威德力是煩惱、業障任何東西都不能障礙。所以執持名號,是我們被阿彌陀佛執持,被阿彌陀佛的願力和光明抓住了,你一念佛,就被阿彌陀佛抓住,南無就好象一只手抓了過來,這是誰的手?這是阿彌陀佛的手,南無阿彌陀佛,我被阿彌陀佛抓住了,你要這樣的信受。阿彌陀佛的手是光明,是不間斷的,光明照射到我們,攝取我們。執持名號就是執持者阿彌陀佛把我們轉變成名號,你就成了南無阿彌陀佛,他讓你變成南無阿彌陀佛。你說我不要無量光,不願意去極樂世界,但是他已經成就了,不舍棄你了,你進入到他的願力光明中,你就在不覺中被佛的願力光明轉成了南無阿彌陀佛,這是不可思議佛力在執持。
當然阿彌陀佛與我們是平等關系,他不勉強我們。佛先告訴我們極樂淨土很好,你要發願,能與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所以你要發願,你的發願也是佛發起的,他就是用這個光明名號來撥動我們的心,讓你發起願望。實際上這也不是你自己的願望,我們長劫以來一直到今天,都沒有往生的願望。法藏菩薩成就淨土,成就光明名號,你念佛就是佛在觸動你的心,喚醒你,招喚你,勸你發願,用名號來攝取你。你的願望是在聽到了阿彌陀佛的招喚以後,你說我願意往生,這時你的手和阿彌陀佛的手就牽上了。
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他的光明照下來是要追逐每一個衆生,十方如來憐念衆生如母憶子,佛要把所有的衆生都抱在他的懷裏。所以就派很多的佛來跟我們講法,你聽到了這個法,聞到了名號,就好比是搭上了手一樣,這些是有緣。如果沒有聽過名號,光明是存在的,“因”是有的,但是你沒有感覺到,沒有看到,沒有聽聞到,就好象沒“緣”。我們現在知道有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也念了名號,這就是有“緣”,與佛已經搭上了手。有的人聽了名號以後,只是搭上了手,心裏不情願,念了一聲南無阿彌陀佛,轉頭又跑了,心沒有被觸動,沒有發起真正的願望。
聞說阿彌陀佛的“聞”,不單是指名號,還有光明。佛的光明超越我們的眼睛,進入我們的耳朵,進入到我們內心,光明變成了名號,變成了經文,讓我們來聽聞,你在佛的光明照射下,攝取下發起願望。
所以要我們發願很難,發願的因在佛那邊,在聞說阿彌陀佛之後。爲什麼我們在念佛前要念經,因爲只有這樣你才能發起願望。通過善知識的教導指引,你才能夠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發願念佛。很多蓮友雖然念佛,但沒有好好聞經聽教,念佛流于形式,沒有從心上跟佛真正的接近,不知道佛是象慈母一樣在招喚我們,在攝取我們,對佛沒有這種情感,也就沒有信任,即使長時勤修,仍然沒有成果,在失望中退失,這是非常讓人婉惜的。所以我們念佛,對名號的真實義,對佛的願力和光明要好好地理解,然後再來信心中體現“阿彌陀佛執持名號,”就可以很快成就,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就一心不亂。
經文前後緊密相關。前面說極樂淨土成就如是功德,成就了南無阿彌陀佛,你可以與諸上善人俱會一處。到你這裏,你就應當發願,這句話是總結,也是轉折。如果你不發願,就說明你對極樂淨土成就的功德還沒有信解,對你來說極樂淨土好象還沒有成就,你雖然念南無阿彌陀佛,離成就還是較遠。你發願,經文然後說少善根福德因緣是不行的。你不要把方向定錯了,你要依“阿彌彌佛執持名號”的善根福德因緣,所以少善根福德因緣不能得生。前面說彼佛成就如是功德,佛成就的功德就是要給你的功德,就是讓你信受的功德,不是讓你另外去修功德。所以緊接下來說: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如果你沒有聞信淨土殊勝功德,你就不能真實執持名號。所以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時間需要很少,一天就成就了,七天就成就了,十念就成就了。如果你們沒有成就,那你就是沒有如實聞經,沒有信佛,雖然在念佛、念經,做了皈依,但是你就是不信佛,你就失去了很大的利益。所以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你在當下就要做一個選擇,你的往生是由佛來執持,如果你相信的是佛,相信佛的誓言,實際上你的往生已經決定了。這樣你念佛就沒有白念,你聽課就沒有白聽,依佛的誓願執持來說,你是一定可以往生淨土的,這是由佛來完成的事情。如果你不相信佛,相信你自己,你說我要達到什麼樣?你可能就會覺得聽經、念佛是白聽了、白念了,至少效果很小。你要抉擇一下,你到底是信佛的願望,還是信自己的想法,信佛你就一定往生,信自己就不往生。如果你沒有信心成就,甚至你都沒有什麼願望,那就表示你不信佛,你在信自己。如果你信佛,你肯定就會有願望,往生也就沒有困難。
如果你念佛,沒有獲得利益,沒有拿到阿彌陀佛給你的保證,說明你口裏念著南無阿彌陀佛,實際上是把阿彌陀佛放在自己的下面,你不尊重佛,還是你自己的心、自己的想法最重要,好象佛的願力沒有你的大。所以我們念佛就要真正信佛,皈依佛,你就往生決定,你不用等臨終。一心不亂,真正的就是信心,信心就是無量光的作用,沒有平時、臨終,阿彌陀佛什麼時候開始執持名號的?信心什麼時候成就的?阿彌陀佛成佛以來,于今十劫,阿彌陀佛成就一心不亂已經十劫,你進入到他這裏面,你就是一心不亂。
你沒成就信心但你有願望,信心和願望還是有差別,衆生邊的次第是先發願,後成就信心。聞說阿彌陀佛,你“信”了發願,這個“信”不是成就的“信”,這個“信”是“信”一部分,並不是具足的“信”。一心不亂的真實信心是指已經成就的信心,是阿彌陀佛已經成佛通過名號回向給衆生的信心。不是你覺得極樂世界很好、想去,做功德,這些信是有一些,但不具足,信心的“信”不單是這樣。真正的信就是獲得往生決定,如果你沒有往生決定,你就還沒有真實信心。如果你認爲有信心那也是假的,願心也是這樣;你沒有獲得往生,你有願心、信心都是方便,還帶有你自己的懷疑。你獲得往生,你已經在極樂世界的光明攝取不舍之中,在“阿彌陀佛執持名號”之中,那麼這個信心和願心才是真實的。
所以我們依經說,發願(願)、執持名號(行)和一心不亂(信),信、願、行都有真實和方便兩方面。真實的就完全是佛所成就的,沒有一點自力懷疑,信心成就往生決定,如果你有自力和懷疑存在,你就沒有往生,雖然有信、願、行,也是方便的。阿彌陀經中說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就是帶有方便的意思。
《《阿彌陀經》講記叁: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