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阿彌陀經》講記八:信願是往生正因

  《阿彌陀經》講記八:信願是往生正因

  主講:純祥法師

  一、念佛真實行景象

  參照《佛說無量壽經》,“六方諸佛證誠護念”是阿彌陀佛第十七願(真實行)和第十八願(真實信)兩願成就的合說。念佛是佛行,不是自己的修行,全部依靠阿彌陀佛的本願力。但是,怎麼樣來依靠?是什麼相呢?從“六方諸佛證誠護念”這段經文就可以直觀地體會,以信心來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就與十方佛出廣長舌相,稱揚贊歎阿彌陀佛的不可思功德,諸佛念佛的景象相通。

  你可以這樣體會,當你念“南無阿彌陀佛”時,跟你同時的還有十方諸佛,並不是你一個人孤零零的念。念佛,從情感流向上看,我們去念什麼人,當然希望他也能來念我們(相互呼應)。通過這段經文,你就非常直觀地體會到,你念南無阿彌陀佛時,十方佛也跟你在一起,也就是我念佛時佛念我。這一景象是阿彌陀佛願力的成就,他在因地發願說:“我成佛以後,十方諸佛都來稱揚我國土、名號的功德”,願力成就顯現這種景象。十方諸佛與你一起念佛,這個景象才是真實行,諸佛用威神力像母親保護孩子一樣護念著念佛人。你念佛的時候,應該知道是這樣的不可思議,在這樣的景象中,才能體會到念佛的真實義。

  念佛不同于念父母親、子女或者愛人,雖然那些也會有回應,但是未必你念什麼人,他就能念你。而念佛完全不同,念佛,佛一定會念你,甚至反過來,是佛先念我們。釋迦牟尼佛發起我們的念佛,把我們攝入在佛念我們的願力之中,我們只是回應者。十方如來,憐念衆生,如母憶子,是十方佛先念我們,我們現在作了回應。你在這種回應之中成就的信心金剛不動,這種力量不是無常的,它能夠保證你的往生。往生你自己不能保證,這段經文就是證誠你在諸佛的護念之中,證明念佛一定可以得到往生,不會再流入六道輪回。

  契入這段經文,你就是真正的念佛。如果你沒有這樣去念佛,自己辛辛苦苦在“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爲了往生我要念佛,我要修行,好象在完成任務。心裏懷疑“我能不能往生”,好象一直在辛苦的環境裏,顯得比較淒涼。一旦你進入到真正的念佛之中,你就不是這種感覺了,你就會發現,念佛是跟諸佛在一起,應好好體會。

  如果佛是空洞、局限的,我們爲什麼要念佛呢?經文到這裏才是真實行,把我們攝入到佛願中。這是十七願大“行”和十八願大“信”兩條願的成就,行信一體,把衆生攝入佛力中。落在佛邊就是稱揚贊歎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落在我們這邊就是汝等衆生當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這是兩邊,我們就是信,佛就是行,有佛的行,才有你的信,沒有佛的行,你的信就是不圓滿的。這種景象並不需要我們去想象,它是已經完成的願力,你念“南無阿彌陀佛”就有這個景象。

  二、信願是往生正因

  接著“六方諸佛證誠護念”的佛“行”,下面這兩段就講衆生的信心成就。

  “舍利弗。于汝意雲何?何故名爲一切諸佛所護念經?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經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是諸善男子、善女人,皆爲一切諸佛之所護念,皆得不退轉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是故舍利弗,汝等皆當信受我語,及諸佛所說。舍利弗。若有人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欲生阿彌陀佛國者,是諸人等,皆得不退轉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于彼國土,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是故舍利弗,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這兩段經文是說明衆生的成就。

  “舍利弗。于汝意雲何?何故名爲一切諸佛所護念經?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經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是諸善男子、善女人,皆爲一切諸佛之所護念,皆得不退轉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這個地方突出的是第十八願的成就.下面一段“舍利弗。若有人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欲生阿彌陀佛國者,是諸人等,皆得不退轉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于彼國土,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是把十八、十九、二十願的成就合起來。無量壽經十八願因願對應十八願成就,十九願、二十願成就文則是合說,對應關系非常明晰。《小經》帶有方便性,但是如果參照《佛說無量壽經》來學,兩經是完全一致的。

  1、對應《大經》中第十八願的成就

  上面一段,經文說“當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這也是經的名字,《佛說阿彌陀經》也叫做“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在六方諸佛(十方佛)證誠護念之後,釋迦牟尼佛又對舍利佛說:“爲什麼這個經叫一切諸佛所護念經呢?”

  佛自問自答說:“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經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是諸善男子、善女人,皆爲一切諸佛之所護念,皆得不退轉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這一段用的詞是“聞”,“聞”包括經名和佛名,一是“聞”經受持,二是“聞”諸佛的名字。參照大經,這一段屬于十八願的成就,也就是信心成就,前面“六方諸佛證誠護念”是把衆生攝入在佛的真實“行”中,以“行”來攝“信”,到這裏就講到衆生的信心成就,信心成就往生也就決定了。

  以往解說對這兩段經文重視不夠

  以往解說《阿彌陀經》,多重視在“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那段經文對于六方佛的證誠護念,以及對這兩段經文不夠重視。這是由于以往解說者對阿彌陀佛本願及成就不了解,對《佛說無量壽經》比較陌生,用力多在方便“信行”上面。這兩段經文非常精練,含攝的內容非常多,如果依《佛說無量壽經》,講到往生後你是如何神通廣大,智慧超越,諸上善人聚會一處,怎樣修行成佛,說的很廣,而在本經中它就用“皆得不退轉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一句話全部攝盡。

  往生跟死亡關系過于密切

  多數人知道念佛是往生,但只知道阿彌陀佛跟臨終接引有密切關系,多是在臨終接引這條願上用心,因此容易把往生當成是身體的死亡,跟死劃了等號。這樣就把淨土法門跟死的關系拉得很緊,對往生的理解有偏。生、死本是一體,當下念念就在生死之中,如果說死很重要,對死的刹那性理解也是很重要的,不能只把“死”看成是一個階段身體的死亡。

  對“不退轉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意義不了解

  我們對“不退轉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這個術語,需要理解,不然你念了卻不知道這裏面包含著信心(信不退)的內容,更不懂去追求。“不退轉”是往生的結果,“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就是“無上正等正覺”,也就是究竟的佛果。佛有等級,阿羅漢就不是“無上正等正覺”,有些菩薩雖然顯現佛像及佛的功用,也不是“無上正等正覺”,“無上正等正覺”就是以阿彌陀佛爲標准。阿彌陀佛是覺行圓滿,他沒有一點迷茫,已經斷除了所有的煩惱,行持都圓滿。對于我們來說,那就是生命真實的成就了,太虛大師講:“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現實”,也就是真正的人格圓滿。不退轉更直白的表達方式,就是不會從真實的安樂退轉下來,你現在所追求的幸福快樂是無常,會退失,而你一旦往生,快樂就是永恒究竟,不會再失去了。

  具足得聞即是信心,所聞有法(經)、有人(佛名)

  “何故名爲一切諸佛所護念經”呢?這本經爲什麼叫一切諸佛所護念經?“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經受持,及聞諸佛名者”,①聞經受持,是說“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還是歸到這個名號上來。經和佛名是佛、法及廣略的關系,佛名是人是略,展開就是《佛說無量壽經》、《佛說阿彌陀經》,是法是廣。“聞是經受持”,“聞”指你聞到佛願升起、本末沒有懷疑,按照《大經》的解釋,聞即是“信”,聞信一體同時。“聞”經沒有信心,“聞”即不具足。“②聞諸佛名,這地方有一點難解。“聞”諸佛的名字,這是指人,經是指法。結合叁皈依來說,“聞”到指你皈依成就得到了信心,“聞”就是信心成就。“聞”是一個法門,在密教中叫“聞解脫”,聞到你就得“不退轉”了。“聞”諸佛名,佛都有因果本末,這些佛的因果本末都可歸結到阿彌陀佛上來,一佛一切佛,具足聞任何佛名即等于聞南無阿彌陀佛。

  前面經文“汝等衆生,當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每一尊佛都顯現著阿彌陀佛的本願力,也就是阿彌陀佛的名字。所以真實聞諸佛名,即聞南無阿彌陀佛名,得到一切諸佛的護念。反過來也可以說,你沒有成就信心,就沒有真實皈依,念佛信心就是叁皈依的真正成就。

  “信不退”是指什麼?

  “聞”是指聞佛願升起、本末,無有疑心,這裏要說兩點:信心和不退轉。對于念佛人來講現階段的“不退轉”是信(心)不退,這是重點。念“南無阿彌陀佛”就得到諸佛的護念,阿彌陀佛本願力光明的攝取不舍,你在這個階段上是信心不退。

  由于被佛力所攝受,你不會從往生的信心上退轉下來,這就是信心不退。信心不退不同于“叁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信不退不是位不退,你不是已經證得了聖果,更不是什麼大乘菩薩的行不退,當然更不是念不退了。念念南無阿彌陀佛,念念勇猛精進,這個你是做不到的,我們在這裏獲得的是“信不退”。“信不退”就是在佛的光明力,諸佛的護念中,十方佛在用力護念著你的信心。佛要你幹什麼?要你去極樂世界,不要你再去輪回了,如果你沒有得到“信不退”,那你就失去了所有佛的關照。

  念佛得諸佛所護念

  只要你念佛,十方諸佛就護念你往生,所以念佛是最尊貴的,也是力量最大的。念佛獲得的信心就是金剛不動搖的,什麼力量也沒有信心的力量大,你獲得了信心,那麼十方諸佛都一起用威神力來護念你,保證你的往生,證明你的往生,這是你念哪個菩薩,哪個法門也不能相比的,沒有一個有這樣的威德力。

  2、大…

《《阿彌陀經》講記八:信願是往生正因》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