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多一樣。釋迦牟尼佛說:我爲一切五逆的人不入涅槃。佛陀之所以出現在世間,就是爲了救度我們這些不能免除惡業的人。佛不主要救那些善人,比如觀世音菩薩、文殊菩薩,他們已經在岸上,佛救不救度不太重要。而我們這些人一不小心就會砸到地獄裏,剛從地獄裏生上來不久,得到人身,如果不得解脫,又要下地獄了。
釋迦牟尼佛就是爲了救度我們這些不見佛性、沒有智慧、怨天怨地的衆生。阿阇世王也叫“未生怨”王,沒有出生就跟父母是冤家債主。我們也一樣,每個人都是來討債的,所以每一家的關系都不是那麼好,雖然沒有殺父母,但和諧的也很少。沒有出生就帶著怨是很恐怖的,還沒有出生,業力已經存在那裏了,到時候就吵來吵去,輕的你不理我,我不理你;重的就互相埋怨、告上法庭,再重就是打、罵、殺。這就是惡衆生,性質跟阿阇世差不多,都是未生怨。
阿彌陀佛建立淨土,就是爲了救度我們這些不見佛性的惡衆生,我們現在是被魔王、被惡業所控製,無始劫輪回到今天,一直沒有解脫。而且業力的糾纏無止無休,非常的恐怖。佛發願建設淨土,就是爲了我們這些不能免除惡業、生來就發懵的衆生。我們生來就糊塗了,接著造業、墮落、輪回不息。其實我們沒有例外,都是病人,但是很多人不承認、不懂得病情的嚴重性,也就不懂得來找佛法。有的人雖然來找佛,也不是來治療生死大病的,把佛當成了財神爺,就不是正信。我們學佛法的目的就是要治療生死輪回之病,其他的都不重要,有了這樣的需求,沒有什麼比佛法的緣分更重要了。
“了生死”從需求心中生
心誠則靈,誠就要信,信跟需求連在一起,信裏面有願望,願就是欲求。像得了癌症就要拼命找醫生,因爲你很需要啊。你一定要治好生死病,內心裏面就一定拚命要去找佛,相信裏面既有信心、又有願心,就是“信願”之心。願心裏面就帶有需求、欲願,如果沒有,力量就比較弱,念佛就沒有什麼感應。佛是隨時都在的,有這個強烈的內在需求,就是功德的具足、善根的成熟,所以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就是發起你的願望、發起你的信心和需求心。阿阇世現在是已經急切需求了,他已經是爆發了很嚴重的業果,再不救就死了。有些人口裏說挺信佛,道理也講得挺多,阿阇世道理上也信因果業報,信要墮地獄,但他現在非常痛苦,信佛並不是口裏說說就可以的,我們不要光追求理論。
尓時,釋迦牟尼佛大悲導師爲阿阇世入了“月愛叁昧”,放大光明去照阿阇世王,阿阇世的身瘡就痊愈了。我們生了病,希望立馬就好,好了才相信,如果說了半天還不好,好像就沒有信力。佛說有力量能夠治病,並不只是口說。“月愛叁昧”就是慈悲叁昧,形容佛的慈悲心非常清涼,讓人非常舒服,佛以大慈悲心清淨功德力量放出了光明,阿阇世的瘡是惡業爆發,光明照到他身上,身體的瘡就好了。這在佛教裏挺多的,有人生了業病,通過念佛就好了,雖然不是直接的照到佛光,原理一樣,就是消除業障。阿阇世本身生的是業障病,這就是要通過佛法對治力,這樣就治愈了。
佛力引導建立信心
佛法分兩邊,一邊要相信佛菩薩是有的,生了病佛法是可以對治的,雖然不是醫生,也能有這種功用;但是不要特別執著,生了病就不去找醫生,這是兩碼事,該服藥就去服藥。阿阇世特殊,他跟佛還是有緣的,普通人並沒有這個因緣。之前也用了藥,但沒起什麼作用。因爲這個病是以業障爲主,釋迦牟尼佛就放光,用佛的功德力去消除。我們生了病當然也是一方面要忏悔,一方面該吃藥就要吃藥。阿阇世身病被治好了,就問耆婆:“天中天,以何因緣,放斯光明。”因爲他得到了利益,就贊歎佛是天中天,得這麼嚴重的病,誰也沒辦法,佛一放光就好了,他就感激贊歎佛,說我現在好幸運呐,佛都放光來救我。
前面說阿阇世王得了這個病以後,就說世無良醫能療治我的身、心,因爲他信了一部分佛說的話,做了惡業是一定要墮地獄的,但能不能治好,還是沒有信心。他果報馬上就要現前了,對能不能脫離生死輪回,還沒有信心。我們好多人就是這樣,對因果容易信,因爲我們都在苦惱之中,自己確實做過很多不好的事情,現在就能感受很多痛苦。但是不容易相信佛真有力量能救度我,所以相信因果半信半疑還是容易的。耆婆就說,正因爲你不相信,釋迦牟尼佛就放光來治療你,給你建立信心。所以佛法在關鍵的時刻還是有真實顯現的。先治身,再治心。阿阇世對耆婆說,世尊也可憐我啊,因爲他心裏面有慚愧,他的父親是供養佛的,提婆達多跟佛作對,他支持提婆達多把父親殺了。按照世間人的說法,自己跟佛也是對頭,覺得有慚愧對不起佛。現在耆婆和他父親要他去找佛,心裏面覺得,自己跟佛作對,佛怎麼能幫我呢?所以做壞事也是要頂著壓力的,阿阇世王做五逆罪,以前也聽過不能幹,但是煩惱一來就去做了,做後覺得已經做成這麼大的惡事了,佛可能也不原諒我了,覺得自己已經是黑到家、沒得救了,就沒有信心,想我這麼壞的人,佛還能管我呀?
耆婆就跟他打了一個比方,比如一個人有七個兒子,七個兒子裏面有生了病的,父母的心不是不平等,他會對著那個生病的孩子特別的慈悲。衆生都是佛的子女,佛的心是平等之心,但是從我們這邊來講,誰更病得嚴重,佛就對他更慈悲一些。五逆的人馬上要墮地獄,佛好像對他們更慈悲一些。《地藏經》裏釋迦牟尼佛囑咐地藏王菩薩,衆生哪怕有一點點善的因緣,也不要讓他下到地獄裏面去;另外釋迦牟尼佛又說,做五逆惡業好嚴重,是要下地獄的。所以佛對衆生非常慈悲,特別是對惡衆生。
佛跟我們不一樣,我們一看惡人就想趕快讓他早點報應、詛咒他早點死了算了。我們就是沒有慈悲心,只能包容到一定程度,再嚴重的話就詛咒了。佛則不同,憐憫衆生猶如自己的兒子,沒有任何的計較,而且對越惡的衆生越慈悲。惡衆生就是苦衆生,越惡就越苦、造的業就越嚴重,就越值得憐憫。佛不會從惡的角度來對待他,是從苦的角度來救度他。“于罪者,心則偏重。”苦馬上要墮地獄了,佛就心則偏重,就好像這個兒子生了病,就更要好好的照顧。如果健康的就無所謂,不用照顧,比如那些菩薩、阿羅漢們。
有的人就說,那我就多造點罪,這就不太對頭了。有些人的心性特別糟糕,因爲父母親對子女太好,反而放任、胡作非爲、不念父母親的慈悲,這叫慈悲出下流。中國文化講父慈子孝,佛慈悲惡人,我們不能因爲慈悲就更去做惡,應該慚愧反省。佛跟我們不同,我們應該對佛有信心。不要覺得這麼惡的人,佛還能救度?佛法還光爲救度惡人?佛也太那個了,好像好人就沒有什麼好處,對待壞人還更慈悲。佛是金剛智,就是對壞人更慈悲,當然這是在皈依了佛的情況下,浪子回頭金不換,也是可以救度的。
“但使回心多念佛,能令瓦礫變成金”,不管你多麼壞,只要回了頭。這比世間法的力量大得多,世間法裏五逆罪是一定要判死刑的。佛法不是世間法,一個人不管到了什麼程度,佛都是要救度的,這叫無緣慈、同體悲。一切衆生平等、一切衆生都有佛性,雖然你不見佛性,但是有緣遇到佛,還是可以救度的。
南無阿彌陀佛!
錄音:白蓮花 整理:隨順 編輯:如意 審核:純祥法師
《四十八願 第十六講:惡人正機》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