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的終極生命▪P3

  ..續本文上一頁的那種還有力。

   師父是給你把種子種下去。道友呢,是觸發它(這個種子)早早成長,健康成長的一種因緣。所以在佛教裏說“千裏尋師,萬裏尋友,”說明道友也是很難得很難得的。

   在中國的文化裏面,友情也是很可歌可泣的,都是難得,好的都難得,一般性的一大堆,對不對?好的都是很少的,都要相互鼓勵,共同努力的,不努力不行的。

   信衆:將來我們要往生的一刹那,那個時候一定很痛苦,如果憶念不起佛號啊什麼的,就會需要很好的師父來幫助,否則往生會很困難。

   師父:平時修學要抓到重點。臨死的時候還靠著外面,手抓著外邊的上師,學了一輩子這個還不知道,臨死還要抓上師。上師這個軀殼也是有爲法,也是幻現的,五蘊的一個蘊聚的身。哪怕再是乘願來的,也是願力的蘊聚身,還是一個有爲的過程。縱使釋迦牟尼佛,他也要顯現涅槃,他進入到他真正的無漏法身才是真的。所以我們追求開智慧是最主要的,爲什麼“師”這麼重要?“師”就是解惑。

   這次讀《法華經》,我爲什麼要跟大家開示?很緊的時間裏,我也要給大家開示幾句,這個是很重要的。要明白那個道理,明白那個道理,才能開始回光返照,才能守住那個,念茲在茲。師父給你開示的那個智慧,讓你刹那間智慧現前,智慧現前了叫念茲在茲。

   守住,如守城廓,外面的煩來,你也不要把那個丟掉,內在的惱來了,也不要丟掉。外煩內惱,外面的煩也不能把這個丟掉,內相續的惱生起,也不能把這個丟掉,這個才是無量光無量壽。這樣才會知道忏悔業障。

   普賢菩薩的十大願王,《第二十七妙莊嚴王品》很重要的,斷惡,開始斷惡。《普賢菩薩第二十八品》修善,十大願王:禮敬諸佛、稱贊如來、廣修供養、忏悔業障、隨喜功德、請佛住世、常隨佛學……一個一個的。這個十大願王,有一個你修得相應了,那都不得了。

   臨命終的時候,其它一切都散壞,甚至痛苦來了,但是痛苦也了不可得,也要散掉,哪怕五馬分屍,也不可能永遠分下去,對不對?

   它是一個經曆,是一個生命的過程。那就要忍住,還是念著那個智慧狀態。縱使當下你念不了,但生前你有這樣的習氣,你修了這個聖法,這個聖法的力量會超越那些。

   所以有聖法的光照著的時候,五馬分屍的感覺不會有的,就消掉了。就像有水在,那個泥巴就不會結成很硬很硬的東西。有智慧的甘露在,就不可能有五馬分屍的痛苦,四大就會很柔軟,四大也就變成光明了。

   信衆:師父,那要等到斷氣的時候嗎?

   師父:不是,現前就能那樣。修得好的人會很柔軟的,看的出來的,有瑞相的,不等到死就有瑞相。

   信衆:有一種功叫自發功,如果完全放松的時候,就會做瑜伽、會打手印、會按摩,甚至會做拍手功的一些動作,單一個拍手功,花樣就很多的。

   師父:說明是放松了,但是放松的同時,又有東西了,如果真的完全放松了,哪有這些呢?

   信衆:我是用來做健身。

   師父:從當前的利益上來說,我這樣能健身。甚至有些人爲了健身,還很追求這個,但是從長遠利益來說,並不好。

   作爲佛教徒來說,要有正覺,還要能自控。主要還是要從開智慧方面下功夫,不是在形體上用功,也不能在感覺上用功。

   這些現象有,但是我們學佛,照見五蘊皆空,一個就是色,色身,接下來就是受。你是在一個受陰的範疇,應該要脫出來,駕馭著智慧的火箭,從這裏面沖出來,從蘊的雲團裏面沖出來,不沖出來,在裏面又會輪回下去。

   以聞思修比較牢靠,所以爲什麼皈依要有叁寶,佛法僧不能獨立的。佛的含意是什麼?法來給予這個佛的含義;法是什麼?僧來引導給予我們法的含義;那僧到底是什麼?僧要符合佛與法的內涵。

   這叁位一體,這叁個東西才能定出一個座標點,最穩固的一個支架。沒有這叁個點的話,兩個點不穩定的。

   金剛乘就是佛法僧上師。上師代表佛、上師代表法、上師代表僧,皈依四寶。其實不是四寶,就是佛法僧總集于一體的上師。他既把佛法僧分立開,又有一個可實踐的點。要不我們從哪裏契入呢?佛,十方叁世那麼多佛;法,浩如煙海的法;僧,那麼多的僧。我們依現前這位上師,他既是佛,又是法,也是僧。這是需要有信心的,還要有嚴格的教法。既然你有信心了,成熟了,我可以把如來的教法慢慢地教給你。這樣真正佛、法、僧叁寶聚于一身的,在你面前體現的一個紐帶。

   看舍利也有好處,過去阿育王有個舍利丹,這個舍利丹就是提供大家忏悔業障的。面對著佛陀的舍利忏悔,看到舍利,與見到本師佛一模一樣的。然後拜,一次沒有忏悔幹淨,第二次、第叁次這樣。實在不行,在佛面前燃指、燃頭頂等。這樣忏悔著,慢慢慢慢,這個時候舍利開始放光啊,顔色變啊,等等的,這才現出點瑞相。

   所以忏悔也叫有相忏悔,有瑞相現前了,才證明你業障清淨了。衆生業障那麼重,有的就靠念阿彌陀佛,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你知道你罪有多少重啊?八十億劫是有量的,你的罪是無量的,對不對?大家往往不知道這一點,很多的方法爲了忏除我們的業。

   念佛可以,要有謙下之心,對叁寶有恭敬之心。如果沒有其他智慧,也沒有聽經聞法的機會,那有哪位師父慈悲教你念阿彌陀佛,你要以慚愧心、忏悔心念南無阿彌陀佛。

   對娑婆世界有厭離心,要起我一定要往生極樂世界的心,阿彌陀佛,我要跟著你。總的叫娑婆世界,細的像先生、孩子不能黏,要有一點點黏,佛號就進不去,這個就很難做到的。

   講法要契機,要引導的,所以“講法容易對機難,法不對機總是閑。”我是想盡辦法來講,用天文、地理、科學等辦法,來闡述佛法,讓大家明白,科學與佛法比起來還是很渺小的。

   信衆:文字相不重要吧?

   師父:離開文字相沒辦法了解,不重要是因爲大家明白了,就不要再執著文字相。《金剛經》所講的“法尚應舍,何況非法。”就包括了這個意思,非法更是要遠離了。

   我學佛的時候,第一次站在泰山頂上看著四方,向四方拜叁拜的時候,祈禱佛加持我,跟我有緣的師父能夠現前,我要找他。

   在山頂上拜的時候.,我就發現所有疑惑都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這個天地宇宙,自然有一個大腦,像佛菩薩一樣,你發出的聲音,真誠的祈求,它會聽到,會給你安排的,你自己不要改變就行了。不要我今天這樣祈禱,明天算了,不相信了,什麼因果報應,人死了就沒有了,又起斷見、惡見,邪知邪見又控製你的心了,那就不行了。

   相信因果,相信有諸佛菩薩,相信有善知識,佛菩薩在慈悲地看著我們。流浪的孩子自己要回頭了,爸爸媽媽,你們在哪裏呀?快帶我呀,流浪得太苦了,快來帶我!肯定會有來帶你的,你等著好了,你只要等著。你這個心不要變,就會有,會出現的。然後生活當中就會出來一個善知識,很喜歡很喜歡,就跟著。然後又介紹一個善知識,又很喜歡很喜歡,一連串的,節節開花。

   信衆:師父就像一個慈父,我做錯事的時候,會很嚴厲地罵我,可是最後還是會說我愛你們,安慰我們。跟著師父法喜充滿,好大好大的法喜。

   師父:我一般是這樣的,不管是誰來,是法上去探討,比如提出一個問題,我們先是交流一下。

   有的人是關于心法的,關于般若空性部分的這些東西,我們有可能熏習的這些習氣比較多,講的多一點。

   我們是把精華的部分,多少的福才能積一點點慧出來。像甘蔗榨汁一樣,一大堆才能榨出一碗來,我們現在就是那甘蔗汁,亂灑一樣的,多積累甘蔗多好。其實有一些他積了甘蔗,所以不同的弟子,以不同的恭敬心,他就得到師父不同的加持。

  

  

《佛教的終極生命》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