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宗法語大觀 第五編 淨土資糧 行門▪P7

  ..續本文上一頁得人身,若我們對異類動物不加以憐憫同情,反而縱情食啖,那麼,一旦我的福報或享盡,動物的罪業或酬償完畢,難免從頭償還命債,以飽對方的口腹。須知世間刀兵大劫,都是衆生宿世的殺業所招感的。倘若沒有殺業,縱然身遇賊寇,賊寇也自當生起善心,不會加以誅戮。更何況瘟疫水火等災禍橫事,戒殺放生者,很少遭遇。所以應該知道,保護動物,原來是在保護自己。戒殺動物可以免于被天所殺、被神鬼所殺、被盜賊所殺、乃至未來怨怨相報殺。

  

  念佛人當吃長素

  念佛之人,當吃長素。如或不能,當持六齋或十齋。初八、十四、十五、二十叁、二十九、叁十爲六齋,加初一、十八、二十四、二十八爲十齋。遇月小即盡前一日持之。又正月、五月、九月爲叁齋月,宜持長素,作諸功德。由漸減以至永斷,方爲合理。雖未斷葷,宜買現肉,切戒家中殺生。

  

——印光《印光法師文鈔》

  【譯文】

  念佛的人,應當吃長素。如果條件不允許,應當奉持六齋或十齋。初八、十四、十五、二十叁、二十九、叁十爲六齋,加初一、十八、二十四、二十八爲十齋。遇月小,月底齋日就挪前一日奉持。另外,正月、五月、九月爲叁齋月,應該吃長素,廣作功德。葷腥應由漸漸減少最後達到永遠斷除,方爲合理。雖然未斷葷腥,應當買現成的肉,切戒在家中殺生。

  

  謹防雜毒之善

  欲明一切衆生身口意業所修解行,必須真實心中作,不得外現賢善精進之相,內懷虛假,貪瞋邪僞,奸詐百端,惡性難侵,事同蛇蠍。雖起叁業,名爲雜毒之善,亦名虛假之行,不名真實業也。若作如此安心起行者,縱使苦勵身心,日夜十二時,急走急作,如救頭燃者,衆名雜毒之善。欲回此雜毒之行,求生彼佛淨土者,此必不可也。

  ——善導《觀經四帖疏》

  【譯文】

  要明白一切衆生身口意叁業所修的解行,必須從真實心中作出,不得外面表現出賢善精進的樣子,內心卻懷著虛假、貪欲、瞋恚、邪惡和僞造,種種奸詐邪惡之性難以更改,所行之事如同蛇蠍一樣陰險歹毒。如果是這樣,雖然也修行身口意叁業,卻只可叫做雜毒之善,又可叫做虛假之行,不可稱爲真實的德業。倘若以這種心態來修行,縱使苦切激勵身心,一天十二個時辰,如同頭被炙烤燃燒那樣,急迫地修行,也只可叫做雜毒之善。想要用這種雜毒之善回向求生阿彌陀佛的淨土,那是必定不可能實現的。

  

  恭敬得實益

  欲得佛法實益,須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則消一分罪業,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則消十分罪業,增十分福慧。若無恭敬而致亵慢,則罪業愈增,而福慧愈減矣。

  

——印光《印光法師文鈔》

  【譯文】

  要想獲得佛法的真實利益,必須向恭敬中求取。有一分恭敬,就消除一分罪業,增加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則消除十分罪業,增加十分福慧。倘若沒有恭敬而導致亵渎輕慢,那麼罪業更加增加,而福慧更加減少了。

  

  結交淨友

  一切悟機,非友不發;一切惡法,非友不止。如車二輪,去一則蹶。是以行道求友者,當嚴別淨穢。一、山林閑適之友當近,能止躁心故;二、嚴持戒律之友當近,能淡諸欲故;叁、智慧廣大之友當近,能出迷津故;四、總持文字之友當近,能決疑難故;五、寂寞枯槁之友當近,能恬進取故;六、謙卑忍辱之友當近,能銷我慢故;七、直心忠告之友當近,能抑諸過故;八、勇猛精進之友當近,能速道果故;九、輕財好施之友當近,能破大悭故;十、仁慈覆物、不惜身命之友當近,能摧人我等執故。若無如是淨侶,即當屏人獨處,自辦道業,以像設爲師,以經論爲侶,其他嬉戲之徒,甯絕勿通。如入園中,雖無佳華,不植臭草,以無益賞心,徒增厭穢故。

  

——袁宏道《西方合論》

  【撰者】

  袁宏道(1568-1610),明代居士,字中郎,號石頭居士,萬曆年間中進士。初學禅于李卓吾,信解通利。後信奉淨土,晨夕禮誦。晚年,宿于僧寺,無疾往生。

  

  【譯文】

  一切開悟的契機,非良友不能發起;一切邪惡之法,非诤友不能阻止。修行人與良友的關系,誠如車子的兩個輪子,去掉一個輪子就會顛撲。所以學道求友者應當嚴格甄別淨友與穢友。具言之,第一,隱居山林,心閑高逸之友當親近,因能抑止躁妄心故;第二,嚴持戒律之友當親近,因爲能淡泊種種貪欲故;第叁,智慧廣大之友當親近,因能指點迷津故;第四,通達經綸、總持文字之友當親近,因能解決疑難問題故;第五,甘處寂寞、身心枯槁之友當親近,因能恬淡世間進取心故;第六,謙卑忍辱之友當親近,因能銷除貢高我慢心故;第七,直心忠告之友當親近,因能抑阻諸多過失故;第八,勇猛精進之友當親近,因能疾速成就道果故;第九,輕財好施之友當親近,因能破大悭吝故;第十,仁慈愛物、不惜身命之友當親近,因能摧毀人我是非等執著故。若沒有這樣的清淨道侶,就應當屏絕人群,孤身獨處,自辦道業,設佛像爲師,以經論爲友,其他嬉戲玩鬧之徒,甯可絕交,不可來往。譬如進入園圃中,雖然沒有佳美華卉,但不應種植臭草,因爲種植臭草(喻結交穢友)無益于賞心悅目,只是徒然增加穢惡臭氣故。

  

  摒棄惡念,守護善心

  若念佛之人,塵垢未淨,惡念起時,須自檢點,或有悭貪心、瞋恨心、癡愛心、嫉妒心、欺诳心、吾我心、貢高心、谄曲心、輕見心、能所心及諸逆順境界隨染所生一切不善之心。設或起時,急須高聲念佛,斂念歸正,勿令惡心相續,直下打並淨盡,永不複生。所有深信心、至誠心、發願回向心、慈悲心、謙下心、平等心、方便心、忍辱心、持戒心、喜舍心、禅定心、精進心、菩提心及一切善心,常當守護。更要離非梵行,斷惡律儀。雞狗豬羊,慎毋畜養;畋獵漁捕,皆不應爲。當隨佛學,應以去惡取善爲鑒戒。

  

——優昙《蓮宗寶鑒》

  【譯文】

  若念佛之人,塵勞垢染尚未清淨,惡念生起來的時候,必須自己趕緊檢點,或有悭貪心、瞋恨心、癡愛心、嫉妒心、欺诳心、人我心、貢高心、谄曲心、邪見心、輕慢心、能所心以及由各種逆順境界隨染著所生起的一切不善的心念。假如不善心生起時,急須高聲念佛,收斂惡念歸于念佛正念,不要令惡的心念相續,宜直下將不善念打並幹淨,永不再生起。所有的深信心、至誠心、發願回向心、慈悲心、謙下心、平等心、方便心、忍辱心、持戒心、喜舍心、禅定心、精進心、菩提心以及一切善心,應該經常守護。更要遠離非清淨梵行(斷淫欲),斷除邪惡的律儀。雞狗豬羊悉不畜養,打獵捕魚都不應該去作。應當效法佛的言行,以去惡取善作爲鑒戒。

  

  淨業行持總則

  無論在家在庵,必須敬上和下。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勞,成人之美。靜坐常思己過,閑談不論人非。行住坐臥,穿衣吃飯,從朝至暮,從暮至朝,一句佛號,不令間斷。或小聲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別念。若或妄念一起,當下就要教他消滅。常生慚愧心,及生忏悔心。縱有修持,總覺我工夫很淺,不自矜誇。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樣子,不看壞樣子。看一切人皆是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夫。汝果能依我所說而行,決定可生西方極樂世界。

  

——印光《印光法師文鈔》

  【譯文】

  淨業行人無論是在家、還是在寺庵(出家),都必須恭敬長輩,和睦下屬,忍耐他人所不能忍耐的人事,行持他人所不能行持的道業,替代他人的辛苦,成全他人的好事,靜坐時常常思惟反省自己的過失,處衆閑談中不說他人的是非。行住坐臥,穿衣吃飯,從早朝到暮夜,從暮夜到早朝,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名號,不令其間斷,或小聲持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生起其他的念頭。若或妄念一生起時,當下就要念佛,教妄念消滅。淨業行人應常生慚愧心及生忏悔心,縱然自己有修持,總覺得我的工夫很淺薄,不可自己矜持誇耀。日常修持生活中,只管自己念佛,不管人家行爲如何。只看好樣子,不看壞樣子。看一切人皆是菩薩,唯我一人實在是苦惱凡夫。你果真能夠依著我所說的話而奉持,決定可以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

  【按】

  印祖對葉福備居士的這段開示,切中現代淨業行人的弊病,應病投藥、體現儒佛修心養性之心要,凝聚著印祖一生教化衆生的悲智,我等衆生當如教奉行。

  

  

《淨宗法語大觀 第五編 淨土資糧 行門》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