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苦。教化群生,令舍五恶,令去五痛,令离五烧,降化其意,令持五善,获其福德度世长寿泥洹之道。
——《佛说无量寿经》
【译文】
汝等能在这个娑婆世界,端心正意,不造作各种恶业,实在是最高的德行,十方无量世界的众生,都无法与你们相比。什么原因呢?他方诸佛国土天人之类,自然而然地作善,很少为恶,容易开导教化。如今我在这个娑婆浊世示现作佛,这个世界的众生处在造作杀盗淫妄酒的五恶、经受五恶所导致的现世刑罚的五痛以及来生堕在三恶道的五烧的苦境之中,果报是最为剧烈惨痛的。我现在教化这些众生,令他们弃舍五恶的行为,消去五痛的折磨,脱离后世恶道的五烧,降伏教化他们的心意,让他们都受持五戒,获得人天福德,乃至发菩提心,获得出离世间,寿命长久,最终证得涅槃之道。
如来子孙,为众所尊
曼佛世时,其有信受佛经语深,奉行道德,皆是我弟子也;其有甫欲学佛经戒者,皆是我弟子也;其有欲出身去家,舍妻子,绝去财色,欲来作沙门,为佛作比丘者,皆是我子孙。我世甚难得值,其有愿欲生无量清净佛国者,可得智慧勇猛,为众所尊敬。勿得随心所欲,亏负经戒,在人后。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译文】
在佛灭度后,如果有能信受佛经甚深义理,奉行道德准则者,都是我的弟子;如果有发心奉持佛经求受戒律者,都是我的弟子;如果有能志心辞亲割爱出家,舍去妻子,断绝财色,来作沙门,为佛作比丘者,都是我的子孙。我应现出世,很难遇上,如果有希望往生彼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者,可以获得智慧勇猛,为大众一切天人所尊敬。你们不得随心所欲,亏损辜负所受的经教与戒律,修道不得落在他人之后。
当断五种辛菜
佛告阿难:是诸众生,求三摩提,当断五种辛菜(1)。熟食发淫,生啖增恚。是食辛之人,虽能宣说十二部经,十方天仙,嫌其臭秽,咸皆远离。诸饿鬼等,因彼食次,舐其唇吻,常与鬼住,福德日销,长无利益。是食辛人,修三摩地,菩萨天仙,十方善神,不来守护。大力魔王,得其方便,现作佛身,来为说法,非毁禁戒,赞淫怒痴。命终自为魔王眷属,受魔福尽,堕无间狱。
——《大佛顶首楞严经》
【注释】
(1)五种辛菜:指葱、蒜、韭、薤、兴渠(中土无有)。
【译文】
佛告诉阿难:这些众生,欲求定慧等持之三摩提,应当断除五种辛菜。这五种辛菜,熟食催生淫欲心,生吃使人易生瞋恨心。这些吃五辛的人,虽能宣说十二部经,十方天仙,都嫌其臭秽,全都远离他。诸饿鬼等,因其啖食五辛后,舔其人的嘴唇,因此这些吃辛菜的人常与饿鬼在一起,福德日渐销除,长期修行得不到利益。这些吃辛菜的人修三摩地,菩萨天仙以及十方善神,不来守护。大力魔王得其方便,现作佛身,来为这些吃辛菜的人说法,毁谤佛所制的戒律,赞叹淫欲、瞋恚、愚痴。这些吃辛菜的人听而信受,命终自然便成为魔王的眷属,魔福享尽,便堕无间地狱。
不食肉之缘由
佛告大慧:有无量因缘,不应食肉,然我今当为汝略说:谓一切众生,从本已来,展转因缘,常为六亲,以亲想故,不应食肉;驴、骡、骆驼、狐、狗、牛、马、人、兽等肉,屠者杂卖故,不应食肉;不净气分所生长故,不应食肉;众生闻气,悉生恐怖,如旃陀罗(1)及谭婆(2)等,狗见憎恶,惊怖群吠故,不应食肉;又令修行者,慈心不生故,不应食肉;凡愚所嗜,臭秽不净,无善名称故,不应食肉;令诸咒术不成就故,不应食肉;以杀生者,见形起识,深味著故,不应食肉;彼食肉者,诸天所弃故,不应食肉;令口气臭故,不应食肉;多恶梦故,不应食肉;空闲林中,虎狼闻香故,不应食肉;令饮食无节故,不应食肉;令修行者,不生厌离故,不应食肉。我常说言,凡所饮食,作食子肉想,作服药想故,不应食肉。听食肉者,无有是处。
——《楞伽经》
【注释】
(1)旃陀罗:在四种姓之外,下等种姓,以屠杀为业。 (2)谭婆:食狗肉的人。
【译文】
释迦牟尼佛告诉大慧菩萨:“有无量的因缘佐证,不应该食肉,但我现在只为你简略地述说:一切众生,从本以来,展转六道,种种错综复杂的因缘,彼此常为六亲眷属,以曾是六亲的原故,所以不应食肉;驴、骡、骆驼、狐狸、狗、牛、马、人、兽等肉,屠宰者常混杂在一起出售,所以不应食肉;动物都是从不洁净的气分(指精卵结合)中生长出来的,所以不应食肉;众生闻到肉食者的气味,都生恐怖心,犹如狗见到屠户与吃狗肉者,便生出憎恶心,惊惶恐怖群起吠叫,所以不应食肉。
又肉食使修行者不能生起慈悲心,所以不应食肉;凡夫愚痴,嗜好臭秽不净,处于众人之中没有好的名誉,所以不应食肉;使修行人修持一切咒术,全都不能成就,所以不应食肉;因食肉而杀生者,看见了动物形体,便引起杀生的心识,深切贪著滋味,不得摆脱,所以不应食肉;那些食肉的人,被诸天所厌弃,所以不应食肉;肉食令口气臭秽,所以不应食肉;肉食者多做恶梦,所以不应食肉;肉食者若在山林旷野中,虎狼闻到他的身上发出的香气,就前来伤害,所以不应食肉;肉食会令饮食没有节制,所以不应食肉;令修行者不生厌离心,所以不应食肉。我经常说言,凡是食肉时,作食子女肉想,作服药想故,所以不应食肉。许可食肉者,无有是处。”
【按】
食肉断大慈悲种。净业行人宜吃素念佛。
净业八事
—、真为生死,发菩提心,是学道通途;二、以深信愿,持佛名号,为净土正宗;三、以摄心专注而念,为下手方便;四、以折伏现行烦恼,为修心要务;五、以坚持四重戒法,为入道根本;六、以种种苦行,为修道助缘;七、以一心不乱,为净行归宿;八、以种种灵瑞,为往生证验。此八种事,各宜痛讲,修净业者,不可不知也。
——彻悟《彻悟禅师语录》
【译文】
一、真正为了生脱死,发成佛度众生的菩提心,这是学道的通途;二、以深信切愿,执持阿弥陀佛名号,这是净土的正宗;三、以摄心专注而念佛为下手修行的方便;四、以折伏现行烦恼为修心的要紧之事;五、以坚持四重戒法(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为入道的根本;六、以种种苦行为修道的助缘;七、以一心不乱为净业行持的归宿;八、以种种灵感瑞相为往生的验证。这八种事,每一条都应当反复透彻地宣讲,修净业者,不可不知道。
为入佛法之初门
三皈五戒,为入佛法之初门。修余法门,皆须依次而入,况即生了脱之至简至易、至圆至顿之不思议净土法门耶?不省三业,不持五戒,即无复得人身之分,况欲得莲华化生,具足相好光明之身耶?
——印光《印光法师文钞》
【译文】
三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妄语、不邪淫、不饮酒),是入佛法的最初道门。修其它的法门,都必须依三皈五戒的次第而契入,何况当生了脱生死的最简单、最容易、最圆满、最顿捷的不可思议的净土法门呢?如果不省察身口意三业,不受持五戒,就不可能再有获得人身的机会,何况想要到西方净土莲华化生,具足光明相好之身呢?
持戒念佛,本是一门
持戒念佛,本是一门。净戒为因,净土为果。若以持名为径,学律为纡,既违顾命诚言(1),宁成念佛三昧?多缠障垢,净土岂生?夫如海无涯,岂不广大?保任解脱,岂不简易?故一心念佛者,必思止恶防非;专精律学者,方能决定往生。而一心念佛,现在绍隆僧宝,临终上品上生。法门之妙,孰过于此!只一大事,何得乖张,取笑识者?
——蕅益《重治毗尼事义集要》
【注释】
(1)顾命:言临将死去,回顾而为语。喻指释尊临涅槃时的教示。
【译文】
持戒与念佛,本来就是一门。净心持戒为因,净土庄严为果。若以持名念佛为捷径,修学戒律为纡曲,既有违释尊临涅槃时留下的以戒为师的顾命诚言,又如何能成就念佛三昧呢?业障尘垢重重缠缚,净土岂能得生?戒律如同大海无有边际,岂不是法门广大?持戒就能保任解脱烦恼,岂不简易?所以一心念佛者,必定思惟止恶防非;而专精于戒律者,方能决定往生净土。而一心念佛,现世则绍继兴隆僧宝,临终上品上生。修持法门之妙,还有哪一种能超过持戒念佛的呢!只此一大事,怎么能在其中强做分离,而贻笑于有见识者呢?
慈心不杀
夫人物虽异,佛性原同。彼以恶业沦于异类,我以善业幸得人身,若不加悯恤,恣情食啖,一旦我福或尽,彼罪或毕,难免从头偿还,充彼口腹。须知刀兵大劫,皆宿世之杀业所感。若无杀业,纵身遇贼寇,当起善心,不加诛戮。又况瘟疫水火诸灾横事,戒杀放生者,绝少遭逢。是知护生,原属护自。戒杀可免天杀、神鬼杀、盗贼杀、未来怨怨相报杀。
——印光《印光法师文钞》
【译文】
人和其他生物形体虽然不同,佛性原是相同的。其他生物由于造恶业而沉沦于异类,我因为作善业而侥幸获…
《净宗法语大观 第五编 净土资粮 行门》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