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编 往生品位
一、三辈往生
上辈往生
佛告阿难: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凡有三辈。其上辈者,舍家弃欲而作沙门,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修诸功德,愿生彼国。此等众生,临寿终时,无量寿佛,与诸大众,现其人前。即随彼佛往生其国,便于七宝华中,自然化生,住不退转,智慧勇猛,神通自在。是故阿难!其有众生,欲于今世见无量寿佛,应发无上菩提之心,修行功德,愿生彼国。
——《佛说无量寿经》
【译文】
佛告诉阿难:“十方无量世界诸天人民,其中有发起至诚恳切之心愿意往生西方净土者,总共有三辈。其上辈往生者,舍弃家缘爱欲,行作沙门,发起信愿往生成佛度众生的菩提心,一向专心持念阿弥陀佛名号,修行六度万行种种功德,回向愿生彼极乐净土。此等念佛众生,临到寿命将终之时,阿弥陀佛与彼净土菩萨圣众,显现在其人面前。此念佛人就随从阿弥陀佛往生极乐净土,即刻便在净土七宝莲华中自然化生,即安住于不退转位,智慧开启,精进勇猛,获大神通,得大自在。所以阿难!其有众生想在今世见阿弥陀佛者,应发无上菩提之心,广修功德,至心切愿求生彼安乐净刹。”
中辈往生
佛告阿难:其中辈者,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虽不能行作沙门,大修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多少修善,奉持斋戒(1),起立塔像,饭食沙门,悬缯然灯,散华烧香,以此回向,愿生彼国。其人临终,无量寿佛,化现其身,光明相好,具如真佛,与诸大众,现其人前。即随化佛往生其国,住不退转。功德智慧,次如上辈者也。
——《佛说无量寿经》
【注释】(1)斋戒:意谓清净守戒以杜绝一切嗜欲。
【译文】
佛告诉阿难:“其中辈往生者,十方无量世界诸天人民,其中有发起至诚恳切之心愿意往生西方净土者,虽然不能出家行作沙门,广修功德善本,也应当发信愿往生成佛度众生之心,一向专心持念阿弥陀佛名号,随分随力,修善植福,奉持斋戒,建造佛塔佛像,饭食供养沙门僧众,在寺院丛林悬挂幢幡,燃点油灯,布散鲜华,焚烧檀香,用以供养三宝,以此功德回向愿生西方净土。如此念佛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现出化身,化佛光明赫奕,种种相好,如真佛一样庄严,与净土诸圣众,显现在此念佛人面前,此念佛人就跟随化佛往生极乐净土,安住于不退转位。其功德智慧,比上辈往生者稍逊一等。”
下辈往生
佛告阿难:其下辈者,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欲生彼国,假使不能作诸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意,乃至十念,念无量寿佛,愿生其国。若闻深法,欢喜信乐,不生疑惑,乃至一念,念于彼佛,以至诚心,愿生其国,此人临终,梦见彼佛,亦得往生。功德智慧,次如中辈者也。
——《佛说无量寿经》
【译文】
佛告诉阿难:“其下辈往生者,十方无量世界诸天人民,其中有发起至诚恳切之心愿意往生西方净土者,假使不能够广作诸多功德,也应当发起信愿往生成佛度众生之心,一向专心持念阿弥陀佛名号,乃至最低限度念十声南无阿弥陀佛名号,愿生彼佛刹土。若遇机缘听闻到这念佛往生的深妙法门,心生大欢喜,信受好乐,不生起丝毫疑惑,如此至心信乐,乃至一念,念于阿弥陀佛,以至诚心,愿生彼佛刹土,此念佛人临命终时,梦中见到阿弥陀佛,也能往生彼佛净土。其功德智慧,比中辈往生稍逊一等。
【按】
三辈往生的共同条件,即须发菩萨心,一向专念。随其念佛功夫的浅深,及福德智慧的大小,遂致品位有高低。净业行人宜取法于上,力争上辈往生。
二、九品往生
上品上生
上品上生者:
若有众生,愿生彼国者,发三种心,即便往生。何等为三?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
复有三种众生,当得往生。何等为三?一者慈心不杀,具诸戒行;二者读诵大乘方等经典;三者修行六念(1),回向发愿,愿生彼国。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
生彼国时,此人精进勇猛故,阿弥陀如来与观世音、大势至、无数化佛、百千比丘、声闻大众、无量诸天、七宝宫殿,观世音菩萨,执金刚台(2),与大势至菩萨至行者前。阿弥陀佛放大光明,照行者身,与诸菩萨授手迎接。观世音、大势至与无数菩萨,赞叹行者,劝进其心。
行者见已,欢喜踊跃。自见其身,乘金刚台,随从佛后,如弹指顷,往生彼国。生彼国已,见佛色身,众相具足;见诸菩萨,色相具足。光明、宝林,演说妙法,闻已即悟无生法忍。经须臾间,历事诸佛,遍十方界。于诸佛前,次第受记。还至本国,得无量百千陀罗尼门。
是名上品上生者。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注释】
(1)六念: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 (2)金刚台:金刚合成的莲台座。
【译文】
上品上生者:
若有众生愿生到阿弥陀佛的国土,发起三种心,即便往生。是哪三种心呢?第一,至诚心;第二,深信心;第三,一切功德回向愿往生心。具备这三心的众生,必定生到西方极乐世界。
又有三种类型的众生,能够生到极乐世界。是哪三类众生呢?第一种是慈心不害物命,奉持各种戒行;第二种是读诵大乘方等经典;第三种是修行六念,以上述修行的功德,善巧回向,愿生西方极乐世界。具备以上一日乃至七日修行,就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临终将生彼国时,由于这念佛人生前修行精进勇猛故,阿弥陀佛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无数的化佛、百千比丘、声闻大众、无量的诸天以及七宝宫殿等一齐来临。观世音菩萨与大势至菩萨共执金刚莲台,来到念佛人面前。阿弥陀佛放大光明,注照在这念佛人的身上,即与化佛等同时伸出手来接引这念佛人的神识到金刚台。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与无数的菩萨,同声赞叹这念佛人,劝慰鼓励其心。
这念佛人见到如此殊胜的境相,生大欢喜,身心踊跃,自见乘金刚台,随从在阿弥陀佛之后,如弹指间,便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生到西方净土后,亲眼见到阿弥陀佛的紫磨真金色身,无量相好,一一具足福慧庄严;又见到诸菩萨圣众的色相,也一一具足微妙庄严;又闻到光明宝林,演说微妙法音,初闻法音就悟证无生法忍。经须臾间,就能游历十方世界承事诸佛,蒙诸佛次第授记。得授记后,便回到安养本国,证得无量百千总持法门。
这就叫做上品上生者。
上品中生
上品中生者:
不必受持读诵方等经典(1)。善解义趣,于第一义(2),心不惊动。深信因果,不谤大乘。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国。
行此行者,命欲终时,阿弥陀佛与观世音、大势至、无量大众眷属围绕,持紫金台,至行者前。赞言:法子!汝行大乘,解第一义,是故我今来迎接汝。与千化佛,一时授手。
行者自见坐紫金台,合掌叉手,赞叹诸佛。如一念顷,即生彼国七宝池中。此紫金台,如大宝华,经宿则开。
行者身作紫磨金色,足下亦有七宝莲华。佛及菩萨,俱时放光,照行者身,目即开明。因前宿习,普闻众声,纯说甚深第一义谛。即下金台,礼佛合掌,赞叹世尊。经于七日,应时即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应时即能飞行遍至十方,历事诸佛。于诸佛所,修诸三昧。经一小劫,得无生忍,现前受记(3)。
是名上品中生者。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注释】(1)方等经典:大乘经典的总称。方等意即方广平等。 (2)第一义:般若毕竟空无所有之义。 (3)现前授记:四种授记之一,见菩萨根性成熟,现于一切大众前授成佛的记。
【译文】
上品中生者:
这类念佛人或读或不读大乘经典。闻诸法性空妙有之义,默契于心,深信世出世间苦乐二种因果,对此等因果及大乘佛法的各种道理,不生怀疑诽谤。以这些功德回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作这种行持的念佛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及无量大众眷属围绕,持紫金莲台,到这念佛人面前。阿弥陀佛与诸圣众同声赞叹:“法子!你修行大乘佛法,悟解诸法空性,所以我现在来迎接你。” 即时阿弥陀佛与一千尊化佛,同时伸出手来接引。
这念佛人自见己身坐在紫金莲台上,合掌叉手,赞叹阿弥陀佛及圣众。如一念顷,就能生彼净刹七宝池中。这紫金莲台如大宝华,经过一夜,就能开敷。
这往生者身作紫磨金色,足下亦有七宝莲华,阿弥陀佛及诸菩萨同时放光,照触在那往生者身体上,那往生者的眼目当即开启明亮。因顺先前宿世的习性,普闻水、鸟、树、乐等众多声音,纯说甚深空有不二的中道义谛。那往生者就走下紫金莲台,到阿弥陀佛座下顶礼合掌,歌扬赞叹佛的功德。经过七日,即于无上正等正觉证得不退转位。应时就能…
《净宗法语大观 第六编 往生品位》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