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編 往生品位
一、叁輩往生
上輩往生
佛告阿難:十方世界諸天人民,其有至心願生彼國,凡有叁輩。其上輩者,舍家棄欲而作沙門,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無量壽佛,修諸功德,願生彼國。此等衆生,臨壽終時,無量壽佛,與諸大衆,現其人前。即隨彼佛往生其國,便于七寶華中,自然化生,住不退轉,智慧勇猛,神通自在。是故阿難!其有衆生,欲于今世見無量壽佛,應發無上菩提之心,修行功德,願生彼國。
——《佛說無量壽經》
【譯文】
佛告訴阿難:“十方無量世界諸天人民,其中有發起至誠懇切之心願意往生西方淨土者,總共有叁輩。其上輩往生者,舍棄家緣愛欲,行作沙門,發起信願往生成佛度衆生的菩提心,一向專心持念阿彌陀佛名號,修行六度萬行種種功德,回向願生彼極樂淨土。此等念佛衆生,臨到壽命將終之時,阿彌陀佛與彼淨土菩薩聖衆,顯現在其人面前。此念佛人就隨從阿彌陀佛往生極樂淨土,即刻便在淨土七寶蓮華中自然化生,即安住于不退轉位,智慧開啓,精進勇猛,獲大神通,得大自在。所以阿難!其有衆生想在今世見阿彌陀佛者,應發無上菩提之心,廣修功德,至心切願求生彼安樂淨刹。”
中輩往生
佛告阿難:其中輩者,十方世界諸天人民,其有至心願生彼國,雖不能行作沙門,大修功德,當發無上菩提之心,一向專念無量壽佛,多少修善,奉持齋戒(1),起立塔像,飯食沙門,懸缯然燈,散華燒香,以此回向,願生彼國。其人臨終,無量壽佛,化現其身,光明相好,具如真佛,與諸大衆,現其人前。即隨化佛往生其國,住不退轉。功德智慧,次如上輩者也。
——《佛說無量壽經》
【注釋】(1)齋戒:意謂清淨守戒以杜絕一切嗜欲。
【譯文】
佛告訴阿難:“其中輩往生者,十方無量世界諸天人民,其中有發起至誠懇切之心願意往生西方淨土者,雖然不能出家行作沙門,廣修功德善本,也應當發信願往生成佛度衆生之心,一向專心持念阿彌陀佛名號,隨分隨力,修善植福,奉持齋戒,建造佛塔佛像,飯食供養沙門僧衆,在寺院叢林懸挂幢幡,燃點油燈,布散鮮華,焚燒檀香,用以供養叁寶,以此功德回向願生西方淨土。如此念佛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現出化身,化佛光明赫奕,種種相好,如真佛一樣莊嚴,與淨土諸聖衆,顯現在此念佛人面前,此念佛人就跟隨化佛往生極樂淨土,安住于不退轉位。其功德智慧,比上輩往生者稍遜一等。”
下輩往生
佛告阿難:其下輩者,十方世界諸天人民,其有至心欲生彼國,假使不能作諸功德,當發無上菩提之心,一向專意,乃至十念,念無量壽佛,願生其國。若聞深法,歡喜信樂,不生疑惑,乃至一念,念于彼佛,以至誠心,願生其國,此人臨終,夢見彼佛,亦得往生。功德智慧,次如中輩者也。
——《佛說無量壽經》
【譯文】
佛告訴阿難:“其下輩往生者,十方無量世界諸天人民,其中有發起至誠懇切之心願意往生西方淨土者,假使不能夠廣作諸多功德,也應當發起信願往生成佛度衆生之心,一向專心持念阿彌陀佛名號,乃至最低限度念十聲南無阿彌陀佛名號,願生彼佛刹土。若遇機緣聽聞到這念佛往生的深妙法門,心生大歡喜,信受好樂,不生起絲毫疑惑,如此至心信樂,乃至一念,念于阿彌陀佛,以至誠心,願生彼佛刹土,此念佛人臨命終時,夢中見到阿彌陀佛,也能往生彼佛淨土。其功德智慧,比中輩往生稍遜一等。
【按】
叁輩往生的共同條件,即須發菩薩心,一向專念。隨其念佛功夫的淺深,及福德智慧的大小,遂致品位有高低。淨業行人宜取法于上,力爭上輩往生。
二、九品往生
上品上生
上品上生者:
若有衆生,願生彼國者,發叁種心,即便往生。何等爲叁?一者至誠心,二者深心,叁者回向發願心。具叁心者,必生彼國。
複有叁種衆生,當得往生。何等爲叁?一者慈心不殺,具諸戒行;二者讀誦大乘方等經典;叁者修行六念(1),回向發願,願生彼國。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
生彼國時,此人精進勇猛故,阿彌陀如來與觀世音、大勢至、無數化佛、百千比丘、聲聞大衆、無量諸天、七寶宮殿,觀世音菩薩,執金剛臺(2),與大勢至菩薩至行者前。阿彌陀佛放大光明,照行者身,與諸菩薩授手迎接。觀世音、大勢至與無數菩薩,贊歎行者,勸進其心。
行者見已,歡喜踴躍。自見其身,乘金剛臺,隨從佛後,如彈指頃,往生彼國。生彼國已,見佛色身,衆相具足;見諸菩薩,色相具足。光明、寶林,演說妙法,聞已即悟無生法忍。經須臾間,曆事諸佛,遍十方界。于諸佛前,次第受記。還至本國,得無量百千陀羅尼門。
是名上品上生者。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注釋】
(1)六念: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 (2)金剛臺:金剛合成的蓮臺座。
【譯文】
上品上生者:
若有衆生願生到阿彌陀佛的國土,發起叁種心,即便往生。是哪叁種心呢?第一,至誠心;第二,深信心;第叁,一切功德回向願往生心。具備這叁心的衆生,必定生到西方極樂世界。
又有叁種類型的衆生,能夠生到極樂世界。是哪叁類衆生呢?第一種是慈心不害物命,奉持各種戒行;第二種是讀誦大乘方等經典;第叁種是修行六念,以上述修行的功德,善巧回向,願生西方極樂世界。具備以上一日乃至七日修行,就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臨終將生彼國時,由于這念佛人生前修行精進勇猛故,阿彌陀佛與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無數的化佛、百千比丘、聲聞大衆、無量的諸天以及七寶宮殿等一齊來臨。觀世音菩薩與大勢至菩薩共執金剛蓮臺,來到念佛人面前。阿彌陀佛放大光明,注照在這念佛人的身上,即與化佛等同時伸出手來接引這念佛人的神識到金剛臺。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與無數的菩薩,同聲贊歎這念佛人,勸慰鼓勵其心。
這念佛人見到如此殊勝的境相,生大歡喜,身心踴躍,自見乘金剛臺,隨從在阿彌陀佛之後,如彈指間,便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生到西方淨土後,親眼見到阿彌陀佛的紫磨真金色身,無量相好,一一具足福慧莊嚴;又見到諸菩薩聖衆的色相,也一一具足微妙莊嚴;又聞到光明寶林,演說微妙法音,初聞法音就悟證無生法忍。經須臾間,就能遊曆十方世界承事諸佛,蒙諸佛次第授記。得授記後,便回到安養本國,證得無量百千總持法門。
這就叫做上品上生者。
上品中生
上品中生者:
不必受持讀誦方等經典(1)。善解義趣,于第一義(2),心不驚動。深信因果,不謗大乘。以此功德回向,願求生極樂國。
行此行者,命欲終時,阿彌陀佛與觀世音、大勢至、無量大衆眷屬圍繞,持紫金臺,至行者前。贊言:法子!汝行大乘,解第一義,是故我今來迎接汝。與千化佛,一時授手。
行者自見坐紫金臺,合掌叉手,贊歎諸佛。如一念頃,即生彼國七寶池中。此紫金臺,如大寶華,經宿則開。
行者身作紫磨金色,足下亦有七寶蓮華。佛及菩薩,俱時放光,照行者身,目即開明。因前宿習,普聞衆聲,純說甚深第一義谛。即下金臺,禮佛合掌,贊歎世尊。經于七日,應時即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得不退轉。應時即能飛行遍至十方,曆事諸佛。于諸佛所,修諸叁昧。經一小劫,得無生忍,現前受記(3)。
是名上品中生者。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注釋】(1)方等經典:大乘經典的總稱。方等意即方廣平等。 (2)第一義:般若畢竟空無所有之義。 (3)現前授記:四種授記之一,見菩薩根性成熟,現于一切大衆前授成佛的記。
【譯文】
上品中生者:
這類念佛人或讀或不讀大乘經典。聞諸法性空妙有之義,默契于心,深信世出世間苦樂二種因果,對此等因果及大乘佛法的各種道理,不生懷疑誹謗。以這些功德回向,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
作這種行持的念佛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及無量大衆眷屬圍繞,持紫金蓮臺,到這念佛人面前。阿彌陀佛與諸聖衆同聲贊歎:“法子!你修行大乘佛法,悟解諸法空性,所以我現在來迎接你。” 即時阿彌陀佛與一千尊化佛,同時伸出手來接引。
這念佛人自見己身坐在紫金蓮臺上,合掌叉手,贊歎阿彌陀佛及聖衆。如一念頃,就能生彼淨刹七寶池中。這紫金蓮臺如大寶華,經過一夜,就能開敷。
這往生者身作紫磨金色,足下亦有七寶蓮華,阿彌陀佛及諸菩薩同時放光,照觸在那往生者身體上,那往生者的眼目當即開啓明亮。因順先前宿世的習性,普聞水、鳥、樹、樂等衆多聲音,純說甚深空有不二的中道義谛。那往生者就走下紫金蓮臺,到阿彌陀佛座下頂禮合掌,歌揚贊歎佛的功德。經過七日,即于無上正等正覺證得不退轉位。應時就能…
《淨宗法語大觀 第六編 往生品位》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