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佛海,成本來佛,以佛心即我心故。
如是依正色心,因果淨穢,雖同一心,而實不妨一一自分,各住其位于一心內也。以一心故,雖淨穢不同,所求不出于真心;以自分故,雖一心,而必舍穢取淨也。舍穢取淨,則感應道交,見彼本性彌陀;了悟一心,則淨穢自分,可悟唯心淨土。如是而修,譬如一滴投海,便同一味,方知大海即自己也。
——妙葉《破妄念佛說》
【撰者】
妙葉:明代精研天臺教,專修念佛叁昧,弘揚淨土功著。
【譯文】
由于我心真實地與佛心同一理體的原故,所以,阿彌陀佛的願力、威德、光明就在我的心中,曲承我心愚癡的力量,作一切佛事,無時無刻不在引導著我;我心也在阿彌陀佛願力大心之內,修持念佛求生淨土的種種善行,我的種種善行也無一不具含阿彌陀佛的功德。了達阿彌陀佛的功德,用以成就我的念佛叁昧。所以得知阿彌陀佛的大悲願力,從初始發願到究竟圓成大願,其間沒有一法不直接滲入我的心性,由于我心即是佛心故;我心也從無始劫來到現在,以及盡未來際,所修持的一切叁昧,無有一法而不攝歸阿彌陀佛的大悲願海,成就本來自性佛,這也是由于佛心即是我心的緣故。
這樣的依報、正報、身色、心性、因果、淨穢,雖然平等地內含在同一心性中,然而,實在並不妨礙各自的區分,各住其位于一心內。由于同一心性,雖然有淨土與穢土的不同,而所求生的淨土並未超出真心之外;由于各自區分的緣故,雖然同等一心,而必然舍穢土、取淨土。舍穢土、取淨土,就能與阿彌陀佛的願力感應道交,見到本性阿彌陀佛;了悟平等一心,則淨土穢土法爾區分,由此可以體悟唯心淨土。這樣來修行,譬如一滴水投入大海,便與海水等同一味,此時才知道大海即是自己。
謗無淨土即謗諸佛
明智者當爲世人決疑起信,在在處處,弘贊流通,即是代諸佛出廣長舌,即是報佛深恩。如其違背聖言,故爲魔說,其爲罪也,何可言盡!今以喻明:于此有人,日出萬言,以謗萬佛,積滿千歲,是人罪業,無量無邊;而複有人出一惡言,撥無淨土,阻人念佛,是人罪業,過于前人百千萬倍,乃至無算。何以故?微塵諸佛,贊歎西方,惟欲人人成佛;汝獨生謗,即是遍謗微塵如來,陷害衆生,常沈苦海,不得成佛。故罪如是,其慎辭哉!
——蓮池《彌陀疏鈔》
【譯文】
明智之人,應當爲世間衆生釋疑起信,令衆生都發願往生西方淨土,無論身在何處,廣爲贊歎淨土法門,廣爲流通淨土經典,這樣便是代替佛出廣長舌,這樣便是報答佛的深恩。如果違背經典聖言量,故意造爲魔說,其所犯下的謗法重罪,怎麼能夠說得完!現在用一個比喻來說明:在此娑婆世界,有人每天出一萬句話,誹謗一萬尊佛,像這樣日積月累,直至滿一千年,此人所犯下的罪業,無量無邊;而又有人口出一句惡言,誹謗淨土,認爲極樂世界虛幻不實,阻撓他人念佛,那麼這個人所造下的罪業,超過前面那人的罪業百千萬倍,甚至無法計算。爲什麼呢?十方如微塵一般多的諸佛,全都贊歎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只想著要衆生念佛往生淨土,個個成佛;而唯獨你對淨土法門加以誹謗,這樣就等于遍謗十方如微塵一般多的如來,陷害衆生,永遠沈淪生死苦海,不能成就佛果。故意謗法之罪如此嚴重,出言吐氣乃至撰寫文章,能不小心謹慎嗎?!
【按】
現今多有率意藐視輕慢誹謗淨土者,伏冀幡然悔悟,轉而尊重流通弘揚淨土法門,則功德無量。
念佛醒夢
今念佛求生淨土,正返迷歸悟,至圓至頓,概以夢幻掃之,可乎哉?今人于夢幻妻子家緣不能當下割舍,夢幻功名富貴不能當下遠離,夢幻苦樂寒暑不能當下觑破,乃至夢幻詩文機鋒轉語不能當下唾棄,獨于夢幻西方則不求生,亦大惑矣。夫依對待而論,娑婆活計,添夢者也;求生淨土,醒夢者也,不可不求生也。依絕待而論,惑業感于叁界,惡夢也;念佛生于淨土,好夢也,亦不可不求生也。苟深思此理,淨土之生,萬牛莫挽矣。
——蕅益《靈峰宗論》
【譯文】
現今念佛求生西方淨土,正是迷途知返,轉歸覺悟,至圓至頓,有人一概以如夢如幻掃蕩淨土,可以這樣嗎?當今之人對于夢幻妻兒家緣不能當下割舍,夢幻功名富貴不能當下遠離,夢幻苦樂寒暑不能當下看破,甚至夢幻詩詞文章、機鋒轉語不能當下唾棄,唯獨對于夢幻西方極樂世界就不求往生,這正是極大的迷惑顛倒。若依對待法來看,娑婆世界的種種經營,都是夢中添夢;求生西方淨土是使人從睡夢中醒來,所以不可不求往生淨土。若依絕待不二法來看,煩惑惡業招感于叁界,這是惡夢;念佛往生西方淨土,這是好夢,所以也不可不求往生淨土。如果深入思惟領會其中的道理,那麼,願生西方淨土之心是一萬頭牛的力量也挽不回的。
念佛報恩
知小而不知大、見近而不見遠者,此衆生之常分也。如阿彌陀佛,于諸衆生,有大恩德,衆生不知也。若以衆生觀之,佛則普爲一切衆生也;若以一人觀之,佛則專爲我一人也。稱性大願,爲我發也;長劫大行,爲我修也。四土爲我嚴淨也,叁身爲我圓滿也。以至頭頭現身接引,處處顯示瑞應,總皆爲我也。我造業時,佛則警覺我;我受苦時,佛則拔濟我;我歸命時,佛則攝受我;我修行時,佛則加被我。佛之所以種種爲我者,不過欲我念佛也,欲我往生也,欲我永脫衆苦、廣受法樂也,欲我展轉化度一切衆生,直至一生成佛而後已也。噫!佛之深恩重德,非父母所可比,雖天地不足以喻其高厚矣。非聞開示,安知此意?不讀佛經,安曉此理?今而後,已知之矣,唯有竭力精修,盡報歸誠,拼命念佛而已,複何言哉!
——徹悟《徹悟禅師語錄》
【譯文】
知小而不能知大,見近而不能見遠,這是世間衆生認知上的常態。比如阿彌陀佛,對衆生有大恩德,而衆生卻蒙然不知。若以衆生的視角觀照,阿彌陀佛普遍地爲一切衆生垂慈救度;若以個人的視角觀照,則阿彌陀佛專爲我一人而施以救度。阿彌陀佛稱合自性的大願,爲我而發;無量劫的菩薩大行,爲我而修。極樂世界四種淨土(凡聖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實報莊嚴土、常寂光土)爲我而莊嚴清淨,阿彌陀佛的法報化叁身爲我而圓滿。乃至時時現身接引,處處顯示瑞相感應,全都是爲了救度我。
當我造作惡業時,佛就警誡覺悟我;當我遭受苦難時,佛就救拔濟度我;當我一心歸命時,佛則慈悲攝受我;當我信願持名時,佛則放光加被我。阿彌陀佛之所以種種善巧方便爲我者,其目的不過是希望我念佛,希望我往生淨土,希望我永遠脫離一切痛苦、廣受寂滅法樂,希望我展轉教化度脫一切衆生,直至一生成佛而後已。噫!阿彌陀佛對我等衆生的深恩重德,不是父母的恩德所能比擬的,即使是天地也不足以比喻阿彌陀佛恩德的高廣深厚。如果沒有聽到善知識開示,怎麼能知道念佛往生之事?如果不是恭敬地讀誦佛經,怎麼能明白念佛往生的道理?從今以後,既然已經知曉了淨土事理,唯有竭誠盡力精進修行,盡此一報身,一心歸命,拚命念佛而已。除此之外,還有什麼可談的呢!
【按】
阿彌陀佛與衆生同體相依,吾人日用行爲中,悉有著阿彌陀佛慈悲的關顧,佛恩浩大,我等唯有老實念佛求生淨土,作彌陀使者,弘護淨宗,庶幾報答佛恩于百千萬億分之一。
雖佛祖現身,也不改其所信
若正修淨業時,倘達摩大師,忽現在前,乃曰:吾有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之禅,汝但舍置念佛,吾即以此禅授汝。但當向祖師作禮,謂我先已受釋迦如來念佛法門,發願受持,終身不易。祖師雖有深妙禅道,吾則不敢自違本誓也。縱或釋迦如來,忽爾現身,謂曰:吾先說念佛法門,特一時方便耳。今更有殊勝法門,超于彼者。汝當且置念佛,吾即爲說勝法。亦只可向佛稽首陳曰:我先禀受世尊淨業法門,發願一息尚存,決不更張。如來雖有勝法,吾則不敢自違本願也。雖佛祖現身,尚不改其所信,況魔王外道,虛妄邪說,豈足以搖惑之耶?能如是信,其信可謂深矣。
——徹悟《徹悟禅師語錄》
【譯文】
若正在修習淨業的時候,倘使達摩大師忽然出現在面前說:“我有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之禅,你只要舍棄念佛,我就將此妙禅傳授給你。”這時只應當向達摩祖師頂禮回答:“我已先信受了釋迦如來的念佛法門,發願受持,終身不改。祖師雖有深妙禅道,我不敢自己違背原來的誓言。”縱或釋迦如來忽然現身說:“我先前所說的念佛法門,只是一時方便之說。現在更有殊勝的法門,超過念佛往生一法。你應當姑且放置念佛,我就爲你宣說更殊勝的法門。”這時也只可向佛稽首陳白:“我先前禀受世尊的淨土法門,發願一息尚存,決不更改。如來雖然另有殊勝法門,我則不敢自己違背曾發的本願。”雖佛與祖師現身,尚且不改變對念佛法門的信心,更何況魔王外道虛妄邪說,豈足以動搖迷惑我的淨土信心!能有這樣的信心,才能算得上深信。
【按】
見得真,方能守得穩。信心漂浮者,宜在見地上透過。
應具十種信心
一信生必有死(普天之下,從古至今,曾無一人逃得)。
二信人命無常(出息雖存,入息難保,一息不來,即爲後世)。
叁信輪回路險(一念之差,便墮惡趣,得人身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四信苦趣時長(叁途一報五千劫,再出頭來是幾時)。
五信佛語不虛(此日月…
《淨宗法語大觀 第叁編 淨土資糧 信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