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所以想回娘家去,不料在途中就産下來了,現在即使到那裏去也已無意義,還是回頭去吧!」
于是二人同意轉身回去,那孩子是在路上生的,所以命名曰:「盤陀」(道路)。未幾她又懷孕了,情形與前面所述者一樣,也在歸甯的途中産生下來,兩個孩子都是路上生的,第一個名曰「摩诃盤陀」(大路邊),後來生的一個名曰「周利盤陀伽」(小路邊)。
日子一天一天過去,盤陀童子聽到別的孩子們常常談及舅父、外祖父、外祖母,便問自己的母親道:「媽!別的孩子談到舅父、外祖父、外祖母,我們怎麼沒有親戚呢?」
母親道:「這裏雖沒有我們的親戚,王舍城中卻有著豪富的外祖父,在那裏我們親戚很多呢。」
孩子道:「媽!爲什麼不到那裏去呢?」
她將自己不能去的理由告訴了兒子,對兒子不知講了幾多遍以後,她向丈夫說道:「這兩個孩子使我非常苦惱,父母見了我們,也決不會吃掉我們的。喂!快帶孩子到外祖父家裏去吧」
丈夫道:「我沒臉孔去見他們,你一個人帶他們去吧。」妻子道:「不論怎樣,只要給孩子們看到外祖父的家就好了。」
二人帶著孩子,終于到了王舍城,在城門口找到房子住下,請人轉告自己的父母說帶了兩個孩子來歸甯了。父母聽了這話說道:「凡流轉輪回之身,皆有孩子,但他們是我們的大罪人,所以不能住在我們看得見的地方,不如叫他們拿些財産,同赴安樂之地去居住,把兩個孩子留在這裏。」長者的女兒領受了父母所贈與的財産,把孩子交給使者領去。
兩個孩子在外祖父家成長,周利盤陀伽還年幼,摩诃盤陀卻常跟外祖父同去聽佛陀說法。日子久了,就興起出家的念頭。他告訴外祖父:「假如外祖父允許的話,我願意出家。」
外祖父道:「這是什麼話,你若出家,這在我們是最感榮耀的事。如能出家就出家吧!」于是就帶他去見佛陀。
佛陀問:「長者,你如何得這孩子?」長者道:「世尊!這孩子是我的外孫,他說要跟隨世尊出家。」
佛陀即命一托缽僧說道:「給這孩子出家。」長老向他說明出家之道,並爲他舉行了出家儀式。他憶持了許多佛法,于成年後受具足戒,受具足戒後,專心修行,遂證阿羅漢果,享受著禅定之樂、道果之樂度日。
後來他想起了弟弟:「此種悅樂應該給與周利盤陀伽!」于是他來到長者外祖父的家,說道:「長者啊!如果你允許的話,我想叫周利盤陀伽出家。」長者道:「可以!」于是周利盤陀伽也出家了,並受十戒。沙彌周利盤陀伽雖出了家,卻甚愚鈍,經過四個月之久,還不能背誦下面一首偈:
「看啊!佛陀遍照一切,如芬芳的紅蓮。在清晨開放,又如中天輝耀的日輪!」
爲什麼周利盤陀伽今生會這麼愚蠢呢?
原來他在古時迦葉佛陀降世的時候,曾經出家,非常聰慧。有一次,他看見一名愚鈍的比丘暗記教語,便加以嘲弄。那比丘以受彼嘲弄爲恥,遂不暗記複誦教語了。以此惡業所障,今生他雖出了家,仍極愚鈍,所暗記的文句也往往記得上文,而忘了下文。
他以暗記此偈自勵,已經過四個月之久了。摩诃盤陀告訴他說:「周利盤陀伽,你連信奉佛教的資格都沒有!你不是過了四月之久,竟不能憶持一偈嗎?像你這樣的人,怎麼能達到出家人所應該修行的最上果位呢?還是出寺去的好!」于是就把他趕走了。
不過,周利盤陀伽卻心慕佛教,不願爲在家人。當時,摩诃盤陀爲管齋者,有一天名醫耆婆帶了許多香華,來到自己的庵羅果園供養佛陀,並聆聽說法,然後從座上起來禮拜佛陀。耆婆向摩诃盤陀問道:「尊者啊!佛陀左右有多少比丘呢?」摩诃盤陀道:「五百人。」耆婆道:「尊者!明日請您陪同佛陀,與五百比丘到舍下受齋。」摩诃盤陀道:「優婆塞啊!有個叫做周利盤陀伽的笨家夥,是個不悟正法者,除他以外,其余的人全體應供。」
周利盤陀伽聽到長老這樣說,想道:「阿哥替這許多比丘們接受了宴請,卻獨獨除了我。他對我一定已無兄弟之情了吧?既然這樣,他的教示于我也已毫無意義了,還是去做個在家人,積些布施等善行過日子吧!」
到了第二天早晨,周利盤陀伽對自己說:「還俗吧!」起身而去。天明後,佛陀觀察世間,見到這椿事件,就趕在周利盤陀伽之先,在他必須經過的城門旁遊步著。周利盤陀伽從屋中出來,見了佛陀,就趨前禮拜。佛陀對他問道:「周利盤陀伽啊!你此刻到哪裏去呢?」周利盤陀伽道:「世尊!哥哥用強力將我驅逐了,故而在此徘徊。」佛陀道:「周利盤陀伽啊!你是從我這出家的,既被兄長所逐,爲何不到我的地方來呢?還俗去怎麼辦?還是在我這裏好。」
于是佛陀就帶了周利盤陀伽回去,叫他坐在香室前面,給他一塊以神通力所現、純淨的布片,吩咐說道:「周利盤陀伽啊!你可老守在這裏,面向著東方,口念『去除塵垢!去除塵垢!』一邊用手撫摸這塊布片。」另一方面,和耆婆約定的時刻已到,佛陀被比丘衆圍著到耆婆的家裏去,在所設的座上坐下。
周利盤陀伽此時坐在那裏,一面仰視著日輪,一面念著「塵垢除去!塵垢除去!」一邊撫摸那片布。那片布在撫摸中被弄髒了,他想到這片布本極潔淨,因爲自己而失掉了原來的自性,如此肮髒,諸行真是無常,便起了滅觀,增長了觀察智。佛陀以神通力得知周利盤陀伽的心,已進至觀察智,說道:「周利盤陀伽啊!切莫以爲惟有這布片爲塵垢所汙,心中亦有欲之塵垢等,也須得拭去!」接著就大放光明,使周利盤陀伽覺得恰如坐在面前似的,且唱出下面的偈語來:
「貪欲爲不淨(染汙),塵垢不得稱不淨,不淨爲貪欲之異名,彼比丘衆舍此不淨,住于脫離不淨之教;嗔恚爲不淨,塵垢不得稱不淨,不淨爲愚癡之異名,彼比丘衆舍此不淨,住于脫離不淨之教。」
此偈終時,周利盤陀伽得四無礙辯與阿羅漢果,就依四無礙辯而通達叁藏了。原來他生前爲國王時,因右繞城廓額上流汗,用潔淨的布拭額,布頓時肮髒了。他于時得到無常想,念及:「以此肉身故,這樣潔淨的布也失了自性,而遭汙了,諸行真是無常!」由此因緣,這去除塵垢遂成爲證道的因緣了。
屆時,耆婆正要爲佛陀送上供水,佛陀用手蓋住缽,說道:「耆婆啊!精舍中不是還有一個比丘留在那裏嗎?」一旁的摩诃盤陀道:「世尊啊!寺院裏一個比丘也沒有了呀!」佛陀道:「耆婆啊!尚有一人在。」耆婆道:「那麼叫人去到精舍看一下,且看究竟還有比丘在那裏沒有吧。」說著就派差人去了。
這時周利盤陀伽心想:「哥哥說精舍中已沒有一個比丘了,我要讓他看看精舍中尚有比丘。」于是,他使整個庵羅林滿住著比丘,有從事于衣服之事的比丘,亦有從事于染色之事的比丘,更有以誦經爲事的比丘,這樣地化出了一千個神態各不相同的比丘,那位使者見精舍中有許多比丘在,便回去報告耆婆道:「主人,庵羅林中滿是比丘呢。」
這時周利盤陀伽自己唱出偈語:「盤陀將己身化成千種形相,在快適的庵羅林中坐待時刻到來。」
佛陀聽了便對使者說:「你到精舍去,說:『佛陀召喚周利盤陀伽。』」使者遵命前去通報,不料現場一千名比丘都說道:「我是周利盤陀伽!我是周利盤陀伽!」使者無法,只得回來報道:「世尊啊!他們都叫周利盤陀伽。」佛陀道:「你再去一次,把第一個叫『我是周利盤陀伽」的手抓住,這樣一來,後叫的會消失。」
使者去到那裏依吩咐而行,一千個比丘忽然消失了,周利盤陀伽就與前來迎接的使者同行。用齋結束後,佛陀傳喚耆婆,對他說:「耆婆,請握住周利盤陀伽的缽,他將爲你說齋後的祝願與開示。」耆婆依教奉行,周利盤陀伽即如年輕的獅子般,以叁藏的甘露法義做一次如獅子吼般的飯後祝願與開示。事後,佛陀從座起身,被比丘衆圍繞著回到精舍,指示比丘衆應爲之事,便回到香室休息。
到了傍晚,比丘衆從各處聚集到法堂上,成行列坐著,談起佛陀的威德來。「法友啊!摩诃禁陀不明白周利盤陀伽的性格,說是:『經四個月之久猶不能記誦一偈,他真是笨家夥!』強把他驅逐了。但正等正覺者因爲是無上法王,在一頓飯工夫就圓滿地授以四無礙辯與阿羅漢位,使他藉無礙辯精通了叁藏,諸佛的力量不是廣大無邊嗎?」
佛陀知道此時法堂上在開始作此談話,心想:「現在正是自己出去的時候了。」就從床上起身,從香室中出來,坐在精美莊嚴的佛座,發出六色光明,那光明宛如可以通澈海底,與由須彌山頂所現的旭日一般。
佛陀到了以後,比丘們就停止談話沈默下來了,佛陀帶著柔和的慈愛瞧著比丘衆想道:「這集會確乎極好,無一人動手,無一人動足,無一人咳嗽,亦無一人打嚏,大家都對佛陀的莊嚴起了尊敬之念,畏服佛陀的光明。縱使我一生不開口而坐著,也不會有人先開口談話吧!我當然知道什麼該開始說話,讓我先來開口吧。」
接著,佛陀就以甘露似的梵音問比丘衆道:「比丘們啊!你們剛才在此會集,在談什麼?爲什麼又中途停止了?」比丘衆答道:「世尊啊!我們坐在這裏沒有談卑俗的話,只在贊歎著世尊的威德:『法友摩诃盤陀不明白周利盤陀伽的性格,說經過了四個月之久猶不能記誦一偈,他真是笨家夥,強把他驅逐出精舍了。但正等正覺者是無上法王,在一頓飯工夫圓滿地授他以四無礙辯與阿羅漢位,使他藉四無礙辯精通了叁藏,諸佛的力量不是廣大無邊嗎?』此外不說別的。」
佛陀聽了比丘衆的話,便說道:「比丘們啊!周利盤陀伽原本是很有智能的,前生是深入經藏的,只是曾經恥笑某位比丘愚蠢,使他自己遭受愚蠢的果報。他前世也曾做過國王,看見面巾髒了,悟出世間無常的真理,因而開悟了!」
佛陀爲大衆娓娓說出前生這段隱秘的因緣,同時教誡弟子們,不可以輕慢資質比自己差的人,要知道果報也是絲毫不爽的呀!
《心定和尚說故事 第叁章 佛典妙喻》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