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争抢吃尸体,骨肉四散,到处都有。有的已经被鸟兽啃啄干净了,有的还没有吃完。比丘就举手告诉那位地主说:「这些鸟兽就是我的证人!」
那位地主问说:「这些鸟兽为什么是你的证人呢?你到底在跟谁争讼和打官司呢?」
比丘回答说:「妄念和情欲会惹来许多疾病、烦恼和束缚,心猿意马总是爱追逐虚幻不实的色、声、香味以及触感柔软细滑的事物,引诱我们堕落和受苦。我出家修道就是要断除妄念和情欲的心贼,因为我现在仍是一个还没有解脱烦恼的凡夫,所以我打坐时,还会杂念纷飞,不断跟妄念和情欲搏斗,而且常有力不从心的感觉。
「每当我觉得妄念和情欲这心贼难以调伏的时候,我就走到坟场,警告心贼不要再嚣张,而且拆穿心贼的把戏。看到这些腐烂不净的尸体,我便容易战胜心贼,而将情欲克服!」
那位地主因为根器不错,听到比丘的这番话,敬佩得心服口服,当下证得了初圣果。所以只要放下情欲,在家学佛,也可以证果的!
唯有痛念无常,才能放下情欲!《求离牢狱经》记载:阿育王的弟弟名叫做善容,有一段类似的故事。
有一次当善容入山狩猎的时候,他遇到了一群光着身子在修苦行的外道,修行了很久都没有成就。于是阿育王的弟弟就问他们说:「你们修得这么辛苦,到底什么因素使你们不能得道呢?」那些外道回答:「我们静坐时,时常会看见野鹿在交合,看了这种情景,心中就会动起情欲,而无法自我克制!」
阿育王的弟弟善容听到这句话,心中就起了一个偏见。他想:「这些道人每天都很少吃东西,他们刻苦地餐风饮露,服食天地的精华,身体那么瘦弱,仍然还有淫欲。那些出家的僧侣每天都吃那么好的食物,穿好的衣服,坐好的床座,又时常有人供养香花给他们,怎么可能会没有欲望呢?」
阿育王听到弟弟持着这种论调,心中非常忧愁。他想:「我只有一位弟弟,他现在突然产生这种邪见,恐怕会因为轻视出家人而导致人格的堕落。我应当想法子来改变他的偏见。」
于是阿育王就设了一个计谋,命令几个最美丽的宫女,化妆打扮得如花似玉,去勾引善容。并且预先告诉大臣说:「我有一个妙计,如果我下令要斩皇弟善容,你们就上谏求情,等待七天以后才杀他!」
宫女们依照阿育王的计策行事。当宫女去找善容娱乐,隔了半个时辰左右,阿育王也亲自出发了。善容和宫女们正在娱乐的证据,被阿育王逮个正着。阿育王告诉他弟弟说:「你怎么这样大胆,竟然敢公然跟我心爱的妃子和宫女娱乐,这成何体统呢?」
阿育王假装很生气地摔掷物品,并且立刻召集朝中大臣和文武百官,告诉他们说:「众卿知道吗?我现在尚未年迈,也没有贼寇和强敌来侵略我国。我曾听说,如果一个人有福德,四海就会归服。如果他福德减薄以后,臣子就会叛乱。我目前虽然尚未察觉到叛乱的迹象,可是我的弟弟居然敢诱惑我的妃子和宫女,而且还任情取乐。事情既然严重到这种地步,他眼中还有我这当国王的哥哥吗?你们马上把他推到街上去斩首示众!」
朝中的大臣求情说:「请皇上听微臣一个小小的建议,陛下只有这么一位弟弟,目前又没有皇子可以继承王位,照理来说,他本来是应该继承王位的。不如请您暂缓七天才行刑,让他扮演一下国王的角色,享受七天的皇宫生活,然后再将他处死,他也比较能心满意足!」
阿育王默然答应了。他命令善容穿上龙袍和皇冠,在宫中听歌作乐,又命令一位武士,每天全副武装拿着利剑,去警告善容说:「你的寿命顶多只剩七天而已,你不如好好享受一下五欲的快乐,以免七天后被处死刑,空留余恨!」
如此一直到了第六天,那位武士又去警告善容说:「已经过了六天啦!你的生命只剩下一天而已,明天你的死期就到了,还是想开一点,把握最后一次机会,享受五欲的快乐吧!」
到了第七天,阿育王派人来问他弟弟说:「这七天当中,你自由享受美妙的王宫生活,你到底快乐不快乐呢?」
善容回答:「被判死刑的人,虽然生命还没有断绝,那跟死亡究竟有什么不同呢?在这种时刻,我哪有心情享受五欲呢?」
阿育王就告诉善容说:「其实这些事都是我安排的。我想要透过这件事来启发你:当一个人恐惧死亡和怀着忧虑的时候,他纵使在美妙的五欲六尘当中,他也一点都不觉得快乐。更何况僧侣们时常想到过去世、现在世和未来世的三世果报,一个人死了又会再受身,无量世和无数身都受极大的苦恼。虽然有时能侥幸出生做人,有时也难免过着卑贱贫穷和匮乏的日子。想到这些辛酸受苦的事情,所以才出家修道,寻求解脱和度化众生的方法,万一修行不够精进勤奋,也还会多劫受轮回的痛苦!」
善容听到阿育王的这段话,终于心开意解了。他对阿育王说:「我今天接受了您的教诲,才觉悟到生老病死的苦恼和恐怖,希望您能准许我出家修行!」阿育王告诉善容说:「放下物质的享受,而去出家修道是一件很高尚的事情,我应该成全你!」
于是善容就辞别了阿育王,到寺院去出家。由于他持戒精严,昼夜都不断地修行。结果断除了所有的烦恼而证得了阿罗汉果,具足了天眼通、天耳通、宿命通、他心通、神足通、漏尽通等六种神通,随意通达自在,而没有挂碍。
《阿育王传》记载:阿育王听说他弟弟出家得道,心里非常高兴,他不但礼拜出家得道的弟弟,而且想长期供养他。他弟弟喜欢山林而不爱居住在吵杂的城市,所以阿育王特地又为他出家得道的弟弟,建造了一座数十丈高的假山和泉林,来供养他弟弟。这些遗迹现在还留在印度。
真能放下情欲,可以产生福德、给人带来幸福,并能促使人格升华。
《增一阿含经》的第三十四卷记载:从前印度毗舍离城中有一位长者,名叫做毗罗先。他的财宝多得不可计数,可是他非常吝啬,从不布施救济贫穷。他只一味贪图享受过去的福报而不再修造新的福德。正当他在后宫和许多美女饮酒作乐时,佛陀告诉弟子阿难说:「这位长者的寿命只剩下七天,他死后会出生在啼哭地狱受苦。唯一可以免除他到地狱受苦的方法就是请他赶紧放下情欲,出家修行!」
于是阿难就来到了这位长者的家里,站立在门外。长者遥远地望见阿难,就出来迎接阿难,请阿难进去客厅坐。
阿难告诉长者说:「佛陀是得到圆满智慧的大圣人(一切智人),我听他说您的寿命只剩下七天,而且死后会投生在啼哭地狱受苦!」长者听了毛骨悚然,心中十分恐惧,他就问阿难说:「有没有法子能使我七天后不会死呢?」阿难回答:「没有!」长者又问说:「那有没有能使我不会堕落地狱的方法呢?」阿难回答:「世尊说只要您能出家修道,就不会堕入地狱。您现在最好赶紧出家修道!」长者说:「阿难,你先走一步,我稍后马上赶去!」阿难听到长者这么说就回寺院了。
长者心里想:「七天还早得很呢!不如我再享受一下五欲的快乐,然后才出家修道。」结果就没去寺院了,第二天阿难又到长者的家里,对长者说:「已经过了一天,只剩下六天,您还是快点出家吧!」
长者又说:「阿难你先走,我随后马上就到!」结果长者还是染着五欲而没去。阿难天天到长者家里劝长者出家,长者一天拖过一天,又经过六天,到了第七天清晨,阿难又来劝长者出家:「您只剩最后一次机会了,如果您今天没出家修道,死后投生在啼哭地狱,后悔就来不及了!」
于是长者放下了情欲,跟随着阿难去拜见佛陀。佛陀吩咐阿难为长者剃度,并且教他十念法(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念休息/静修、念数息、念身、念死),结果只修了一天就命终,死后神识投生在四王天。所以,能对佛陀有信心,放下情欲的人而又修行十念的人可以得到无量无边的福德。
真正的放下,不但要放下身外之物,而且要舍弃所有错误的知见和烦恼。《楞严经》说得好:「妄念和烦恼平息的时候,真正的智慧就现前了。」
从前有一位道人两手拿着合欢梧桐花要供养佛陀,佛陀教他放下,那位道人放下左手的一株花。佛又教那道人放下,他又放下了右手的花。佛陀又说:「放下!」那位道人回答:「我两手已经都空了,还要放下什么东西?」
佛陀说:「我不是教你放下花,你应当同时舍弃攀缘心,舍到无可舍处,就是你安身的地方!」那位道人听了佛陀的话,当下明心见性,体悟到不生不灭的真理。
周利盘陀咖的本生故事
一个人如果长得庄严,那是前生修的好,今生就要继续修,不可以因长得庄严而看不起别人,同样的,一个人今生聪明,也是前世有修,就必须继续修,不可以轻视比较笨、比较愚蠢的人,否则果报会使自己的来生很笨!很蠢!
佛陀时代的一位弟子——周利盘陀伽,情形就是这样,依据经典的记载就将他的今生与前世的事迹说明如下:
王舍城某豪商,其女儿与家仆发生了私情。那女子怕别人知道,就对男的说道:「我们不能住在这里了,假使我的父母晓得了这件事,怕会将我千刀万剐呢。我们到别的国家去安身吧!」于是二人就卷了财物逃出家门,奔走各地,打算「住到无人知晓的地方去」。
他们在某处同居一段时间,妻子怀了孕,行将临产,与丈夫商量道:「我就要临产了,远离了熟人亲戚,在此地生产,在我们两人都是苦事,不如回家去吧!」但丈夫只是说着:「今天去吧!明天去吧!」把日子虚度过去。于是她想:「这笨家伙因为自己做了可耻的坏事,所以连回去也不敢了。在这世上,父母是无上的恩惠者,不管他回还是不回,我还是回去吧!」她把家里整顿一番,将回娘家的事告诉了邻人,便出发了。
她丈夫回到家中,不见了她,问邻人,才得知妻子已经回娘家,乃急急在后追赶,在途中被他追着了,但妻子就在那里产下孩子。丈夫问:「男孩还是女孩?」妻子答道:「生了一个男孩。」丈夫问:「那么将怎样呢?」妻子说:「我因为要生产…
《心定和尚说故事 第三章 佛典妙喻》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